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头部低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NSE、ET-1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郇赛 王佩佩 +5 位作者 杨暖 侯梅 陈军 孙殿荣 赵建慧 吕丽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头部低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头部低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头部低频电刺激,比较两组患儿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NSE、ET-1的水平变化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DA、NE、5-H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DA、NE、5-HT均升高,且观察组的DA、NE、5-H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NSE、ET-1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NSE、ET-1均降低,且观察组的NSE、ET-1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CA、MCA、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头部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增强脑血流循环,并减轻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刺激 单胺类神经递质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内皮素-1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沟通技巧实施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欣 张宁 《系统医学》 2018年第8期167-168,190,共3页
目的该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应用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的分组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脑瘫患儿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 目的该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应用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的分组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脑瘫患儿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沟通技巧,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满意度、护理纠纷情况与日常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脑瘫患儿护理效果(95.00%)优于对照组(81.67%)(χ~2=5.175 2、P=0.022 9<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8.33%)高于对照组(71.67%)(χ~2=16.732 0、P=0.000 0<0.05);实验组护理纠纷率(3.33%)低于对照组(35.00%)(χ~2=19.417 3、P=0.000 0<0.05);日常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7 5、18.375 7,P=0.000 0、0.000 0<0.05)。结论小儿脑瘫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效果及日常能力能够通过沟通技巧护理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技巧 小儿脑瘫 康复护理 价值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郇赛 陈军 +4 位作者 金国圣 赵建慧 苑爱云 李玉堂 侯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8期2538-2541,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83例脑瘫患儿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单...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脑瘫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83例脑瘫患儿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脑血流[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液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DA、5-HT、NE、ACA/MCA/PCA平均血液流速、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5-HT、NE水平均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相比,观察组ACA/MCA/PCA平均血液流速水平均显著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高切、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FIB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辅助治疗可有效升高患儿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低频电刺激 单胺类神经递质 脑血流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儿童直立调节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志燕 徐茜 +2 位作者 彭博琪 李玉堂 李改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0期5914-5916,共3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8例不明原因晕厥的儿童给予进行直立倾料试验检查,持续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记录其血压、心率变化,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45例(69.71%)出现阳性的血...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8例不明原因晕厥的儿童给予进行直立倾料试验检查,持续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记录其血压、心率变化,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45例(69.71%)出现阳性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73例(50.34%)为血管抑制型反应;19例(13.10%)呈心脏抑制型反应;53例(36.55%)为混合型反应型,并且诱发因子多为持久站立。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以血管迷走反应为主,持久站立是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调节试验 不明原因晕厥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