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建贞 肖云兰 郭惠玲 《临床荟萃》 CAS 1996年第10期471-472,共2页
自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被发现和提取以来,受到了广泛重视,并逐步用于临床。笔者应用国产NGF(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脑血管病4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26... 自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被发现和提取以来,受到了广泛重视,并逐步用于临床。笔者应用国产NGF(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脑血管病4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2~85岁,平均64岁。全部病例经CT扫描确诊。其中脑血栓形成29例,脑栓塞1例,脑出血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其中合并有感觉障碍37例。另取本院住院经CT检查其部位、大小及症状相似病例40例,作为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除观察组应用NGF外,其他用药完全相同。NGF用法:2000BU(生物活性单位)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20天为1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①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如感觉障碍明显恢复或肢体肌力恢复超过用药前Ⅲ级以上。②有效:症状减轻,如感觉障碍有所恢复但不明显或肢体肌力恢复超过用药前Ⅰ~Ⅱ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神经生长因子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健 王得新 +3 位作者 赵伟秦 冯子敬 郎晓玲 何玉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0-352,共3页
目的 从临床特点、脑脊液(CSF)特异性抗体检测、神经影像学和治疗等方面对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和治愈率。方法 在9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确诊25例成人HSE病例,并对其临床表现、CT和/或MR... 目的 从临床特点、脑脊液(CSF)特异性抗体检测、神经影像学和治疗等方面对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和治愈率。方法 在9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确诊25例成人HSE病例,并对其临床表现、CT和/或MRI结果、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HSE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本组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5岁。主要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和行为人格改变。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CSF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升高。意识障碍程度及无环鸟苷的及时应用与预后有关。结论HSE最具特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和行为人格改变。CT检查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发病1周CT检查正常时,MRI能发现局灶性病变。CSF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升高是重要的诊断依据。无环鸟苷的早期使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特异性抗体 无环鸟苷 神经影像学 HSE 临床特点 脑脊液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脑萎缩的发病机制和CT诊断 被引量:9
3
作者 于卫中 张克克 +1 位作者 周相臣 王国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23-224,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后脑萎缩的发生机制和CT表现特点。方法总结分析30例外伤后脑萎缩病人的CT资料。结果外伤后脑萎缩的CT表现:脑室系统扩大同时脑沟、脑裂、脑池扩大,脑回变窄,蛛网膜下腔增宽。两侧侧脑室前角间夹角大于140度或较前增大。开... 目的探讨外伤后脑萎缩的发生机制和CT表现特点。方法总结分析30例外伤后脑萎缩病人的CT资料。结果外伤后脑萎缩的CT表现:脑室系统扩大同时脑沟、脑裂、脑池扩大,脑回变窄,蛛网膜下腔增宽。两侧侧脑室前角间夹角大于140度或较前增大。开骨窗病人骨窗附近脑组织不向骨窗附近移位。结论CT检查是确诊外伤后脑萎缩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脑萎缩 发病机制 CT 诊断
下载PDF
外伤性脑积水的CT诊断 被引量:4
4
作者 于卫中 杨建秀 周相臣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5期294-295,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点。方法总结分析35例外伤性脑积水病人的CT资料。结果外伤性脑积水的CT表现:脑室系统的扩大,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脑质因脑脊液渗漏出现间质性水肿,表现为对称性的低密度区。脑室系统的扩大程度大于脑...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点。方法总结分析35例外伤性脑积水病人的CT资料。结果外伤性脑积水的CT表现:脑室系统的扩大,侧脑室前角、后角周围脑质因脑脊液渗漏出现间质性水肿,表现为对称性的低密度区。脑室系统的扩大程度大于脑池的扩大,脑沟表现正常或变窄。开骨窗病人可见骨窗附近脑组织向骨窗附近移位,甚至部分突出。侧脑室下角的扩大出现较早。结论CT检查是确诊外伤性脑积水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积水 CT诊断 侧脑室前角 脑室系统 脑脊液渗漏 表现特点 CT资料 总结分析 CT表现 低密度区
下载PDF
30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林雅明 姜涛 +3 位作者 张克克 林依东 邓倩 周建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的MRI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的MRI影像学资料。结果:MRI表现为出血性脑梗死共30例,发生在颞叶14例,颞顶枕叶6例,颞顶叶5例,颞枕叶2例,小脑半球2例,额颞顶叶1例。结论:MRI... 目的:提高对出血性脑梗死的MRI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的MRI影像学资料。结果:MRI表现为出血性脑梗死共30例,发生在颞叶14例,颞顶枕叶6例,颞顶叶5例,颞枕叶2例,小脑半球2例,额颞顶叶1例。结论:MR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MRI
下载PDF
血浆ADMA和血小板膜糖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邱伟庆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423-1425,共3页
目的:分析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FIB-R对脑梗死的影响及ADMA、CD62P、FIB-R与脑梗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脑梗死组)及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的血浆... 目的:分析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FIB-R对脑梗死的影响及ADMA、CD62P、FIB-R与脑梗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脑梗死组)及健康体检者25例(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的血浆ADM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糖蛋白CD62P、FIB-R表达。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脑梗死组血浆ADMA与中风危险因素及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并探讨ADMA对脑梗死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ADMA浓度、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FIB-R增高,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ADMA与脑梗死发病相关,脑梗死患者ADMA浓度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FIB-R正相关。结论:血浆ADMA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FIB-R与脑梗死发病有一定相关性,血浆ADMA浓度增高主要通过影响血小板活化引起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秀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开颅组及微创组,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保守组患者优良率为50.00%,开颅组患者优良率为61.67%,微创组患者优良率...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开颅组及微创组,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保守组患者优良率为50.00%,开颅组患者优良率为61.67%,微创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保守组及开颅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微创组(P<0.05)。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耐受度高等优势,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治疗策略 疗效
下载PDF
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安秋香 王晓艳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3年第11期842-843,共2页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将教育项目、教育内容制定了标准教育计划,储存于微机程序中,随用随取。
关键词 脑卒中 健康教育 教育质量 教育项目 教育内容 教育计划 心理护理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脑梗死临床疗效与CT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克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8期948-949,共2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与CT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证实的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脑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进行了螺旋CT平扫,2例增强扫描,检查前均口服造影剂。结果:CT分型:全部病例均为大脑梗死,其中大便死2例,中梗...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与CT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证实的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脑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进行了螺旋CT平扫,2例增强扫描,检查前均口服造影剂。结果:CT分型:全部病例均为大脑梗死,其中大便死2例,中梗死6例,小梗死13例,腔隙性梗死7例。结论:CT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合并脑梗死的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上消化道出血 脑梗死 CT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郎晓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9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戊酸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 目的探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戊酸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发作次数、癫痫样放电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累及导联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患者实施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拉莫三嗪 癫痫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观察护理
11
作者 安秋香 李春阁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3年第12期923-924,共2页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HIH)急性期由于血肿和脑水肿的明显占位疚,臻脑发生严重的病理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故加强急性期的观察护理,可预防和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协助医生处理于萌芽状态。能有效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我们自...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HIH)急性期由于血肿和脑水肿的明显占位疚,臻脑发生严重的病理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故加强急性期的观察护理,可预防和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协助医生处理于萌芽状态。能有效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我们自2000-11/2002-11共治疗护理了重型HIH56例。报告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HIH 急性期 观察护理 并发症 脑水肿 病例分析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依达拉丰联合持续泵入肝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姜涛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5期1244-1244,共1页
目的:依达拉丰联合持续泵入肝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方法:进展性脑卒中病人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加用依达拉丰注射液,持续泵入肝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 目的:依达拉丰联合持续泵入肝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方法:进展性脑卒中病人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加用依达拉丰注射液,持续泵入肝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60.5%,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丰联合持续泵入肝素治疗进展期脑卒中所致言语障碍及偏瘫等症状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依达拉丰 肝素钠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其对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抗凝血酶Ⅲ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郎晓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酚治疗延迟就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抗凝血酶(AT—HI)的影响。方法将145例延迟就诊ACI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丁苯酚治疗延迟就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抗凝血酶(AT—HI)的影响。方法将145例延迟就诊ACI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酚,两组均治疗21d。在治疗前和治疗21d后使用NIHSS量表、Barthel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测定,并测定TXA2、PGI2、AT-Ⅲ,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和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1、7.496,P〈0.05)。观察组疗效为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736,P〈0.05)。治疗后,观察组TXA2、PGI2及AT-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37、9.332、7.39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加用丁苯酚可以降低ACI患者TXA2水平,提高PGI2及AT-Ⅲ,促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 丁苯酚 TXA2 PGI2 AT-Ⅲ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抢救探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栾德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69例次),均为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MGC患者,按观察组42例次及对照组29例次划分,观察组采用激素疗法、气管切开、干涸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其它常规方法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抢救。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69例次),均为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MGC患者,按观察组42例次及对照组29例次划分,观察组采用激素疗法、气管切开、干涸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其它常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发生,对照组死亡1例,占3.4%。观察组出现合并症2例,均为肺部感染;对照组出现合并症8例,包括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危象采用激素疗法、气管切开、干涸疗法合理联用,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有效率,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危象 抢救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栾德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6期230-231,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脑梗死的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非脑梗死的患者3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彩超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 目的观察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脑梗死的患者38例,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非脑梗死的患者3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彩超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查、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对脑梗死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价临床意义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稳定性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1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6
作者 刘庆辉 刘建贞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5-786,共2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其病因尚不确切,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表明,人粒细胞无形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是该综合征的致病原,是经蜱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其病因尚不确切,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表明,人粒细胞无形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是该综合征的致病原,是经蜱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2006年,我国安徽省报道了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此后在其他省份陆续有散发病例报道。2008年2月卫生部颁发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并在河南等省疑似无形体病例标本中分离到布尼亚病毒,命名为新型布尼亚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临床观察 病毒感染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布尼亚病毒 多脏器功能损害 自然疫源性疾病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与恩必普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相臣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17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恩必普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加用恩必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能力、总体治疗效果与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实验...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恩必普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加用恩必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能力、总体治疗效果与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4.32±1.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17±2.28)分],BI指数(78.38±12.96)显著高于对照组(60.55±12.05),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6、6.372,χ2=6.806,P〈0.01);显效率(72.5%)明显高于对照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总体药物不良反应率(17.5%比12.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392,P〉0.05)。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恩必普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恩必普 脑梗死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老年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子红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4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和非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斑块...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和非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斑块检出率(20%,P 〈0.05)。脑梗死组的颈动脉软斑及混合斑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LDL 升高、高纤维蛋白原是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老年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