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荧光靶向前哨淋巴结示踪剂的验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丛斌斌 刘治国 +7 位作者 孙晓 曹晓珊 邱鹏飞 王春建 张朝蓬 田崇麟 吴爽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9-185,共7页
背景与目的:示踪剂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关键,传统荧光示踪剂无法靶向前哨淋巴结且荧光强度弱。探寻一种近红外荧光强度更大、穿透力更好的新型增强近红外荧光示踪剂聚甲川菁染料分子Cy754,并将其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结合形成新... 背景与目的:示踪剂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关键,传统荧光示踪剂无法靶向前哨淋巴结且荧光强度弱。探寻一种近红外荧光强度更大、穿透力更好的新型增强近红外荧光示踪剂聚甲川菁染料分子Cy754,并将其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结合形成新型近红外荧光靶向示踪剂Cy754-Rit。方法:化学合成新型增强近红外荧光示踪剂Cy754,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激发光谱、吸收光谱等,将其与Rit进行直接偶联。测定Cy754-Rit标记率,检测新型示踪剂中单抗分子完整性和免疫活性。采用近红外成像仪将Cy754-Rit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Rit的荧光强度作比较,检测其安全限度,通过前哨淋巴结动物模型验证其前哨淋巴结的定位特性,并与Cy754、ICG-Rit、核素进行对比。结果:Cy75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18,激发波长为740 nm,发射波长为760 nm。直接偶联并纯化的Cy754-Rit保持了分子完整性和免疫活性。Rit上的Cy754标记率为100%。Cy754-Rit的荧光强度优于ICG-Rit(3.08×1010 vs 6.56×108)。透析纯化后的新型增强靶向示踪剂中未检测到细菌和热原。实验动物局部注射,观察2周后,局部及全身无红肿也无皮疹,无死亡。Rit与Cy754偶联的最佳的物质的量比为1∶80。Cy754-Rit能够准确地定位前哨淋巴结,其定位特性与核素相似,但发射荧光穿透力优于ICGRit(14.3 mm vs 13.2 mm)。结论:Cy754-Rit的制备工艺简便、高效、无放射性,其荧光强度较传统荧光靶向示踪剂明显增强。经动物模型局部注射能够准确地定位到前哨淋巴结,显像清晰稳定,穿透力好,但仍需临床试验进行相关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靶向示踪剂 利妥昔单抗 聚甲川菁染料 淋巴显像
下载PDF
CD8^(+)Trm与肿瘤细胞空间分布特征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丽颖 薛洪范 +4 位作者 张薇 孙菊杰 蔡思琪 邢力刚 孙晓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7-294,共8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性边缘(IM)中CD8^(+)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CD8^(+)Trm)的表达和二维空间分布及其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01-01-2018-12-31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104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资料,并随访...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性边缘(IM)中CD8^(+)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CD8^(+)Trm)的表达和二维空间分布及其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01-01-2018-12-31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104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资料,并随访无复发生存期(RFS)。使用全自动组织微阵列制作仪(TMA Grand Master,3DHISTECH Ltd.)构建组织芯片,并利用多色免疫荧光技术精准量化CD8、CD8^(+)Trm的密度及接近度(20/30/40μm)。使用X-Tile确定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低密度/接近度组,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评估RFS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关键复发因子。结果在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IM区域中,CD8^(+)Trm约占CD8的29.0%,CD8与CD8^(+)Trm高浸润患者分别为17(16.4%)和60例(57.7%),CD8及CD8^(+)Trm高接近度(20μm)患者分别为76(73.1%)和43例(41.4%)。多因素Cox分析显示,CD8及CD8^(+)Trm细胞的密度均非局部晚期N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风险因素,χ^(2)=1.578,P=0.209;χ^(2)=0.483,P=0.487。整体CD8的接近度亦与复发无关,但CD8^(+)Trm高接近度组(30μm)患者RFS高于低接近度组患者,P=0.008,HR=0.41,95%CI:0.22~0.79。结论IM区域浸润的CD8^(+)Trm与肿瘤细胞的频繁相互作用可能促进肿瘤免疫,降低局部晚期NSCLC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D8^(+)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 空间相互作用 无复发生存
原文传递
99Tc^m-octreotide SPECT/CT显像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婷婷 王晓慧 +1 位作者 杨国仁 霍宗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758-1762,共5页
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可高度表达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STR),与生长抑素结合后可浓集在病变区域,通过99 Tcm标记生长抑素后可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可高度表达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STR),与生长抑素结合后可浓集在病变区域,通过99 Tcm标记生长抑素后可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显像。本研究旨在探讨99 Tc m-奥曲肽(99 Tcm-octreotide,99 Tcm-OCT)SPECT/CT显像对NEN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12-01-2018-11-30山东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行99 Tcm-OCT SPECT/CT显像的肿瘤患者4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方式,测量其3h显像肿瘤/非肿瘤部位摄取计数比值(tumor/nontumor area,T/NT),以病理诊断作为判定标准,对99 Tc m-OCT SPECT/CT的视觉分析(目测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接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寻找放射性受体显像阳性的最佳诊断阈值。结果所有患者99 Tcm-OCT SPECT/CT显像与病理确诊NE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6,P=0.001;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34例,99 Tcm-OCT SPECT/CT显像阳性患者28例,阴性患者6例。注射99 Tcm-OCT 3h后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显像阳性病灶T/NT为2.31±0.78,阴性病灶T/NT为1.28±0.25,对病灶诊断的灵敏度为82%(28/34)、特异性为57%(4/7)。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99 Tcm-OCT SPECT/CT显像目测法结果与T/N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χ^2=2.533,P=0.011;与性别、年龄、治疗方式、临床分期及病理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T/NT及目测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5和0.448;通过T/NT诊断放射性受体显像阳性的最佳阈值为T/NT=2.12。结论99 Tcm-OCT SPECT/CT显像对NENs的检出有较高的灵敏度,通过99 Tcm-OCT SPECT/CT显像可较好地检出NENs;目测法与T/NT对NENs的检出有较好的相关性;99 Tcm-OCT SPECT/CT显像对NENs的临床分期、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octreotide SPECT/CT显像 神经内分泌肿瘤 生长抑素受体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原文传递
^(131)I治疗转移性恶性卵巢甲状腺肿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1例
4
作者 梁栋 王晓慧 张英杰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2-423,共2页
患者女,45岁,20年前行剖宫产术,3年前因左卵巢囊肿行左卵巢囊肿剥除术,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13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律。本次首发症状为右下腹痛和右下肢进行性疼痛。增强CT示右卵巢可见不均匀强化肿... 患者女,45岁,20年前行剖宫产术,3年前因左卵巢囊肿行左卵巢囊肿剥除术,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13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律。本次首发症状为右下腹痛和右下肢进行性疼痛。增强CT示右卵巢可见不均匀强化肿块,大小3.5 cm×1.5 cm,腹腔、盆腔内见多个轻度强化肿物。颈部超声示甲状腺结节。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盆腹腔肿瘤切除术。病理报告提示:恶性卵巢甲状腺肿(malignant struma ovarii,MSO),滤泡型,伴子宫、腹膜、肠系膜和网膜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细胞角蛋白19(+)、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1(human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 marker-1,HBME-1;+)、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 peroxidase,TPO;部分+)、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指数(约1%~2%)、高相对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CD56(-)、突触素(synapsin,Syn;-)、嗜铬素A(chromogranin,CgA;-)。后患者接受6周期化疗(卡铂500 mg+紫杉醇240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卵巢甲状腺肿 分化型甲状腺癌 细胞角蛋白19 平素月经规律 滤泡型 双附件 右卵巢
原文传递
CD8^(+)T细胞癌巢/间质比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5
作者 李超卓 景洪标 +3 位作者 胡梦钰 杨丽颖 孙晓蓉 邢力刚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31-737,758,共8页
目的 分析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原发灶的肿瘤中心(TC)和侵袭性边缘(IM,包括癌巢和间质)的CD8^(+) T细胞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CD8 T细胞的浸润水平,并探究其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LNM)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 目的 分析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原发灶的肿瘤中心(TC)和侵袭性边缘(IM,包括癌巢和间质)的CD8^(+) T细胞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CD8 T细胞的浸润水平,并探究其与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LNM)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01-01-2021-12-31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54例临床早期NSCLC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构建组织芯片(TMA),并进行多重免疫荧光染色以评估TC和IM的CD8及PD-1^(+) CD8的密度。曼-惠特尼U检验分析NSCLC伴OLNM和无OLNM患者的CD8和PD-1^(+) CD8浸润差异。使用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密度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OLN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临床早期NSCLC的TC和IM上,CD8分别占所有细胞的4.6%和5.6%,PD-1^(+) CD8分别占CD8的9.1%和6.9%。临床早期NSCLC患者发生OLNM时,IM的总CD8及间质CD8浸润增加(cN^(-)pN^(+)vs cN^(-)pN^(-), 63.78 vs 43.87,Z=2.995,P=0.003;93.57 vs 60.84,Z=2.631,P=0.009),同时TC间质和IM癌巢中的PD-1^(+) CD8/CD8比例降低(cN^(-)pN^(+)vs cN^(-)pN^(-), 7.5%vs 10.2%,Z=-2.227,P=0.026;4.4%vs 8.4%,Z=-2.093,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的癌巢CD8/间质CD8比例降低是早期NSCLC发生OLNM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39, 95%CI:1.201~4.556,P=0.012)。结论 TC的癌巢CD8/间质CD8比降低,CD8向癌巢内浸润减少,与早期NSCLC的OLNM发生有关,同时TC间质和IM癌巢中的CD8表面PD-1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隐匿性淋巴结转移 肿瘤免疫微环境 CD8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原文传递
放射免疫治疗中远隔效应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怡凡 孙晓蓉 邢力刚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881-886,共6页
目的对当前“远隔效应”背景下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综述其对癌症治疗的潜在贡献及机制,并探讨最佳联合模式。方法以“远隔效应、放射治疗、免疫治疗”为中文检索词,以“abscopal effect,radiation therapy,immunotherap... 目的对当前“远隔效应”背景下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综述其对癌症治疗的潜在贡献及机制,并探讨最佳联合模式。方法以“远隔效应、放射治疗、免疫治疗”为中文检索词,以“abscopal effect,radiation therapy,immunotherap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218篇文献。纳入标准:(1)放疗相关免疫机制研究;(2)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促进远隔效应相关机制研究;(3)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排除标准:(1)数据不完整的文献;(2)低质量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61篇(英文文献59篇,中文文献2篇)。结果大量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发现,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增强远隔效应,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低分割放疗以及同步进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引发的全身抗肿瘤反应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将放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可能成为治疗局部晚期肿瘤特别是寡转移性肿瘤的新方案。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还需要更多研究验证其适用性及可重复性,进一步激发远隔效应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效应 放射治疗 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 联合治疗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胸部CT影像组学预测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风险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明珠 孙晓蓉 +2 位作者 侯懿宸 郑梅 邢力刚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3-599,共7页
目的 建立预测Ⅲ/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无脑转移生存期(BM-FS)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4-08-05-2020-11-24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2例首次诊断为EGFR突变型Ⅲ/Ⅳ期的NSCLC患者,构建随访队列... 目的 建立预测Ⅲ/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无脑转移生存期(BM-FS)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4-08-05-2020-11-24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2例首次诊断为EGFR突变型Ⅲ/Ⅳ期的NSCLC患者,构建随访队列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99)和验证组(n=43)。收集治疗前胸部CT图像,使用3D-slicer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ASSO算法和5倍交叉验证确定最优特征,根据回归系数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s)。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效能。结果 共提取出851项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出6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用于预测BM-FS。根据Radscores截断值划分的脑转移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2组间BM-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中的1、2和3年BM-FS AUC分别为0.774、0.809和0.704,验证组的1、2和3年BM-FS AUC分别为0.815、0.896和0.763,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 胸部CT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对Ⅲ/Ⅳ期EGFR阳性NSCLC患者脑转移风险进行分层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脑转移 表面上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 列线图
原文传递
经验性^(131)I治疗Rx-WBS阴性伴生化耐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李静 张英杰 +1 位作者 邢力刚 孙晓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3-218,共6页
目的观察经验性^(131)I治疗在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阴性伴生化疗效不佳(BIR)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09-01-2020-09-30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及二次放射性碘治疗(RAI)后Rx-WBS阴性、... 目的观察经验性^(131)I治疗在治疗后全身显像(Rx-WBS)阴性伴生化疗效不佳(BIR)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09-01-2020-09-30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及二次放射性碘治疗(RAI)后Rx-WBS阴性、疗效评价为BIR的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52例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的患者,26例行经验性^(131)I治疗患者纳入经验性RAI组,另26例纳入对照组。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经验性RAI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Tg水平的变化趋势及^(131)I治疗的疗效。结果在Tg水平持续阳性的患者中,经验性RAI组抑制性Tg水平(iTg)为0.89(0.67~1.71)ng/mL,低于对照组的2.46(1.56~4.23)ng/mL,Z=-3.056,P=0.002。经验性RAI组生化缓解率为53.85%(14/26),高于对照组的15.38%(4/26),χ^(2)=8.497,P=0.004。结论在Rx-WBS阴性伴持续BIR的DTC患者中,经验性^(131)I治疗对于Tg水平阳性的患者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 经验性放射性碘治疗 全身显像 治疗反应
原文传递
1524例全身骨显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婷婷 王晓慧 +2 位作者 霍宗伟 孔琪 杨国仁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6-392,397,共8页
目的全身骨显像可清晰显示全身骨骼形态及代谢情况,检出骨骼疾病。本研究分析全身骨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8-04-01-2018-08-30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ethylenediphos... 目的全身骨显像可清晰显示全身骨骼形态及代谢情况,检出骨骼疾病。本研究分析全身骨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选取2018-04-01-2018-08-30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ethylenediphosphonate,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患者1 524例,显像质量根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仪临床使用评价指标分为质量佳(A)、质量良好(B)、质量差(C)3组,总结性别、年龄、血钙、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注射至显像间隔时间、注射部位核素有无浓集、治疗措施、膀胱充盈状态、软组织摄取状态、携带异物及核素污染等资料,计量资料对显像质量有影响者进一步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全身骨扫描显像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结果本研究中显像质量佳者(A)约占40.0%(610/1 524),显像质量良好者(B)约占50.3%(766/1 524),显像质量差者(C)约占9.7%(148/1 524);全身骨扫描图像质量与性别(χ2=73.143,P<0.001)、年龄(χ2=11.543,P=0.003)、BMI(χ2=16.057,P=0.000)、注射至显像间隔时间(χ2=20.226,P<0.001)、注射部位核素异常浓集(χ2=10.880,P=0.004)、放疗(χ2=20.871,P<0.001)、膀胱充盈(χ2=75.929,P<0.001)及软组织摄取(χ2=338.872,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与患者血钙、尿素氮、肌酐、携带异物及核素污染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居于首位的影响因素为注射点核素浓集,约占10.8%(164/1 524),其次为软组织摄取高及膀胱充盈,分别占7.4%(113/1 524)和6.6%(101/1 524);对年龄及BMI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显像质量佳(A)及质量良好者(B)年龄<45岁组与45~59岁组及≥60岁组<24.0kg/m2分别与24.0~27.0kg/m2及BMI>27.0kg/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59岁与≥60岁组、24.0~27.0kg/m2与>27.0kg/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像质量差者(C)BMI<24.0kg/m2组和24.0~27.0kg/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影响全身骨扫描图像质量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性别、年龄、BMI、注射部位核素浓集、软组织摄取、膀胱充盈状态、注射至显像间隔时间等;人为可控因素中,提高注射技术、降低软组织摄取及检查前及时排空膀胱等方法可明显提高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 全身骨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99)Tc^(m)-SC SPECT/CT显像定位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辅助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栾婷 李永清 +3 位作者 吴庆伟 王炎 王晓慧 孙晓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34-838,844,共6页
目的 初步探讨锝-99m(^(99)Tc^(m))-硫胶体(SC)SPECT/CT显像在乳腺癌患者中精准定位前哨淋巴结(SLN)及评估SLN性质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12-14-2021-05-31山东省肿瘤医院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且术前进行^(99)Tc^(m)-SC S... 目的 初步探讨锝-99m(^(99)Tc^(m))-硫胶体(SC)SPECT/CT显像在乳腺癌患者中精准定位前哨淋巴结(SLN)及评估SLN性质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12-14-2021-05-31山东省肿瘤医院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且术前进行^(99)Tc^(m)-SC SPECT/CT显像的乳腺癌患者共303例,术中均行核素法联合蓝染法检测SLN并送病理检查。采用病例-对照分析的方法分析与SLN转移有关的临床及SPECT/CT显像因素。其中66例患者于^(99)Tc^(m)-SC SPECT/CT显像后行术前SLN体表定位标记,并于术中比较体表定位点与术中γ探测仪探测SLN位置的一致性,以探索体表定位引导SLNB的可行性。结果 共83例患者发生SLN转移(27.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χ^(2)=21.053,P<0.001)、肿瘤T分期(χ^(2)=32.538,P<0.001)、既往切检术史(χ^(2)=3.951,P=0.047)和^(99)Tc^(m)-SC SPECT/CT显像淋巴结个数(χ^(2)=14.943,P<0.001)与乳腺癌SLN转移相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OR=26.502,95%CI为2.457~285.836,P=0.007)和浸润性乳头状癌(OR=15.353,95%CI为1.354~174.066,P=0.027)、肿瘤T分期为T和T期(OR=16.175,95%CI为2.145~121.979,P=0.007;OR=25.642,95%CI为1.646~399.406,P=0.021)、^(99)Tc^(m)-SC SPECT/CT显像淋巴结个数≤2(OR=3.228,95%CI为1.649~6.321,P<0.001)是乳腺癌患者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61例(92.4%)成功进行^(99)Tc^(m)-SC SPECT/CT定位标记的患者中,47.5%(29/61)的患者与术中γ探测仪探测位置完全一致。结论^(99)Tc^(m)-SC SPECT/CT显像淋巴结个数较少(≤2)的乳腺癌患者,SLN发生转移的风险较高。此外,^(99)Tc^(m)-SC SPECT/CT显像技术具有术前准确定位SLN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SC SPECT/CT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