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α)、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少媛 辛凯旋 +2 位作者 马端 杜向阳 王言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02-604,共3页
目的 :研究大剂量川芎嗪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血气的影响。方法 :将 5 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川芎嗪治疗组 ( 30例 )和对照组 ( 2 6例 )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比浊法、酶标法等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 目的 :研究大剂量川芎嗪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血气的影响。方法 :将 5 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川芎嗪治疗组 ( 30例 )和对照组 ( 2 6例 )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比浊法、酶标法等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PAR)、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 6 keto PGF1α)、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氧饱和度 (SaO2 )水平。结果 :川芎嗪治疗组PAR、vWF、TXB2 、TXB2 / 6 keto PGF1α和PaCO2 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6 keto PGF1α,PaO2 和SaO2 明显上升 (P <0 0 1,P <0 0 5 ) ,对照组仅PaCO2 下降 (P <0 0 5 )。结论 :大剂量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使PaO2 、SaO2 升高 ,PaCO2 下降 ,且每日使用 80 0mg安全无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肺心病 血小板功能 内皮细胞功能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栓前状态研究
2
作者 马端 姜瑞国 +4 位作者 孙学民 宋俊学 亓上 孙玉玫 赵书宁 《交通医学》 1993年第3期247-248,共2页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大多数心肌梗塞的原因,但亦有人发现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同样可以出现冠状动脉血拴形成,血液学研究证实UA时血液中存在凝血相纤溶系统的激活。为全面了解UA患者的凝血、抗凝、纤溶...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大多数心肌梗塞的原因,但亦有人发现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同样可以出现冠状动脉血拴形成,血液学研究证实UA时血液中存在凝血相纤溶系统的激活。为全面了解UA患者的凝血、抗凝、纤溶、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我们选择了14项有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 血栓前状态 心绞痛
下载PDF
基因重组葡激酶和重组链激酶在猪急性脑栓塞模型中溶栓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秦智勇 陈衔城 +2 位作者 葛汝村 马端 宋后燕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9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比较局部动脉内灌注重组葡激酶和重组链激酶对脑血栓的溶化效果及对出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制成18只幼猪急性血栓性脑栓塞模型,4小时后分3组,2个实验组自颈内动脉灌注重组葡激酶(0.2mg/kg)或重组链激酶(3... 目的:比较局部动脉内灌注重组葡激酶和重组链激酶对脑血栓的溶化效果及对出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制成18只幼猪急性血栓性脑栓塞模型,4小时后分3组,2个实验组自颈内动脉灌注重组葡激酶(0.2mg/kg)或重组链激酶(3×104U/kg),对照组自颈内动脉灌注5%葡萄糖;脑血管造影观察血栓是否溶化;并测定凝血系统指标。结果:2个实验组在用药后1.5小时血管再通均高于对照组,葡激酶组在0.5和1.0小时的再通率高于链激酶组(P均<0.05)。葡激酶组对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影响小,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的幅度小于链激酶组。结论:重组葡激酶及链激酶均能溶化脑血栓,但前者溶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葡激酶 重组链激酶 急性 脑栓塞 溶栓治疗
下载PDF
基因重组葡激酶和重组链激酶溶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衔城 秦智勇 +2 位作者 葛汝村 马端 宋后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比较基因重组葡激酶和重组链激酶对脑血栓的溶化效果及对出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制成猪血栓性脑栓塞模型,4h后分组自颈内动脉灌注基因重组葡激酶(rSak,0.2mg/kg)或重组链激酶(rSK,30000IU/kg),脑血管造影观察血栓是否溶化,测定凝... 目的:比较基因重组葡激酶和重组链激酶对脑血栓的溶化效果及对出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制成猪血栓性脑栓塞模型,4h后分组自颈内动脉灌注基因重组葡激酶(rSak,0.2mg/kg)或重组链激酶(rSK,30000IU/kg),脑血管造影观察血栓是否溶化,测定凝血系统指标。结果:两实验组在用药后1.5h血管再通均高于对照组,rSak组在0.5h、1.0h的再通率高于rSK组。rSak组对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影响小,凝血酶元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的幅度小于rSK组。结论:基因重组葡激酶及链激酶能溶化脑血栓,但前者溶栓效果较好,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葡激酶 重组链激酶溶栓 实验研究 脑血栓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体永 马端 +3 位作者 宗俊学 刘培强 周海英 孔宪荣 《医师进修杂志》 1997年第7期359-360,共2页
用热比浊法和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41例糖尿病人和62例健康人的纤维蛋白原(Fg)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提示Fg、PAgT升高是糖尿病患者易患血栓... 用热比浊法和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41例糖尿病人和62例健康人的纤维蛋白原(Fg)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提示Fg、PAgT升高是糖尿病患者易患血栓性疾病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浆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率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学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端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的分子学变化。内皮细胞受损时,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动脉壁上的血栓如果发生得较缓慢,和其它因素一起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蛋白(a)、纤溶酶原、抗... 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的分子学变化。内皮细胞受损时,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出现异常,导致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动脉壁上的血栓如果发生得较缓慢,和其它因素一起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蛋白(a)、纤溶酶原、抗凝血酶-Ⅳ等分子物质与两者的发病及相互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分子学 病因
全文增补中
低分子量肝素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学红 卢立新 +1 位作者 葛汝村 马端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12-212,共1页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前体脂质体 制备
下载PDF
常用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查指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马端 高辉 《交通医学》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关键词 血栓 止血 PS 实验室检验 凝血功能 抗凝功能 血栓栓塞性疾病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血栓形成的血液和血脂变化
9
作者 宗俊学 马端 +4 位作者 许延路 刘培强 高辉 张虹 姜瑞国 《交通医学》 1995年第1期54-55,共2页
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中的某些成份的变化与其发病关系密切。作者测定了急性脑血栓形成(Acute cerebrothrombosis,ACT)病人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数(PLT)、胆固醇(... 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液中的某些成份的变化与其发病关系密切。作者测定了急性脑血栓形成(Acute cerebrothrombosis,ACT)病人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数(PLT)、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I(APO-A)和载脂蛋白B-100(APO-B)等指标,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以了解上述指标在ACT患者发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血液 血脂
下载PDF
脑梗塞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凝血抗凝血和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
10
作者 马端 宗俊学 +6 位作者 刘培强 许延路 高辉 孙学民 张岩 苗红 姜瑞国 《交通医学》 1995年第1期8-9,36,共3页
近年来,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血液学变化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数作者认为患者存在血液高凝和纤溶功能低下,也有人注意到患者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退。但这些研究观察的指标较少,又未比较脑梗塞急性期和恢复期有何不同。本研究同时观察两... 近年来,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血液学变化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数作者认为患者存在血液高凝和纤溶功能低下,也有人注意到患者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退。但这些研究观察的指标较少,又未比较脑梗塞急性期和恢复期有何不同。本研究同时观察两类患者与凝血、抗凝血和血管内皮细胞有关的指标,并与同龄正常人做对照,以探讨脑梗塞不同时期血液状态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凝血 抗凝血 血管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基因重组葡激酶在猪急性脑栓塞模型中的溶栓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衔城 秦智勇 +2 位作者 葛汝村 马端 宋后燕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研究颈内动脉灌注基因重组葡激酶对脑血栓的溶化作用及对出、凝血和血液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制成猪血栓性脑栓塞模型,4h后自颈内动脉灌注不同剂量的重组葡激酶(0.1、0.2、0.4mg/kg),脑血管造影观察血栓是否溶化,... 研究颈内动脉灌注基因重组葡激酶对脑血栓的溶化作用及对出、凝血和血液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制成猪血栓性脑栓塞模型,4h后自颈内动脉灌注不同剂量的重组葡激酶(0.1、0.2、0.4mg/kg),脑血管造影观察血栓是否溶化,并测定出、凝血及纤溶系统指标。结果随葡激酶剂量增大,血管再通率增高,大剂量组对出、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较明显。结论重组葡激酶能有效溶化猪脑血栓,最佳剂量为0.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葡激酶 急性 溶栓疗法 脑血栓
下载PDF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瑞 宗俊学 +3 位作者 高辉 许延路 欧东仁 肖少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5,共1页
观察了降纤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用药方法为,降纤酶隔日1次,第1次10U,其余两次为5U。结果显示,降纤酶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降低纤维蛋白... 观察了降纤酶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用药方法为,降纤酶隔日1次,第1次10U,其余两次为5U。结果显示,降纤酶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Fg),使临床症状随之改善。因此认为,降纤酶有降低Fg和抗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脑梗塞 出血功能 凝血功能 药物疗法
下载PDF
NIDDM患者血脂及载脂蛋自A、B_(100)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体永 马端 +4 位作者 周海英 孔宪荣 宗俊学 刘培强 许延路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NIDDM 血脂 载脂蛋白 测定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含片(抗栓灵)治疗高脂高粘血症疗效观察
14
作者 芦璐 宗俊学 《交通医学》 2000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含片 治疗 高脂高粘血症
下载PDF
血栓病的防治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端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6年第1期43-45,共3页
血栓病的防治马端山东省血栓病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血栓病的防治及科研上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现将有关体会及成果介绍如下一、血栓病的预防任何疾病,只要了解了它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就有可能对其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治疗。血栓病的... 血栓病的防治马端山东省血栓病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血栓病的防治及科研上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现将有关体会及成果介绍如下一、血栓病的预防任何疾病,只要了解了它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就有可能对其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治疗。血栓病的发病机理基本有三点:(1)血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病 脑血栓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特异性溶栓剂:葡激酶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端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1998年第4期212-214,共3页
葡激酶是一种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提取的具有溶栓作用的物质。初步临床应用证明它疗效好、出血率低、副作用少,是一种很有希望的新型溶栓剂。本文对其蛋白质结构、溶栓机理、体外实验、动物模型、临床应用和免疫性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葡激酶 溶栓剂 药理学 临床应用 心肌梗塞
下载PDF
基因重组溶栓药物
17
作者 马端 高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基因重组溶栓药物 r-SK RT-PA r-PA r-sAK
下载PDF
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凝血、抗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Svate-3对其的治疗作用
18
作者 刘培强 马端 +2 位作者 宗俊学 许延路 高辉 《血栓与止血学》 1995年第4期167-168,共2页
本文拟从凝血、抗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等3个方面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研究,并同时观察抗栓酶-3(Svate-3)对其血液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48例正常对照组均经询问病史、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排除心脑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疾... 本文拟从凝血、抗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等3个方面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研究,并同时观察抗栓酶-3(Svate-3)对其血液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48例正常对照组均经询问病史、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排除心脑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8岁。患者组58例,发病均在1年以上且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系1993年2月~1994年4月在我血栓中心住院病人,并均经CT证实。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后遗症 SVATE-3 抗凝血酶 血小板功能 治疗作用 PAGT 血栓病 凝血功能 研究中心 KPTT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纤维蛋白原Bβ448基因多态性分析
19
作者 张敏 王言森 +3 位作者 高辉 王少媛 葛汝村 马端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目的 :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患者纤维蛋白原 (Fg)含量与FgBβ44 8位点基因多态性及表达的关系。方法 :依据睡眠呼吸监测的结果 ,将实验对象分为 2组 ,正常对照组与SAS组 ,分别测定其血浆Fg含量 (Clauss法 )、FgBβ44 8位点基因... 目的 :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患者纤维蛋白原 (Fg)含量与FgBβ44 8位点基因多态性及表达的关系。方法 :依据睡眠呼吸监测的结果 ,将实验对象分为 2组 ,正常对照组与SAS组 ,分别测定其血浆Fg含量 (Clauss法 )、FgBβ44 8位点基因多态性 (RFLP)及mRNA表达 (cDNA合成 ) ,并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AS患者A/A基因型出现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A/L +L/L’基因型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基因型对mRNA表达有不同的影响 ,其中L/L基因型mRNA表达最高 ,其次为A/L基因型 ,A/A基因型mRNA表达最低。mRNA的表达量与血浆Fg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FgBβ44 8的基因型与其mRNA的表达、Fg的水平之间关系密切。SAS患者具有较高的L/L、A/L基因频率 ,具有较高的mR NA表达水平 ,Fg含量较高 ,所以我们认为SAS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更高 ,但SAS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S FgBβ448 mRNA 基因多态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肺心病急性期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之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少媛 马端 +2 位作者 杜向阳 徐进 高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3-303,共1页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正常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岁,为各项检查均正常者。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73例,男41例,女32例,平均年龄67岁;缓解期47例,男25例,女22例,均为上述病例经治疗后...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正常对照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岁,为各项检查均正常者。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73例,男41例,女32例,平均年龄67岁;缓解期47例,男25例,女22例,均为上述病例经治疗后感染控制、缺氧改善待出院者。肺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血管内皮细胞 VWF 6-K-PGF1Α tP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