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护理的情景教学法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有效运用
1
作者 李雁 李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74-175,共2页
分析在骨科护理带教中,人文护理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院骨科68例骨科实习护士分为两组,各34例,一组为接受传统带教的对照组,另一组采取人文护理的情景教学法,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带教结果。结果:带教前后,研... 分析在骨科护理带教中,人文护理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院骨科68例骨科实习护士分为两组,各34例,一组为接受传统带教的对照组,另一组采取人文护理的情景教学法,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带教结果。结果:带教前后,研究组人文关怀评分上升幅度更大,考核评分及教学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带教中采取人文护理的情景教学法可统一理论与实践,促使实习护士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且相关人员也会有更高的教学满意度,值得大力借鉴和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护理 情景教学法 骨科 护理带教
下载PDF
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跟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光亮 滕学仁 +2 位作者 赵永生 周伦 赵而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跟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lligament,PCL)的方法并观察其早期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4年8月,对10例PCL受损患者实施关节镜下采用同种异体跟腱双束重建PCL术。其中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跟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lligament,PCL)的方法并观察其早期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4年8月,对10例PCL受损患者实施关节镜下采用同种异体跟腱双束重建PCL术。其中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lligament,ACL)损伤,同期取自体半腱股薄肌腱重建ACL;3例合并半月板后外侧角损伤,同期取自体半腱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角。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2个月,其中6例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价患者手术前后患膝关节功能,术前平均50.3分,术后平均91.2分。客观检查结果显示,术前所有患者均出现胫骨结节后沉,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阳性;术后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有3例病史较长(大于1年)的患者胫骨结节有轻度后沉。合并ACL损伤的2例患者,膝关节屈曲活动轻度受限(5°~20°)。结论:应用同种异体跟腱双束重建PCL可减少自体取材造成的损伤及相应的并发症;提前制作供材,软腱端容易通过骨道,缩短镜下操作时间,减轻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 同种异体 重建
下载PDF
四肢血管损伤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云峰 孙占胜 陈振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例四肢血管损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寻找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结果漏诊8例,漏诊率5.4%,其中彩超诊断错误1例,因肢端皮温好漏诊4例,因可触及动脉搏动漏诊2例,因锐器割伤...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例四肢血管损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寻找漏诊及再手术的原因。结果漏诊8例,漏诊率5.4%,其中彩超诊断错误1例,因肢端皮温好漏诊4例,因可触及动脉搏动漏诊2例,因锐器割伤裂口自行封闭漏诊1例。再手术(再次血管探查)23例,再手术率15.4%,其中,19例因血管栓塞再次手术,4例因所移植的大隐静脉破裂再次手术。结论彩超并非绝对可靠,肢端皮温好不能排除动脉主干断裂,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主张早期探查血管。早期修复血管、正确熟练的镜下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大段血管缺损者建议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漏诊 再手术 四肢血管
下载PDF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彭国栋 林勇 历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2期1000-1001,共2页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47例,患者年龄平均77.8岁(70-95岁)。术后随访5~48个月,平均22.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5例术...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47例,患者年龄平均77.8岁(70-95岁)。术后随访5~48个月,平均22.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5例术后4周内死亡。28例术后1周下地行走。无髋关节脱位和无菌性松动发生。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1例发生髋臼磨损,5例术后双下肢长度略有差异。术后1年采用Harris评分,优15例,良13例,优良率80.9%。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粗隆间 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体位复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7
5
作者 于珂 沈红卫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77-78,共2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一种发生在老年,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中的常见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缓解病椎引...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一种发生在老年,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中的常见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缓解病椎引发的疼痛,己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之中,被临床医生及患者所接受.而术中体位复位对PKP顺利进行并提高PKP的手术效果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院自2008年2月以来,采用体位复位结合PKP治疗OVCF45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体位复位 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老年女性患者 PKP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晓程 杨彬 彭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评价分析股骨颈骨折治疗术的临床效果,为保证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本院股骨颈骨折需要实施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后2个月、4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评价分析股骨颈骨折治疗术的临床效果,为保证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本院股骨颈骨折需要实施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后2个月、4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以期评价两组手术的优越性。结果 THA组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2个月和4个月的Harrisde得分较F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中出血量较F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优、良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7,P=0.398 VSχ2=2.222,P=0.116),但THA组临床总疗效较FHA组有显著性优越性(χ2=4.356,P=0.036);两组患者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06 VSχ2=2.069,P=0.246);但FHA组在术后脱位较THA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49)。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总疗效、骨功能恢复及其术后并发症方面均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显著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锂剂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振中 贺西京 +2 位作者 金东旭 历强 张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1-1108,共8页
目的:探讨锂剂对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为优化NSCs移植治疗SCI疗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Fischer344新生大鼠侧脑室下区培养的NSCs为细胞模型,首先采用CyquautDNA定量法测定对照组及0.5、1、3... 目的:探讨锂剂对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为优化NSCs移植治疗SCI疗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Fischer344新生大鼠侧脑室下区培养的NSCs为细胞模型,首先采用CyquautDNA定量法测定对照组及0.5、1、3、5mM锂剂处理组在分化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同时结合星形胶质细胞(AST)标记物GFAP及$10013,行神经元标记物Tujl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应用WesternBlotting蛋白定量法检测不同浓度锂剂对NSCs分化终产物中神经元及AST总量的影响,同时采用TUNEL凋亡检测法寻找锂剂的非毒性浓度区间,以排除混杂因素。最后通过与其下游经典作用通路GSK3[3抑制剂SB216763对NSCs增殖、分化、凋亡的作用比较,探究锂剂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TUNEL凋亡检测显示体外锂剂的非毒性浓度区间为(0。3mM):在此范围内.1mM锂剂处理组中Tuj+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提高约1.47+0.06倍(P〈0.05),SB216763处理组Tuj+细胞总数提高约2.25+0.07倍(P〈0.05);3mM锂剂处理组中GFAP-细胞总数为对照组的0.55+0.02倍(P〈0.05),S100[3与GFAP染色结果趋势一致,SB216763处理组中GFAP-细胞总数为对照组的0.90+0.06倍(P〉0.05)。结论:锂剂可明显促进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并AST的分化,其最佳作用浓度分别为lmM及3mM.前者可能是通过锂剂下游经典作用通路GSK3[3实现,而后者可能通过GSK3[3旁路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剂 神经干细胞 分化调控
下载PDF
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体会
8
作者 王锐英 胡军祖 +2 位作者 张其亮 佟磊 高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62-3664,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2008年间接诊治疗的5例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男4例,女1例,年龄33~51岁,平均42.2岁。发病至手术间... 目的:探讨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2008年间接诊治疗的5例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男4例,女1例,年龄33~51岁,平均42.2岁。发病至手术间隔时间2~16d,平均6.4d。全椎板减压后切开硬膜囊摘除突出到硬膜囊内的椎间盘组织,其中3例同时行内固定。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5例患者术后主要症状消失,直腿抬高实验阴性,均恢复参加原工作。1例残留鞍区麻木,双下肢乏力,2例慢性腰疼,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控制,1例残留小腿外侧足踝区麻木。结论:硬膜下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旦确诊,或疑诊患者有明显椎管内占位或不全瘫表现,应尽早手术减压探查硬膜下腔。术中酌情配合使用内固定,提供即刻稳定性,维持脊柱正常的力线,避免术后腰椎不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硬脊膜
下载PDF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静 《现代护理》 2001年第11期26-26,共1页
自 1997年以来 ,对 4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施行了自体骨 -髌腱 -骨移植韧带重建术 ,重点加强了术后康复训练 ,其要点为手术当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术后 3天开始利用被动关节活动器进行功能锻炼 ;两周支架保护部分负重 ,8周后开... 自 1997年以来 ,对 4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施行了自体骨 -髌腱 -骨移植韧带重建术 ,重点加强了术后康复训练 ,其要点为手术当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术后 3天开始利用被动关节活动器进行功能锻炼 ;两周支架保护部分负重 ,8周后开始下蹲训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关节镜下 前交叉韧带断裂 康复护理 自体骨 髌腱 韧带重建 竞技性 体育活动 等长收缩
下载PDF
股外侧刀刺伤至股部大血管损伤13例救治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光亮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8期930-931,共2页
关键词 臀/损伤 血管/损伤
下载PDF
成年大鼠侧脑室下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与纯化
11
作者 臧全金 历强 +1 位作者 朱振中 贺西京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SD大鼠侧脑室下区星形胶质细胞(AST)的体外培养与纯化方法。方法:将差速贴壁后SD大鼠侧脑室下区AST置于含有B27添加剂的DMEM/F12中培养,采用低浓度血清(2.5~5ml/L)调整法对AST进行纯化。观察AST生长变化,采用形态学和GFAP免... 目的:探讨SD大鼠侧脑室下区星形胶质细胞(AST)的体外培养与纯化方法。方法:将差速贴壁后SD大鼠侧脑室下区AST置于含有B27添加剂的DMEM/F12中培养,采用低浓度血清(2.5~5ml/L)调整法对AST进行纯化。观察AST生长变化,采用形态学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和纯度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侧脑室下区星形胶质细胞呈纤维状聚集或类圆形散在生长,GFAP染色呈阳性反应,细胞胞浆着色较深,高倍视野下细胞骨架形态清晰可见,细胞核不着色。在体外培养14~15d时可以获得91%的AST。结论:差速贴壁结合低浓度血清调整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AST体外培养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星形细胞 侧脑室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内踝骨折合并距骨拱顶骨折漏诊一例
12
作者 胡光亮 赵永生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8期507-507,共1页
关键词 内踝骨折 合并症 距骨拱顶骨折 漏诊 病例报告 关节软骨
下载PDF
微创喙锁韧带重建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杰 马振华 徐迈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喙锁韧带重建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并随访的60例RockwoodⅢ型及以上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喙锁韧带重建,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微创喙锁韧带重建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并随访的60例RockwoodⅢ型及以上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喙锁韧带重建,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通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X线测量喙锁间距和肩锁移位距离、Karlsson疗效分级标准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等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5.5±10.3)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5.3±30.5)mL(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多种并发症。两组术后12个月肩锁间距和喙锁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评定肩关节功能,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值(92.1±10.2)分,Karlsson疗效优良率为9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1±8.4)分和75.6%(P<0.05);两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喙锁韧带重建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费用低等优点,与锁骨钩钢板相比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喙锁韧带 锁骨钩钢板 微创 重建
下载PDF
胸腔镜结合后正中入路分期治疗胸椎巨大哑铃型肿瘤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珂 范兴龙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9-77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胸椎巨大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0月,该院收治8例经胸腔镜结合后正中入路分期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胸椎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病例。结果 8例均经胸腔镜及胸椎后路手术...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胸椎巨大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0月,该院收治8例经胸腔镜结合后正中入路分期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胸椎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病例。结果 8例均经胸腔镜及胸椎后路手术完整切除,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胸腔镜结合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椎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特点,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肿瘤 胸腔镜手术 胸椎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巫永军 历强 +3 位作者 何浩华 曾开 李鹏 赵志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28-183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63例资料完整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按照手术方式、植骨融合方式、有无横连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11例,螺钉断裂平均...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63例资料完整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按照手术方式、植骨融合方式、有无横连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11例,螺钉断裂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17.4个月,大多在取内固定物前复查X片时发现。其中椎间植骨组断钉7.7(1/13),后外侧植骨组断钉8.0(2/25),后侧植骨组断钉26.3(5/19),未植骨断钉50.0(3/6)。椎间植骨组和后外侧植骨组断钉率低于未植骨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使用横杆组断钉35.7(5/14),使用横杆组断钉12.2(6/49)。未使用横杆组断钉发生率高于使用横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断裂可能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植骨融合方式不当、植骨未融合、未使用横连杆、内植物取出过迟有关。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有效植骨融合、合理使用横杆以及及时取出内固定可有效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断裂 胸腰椎爆裂骨折 骨折术后 原因分 椎弓根内固定 手术方式选择 椎间植骨 后外侧植骨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春林 赵海燕 胡光亮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行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行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比较[(59.9±10.9)min vs.(60.1±11.8)min;(18.1±4.1)d vs.(18.2±3.9)d)],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出血量[(40.8±11.6)ml]明显少于对照组[(75.6±10.1)ml],且下地、愈合时间[(10.3±3.8)d、(12.6±2.3)d]等均短于对照组[(40.5±7.8)d、(17.2±2.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的比例(69.2%)及总有效率(94.9%)均高于对照组(55.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术后恢复更快更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八股Orthocord线微创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伴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徐杰 马振华 +2 位作者 徐迈 王晓非 辛运强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八股Orthocord线微创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伴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采用八股Orthocord线微创治疗的12例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Ⅲ型)伴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B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 目的探讨八股Orthocord线微创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伴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4月采用八股Orthocord线微创治疗的12例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Ⅲ型)伴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B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43.5(40~5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2.5(20~50)ml;住院时间平均6.1(5~10)d。11例切口甲级愈合,另1例术后第4 d出现切口脂肪液化,予对症处理后切口愈合。所有患者随访12~15个月,未见肩锁关节再脱位及喙突或锁骨骨折。按Karlsson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为优10例,良2例,术后12个月优12例;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八股Orthocord线微创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伴锁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骨折 远端 Orthocord线
下载PDF
核结合因子a1基因修饰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德常 邓廉夫 +10 位作者 杨庆铭 谭延斌 吕学敏 张伟 冯伟 何亚峰 梁静 朱雅萍 齐进 周琦 王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探讨核结合因子 al(Cbfal)基因修饰的兔皮肤成纤维细胞与煅烧骨构建的移植材料对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RSF),应用pSG5-cbfal 及 pSG5质粒分别转染 RSF,获得 pSG5-Cbfal/RSF 及 pSG5/RSF... 目的探讨核结合因子 al(Cbfal)基因修饰的兔皮肤成纤维细胞与煅烧骨构建的移植材料对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RSF),应用pSG5-cbfal 及 pSG5质粒分别转染 RSF,获得 pSG5-Cbfal/RSF 及 pSG5/RSF,培养生长48 h 后,分别接种于长2 cm、直径4 mm 的圆柱状牛煅烧骨(TBC)上,制成 pSG5-Cbfal/RSF/TBC 及 pSG5/RSF/TBC复合物材料。制备兔桡骨中部长2 cm 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后,植入 pSG5-Cbfal/RSF/TBC 材料作为实验组(Ⅰ组),以 pSGS/RSF/TBC 材料植入组(Ⅱ组)、单纯 TBC 材料植入组(Ⅲ组)和无植入材料的自然修复组(Ⅳ组)作为对照,每组6只(12个桡骨)动物。分别于术后第4周及第12周摄 X 线片检查并最终获取骨折处标本,对植骨处进行三点抗折弯测试、脱钙骨组织切片的 HE 染色和 Masson染色及新生骨小梁图像计量分析。结果Ⅰ组标本骨质生长活跃,有大量新生骨小梁,生物力学性能良好,骨缺损处已完成早期愈合及修复;Ⅱ组、Ⅲ组及Ⅳ组无明显新生骨形成,未显示骨修复现象。结论 Cbfa1 基因修饰的兔皮肤成纤维细胞经与煅烧骨复合植入兔体内后,能完成对大段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转染 核结合因子a1基因 骨缺损 骨修复
原文传递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骨折并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云峰 刘卫华 +1 位作者 宋修军 郭传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3期276-277,共2页
目的介绍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经验。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9例肱骨陈旧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结果本组获4—52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1个月。6例肩关节及上肢功能... 目的介绍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肱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经验。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9例肱骨陈旧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结果本组获4—52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1个月。6例肩关节及上肢功能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无腋神经及桡神经损伤情况。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陈旧性肱骨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陈旧性骨折 交锁髓内钉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回顾性分析(附九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伟民 符丽 +2 位作者 吴国庆 孙淼 丰育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部分病人辅以放化疗治疗。结果本组存活时间6-38月,中位生存时间27月,死因为肿瘤...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部分病人辅以放化疗治疗。结果本组存活时间6-38月,中位生存时间27月,死因为肿瘤复发、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结论PCNSL恶性程度较高,术前诊断困难,预后不良。手术活检证实诊断后的高剂量氨甲喋呤结合全脑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明显延长存活时间,但最佳的治疗方案及治疗剂量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回顾性分析 PCNSL 上消化道出血 综合治疗方案 存活时间 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 病理证实 手术治疗 化疗治疗 生存时间 肿瘤复发 肺部感染 恶性程度 诊断困难 全脑放疗 氨甲喋呤 手术活检 预后不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