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沂南县典型蔬菜区土壤肥力特征分析与评价
1
作者 卢敏 刘燕 +4 位作者 李彦 王婷婷 井永苹 刘兆东 张英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128,共7页
为了解山东沂南县设施菜地土壤肥力状况,以沂南县6个乡镇和1个街道的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pH、盐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通过内梅罗公式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为了解山东沂南县设施菜地土壤肥力状况,以沂南县6个乡镇和1个街道的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pH、盐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通过内梅罗公式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沂南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酸化,微酸性占比分别为25.00%和44.83%。设施黄瓜土壤以轻度盐渍化和无盐渍化为主,占比分别为43.75%和34.37%,而设施番茄土壤则以无盐渍化、轻度和中度盐渍化为主,占比分别为34.48%、31.03%和24.14%。沂南县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的主要肥力指标,除钾外(全钾处于中等),其余均处于较高和高等级。设施黄瓜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等级为一般和肥沃,而设施番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等级为瘦瘠、一般和肥沃。其中,盐分、全钾和pH是影响设施黄瓜和番茄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由于土壤酸化和盐分积累均与土壤表层氮、磷积累有关,沂南县典型设施菜区的氮、磷养分投入应根据土壤氮、磷含量来确定,适当补充钾素,降低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程度,从而保持较高的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肥力特征 土壤盐渍化 土壤肥力评价
下载PDF
不同肥料用量和配比对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0
2
作者 张玉凤 董亮 +3 位作者 刘兆辉 陈广思 李彦 张培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5-769,共5页
为探索西瓜的适宜施肥量和养分配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用量和配比对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减氮磷钾处理的西瓜产量、Vc含量分别增加0.77%、17.18%,还原糖含量、硝酸盐含量分别减少12.... 为探索西瓜的适宜施肥量和养分配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用量和配比对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减氮磷钾处理的西瓜产量、Vc含量分别增加0.77%、17.18%,还原糖含量、硝酸盐含量分别减少12.56%、27.94%;N、P2O5、K2O养分总量相同、比例不同的3个处理间相比,减氮磷增钾处理的西瓜产量、Vc含量、还原糖含量均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习惯施肥、减氮磷钾、减氮磷、减氮磷增钾4个处理的西瓜秧中N、P2O5、K2O含量比例分别为:10.182.26、10.222.66、10.262.75、10.192.46;西瓜皮中N、P2O5、K2O含量比例分别为:10.342.78、10.342.60、10.302.37、10.292.14。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总量比习惯施肥量减少36%、NP2O5K2O为10.411.28是西瓜最优施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减量施肥 养分配比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102
3
作者 刘兆辉 薄录吉 +4 位作者 李彦 孙明 仲子文 张英鹏 井永苹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氮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量施氮不仅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适当减量施氮,既能保证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综述了... 氮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量施氮不仅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适当减量施氮,既能保证作物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从而实现农业高产、高效、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减量施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旨在为保证作物高产和兼顾环境友好的氮肥减量施用技术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农作物 产量 生态环境 技术
下载PDF
风化煤活化及活化产物的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林海涛 王江涛 +5 位作者 张玉凤 沈玉文 高新昊 杨力 张昌爱 刘兆辉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62-65,68,共5页
通过湿法反应,研究了活化剂用量、反应条件对风化煤水溶性腐植酸和游离腐植酸含量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由风化煤活化产物和氮磷钾肥制成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小麦、玉米上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水溶性腐植酸含量以及活化率(水溶... 通过湿法反应,研究了活化剂用量、反应条件对风化煤水溶性腐植酸和游离腐植酸含量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由风化煤活化产物和氮磷钾肥制成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小麦、玉米上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水溶性腐植酸含量以及活化率(水溶性腐植酸占游离腐植酸的百分比)随活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在物料比(活化剂占风化煤的百分比)≥15%时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5%时则相反;提高活化剂与风化煤的反应温度能够增加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水溶性腐植酸含量、成本和产能,最佳物料比为10%,最佳反应温度为105℃,最佳反应时间为24 h。与施用等养分的非活化型风化煤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化肥相比,活化型可使小麦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9.1%、28.3%,生物量增加16.8%、27.0%;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3.5%、20.4%,生物量分别增加12.9%、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煤 活化 用量 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 水溶性腐植酸 生物效应
下载PDF
腐植酸尿素在农业生产和面源污染防控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薄录吉 李冰 +3 位作者 李彦 刘兆辉 曲召令 王艳芹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0-251,共12页
近年来,随着《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发布与实施,减肥增效已成为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腐植酸尿素因其在减肥增效方面独特的优势,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尽管如此,腐植酸尿素的生产工艺及其... 近年来,随着《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发布与实施,减肥增效已成为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腐植酸尿素因其在减肥增效方面独特的优势,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尽管如此,腐植酸尿素的生产工艺及其在农业生产和面源污染防控方面的应用推广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农业减肥增效与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文中系统综述了腐植酸的活化方法、腐植酸与尿素的作用机理、腐植酸尿素的生产工艺、田间应用效果及在面源污染防控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腐植酸尿素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重点及应用推广建议,为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活化 工艺流程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减肥增效
下载PDF
鲁中典型种植区设施番茄养分供需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魏建林 谭德水 +4 位作者 宋效宗 李燕 李国生 韩云堂 崔荣宗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15-19,45,共6页
为明确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施肥与产量形成、养分吸收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指导科学施肥,对鲁中典型设施番茄种植地区14个种植户的种植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并采样,研究了番茄土壤养分供应、肥料投入结构与数量、番茄产量与氮磷钾吸收特征。... 为明确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施肥与产量形成、养分吸收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指导科学施肥,对鲁中典型设施番茄种植地区14个种植户的种植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并采样,研究了番茄土壤养分供应、肥料投入结构与数量、番茄产量与氮磷钾吸收特征。结果表明:鲁中区域设施番茄温室土壤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19.81±2.66)g/kg,有效磷(71.46±25.54)mg/kg,速效钾(404.2±262.7)mg/kg,盐分处于较高水平。秋冬茬番茄生育期内N投入量(878.0±346.6)kg/hm^2,P2O5投入量(693.5±366.1)kg/hm^2,K2O投入量(845.1±442.8)kg/hm^2;不同农户间施肥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有机养分投入占总养分投入的比例为6.0%~58.4%,平均35.8%,氮磷钾养分平均投入比例为1∶0.81∶0.94。番茄经济产量(果实部分)为(114.36±25.19)t/hm^2,氮磷钾养分内在效率(IE)分别为0.61、1.13、0.38t/kg,形成单位经济产量(1t)的N、P2O5、K2O吸收量分别为1.68、0.94、2.69kg。当前鲁中区域设施番茄生产上的养分投入量远远超过需求量,磷偏高而氮钾不足,需根据当季目标产量和单位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合理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实现精准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番茄 施肥 产量 养分吸收 养分内在效率
下载PDF
含木醋液水溶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苹 李庆凯 +6 位作者 李燕 张玉凤 赵海军 林海涛 沈玉文 宋效宗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150,共5页
本试验采用盆栽接菌法研究自制含木醋液水溶肥的小麦根腐病防效及对土壤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小麦生长和产量等的影响,并与具有抗病功能的两种市售水溶肥产品以及纯木醋液进行比较,以期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自制... 本试验采用盆栽接菌法研究自制含木醋液水溶肥的小麦根腐病防效及对土壤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小麦生长和产量等的影响,并与具有抗病功能的两种市售水溶肥产品以及纯木醋液进行比较,以期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自制含木醋液水溶肥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为51.62%,显著提高小麦根部土壤酶活性和速效养分含量,促进小麦生长,与对照相比,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9.24%、51.03%、5.44%,中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含腐植酸水溶肥和小麦专用水溶肥处理;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0.95%、55.72%、29.69%,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小麦专用水溶肥处理。自制含木醋液水溶肥处理比含腐植酸水溶肥增产7.71%,比小麦专用水溶肥增产16.06%。综合来看,自制含木醋液水溶肥的小麦根腐病防效、改良土壤和增产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木醋液水溶肥 小麦根腐病 相对防效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山东潮土有效磷及磷库演变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仲子文 孙翠平 +5 位作者 张英鹏 孙明 井永苹 罗加法 薄录吉 李彦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59-67,共9页
为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磷素的影响,在山东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通过连续33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土壤有效磷变化、磷库的演变及两者比值(PAC)的变化关系。试验设8个处理:不施肥(CK)、氮(N)、氮磷(NP)、氮钾(NK)、磷钾(... 为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磷素的影响,在山东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通过连续33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土壤有效磷变化、磷库的演变及两者比值(PAC)的变化关系。试验设8个处理:不施肥(CK)、氮(N)、氮磷(NP)、氮钾(NK)、磷钾(PK)、氮磷钾(NPK)、减量氮磷钾(N_(15)PK)和增量氮磷钾(N_(25)PK),同时设置8种不同施肥模式下增施有机肥处理。结果表明,对于土壤全磷、有效磷及PAC值,增施有机肥处理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施用磷肥处理高于不施磷肥处理;随着年限增加,不施磷肥和只施化学磷肥由于作物吸收、养分流失及形态转化等原因导致土壤磷库有所减小,而增施有机肥处理保持稳定;对于PAC值变化,不施有机肥处理随年限增加而降低,增施有机肥处理随年限增加而增加,PAC值总体较低,与土壤性质有关。综合来看,化学磷肥配施有机肥更能有效地提高土壤磷含量,保证磷素的供应,这为潮土区施肥管理和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潮土 全磷 有效磷 磷库 活化系数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山东潮土磷肥回收率演变及不同作物磷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明 孙翠平 +5 位作者 李彦 仲子文 井永苹 罗加法 薄录吉 张英鹏 《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433-442,共10页
以小麦-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3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山东潮土不同施肥模式下磷肥回收率演变趋势及小麦玉米对磷素吸收特征。结果表明,磷肥回收率与施肥模式之间存在很大关系,平衡施肥处理及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可提高磷肥回... 以小麦-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3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山东潮土不同施肥模式下磷肥回收率演变趋势及小麦玉米对磷素吸收特征。结果表明,磷肥回收率与施肥模式之间存在很大关系,平衡施肥处理及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可提高磷肥回收率;氮磷施肥、平衡施肥处理(Olsen P 0~80 mg/kg)和玉米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处理(Olsen P 0~200 mg/kg)磷肥回收率随土壤有效磷的增加而增加,磷钾处理(Olsen P 0~80 mg/kg)与之相反;不同施肥模式下,增施有机肥处理作物吸磷量明显大于无机肥处理;无机肥处理中小麦吸磷量大于玉米吸磷量,增施有机肥处理中小麦和玉米吸磷量相当。这为潮土区磷肥管理和土壤培肥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潮土 磷肥回收率 磷素吸收
下载PDF
耕作方式转变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39
10
作者 田慎重 郭洪海 +5 位作者 董晓霞 董亮 郑东峰 孙泽强 王学君 刘盛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9-45,共7页
深松是解决长期旋免耕后耕层浅薄化、亚表层(15~30 cm)容重增加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长期旋免耕后进行深松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周转。为对比转变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LOC)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该研究基于连续6 a的旋耕... 深松是解决长期旋免耕后耕层浅薄化、亚表层(15~30 cm)容重增加等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长期旋免耕后进行深松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周转。为对比转变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LOC)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该研究基于连续6 a的旋耕转变为深松和免耕转变为深松定位试验,对比了2012-2014年长期旋免耕农田进行深松对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转变和秸秆还田均对土壤LOC含量、活性有机碳与有机碳的比例(LOC/SOC)和碳库管理指数产生显著影响。相对于原旋耕秸秆还田处理(RTS),虽然旋耕-深松秸秆还田处理(RTS-STS)提高了0~30 cm土层的LOC含量,但其土壤中LOC/SOC比例和碳库管理指数显著下降。而免耕-深松秸秆还田(NTS-STS)处理和耕作方式未转变的免耕秸秆还田处理(NTS)在0~10 cm土层其LO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但NTS-STS处理显著提高LOC/SOC比例。耕作方式转变导致RTS-STS处理碳库管理指数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而NTS-STS处理则呈逐渐升高趋势。耕作、秸秆、年份、耕作与秸秆、耕作与年份及3者交互作用是导致耕作方式转变后各处理0~30 cm的LOC含量变化的主要作用力(P<0.05)。秸秆还田条件下,将长期旋耕处理转变为深松可显著降低土壤SOC中的LOC比例,降低碳库管理指数,促进土壤碳库的稳定性;而长期免耕处理转变为深松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下层(10~30 cm)的土壤碳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秸秆 深松 旋耕 免耕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植物源叶面肥对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玉凤 董亮 +3 位作者 李彦 刘兆辉 陈广思 张春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60,88,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以牛蒡提取液为溶剂、牛蒡寡糖或壳寡糖为主要成分研制的植物源叶面肥对西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叶面肥Ⅰ(以牛蒡寡糖为主成分)和天达2116分别使西瓜产量增加18.44%和11.27%;叶面...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以牛蒡提取液为溶剂、牛蒡寡糖或壳寡糖为主要成分研制的植物源叶面肥对西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叶面肥Ⅰ(以牛蒡寡糖为主成分)和天达2116分别使西瓜产量增加18.44%和11.27%;叶面肥Ⅰ、叶面肥Ⅱ(以壳寡糖为主成分)和天达2116分别使西瓜Vc含量增加50.19%、19.96%和50.92%,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11.89%、3.76%和11.65%,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8.91%、13.59%和13.99%;叶面肥I使西瓜皮中钾含量提高8.49%。产量方面,叶面肥Ⅰ的效果优于天达2116和叶面肥Ⅱ;就品质而言,叶面肥Ⅰ的效果与天达2116相当,优于叶面肥Ⅱ。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叶面肥Ⅰ既能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又能促进钾素向西瓜皮中运输,是适合西瓜生长的叶面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寡糖 壳寡糖 硝酸盐 还原糖 VC
下载PDF
不同控释肥对芦笋产量、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亮 张玉凤 +2 位作者 陈广思 杨力 于淑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控释肥对芦笋产量、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的整体效果要优于习惯施肥。施用控释肥能够提高芦笋产量、提升芦笋品质、提高芦笋中的养分含量。通过控释肥之间的比较,控释肥Ⅰ在提高产量和维生素...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控释肥对芦笋产量、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的整体效果要优于习惯施肥。施用控释肥能够提高芦笋产量、提升芦笋品质、提高芦笋中的养分含量。通过控释肥之间的比较,控释肥Ⅰ在提高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方面最为显著,分别比习惯施肥处理增加2.79%和17.65%;控释肥Ⅱ在提高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方面效果显著,提高、降低的幅度分别达到3.37%、56.87%;控释肥Ⅲ则可使芦笋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更加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芦笋 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
下载PDF
深松和秸秆还田对旋耕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1
13
作者 田慎重 张玉凤 +3 位作者 边文范 董亮 Jiafa Luo 郭洪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其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响应耕作方式变化及有机物输入。为对比长期旋耕农田进行深松后土壤有机碳各活性组分及比例变化,该研究基于连续7a的旋耕转变为深松和秸秆管理长期定位试验,对比了旋耕无秸秆...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及其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响应耕作方式变化及有机物输入。为对比长期旋耕农田进行深松后土壤有机碳各活性组分及比例变化,该研究基于连续7a的旋耕转变为深松和秸秆管理长期定位试验,对比了旋耕无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with straw removal,RT)、旋耕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with straw return,RTS)、旋耕转变为深松无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conversion to subsoiling with straw removal,RT-DT)、旋耕转变为深松秸秆还田处理(rotary tillage conversion to subsoiling with straw return,RTS-DTS)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活性有机碳(labile organic carbon,LOC)在土壤有机碳中比例的变化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从旋耕转变为深松和秸秆还田对SOC及其各活性组分均产生显著影响,耕作方式转变、秸秆还田及两者的交互效应是影响SOC及其活性组分的主要因素。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RTS处理和RTS-DTS处理的SOC含量,分别比RT和RT-DT处理高6.1%~15.6%和19.1%~32.3%。并且转变耕作方式后RTS-DTS处理比于RTS处理SOC含量提高16.9%~20.0%。同时,RTS-DTS处理的POC含量比RTS处理高13.6%~53.8%;但RT-DT和RTS-DTS处理的土壤ROC含量较RT和RTS处理都呈下降趋势,RTS-DTS处理的ROC含量比RTS处理下降4.6%~10%;MBC含量降低23.8%~30.6%。虽然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各处理的DOC含量,但RTS转变为RTS-DTS处理后,其3个土层的DOC含量下降了8%~41%。相比于RT和RTS处理,RT-DT和RTS-DTS处理0~30 cm各土层中LOC在SOC中的比例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POC与ROC之间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外,SOC及各组分间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关系。耕作方式转变为深松和秸秆还田提高了SOC含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SOC中的活性有机碳组分,这更有利于SOC的有效积累,促进土壤碳库的稳定固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秸秆还田 深松 活性有机碳 旋耕 碳组分
下载PDF
沼肥对大豆产量、品质、养分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玉凤 董亮 +3 位作者 李彦 刘兆辉 边文范 刘苹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5-138,143,共5页
为探讨沼肥在大豆上的合理施用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沼肥对大豆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100%沼渣、30%沼渣+化肥、20%沼渣+化肥处理的大豆产量分别增加1.02%,10.48%,0.16%;大豆... 为探讨沼肥在大豆上的合理施用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沼肥对大豆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100%沼渣、30%沼渣+化肥、20%沼渣+化肥处理的大豆产量分别增加1.02%,10.48%,0.16%;大豆粗脂肪含量分别增加2.31%,2.70%,5.07%;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5.04%,23.39%,8.60%;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升高13.39%,3.68%,0.50%;20-80 cm土层内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降低幅度分别在13.70%~61.56%,15.98%~70.10%之间。说明试验条件下,无论沼渣单施还是沼渣与化肥配施均可提高大豆粗脂肪含量、磷肥利用率、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氮素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肥 大豆 硝态氮 铵态氮 有机质
下载PDF
包膜尿素减量化施用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亮 张玉凤 +2 位作者 于淑芳 杨力 陈广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6-321,共6页
通过埋袋法及大田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减量化施用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与大白菜的氮素吸收基本吻合。与习惯施肥等几个处理相比,30%减氮包膜尿素处理的大白菜产量... 通过埋袋法及大田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的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减量化施用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及土壤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与大白菜的氮素吸收基本吻合。与习惯施肥等几个处理相比,30%减氮包膜尿素处理的大白菜产量最高,为39534.6kg.hm-2,20%减氮包膜尿素处理的大白菜Vc、还原糖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有效提高了大白菜品质,减氮包膜尿素处理的大白菜含氮量较高,100%包膜尿素含磷、钾量较高;减氮包膜尿素处理减少了氮素向土体深层的淋溶损失,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因此,减量施用包膜尿素能保证大白菜的产量、提高其品质,并有效减少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大白菜 产量 品质 土壤硝酸盐
下载PDF
控释BB肥对大葱生长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玉凤 董亮 +5 位作者 李彦 张英鹏 孙明 杨力 于淑芳 陈广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8期230-235,共6页
为筛选适合大葱生长的控释BB肥,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控释BB肥对章丘大葱缓苗越夏期(8-9月)、旺盛生长期(9-10月)、假茎充实期(10-11月)和收获期(11月16日)鲜质量、株高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养分含... 为筛选适合大葱生长的控释BB肥,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控释BB肥对章丘大葱缓苗越夏期(8-9月)、旺盛生长期(9-10月)、假茎充实期(10-11月)和收获期(11月16日)鲜质量、株高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养分含量为14-9-18的控释BB肥处理的大葱鲜质量升高2.6%~58.9%,株高(10、11月份)增加6.9%~8.4%,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0.58~8.18、0.46~8.25、0.57~7.77个百分点。在本试验条件下,控释BB肥II为最佳施肥处理。建议将控释BB肥II在土壤中80d以后的氮素释放量增加,钾素释放时间提前10~2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BB肥 章丘大葱 鲜质量 株高 养分
下载PDF
植物源叶面肥对大葱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玉凤 董亮 +1 位作者 李彦 陈广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296-300,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以牛蒡提取液为溶剂、牛蒡寡糖或壳寡糖为主成分研制的植物源叶面肥对大葱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叶面肥1(以牛蒡寡糖为主成分)、叶面肥2(以壳寡糖为主成分)和天达2116处理的产量分...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以牛蒡提取液为溶剂、牛蒡寡糖或壳寡糖为主成分研制的植物源叶面肥对大葱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叶面肥1(以牛蒡寡糖为主成分)、叶面肥2(以壳寡糖为主成分)和天达2116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10.47%,7.88%和7.54%;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0.96%,9.47%和15.07%;叶面肥1处理的大葱Vc含量增加13.23%;叶面肥1、叶面肥2和天达2116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31,7.11,2.75个百分点;叶面肥2和天达2116的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09,3.50个百分点;钾肥利用率分别增加9.24,0.28个百分点。综合各项指标看出,叶面肥1在提高大葱产量和品质方面优于叶面肥2,而叶面肥2在提高氮、磷、钾肥利用率方面优于叶面肥1。因此应进一步将两种主成分配合应用,有望研制出能提高大葱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更优的大葱专用植物源叶面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寡糖 壳寡糖 大葱 硝酸盐 VC
下载PDF
施肥方法对小麦专用控释氮肥肥效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苹 谭德水 +5 位作者 徐钰 林海涛 李彦 宋效宗 沈玉文 刘兆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897-3908,共12页
【目的】探索小麦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控释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方法,为小麦控释肥的一次性机械化施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均不同的3个小麦优势产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同... 【目的】探索小麦生产过程中适宜的控释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方法,为小麦控释肥的一次性机械化施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均不同的3个小麦优势产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同等优化施肥情况下,自制小麦专用控释氮肥的不同施用方法(撒施旋耕CRF1、种子正下条施CRF2、种子侧下条施CRF3)对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同时与常规尿素施肥(尿素一半基施一半返青拔节期追施CK1、尿素全部作为基肥撒施旋耕CK2)和不施氮肥(CK0)肥效进行对比。【结果】泰安棕壤小麦产量介于7 021-7 683 kg·hm^(-2),CRF1与CRF2分别比CK1增产6.1%和3.5%,但差异不显著,CRF3与CK1产量差异不显著,CRF1、CRF2小麦产量显著高于CK2,分别增产9.4%和6.7%。茌平潮土小麦产量介于4 576-5 193 kg·hm^(-2),CRF1与CK1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CK2,增产11.3%。桓台褐土各施氮肥处理的小麦产量介于5 222-5 830 kg·hm^(-2),CRF1、CRF2、CRF3均与CK1产量无显著差异,CRF1产量显著高于CK2,增产10.8%。三地均以CRF1的小麦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较高,CRF2与CRF3无显著差异。在泰安棕壤,CRF1与CRF3的籽粒氮素分配率显著高于CK1与CK2。桓台褐土CRF1、CRF2和CRF3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46.7%、49.5%和50.2%,3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CK1和CK2差异不显著。控释氮肥的3种施肥方法对干物质在小麦籽粒与秸秆的分配、籽粒氮含量与积累量以及氮素的盈余量均没有显著的影响。茌平和桓台0-90 cm土层以CRF2和CRF3的硝态氮含量较高,泰安以CK1与CK2的硝态氮含量较高,CRF1相对最低。【结论】自制小麦专用控释氮肥在减量优化施肥的情况下,采用撒施旋耕的施肥方法有利于小麦的稳产或增产以及生产成本的节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施肥方法 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施肥位置
下载PDF
控释肥减量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董亮 张玉凤 +3 位作者 刘苹 于淑芳 杨力 杨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86-89,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减量化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一级品率,并且能较好地保证马铃薯产量,马铃薯产量增加8.00%~25.59%,以100%控释肥增产效...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减量化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一级品率,并且能较好地保证马铃薯产量,马铃薯产量增加8.00%~25.59%,以100%控释肥增产效果最好。马铃薯品质方面,减氮控释肥处理能提高马铃薯品质。施用控释肥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10.53%~22.69%,其中,以减氮40%控释肥的氮肥利用率最高。在马铃薯土壤硝态氮含量方面,施用控释肥能降低硝态氮在各个土层的累积,其中减氮30%~40%控释肥处理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马铃薯 产量 品质 土壤硝态氮
下载PDF
水性树脂包膜尿素氮素释放与冬小麦氮素吸收匹配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海涛 李彦 +5 位作者 刘兆辉 沈玉文 江丽华 谭德水 宋效宗 刘苹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852-3862,共11页
【目的】了解水性树脂包膜尿素氮素释放特征及其与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在时空上的匹配性,为其在冬小麦一次性施肥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水性树脂包膜尿素外膜表面形貌特征、氮素在静水与麦田中的... 【目的】了解水性树脂包膜尿素氮素释放特征及其与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在时空上的匹配性,为其在冬小麦一次性施肥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水性树脂包膜尿素外膜表面形貌特征、氮素在静水与麦田中的释放特征、氮素释放与冬小麦氮素吸收的相关关系,不同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时间动态以及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效氮累积量与冬小麦吸收量的匹配关系。【结果】水性树脂包膜尿素涂膜外观完整、致密,无明显孔隙。C型水性树脂包膜尿素,在水中的累积释放曲线呈"S"型,释放期约为45 d;在麦田中的累积释放曲线呈拉长"S"型,释放期约为180 d。水性树脂包膜尿素在土壤中的氮素累积释放量与冬小麦氮素累积吸收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水性树脂包膜尿素在田间的氮素释放峰有两个,分别在苗期和拔节期,分别占全年氮素释放量的30.83%和23.53%。从氮素吸收与氮素释放在生育期匹配性来看,孕穗期之前,两者呈"错峰"关系,氮素释放峰在前,氮素吸收峰在后。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水性树脂包膜尿素处理不同土层在关键生育期土壤硝、铵态氮含量和有效氮累积量显著增加,0—30 cm土层在冬小麦返青、孕穗、灌浆期,30—60 cm土层在冬小麦孕穗、扬花、灌浆期,60—90 cm土层在冬小麦返青、扬花、灌浆期。【结论】水性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性满足缓释肥国家标准;在静水和麦田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相似,但在麦田中的释放期更长;其在麦田中的氮素释放规律与冬小麦氮素吸收规律基本一致,只是在孕穗期之前释放峰对应的生育时期,较吸收峰提前了一个生育时期;水性树脂包膜尿素较普通尿素更能提高不同土层在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氮素供应能力,实现氮素供应与冬小麦根系吸收在空间上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树脂包膜尿素 氮素释放特征 冬小麦 氮素吸收 土壤无机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