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部分地区浅部皮肤真菌病致病菌的比较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春香 李若瑜 王爱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皮肤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 ,受地域、气候变化的影响有所差异。
关键词 中国 浅部皮肤真菌病 致病菌 流行病学 病因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观察
2
作者 曲才杰 滕蔚 徐爱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1-241,共1页
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商品名贝复济 )治疗 15例慢性皮肤溃疡 (其中褥疮 8例,郁积性溃疡 4例,糖尿病溃疡 3例,病程 1.5个月~ 2年 ), 4周后总有效率为 95.2%,治愈率为 71.4%。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慢性皮肤溃疡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四联疗法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1例
3
作者 李朝宇 张洪英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733-737,共5页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是一种少见的头顶部慢性化脓性皮肤病,治疗非常困难,经常复发。以头皮波动性结节、结节间相互连接的窦道和瘢痕性脱发为主要特点。早期、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阻止疾病进展。该例患者采用口服抗...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是一种少见的头顶部慢性化脓性皮肤病,治疗非常困难,经常复发。以头皮波动性结节、结节间相互连接的窦道和瘢痕性脱发为主要特点。早期、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阻止疾病进展。该例患者采用口服抗生素及注射阿达木单抗,联合皮损内注射药物和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 阿达木单抗 综合治疗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陈兴平 李永喜 +2 位作者 邓云华 陈映玲 周礼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6-338,348,共4页
为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功能低下个体 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机制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系统地观察了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外周血、脾脏、胸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 :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调节由于环磷酰胺导... 为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功能低下个体 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机制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系统地观察了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外周血、脾脏、胸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 :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调节由于环磷酰胺导致的外周血、脾脏、胸腺中紊乱的 CD4 + T、 CD8+ T细胞亚群并使之恢复正常比例。提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能直接调节外周血、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 )和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 ) CD4 + T、CD4 + CD8+ T细胞的成熟与分化而维持 CD4 + T、 CD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免疫抑制 小鼠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丹参酮联合三蕊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郜玉玲 黄勇 董翠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0-160,共1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联合三蕊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217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65例,口服丹参酮胶囊;对照B组63例,口服三蕊胶囊;治疗组89例,同时口服丹参酮和三蕊胶囊。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疗效间差... 目的观察丹参酮联合三蕊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217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65例,口服丹参酮胶囊;对照B组63例,口服三蕊胶囊;治疗组89例,同时口服丹参酮和三蕊胶囊。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对照A组、对照B组与治疗组患者疗效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对照A组与对照B组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三蕊胶囊可作用于痤疮发病的各环节,对寻常型痤疮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三蕊胶囊 痤疮 寻常
下载PDF
膦甲酸钠和更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海蓉 滕蔚 《中国医药》 2012年第3期373-374,共2页
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我们对膦甲酸钠(可耐)和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膦甲酸钠 更昔洛韦 带状疱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波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秦智芬 王玲 +3 位作者 尉莉 李春霞 李永喜 陆南晓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6期417-418,共2页
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微波联合5一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 - aminolev ulinie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v,ALA—PDT)治疗102例尖锐湿疣(CA)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102例CA患者均... 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微波联合5一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 - aminolev ulinie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v,ALA—PDT)治疗102例尖锐湿疣(CA)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102例CA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通过临床或实验室检查确诊,并排除有光敏史或近期服用光敏性药物者。102例患者中,男70例,女32例,年龄17~67岁,平均29岁,病程5天~11个月,皮损位于尿道口34例,肛周24例,包皮20例,阴道18例,宫颈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治疗 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 微波 光动力疗法 皮肤科门诊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8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亚平 尉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2期995-996,共2页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疾病患者 过敏原 环境污染 疾病发生 首诊患者
下载PDF
545例老年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血脂、血糖及血压检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旭传 陈海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11期984-985,共2页
对545例老年脂溢性角化病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压作相关的检测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血脂、血糖及血压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血脂 血糖 血压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抑郁情绪调查及心理干预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尉莉 李春霞 李永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12期846-848,共3页
为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心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作用,采用贝克抑郁量表为情绪评价指标,并将1000例确诊的CA患者中3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1000例CA患者共收到有效答卷966份... 为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心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作用,采用贝克抑郁量表为情绪评价指标,并将1000例确诊的CA患者中3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1000例CA患者共收到有效答卷966份,其中中、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3.04%和10.87%,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57%和5%。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痊愈率为89.2%,治疗组痊愈率为71.6%,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应重视CA患者的情绪问题,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和行为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抑郁症 心理干预 贝克抑郁量表
下载PDF
毛囊性蕈样肉芽肿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春霞 尉莉 曲才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5期390-391,共2页
毛囊性蕈样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属蕈样肉芽肿的特殊类型,国内外报道较少。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毛囊性蕈样肉芽肿 皮肤T细胞淋巴瘤 国内外
下载PDF
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治疗跖疣4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曲岩磊 曲才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期22-22,共1页
我们于2006年5月至2009年1月用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治疗跖疣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其中男41例,女46例,年龄16~42岁,平均23岁,病程4个月~5年,其中32例曾用冷冻... 我们于2006年5月至2009年1月用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治疗跖疣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其中男41例,女46例,年龄16~42岁,平均23岁,病程4个月~5年,其中32例曾用冷冻或激光等方法治疗,但疗效不佳.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不纳入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治疗 疗效观察 平阳霉素 皮损内 跖疣 心血管疾病患者 肝肾功能不全 2009年
下载PDF
苯丙胺类兴奋剂对梅毒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李永喜 毕健平 +2 位作者 张建明 曲才杰 李春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苯丙胺类兴奋剂对梅毒患者治疗后2年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5例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梅毒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对其定期随访,于治疗后2年时取患者外周血检测RPR滴度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和IL-4的水平... 目的观察苯丙胺类兴奋剂对梅毒患者治疗后2年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5例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梅毒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对其定期随访,于治疗后2年时取患者外周血检测RPR滴度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和IL-4的水平,并与55例梅毒患者和3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年内RPR阴转率为69.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PR未转阴的梅毒患者,无论是否吸毒,IFN-r水平均低于已转阴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免疫球蛋白和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已转阴的梅毒患者,无论是否吸毒,免疫球蛋白、IFN-γ和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降低了梅毒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甲基苯丙胺 N-甲基-3 4-亚甲二氧苯丙胺 免疫球蛋白类 预后
下载PDF
窄谱UVB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0和CD40L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滕蔚 赵旭传 +2 位作者 尉莉 李敬华 李春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0和CIMOL表达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采取NB—UVB照射治疗,以PASI评价疗效,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光疗前后患者及正常人PBMC中CIMO和CD40L...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0和CIMOL表达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采取NB—UVB照射治疗,以PASI评价疗效,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光疗前后患者及正常人PBMC中CIMO和CD40L进行检测。结果: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有效率为90%;光疗前患者PBMC中CIMO和CIMOL阳性细胞数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光疗后患者PBMC中CIMO和CD40L阳性细胞数较光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下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0和CIMOL表达可能是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窄谱中波紫外线 CIMO CIMOL
下载PDF
PTEN和Survivin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
15
作者 滕蔚 史同新 曲才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BCC和30例正常人皮肤中PTEN、Survivi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20例BCC标本中,PTEN表达下调(P<0.05),Survivin表达增高(P...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BCC和30例正常人皮肤中PTEN、Survivi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20例BCC标本中,PTEN表达下调(P<0.05),Survivin表达增高(P<0.001)。PTEN和Survivin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TEN异常低表达和Survivin异常高表达可能与BCC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基底细胞癌 SURVIVIN表达 免疫组化SP法 凋亡抑制因子 BCC 抑癌蛋白 表达下调 其意义 表达及 人皮肤 相关性 高表达 低表达 异常
下载PDF
PTEN和Survivin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16
作者 滕蔚 史同新 曲才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30例正常人皮肤中PTEN、Survivi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40例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TEN表达下调(P<0.001),分...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30例正常人皮肤中PTEN、Survivi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40例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TEN表达下调(P<0.001),分化越差下调越明显(P<0.001)。Survivin表达增高(P<0.001)。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PTEN异常低表达和Survivin异常高表达可能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有关,PTEN表达异常的程度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SURVIVIN表达 皮肤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化SP法 凋亡抑制因子 抑癌蛋白 表达下调 判断预后 表达异常 其意义 表达及 人皮肤 负相关 高表达 低表达
下载PDF
肛周尖锐湿疣356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李春霞 尉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1期80-80,共1页
临床资料 2000—2005年我科性病门诊尖锐湿疣患者总数为1248例。肛周受累者356例(28.5%)。其中男212例,女144例,男女之比为1.47:1。患者年龄2~75岁,平均36岁。病程2个月-2年。已婚207例,未婚124例,离异或丧偶25例。工人90... 临床资料 2000—2005年我科性病门诊尖锐湿疣患者总数为1248例。肛周受累者356例(28.5%)。其中男212例,女144例,男女之比为1.47:1。患者年龄2~75岁,平均36岁。病程2个月-2年。已婚207例,未婚124例,离异或丧偶25例。工人90例,个体劳动者85例,干部35例,职员36例,司机53例,餐饮36例,农民6例,学生10例,学龄前儿童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尖锐湿疣 临床分析 个体劳动者 学龄前儿童 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
下载PDF
荨麻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检测及其意义
18
作者 尉莉 赵旭传 郜玉玲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11期977-978,共2页
以硝酸还原法检测20例急性荨麻疹、25例慢性荨麻疹及20名正常健康人血清中NO含量。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NO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荨麻疹患者(P<0.01,P<0.05),慢性荨麻疹患者其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O在荨麻疹发生、... 以硝酸还原法检测20例急性荨麻疹、25例慢性荨麻疹及20名正常健康人血清中NO含量。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NO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荨麻疹患者(P<0.01,P<0.05),慢性荨麻疹患者其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O在荨麻疹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荨麻疹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勇 李双庚 崔雪娇 《中国医疗美容》 2014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变态反应性疾病同过敏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提供有效指导依据。方法使用德国Regumed公司所生产的百康生物共振系统治疗仪(BICOM-2000)对152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变态反... 目的研究分析变态反应性疾病同过敏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提供有效指导依据。方法使用德国Regumed公司所生产的百康生物共振系统治疗仪(BICOM-2000)对152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结果排序为:屋尘螨(987,64.85%)、粉尘螨(842,55.32%)、牛奶(830,54.53%)、羊肉(794,52.17%)、甲醛(766,50.33%)、鱼类混合物(713,46.85%)、动物皮毛(624,41.00%)、鸡蛋白(548,36.01%)、真菌混合物(499,32.79%)、牛肉(432,28.38%)。其中吸入类以粉尘螨、屋尘螨、动物皮毛为主;食物以及其添加剂类以牛奶、牛肉、鱼类混合物、鸡蛋白以及羊肉为主;接触性物质、化学类则以细菌、甲醛等为主。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可以得出,变态反应性患者最为常见的过敏原是屋尘螨、粉尘螨、牛奶、羊肉、甲醛、鱼类混合物、动物皮毛、鸡蛋白、真菌混合物以及牛肉,对变态反应性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过敏源检测乃是规避变态反应以及进行及时治疗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过敏原 检测
下载PDF
PUVA和UVB治疗一例角层下脓疱病随访17年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春香 李颂 +2 位作者 窦侠 杨海珍 朱学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38-738,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PUVA 角层下脓疱病 腋下 红斑 患者 随访 排列 职业环境 一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