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5年山东省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与宿主动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姜法春 董礼艳 +1 位作者 郝毕 潘蓓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宿主动物的分布特征对疫情流行规律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实施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 - 2015年,从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收集青岛市HFRS的就诊医疗机构诊断且网络直报病例的发病情况...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宿主动物的分布特征对疫情流行规律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实施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 - 2015年,从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收集青岛市HFRS的就诊医疗机构诊断且网络直报病例的发病情况;并在青岛市的胶南、胶州、平度、莱西和即墨市,采用夹夜法进行鼠情监测,监测场所为村内(社区)及其周边,每季度1次,计算捕获率。对HFRS发病强度,累计季节消长变化及主要疫区宿主动物分布强度,动物季节变化特征、分布,优势鼠种季节消长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岛市HFRS总体发病高峰在2012年(3.54/10万),以后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最低(1.68/10万),年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4.15,P 〈 0.05)。HFRS发病在不同疫区间有所不同,呈现出秋季高峰为主、春末夏初小高峰为次的流行模式,从农村到城乡结合部再到城区疫情渐次减少,季节规律逐步消失;鼠捕获率高、种群复杂的疫区疫情流行强度大,流行高峰与鼠类活动吻合。胶南的鼠捕获率最高[5.32%(2 886/54 287)],平度的捕获率最低[1.77%(258/14 584)],各城市间平均捕获率(χ^2 = 820.39,P 〈 0.05)、年度捕获率(χ^22011- 2015年 = 32.61、356.24、233.07、129.33、33.42,P均 〈 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疫区宿主动物累计平均鼠捕获率第三季度最高[4.69%(1 187/25 301)];共捕获到8种宿主动物,优势种是褐家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占30.27%(1 235/4 080)、29.75%(1 214/4 080)和16.25%(663/4 080)。结论 青岛地区HFRS流行强度与宿主动物密度及其种群的复杂程度相关,而且形成了从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区依次减弱的疫情流行模式,可能与城市化进程、卫生行为改变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宿主动物 流行特征 种群分布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鼠类的生态学衍变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姜法春 董礼艳 +3 位作者 张振堂 郝毕 薛在峰 马东强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鼠类的生态学衍变特征,为有效控制HFRS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0—2014年青岛市黄岛区HFRS病例资料,分析HFRS病例特征...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鼠类的生态学衍变特征,为有效控制HFRS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0—2014年青岛市黄岛区HFRS病例资料,分析HFRS病例特征。从鼠情监测年报收集鼠情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宿主动物的捕获率。结果2010—2014年黄岛区报告的HFRS病例数分别为51、92、129、85和71例,各年度10-11月份发病例数最高,分别为43、59、78、37和37例。5年共捕鼠2902只,平均捕获率为4.87%(2902/59610),第3季度最高,为6.94%(910/13107),野外捕获率[5.80%(1681/28987)]高于居民区捕获率[3.99%(1221/30623),x2=324.35,P〈0.05];2013、2014年捕获的雄性鼠多于雌性,总构成比分别为62.82%(348/554)和37.18%(206/554);野外以黑线姬鼠、大仓鼠、褐家鼠、小家鼠、胸鼯为主,分别为556、432、217、211和139只;居民区以小家鼠、褐家鼠、鼢鼯为主,分别为514、469和181只。结论青岛市黄岛区鼠密度常年维持在较高水平,鼠种日趋复杂,家栖鼠与野栖鼠混杂栖息,增加了不同鼠种接触感染不同汉坦病毒的机会,直接影响着HFRS的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鼠类 捕获率 生态学特征
原文传递
青岛市2006-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梁纪伟 宁锋 +3 位作者 姜法春 张华强 于飞 张小芳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年第5期19-21,共3页
目的了解青岛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评价应急响应与处置水平,为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青岛市2006-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应用主成分法对事件处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青岛市2006-2013年共... 目的了解青岛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评价应急响应与处置水平,为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青岛市2006-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应用主成分法对事件处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青岛市2006-2013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04起,以环境因素类事件为主,占66.48%,病死率为16.45%;传染病类和中毒类事件各占32.67%、0.85%,病死率分别为1.84%和0.51%;传染病类事件56.52%发生在教育场所,监测时效9.54 h,报告时效1.28 h,控制时效0 d。2 h及时报告率为57.39%,报告完整率为93.32%,综合评估结果 F值跨度为-2.19-1.23。结论青岛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一氧化碳中毒引发的环境因素类事件为主,学校是传染病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主成分显示近几年报告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评价 流行病学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