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不同成煤理论的含煤地层层序划分 被引量:10
1
作者 吕大炜 李增学 +2 位作者 魏久传 刘海燕 吴立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6,66,共9页
为明确煤层在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中的作用,在分析陆相成煤模式、海侵过程成煤理论、海侵事件成煤理论、幕式成煤理论以及不同体系域成煤理论共5种成煤模式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等方法,分析提炼出不同... 为明确煤层在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中的作用,在分析陆相成煤模式、海侵过程成煤理论、海侵事件成煤理论、幕式成煤理论以及不同体系域成煤理论共5种成煤模式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等方法,分析提炼出不同成煤理论的立论基础、成煤特点、煤层成因以及发生背景等多方面的特征,总结出不同成煤理论下煤层层序划分的原理。结果表明,不同成煤理论的分析应该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可以将华北地区太原西山含煤层沉积划分为8个3级层序,其中陆表海沉积序列可以划分出5个二元结构的三级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学 地层层序 陆相成煤 海侵过程成煤 海侵事件成煤 幕式成煤
下载PDF
泥灰岩溶蚀模型力学效应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海燕 李增学 +3 位作者 郭建斌 吕大炜 李淑进 吴立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65,共2页
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泥灰岩在不同溶蚀阶段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溶蚀程度的加强,泥灰岩的岩体变形模量随溶蚀体积的不断增长呈负指数规律下降;泊松比随溶蚀体积的不断增长呈指数上升趋势;岩体的强度参数随溶蚀体... 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泥灰岩在不同溶蚀阶段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溶蚀程度的加强,泥灰岩的岩体变形模量随溶蚀体积的不断增长呈负指数规律下降;泊松比随溶蚀体积的不断增长呈指数上升趋势;岩体的强度参数随溶蚀体积的不断增长近似呈负指数下降的规律。泥灰岩岩体在初始溶蚀作用阶段,岩体的力学性质变化很大,岩体各项力学参数均表现出明显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灰岩 溶蚀模型 力学效应 变形参数 强度参数
下载PDF
泥灰岩的微观结构及溶蚀过程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海燕 柴建峰 +2 位作者 李增学 吕大炜 李淑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4-726,共3页
为了研究溶蚀泥灰岩的微观结构特点和岩溶作用的发展过程,采用现场条件分析和室内镜像观察样品的方法,研究了溶蚀泥灰岩的结构特点及矿物的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微观下泥灰岩岩石中发育许多微小的裂隙,为溶蚀作用的进行提供了前提条... 为了研究溶蚀泥灰岩的微观结构特点和岩溶作用的发展过程,采用现场条件分析和室内镜像观察样品的方法,研究了溶蚀泥灰岩的结构特点及矿物的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微观下泥灰岩岩石中发育许多微小的裂隙,为溶蚀作用的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另外泥灰岩中大量的泥质物随可溶岩的化学溶蚀过程发生了机械侵蚀作用;泥灰岩的溶蚀作用一方面引起矿物成分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导致岩石结构的变化。该结论对研究泥灰岩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灰岩 微观结构 溶蚀作用 岩体结构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地表泥灰岩边坡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海燕 李增学 +2 位作者 李淑进 吕大炜 王平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17,共4页
三峡库区地表巴东组泥灰岩地层,大范围内岩体结构松动。为了查明原因,从沉积环境以及沉积地层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嘉陵江组顶部膏岩地层在临江部位发生溶蚀,溶腔顶部巴东组地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坍塌,导致地表岩体变形破坏。巴东组泥... 三峡库区地表巴东组泥灰岩地层,大范围内岩体结构松动。为了查明原因,从沉积环境以及沉积地层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嘉陵江组顶部膏岩地层在临江部位发生溶蚀,溶腔顶部巴东组地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坍塌,导致地表岩体变形破坏。巴东组泥灰岩地层受重力和蠕变作用后,发育多组垂直裂隙,使地表岩层表现为整体性松动现象。因此地表岩体结构松动破碎的原因是深部石膏层岩溶塌陷与表生溶蚀改造作用共同导致的结果,前者为控制因素,后者为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灰岩地层 膏溶塌陷 结构沉陷 巴东组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临清坳陷中晚二叠系储层沉积结构及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海燕 吕大炜 +2 位作者 李增学 王惠勇 仲崇秋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5,共6页
临清坳陷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油气资源研究区.采用储层沉积学、地层学及石油地质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方法,对临清坳陷煤成气储层沉积结构特征及储层砂体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典型储层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的空间分布,这对于该区油气... 临清坳陷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油气资源研究区.采用储层沉积学、地层学及石油地质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方法,对临清坳陷煤成气储层沉积结构特征及储层砂体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典型储层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的空间分布,这对于该区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中晚二叠世是陆表海盆地由海相向陆相沉积转换的后期,因此主要沉积体系以大型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为主.临清坳陷二叠系储层砂体沉积结构可分为4种典型类型,为河床滞留相与泛滥平原相组合(CL-FP)、边滩相与天然堤相组合(PB-NL)、分流河道相与分流间湾相组合(DC-IB)和决口扇相与泛滥平原相组合(CV-FP).全区储层沉积砂体呈现一定不均性,中二叠系砂体较厚,向西北、西南方向变薄.晚二叠系砂体局部地区厚度很大,呈现东西厚中间薄特点,成为该区最好的储层砂体.研究结果为该区煤成气资源下一步勘探主要目标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清坳陷 砂岩储层 沉积结构 沉积体系 空间展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