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导体激光配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春霞 林桂铭 +2 位作者 王本红 邢冬梅 丁淑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5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阿昔洛韦 带状疱疹 水痘病毒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秦智芬 赵旭传 +1 位作者 刘金昌 郜玉玲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3期262-263,共2页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大疱性类天疱疮 疗效观察 治疗 糖皮质激素 株式会社 商品名
下载PDF
液氮冷冻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海蓉 金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2-513,共2页
关键词 液氮冷冻 干扰素 联合治疗 尖锐湿疣 局部注射
下载PDF
湿敷II号液联合派瑞松霜治疗足部亚急性湿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香 刘家玉 王亚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60-360,共1页
关键词 湿敷Ⅱ号液 联合用药 派瑞松霜 药物治疗 足部亚急性湿疹 中药制剂
下载PDF
284例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家玉 赵旭传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9期716-717,共2页
对284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有13类。其中以抗生素居首,其它依次为头孢菌素类药、解热镇痛药、中药和中成药等。皮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占首位。其次为多形红斑型和荨麻疹型。重症药疹... 对284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有13类。其中以抗生素居首,其它依次为头孢菌素类药、解热镇痛药、中药和中成药等。皮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占首位。其次为多形红斑型和荨麻疹型。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解热镇痛类药。临床医师在应用上述药物时,要特别警惕药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临床特征 致敏药物 重症药疹 临床分析 患者 头孢菌素类药 解热镇痛类药 回顾性分析 解热镇痛药
下载PDF
^(32)磷敷贴联合外用海普林软膏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郜玉玲 王亚平 刘家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7期622-623,共2页
关键词 ^32磷敷贴 海普林软膏 瘢痕疙瘩 疗效观察 治疗 高治愈率 皮肤疾病
下载PDF
泛昔洛韦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7
作者 滕蔚 毕健平 曲才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泛昔洛韦 治疗 扁平疣
下载PDF
梅花针叩刺、拔罐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8
作者 梁广智 班超 +2 位作者 权晓君 毛虎 雍磊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7期621-622,共2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病毒 等综合治疗 梅花针叩刺 疗效观察 拔罐 肋间神经 三叉神经 自然病程 继发感染 缩短病程
下载PDF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一例
9
作者 李永喜 曲才杰 李春霞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59,共1页
患者男,35岁,因四肢发生瘙痒性丘疹4个月就诊。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淡红色、粟粒火丘疹.伴有明显瘙痒,皮损逐渐扩大、增多,形成绿豆至黄豆大丘疹,经一个月后部分皮疹消退,但陆续有新发皮疹出现.患者平素体健... 患者男,35岁,因四肢发生瘙痒性丘疹4个月就诊。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淡红色、粟粒火丘疹.伴有明显瘙痒,皮损逐渐扩大、增多,形成绿豆至黄豆大丘疹,经一个月后部分皮疹消退,但陆续有新发皮疹出现.患者平素体健,无不良嗜好,无口腔、外阴溃疡史,无关节、肌肉疼痛,饮食、大小便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家庭成员中无类似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不良嗜好 外阴溃疡 肌肉疼痛 家庭成员 瘙痒性 丘疹
原文传递
致病性暗色霉的浆膜超微结构分类学意义初探
10
作者 宋志群 王端礼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对致病性暗色霉中的着色霉(Fonsecaea Negroni)外瓶霉(Exophiala Charmichael)瓶霉(Phialophoro Medlar)中的五种真菌浆膜超微结构进行了冰冻蚀刻研究,发现裴氏着色霉(Fonsecaea pedrosoi)和紧密着色霉(F.compacta)的内折长而宽,较深,... 对致病性暗色霉中的着色霉(Fonsecaea Negroni)外瓶霉(Exophiala Charmichael)瓶霉(Phialophoro Medlar)中的五种真菌浆膜超微结构进行了冰冻蚀刻研究,发现裴氏着色霉(Fonsecaea pedrosoi)和紧密着色霉(F.compacta)的内折长而宽,较深,略有弯曲,数量少,多呈平行或垂直排列。皮炎外瓶霉(Exophiala dermatitidis)的内折数量多,密集而分布均匀,呈圆点状或圆棒状。棘状外瓶霉(Exophiala spinifera)的内折少而表浅,多为圆形。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的内折数量,排列,形状无一定规律。据上述特征,着色霉可以与外瓶霉,疣状瓶霉区别开来,皮炎外瓶霉也可与棘状外瓶霉区分。浆膜超微结构的性状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暗色霉 浆膜 超微结构 分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