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临沂农村地区以义诊模式开展白内障防盲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富军 赵庆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2246-2247,共2页
目的:探讨可行的白内障防盲复明模式,解决农村地区大量积存的白内障致盲患者。方法:我院组成义诊队伍,在山东临沂市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并由当地乡镇政府以义诊的形式组织患者就诊,筛查白内障并组织患者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收... 目的:探讨可行的白内障防盲复明模式,解决农村地区大量积存的白内障致盲患者。方法:我院组成义诊队伍,在山东临沂市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并由当地乡镇政府以义诊的形式组织患者就诊,筛查白内障并组织患者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收费方式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分为完全免费、600,1200,1800元等不同的收费标准,使医疗费用能为所有的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方式采用小切口ECCE或Phaco,并根据不同的收费标准植入不同的人工晶状体。结果:2008年我院共在临沂市农村180乡镇(800万人口)举行义诊活动250次,就诊眼病患者31234例,筛查白内障患者(视力<0.3)4176例,接受白内障手术3128例,手术接受率74.90%,人工晶状体植入率98.75%。结论:以义诊模式由政府、医院合作组织患者就诊,筛查白内障患者,有经济能力的患者承担部分手术费用的模式适合我们的国情,我们在初期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防盲
下载PDF
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手术设计 被引量:9
2
作者 崔传波 王勤美 +2 位作者 赵庆亮 俎训山 高文婷 《眼视光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手术设计方案及其可靠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应用MEL-70准分子激光及其配套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切削系统治疗复合近视散光性屈光不正30眼,手术均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9例17...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手术设计方案及其可靠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应用MEL-70准分子激光及其配套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切削系统治疗复合近视散光性屈光不正30眼,手术均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9例17眼为初次手术,均有不对称或不规则角膜散光;11例13眼为二次手术,原角膜瓣制作良好,均有偏心切削或不均匀切削等情况。30眼最佳矫正视力平均1.08±0.21;屈光度:球镜平均(-4.40±1.49)D,柱镜平均(-1.26±0.64)D;无明显非角膜性散光。术后3~5d评价疗效。结果30眼手术均顺利,无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术后3~5d平均裸眼视力1.02±0.26,平均最佳矫正视力1.23±0.27;主观验光屈光度:球镜平均(0.41±0.50)D(-0.5~1.5D),均不接受柱镜;角膜地形图中央3mm散光平均(0.28±0.21)D(0~0.75)D。结论MEL-70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系统成熟可靠,正确设计可较好地矫治伴有复杂角膜屈光情况的屈光不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 准分子激光 个性化切削 设计
下载PDF
不同时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上皮内生的处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崔传波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86-188,194,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上皮内生的理想处理方法。方法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处理20例(22眼)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患者,经历3个认识和处理时期。第一时期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上皮内生的理想处理方法。方法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处理20例(22眼)L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患者,经历3个认识和处理时期。第一时期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处理3例(3眼),均按术后炎症反应处理,无明确角膜上皮内生概念及相关处理方法。第二时期为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处理8例(9眼),角膜上皮内生与角膜上皮植入未严格区分,按角膜上皮植入原则处理。第三时期为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处理9例(10眼),均为不同情况下引起的角膜上皮内生,其中2例(2眼)为单纯角膜上皮内生,5例(6眼)为皱褶瓣处理后产生的上皮内生,2例(2眼)为角膜划伤后上皮内生。处理要点:①内生上皮处理净后用拖拽法将角膜瓣边晾干边原位复位。②角膜瓣复好位后晾干约5~8min。③处理后不戴角膜接触镜。结果第一时期处理3眼中,2眼角膜瓣被剪除,处理后1个月裸眼视力均为5.0;1眼角膜瓣颞上缘部分溶解,未波及光学区,裸眼视力为4.9。第二时期处理9眼中,6眼1次处理成功;3眼角膜上皮内生复发,处理2d后行再次冲洗处理。处理后1个月裸眼视力:2眼为4.9,6眼为5.0,1眼为5.1。第三时期所处理9例(10眼)均1次处理成功,角膜瓣均平整。2例(2眼)单纯角膜上皮内生患者术后第1个月的裸眼视力均为5.0;5例(6眼)皱褶瓣处理后又产生上皮内生患者,再处理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3眼2d、2眼3d、1眼4d,1个月后裸眼视力:2眼为4.8,1眼为4.9,3眼为5.0;2例(2眼)角膜划伤后上皮内生者,处理2d后上皮愈合,7d后角膜炎症消退,1个月后裸眼视力均为4.8。所处理的22眼中,3眼矫正视力下降1行,其余矫正视力均无下降。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未再见有角膜上皮内生及其他异常。结论处理好角膜上皮内生是LASIK手术安全性的重要保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方法 上皮内生
下载PDF
外直肌移位治疗外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荣庆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7期14-14,16,共2页
目的分析外直肌移位在矫正外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39例外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水平直肌减弱或加强矫正水平斜视的同时,选择高位眼外直肌下移来矫正患者小度数... 目的分析外直肌移位在矫正外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39例外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水平直肌减弱或加强矫正水平斜视的同时,选择高位眼外直肌下移来矫正患者小度数垂直斜视。结果术后观察患者垂直斜视度及双眼视恢复情况,本组病例中,32例患者垂直斜视消除,4例患者术前为R/L 8-Δ,手术后为R/L 3-Δ,3例患者术前为R/L 6-Δ,手术后为R/L 3-Δ。33例患者术后恢复同时视,具备融合及立体视。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医源性A-V问题,患者不存在复视现象,不存在代偿头位,且没有表现出视疲劳。结论在进行水平直肌减弱或加强矫正外斜视的同时,选择高位眼外直肌向下移位,能够矫正小度数垂直斜视,效果良好,同时不影响水平斜视的效果,更有利于术后双眼视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直肌下移 外斜视 小度数垂直斜视
下载PDF
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角膜瓣制作不良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崔传波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索使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术中角膜瓣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离体新鲜羊眼90只,均分为9组,应用Moria-2旋转式角膜板层刀模拟以下情况制作角膜瓣,观察角膜瓣情况:①走刀时负压管受阻。②未达到负压值时走刀。③走刀时眼球摇摆不定。... 目的探索使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术中角膜瓣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离体新鲜羊眼90只,均分为9组,应用Moria-2旋转式角膜板层刀模拟以下情况制作角膜瓣,观察角膜瓣情况:①走刀时负压管受阻。②未达到负压值时走刀。③走刀时眼球摇摆不定。④刀刃钝。⑤刀刃有小缺损。⑥刀片未安装到位。⑦刀片卡住不能摆动。⑧刀头未锁。⑨角膜表面及刀头干燥。结果第1组出现2例游离瓣、3例薄瓣。第2组出现1例游离瓣、3例薄瓣、4例瓣起始部稍薄。第3组有4例用较大力量将负压环摇脱,均产生游离不全瓣。第4组出现2例上皮瓣、3例超薄瓣且游离、1例前弹力层岛样残留、4例薄瓣。第5组角膜床均有与刀刃缺损对应的脊样隆起。第6及第7组均未对角膜产生切割作用。第8组出现2例小瓣、5例小游离瓣、3例不规则小游离瓣。第9组出现1例典型纽孔瓣、1例不完整纽孔瓣、2例瓣角膜床中央部隆起瓣、2例断瓣、1例碎瓣、3例不规则游离瓣。结论使用好角膜板层刀,对预防术中角膜瓣并发症的产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角膜板层刀 角膜瓣 制作
下载PDF
人工虹膜识别定位技术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崔传波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工虹膜识别定位技术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行LASIK术治疗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314例(410眼),分为两组:Ⅰ组162例(205眼),年龄为18~35岁,散光度为-1.0~-3.... 目的 探讨人工虹膜识别定位技术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行LASIK术治疗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314例(410眼),分为两组:Ⅰ组162例(205眼),年龄为18~35岁,散光度为-1.0~-3.0 D,球镜屈光度为-1.25~-4.75 D,LASIK术中采用人工虹膜识别定位技术;Ⅱ组152例(205眼),年龄为18~40岁,散光度为-1.0~-2.5 D,球镜屈光度为-1.00~-5.50 D,同期行常规LASIK手术.人工虹膜识别定位方法:术前应用数码照相裂隙灯,照取水平细裂隙光带投照在虹膜瞳孔中央的清晰虹膜像,术中以该图像为依据来确定、标记术眼水平轴,激光治疗中始终保持该轴在视野中央并与手术显微镜中水平基准轴平行.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在电脑验光基础上应用综合验光方法测定散光度和轴向.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两组术后残余散光度及轴向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LASIK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术后6个月内裸眼视力与预期相符,无明显不适主诉.Ⅰ组术后散光度为(-0.73±0.34)D,Ⅱ组术后散光度为(-0.68±0.53)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0,P=0.231);Ⅰ组术后散光轴向为(13.25±13.09).,Ⅱ组为(17.48±17.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5,P=0.006).结论 人工虹膜识别定位技术在LASIK术中矫正散光及调整眼位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在多种屈光手术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识别定位 人工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近视 散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