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和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鉴别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伟凯 鹿松 +1 位作者 刘红光 宋修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析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和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鉴别价值。方法甄选本院7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小儿作为Ⅰ组,再选择周期25例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小儿作为Ⅱ组,对两组患者实施X线片联合钡灌肠进行检查。结果两组在痉挛段、钡剂残留发... 目的探析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和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鉴别价值。方法甄选本院7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小儿作为Ⅰ组,再选择周期25例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小儿作为Ⅱ组,对两组患者实施X线片联合钡灌肠进行检查。结果两组在痉挛段、钡剂残留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在不规律收缩发生率80.00%高于Ⅰ组35.71%,Ⅱ组移行段发生率8.00%低于Ⅰ组47.14%(P<0.05)。Ⅰ组乙状结肠远端28.57%,降结肠远端40.00%,全结肠0.00%,横断肠远端0.00%,直肠远端2.86%;Ⅱ组乙状结肠远端24.00%,降结肠远端35.71%,全结肠4.00%,横断肠远端4.00%,直肠远端0.00%,两组钡灌肠24 h后复查钡剂残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扩张段结肠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扩张段与移行段/痉挛段肠壁间夹角高于Ⅰ组(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与巨结肠类缘病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可通过X线片与钡灌肠联合鉴别,从而确诊疾病,提高小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 儿童 先天性巨结肠 影像鉴别
下载PDF
下丘脑错构瘤的MRI表现与临床症状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尹春红 刘凯 朱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3-35,47,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30例儿童下丘脑错构瘤的MRI表现与临床症状关系,分析其MR表现及症状的关联性,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男18例,女12例,年龄1~16岁,平均(6.6±3.8)岁... 目的总结分析30例儿童下丘脑错构瘤的MRI表现与临床症状关系,分析其MR表现及症状的关联性,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男18例,女12例,年龄1~16岁,平均(6.6±3.8)岁。18例MR表现宽基底结节,4例表现无蒂小结节,8例表现为带蒂的团块影,其中16例临床表现为性早熟,18例表现为痴笑样癫痫。30例患儿均行MRI矢状面T_1WI、T_2WI和冠状面T_1WI平扫,全部病例行矢状面和冠状面T_1WI增强扫描。结果 18例宽基底结节位于垂体柄与乳头体之间,呈圆形或椭圆形,T_1WI等低信号,与脑灰质信号一致,T_2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无强化。4例窄无蒂小结节位于灰结节处,呈类圆形,T_1WI等信号,与脑灰质信号一致,T_2WI稍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无强化。8例表现为带蒂的团块影,与脑灰质信号一致。结论错构瘤的大小和形态两者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无蒂病变大多数临床症状为痴笑样癫痫,性早熟表现患者多数表现为带蒂的小结节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错构瘤 临床症状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