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MR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范传朝 陈爱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 探讨MRI、CT在诊断宫颈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经手术病理确定为宫颈癌的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MRI检查(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为观察组,接受CT检查(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 目的 探讨MRI、CT在诊断宫颈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经手术病理确定为宫颈癌的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MRI检查(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为观察组,接受CT检查(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MRI诊断准确率为91.66%,明显高于对照组CT检查83.33%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MRI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诊断,比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更明显,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范传朝 张传臣 梁长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2064-2066,2070,共4页
目的探究肝癌诊断中应用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肝癌患者5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其均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以及肝脏MRI检查,对2种检查方法检查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肝癌患者,经MRI检... 目的探究肝癌诊断中应用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肝癌患者5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其均接受肝脏增强CT检查以及肝脏MRI检查,对2种检查方法检查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肝癌患者,经MRI检查,其肝内病灶的检出数以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的结果(P <0. 05)。CT与MRI对于肝外病灶以及阳性率的检出情况相比,差异较小(P> 0. 05);肝癌患者经MRI检查,其对于直径≤3cm的病灶检出率(96. 67%)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66. 67%),P <0. 05;肝癌患者经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2. 00%)明显高于CT检查的准确率(74. 00%),P <0. 05。结论肝脏增强CT以及MRI在肝癌诊断中应用,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MRI与增强CT相比,其诊断的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肝癌
下载PDF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谷玉锋 梁长虎 冯泽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CT对于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过的100例肠壁缺血性病变的患者,所有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2月1日~2017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一组(50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 目的探讨64排CT对于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过的100例肠壁缺血性病变的患者,所有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2月1日~2017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一组(50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分别进行64排CT扫描诊断以及普通常规CT扫描诊断,将扫描后的两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的检出率92.00%,高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70.00%(P<0.05);观察组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误诊率为4.00%,漏诊率为4.00%,和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64排CT对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取得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肠壁缺血性病变
下载PDF
原因不明输尿管断裂1例
4
作者 孙连超 冯泽川 梁长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749-749,753,共2页
患者男,50岁。在家中做一般家务时,突然出现腹部疼痛,急救中心送至CT室,做CT平扫检查,临床初步分析泌尿系结石所致,平扫所见,双肾外形显示良好,内未见异常密度灶,左侧输尿管走行区域见少量水样密度灶.
关键词 输尿管断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评价症状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后脑灌注状态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姚卫宏 姚辉富 +1 位作者 刘聪 冯泽川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闭塞后脑灌注状态的评价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收集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3月具有临床症状而就诊的MCA慢性闭塞患者42例,进行常规MRI、MRA及3D-pCASL检查,3D-pCASL... 目的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闭塞后脑灌注状态的评价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收集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3月具有临床症状而就诊的MCA慢性闭塞患者42例,进行常规MRI、MRA及3D-pCASL检查,3D-pCASL采用两个标记延迟时间(PLD=1.5 s、2.5 s)。分别测量患侧、镜像侧MCA感兴趣区(ROI)脑白质血流量(CBF),并计算患侧与镜像侧比值,比较分析患侧与镜像侧双时相脑灌注CBF值的差异。结果42例单侧MCA慢性狭窄患者,脑内DWI均未见扩散受限信号灶。患侧和镜像侧PLD=1.5 s时CBF为[(32.94±9.99)/(41.72±8.46)],均较PLD 2.5 s[(40.29±8.97)/(45.69±9.09)]降低,且患侧PLD较镜像侧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CBF较镜像侧呈低灌注状态31例(73.81%),其中严重缺血后失代偿5例(11.90%),CBF正常灌注7例(16.67%),CBF高灌注4例(9.52%),患侧侧支循环完全代偿。结论全脑3D-pCASL评估症状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患者脑白质CBF可信度高,可作为常规序列,为临床诊疗提供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 大脑中动脉 脑血流量 脑灌注
下载PDF
MRI在胎儿骶尾部异常诊断中的补充作用研究
6
作者 谷玉锋 王亚男 刘熠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7期159-160,共2页
目的:分析MRI在胎儿骶尾部异常诊断中的补充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0例产前筛查孕妇为研究对象,实施MRI诊断分析,探讨检查结果。结果:50例胎儿随访结果显示,终止妊娠及引产38例,产后活胎12... 目的:分析MRI在胎儿骶尾部异常诊断中的补充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50例产前筛查孕妇为研究对象,实施MRI诊断分析,探讨检查结果。结果:50例胎儿随访结果显示,终止妊娠及引产38例,产后活胎12例,有10例在手术后存活,2例放弃手术。50例胎儿脊髓脊膜膨出29例,产前MRI表现为骶尾部信号欠均匀,产后病灶为2.5×1.5×1.5cm,并且术后病理显示为骶尾部脊柱裂、脊髓栓系综合征。并且在MRI诊断中可见明显囊性病变肿块,有3例出现心脏动脉导管未闭,有2例出现房间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结论:胎儿骶尾部异常诊断中实施MRI诊断的价值较高,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诊断 胎儿骶尾部异常 诊断补充 作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