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及管理要点
1
作者 徐华文 吴德娣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7期9-9,共1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及管理要点。方法:总结了神经系统检查、麻醉方式、药物的选择、麻醉管理要点。结果:维持脑血流平稳,控制颅内压,降低脑代谢和脑耗氧。结论:神经外科手术的早期确认率显著提高,手术显微镜、手术导航系...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及管理要点。方法:总结了神经系统检查、麻醉方式、药物的选择、麻醉管理要点。结果:维持脑血流平稳,控制颅内压,降低脑代谢和脑耗氧。结论:神经外科手术的早期确认率显著提高,手术显微镜、手术导航系统及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神经外科患者的抢救及预后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麻醉 管理
下载PDF
手术并冲洗吸引加外固定治疗股骨干严重慢性骨髓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华文 吴德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0期94-94,共1页
目的:探讨手术并冲洗吸引加外固定治疗股骨干严重慢性骨髓炎疗效分析。方法:对34例股骨干严重慢性骨髓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创口Ⅰ期愈合,6例创口裂开窦道重新开放,经换药2~6周后闭合。外固定钉道感染8例,经换药后感染... 目的:探讨手术并冲洗吸引加外固定治疗股骨干严重慢性骨髓炎疗效分析。方法:对34例股骨干严重慢性骨髓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创口Ⅰ期愈合,6例创口裂开窦道重新开放,经换药2~6周后闭合。外固定钉道感染8例,经换药后感染控制。所有病例均达骨愈合,时间3~22个月,平均约为10个月。优28例,良6例。结论:手术彻底、干净;冲洗和抗菌药物的应用;选用外固定三者密切配合,才能使感染有效控制。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并冲洗 外固定 股骨干 慢性骨髓炎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靖伟 陈晓萌 姜永政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7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用控温毯、冰帽,同时给予冬眠治疗,配合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行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控制温度,监测颅内压,做好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加强营...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用控温毯、冰帽,同时给予冬眠治疗,配合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行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控制温度,监测颅内压,做好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加强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本组恢复良好(恢复劳动力)57例,占37.7%;轻残(活动有障碍)30例,占19.9%;中、重残(生活部分自理,不能自理或植物状态)19例,占12.6%;死亡45例,占29.8%。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满意,使患者病死率、致残率大大降低,具有临床护理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 护理
下载PDF
经额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子敬 王冲 于怀松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额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山东省邹城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神经外科自2005年3月至2008年4月收治且符合条件的7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选择血肿侧距眉间7-9cm、... 目的探讨经额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山东省邹城市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神经外科自2005年3月至2008年4月收治且符合条件的7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选择血肿侧距眉间7-9cm、旁开中线3.5-4.5cm的额部为穿刺点,根据头颅CT影像资料计算确定适宜的穿刺方向和穿刺深度,以软通道行血肿腔的微创穿刺引流术清除脑内血肿。结果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6~120h,平均(70±5.6)h。术后再出血3例,均无气颅或颅内感染发生。76例患者中30d内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16例,无效或恶化4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3.2%,总有效率为81.6%。结论经额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且创伤小、操作简单,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节区 微创穿刺引流术 软通道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超早期胃肠功能干预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救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子敬 于怀松 +4 位作者 徐梓洲 张晓东 李冰 曲建波 徐华文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年第5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超早期进行胃肠功能干预和早期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意义。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同时,干预组还给予超...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超早期进行胃肠功能干预和早期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意义。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同时,干预组还给予超早期(伤后6h)经鼻胃管行间断胃肠减压及鼻饲蒙脱石+中药大黄粉干预胃肠功能,并早期(伤后24h)经螺旋形鼻肠管持续泵注“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H2-R阻滞剂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各组伤后第1、3、7、12天行营养指标、胃液潜血检测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2周内每天行GCS和MODS评分,统计2周时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患者能较好的耐受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两组的营养指标无差异(P〉0.05),但7d后存在差异(P〈0.05);且干预组在胃液潜血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GCS、MODS评分和死亡率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重视STBI后超早期胃肠功能障碍干预及早期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治疗对改善机体营养不良及胃肠功能,降低MODS发生率,从而降低STBI患者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胃肠功能干预 早期肠内营养 胃肠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术区迟发颅内血肿救治分析
6
作者 王子敬 范怀晋 +2 位作者 于怀松 徐华文 曲建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8年第1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术区迟发颅内血肿发生的机制及救治措施,总结该类患者临床救治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术区迟发颅内血肿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探查发现4例,通过颅脑CT复查于术...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术区迟发颅内血肿发生的机制及救治措施,总结该类患者临床救治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术区迟发颅内血肿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探查发现4例,通过颅脑CT复查于术后3h内发现13例,术后3~24h发现14例,术后25~72h发现13例,术后73h至7d发现2例。结果43例患者接受再次开颅手术共47例次(其中4例接受3次开颅手术),其中去骨瓣减压32例次;3例因家属拒绝再次开颅手术而给予保守治疗。治疗后6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疗效判定:恢复良好16例,中残10例,重残6例,死亡14例。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术区迟发颅内血肿有明显临床特点和可预见性因素,术前做出预测并尽早复查颅脑CT明确诊断再次手术干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出血 创伤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