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9
1
作者 宋大力 马蓉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5-88,共4页
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证研究,探索一条全方位、多层次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那就是以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阵地,开展各种旨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学团活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贫困生营造一个健康的... 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证研究,探索一条全方位、多层次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那就是以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阵地,开展各种旨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学团活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贫困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筑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绿色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贫困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下载PDF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主观幸福感比较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阳 李箕君 +3 位作者 王纯 张宁 张婕 张亚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比较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异同,探索主观幸福感稳态理论对三者的适用性。方法:对门诊和病房的抑郁症(n=79)、焦虑症(n=53)、强迫症(n=48)患者,及正常对照组(n=57)被试进行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幸福感指数... 目的:比较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异同,探索主观幸福感稳态理论对三者的适用性。方法:对门诊和病房的抑郁症(n=79)、焦虑症(n=53)、强迫症(n=48)患者,及正常对照组(n=57)被试进行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幸福感指数问卷测评分析。结果:①抑郁症组、焦虑症组、强迫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55,P<0.01)。②抑郁症组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与绝望感因子分呈负相关(P<0.01),焦虑症组与认知因子分、睡眠因子分、绝望感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强迫症组分别与HAMD总分、日夜变化因子分、迟缓因子分、绝望感因子分呈负相关性(P<0.05)。③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的绝望感因子和焦虑因子、焦虑症患者的认知因子和睡眠因子、强迫症患者的绝望感因子是影响各自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结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均低于正常人;抑郁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更低;均与抑郁症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稳态理论 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下载PDF
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的疗效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婕 王纯 +3 位作者 张宁 武欣 郭苏皖 欧红霞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验证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4例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按照入组到开始治疗的时间分为3个基线组,每组进行为期8周的归因训练团体治疗,采用多基线实验设计,每隔2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 目的:验证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4例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按照入组到开始治疗的时间分为3个基线组,每组进行为期8周的归因训练团体治疗,采用多基线实验设计,每隔2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前后评定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强迫症组加测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结果:所有被试者治疗前后HAMD、HAMA、SDS、SAS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1,19.85,6.33,6.97,P<0.01);强迫症组治疗前后Y-BOC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01);所有被试治疗前后社会功能改善显著(Z=-6.41,P<0.001)。结论: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团体归因训练
下载PDF
团体归因治疗与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对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纯 马辉 +5 位作者 张宁 张亚林 张婕 杨华 武欣 李箕君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比较团体归因治疗(ARGT)与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作用。方法:采用ARGT与SSRI对照的前瞻性干预研究设计,根据就诊顺序将129例门诊患者(其中抑郁症45例、焦虑... 目的:比较团体归因治疗(ARGT)与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作用。方法:采用ARGT与SSRI对照的前瞻性干预研究设计,根据就诊顺序将129例门诊患者(其中抑郁症45例、焦虑症45例、强迫症39例)分至ARGT组63例(其中抑郁症21例、焦虑症23例、强迫症19例)和SSRI组66例(其中抑郁症24例、焦虑症22例、强迫症20例)。ARGT组有54例、SSRI组有55例完成研究。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通过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Yale-Brown强迫症量表分别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进行症状的评定;同时所有被试者在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BDNF水平。结果:ARGT组和SS-RI组治疗前后的所有症状学指标的减分均达到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SSRI组患者血浆BD-NF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Z值=-2.636,P=0.008),ARGT组血浆BDNF水平降低无统计学意义(Z值=-0.182,P=0.855),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后血浆BDNF减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I可上调血浆BDNF水平,可能通过作用于神经可塑性起效。本研究结果不支持ARGT通过BDNF作用于神经可塑性起效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归因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论青少年学生的压力应对教育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本文根据目前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压力实际,分析了青少年学生压力应对特点及开展压力应对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压力应对教育的具体措施,包括进行积极认知构建、模拟应对演习、自我减压指导等,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压... 本文根据目前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压力实际,分析了青少年学生压力应对特点及开展压力应对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压力应对教育的具体措施,包括进行积极认知构建、模拟应对演习、自我减压指导等,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压力认知评价水平,掌握积极应对压力的策略与方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压力应对效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 压力 应对方式 应对教育
下载PDF
团体归因治疗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及心理社会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纯 张亚林 +3 位作者 张宁 张婕 季伟华 李箕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1年第3期398-400,403,共4页
目的:探索团体归因治疗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及心理社会功能作用效果。方法:对63名门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进行8周的团体归因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目的:探索团体归因治疗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及心理社会功能作用效果。方法:对63名门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进行8周的团体归因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YALE-BROWN强迫量表、归因方式问卷、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的测评。结果:①所有被试治疗前后的症状、社会功能、归因方式、自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的幸福感、复原力、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焦虑症组的无望感、复原力、神经质,强迫症组的无望感减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归因治疗的作用效果包括:①归因方式的改善;②自尊、人格、复原力的提高;③症状的消除和社会功能的恢复;④无望感的消除和幸福感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归因治疗 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干预研究
原文传递
团体归因治疗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纯 张宁 +2 位作者 张亚林 张婕 杨华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比较团体归因治疗(attributional retraining group therapy, ARGT)和SSRIs药物治疗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疗效和"优势靶症状" 。方法采用ARGT与SSRIs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根据随机化区组方法将存在抑郁和焦虑症状的... 目的比较团体归因治疗(attributional retraining group therapy, ARGT)和SSRIs药物治疗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疗效和"优势靶症状" 。方法采用ARGT与SSRIs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根据随机化区组方法将存在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门诊患者分为ARGT组(n=63)或SSRIs组(n=66)。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和HAMA在基线和治疗2、4、6、8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症状评估。基线和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估。采用SPSS 15.0选择约束最大似然法对HAMD24、HAMA 5个时间点的得分进行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的建立。结果ARGT组54例患者和SSRIs组55例患者完成了研究。2组患者治疗8周后抑郁、焦虑症状均明显改善,且效应值较大(d〉0.8)。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后共5个时间点的HAMD24、HAMA总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652,P=0.104;F=0.384,P=0.536)。两种治疗对HAMD24和HAMA不同因子所测量的症状得分的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显示,ARGT组的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因子得分低于SSRIs组(F=6.932、14.155、7.594,均P〈0.01),SSRIs组的日夜变化因子得分低于ARGT组(0.138与0.299; F=27.986,P〈0.01);ARGT组的抑郁症状(0.885与0.981; F=4.869,P〈0.05)、会谈表现因子得分低于SSRIs组(0.685与0.805; F=8.001,P〈0.01),SSRIs组的焦虑体验因子得分低于ARGT组(0.940与1.129; F=18.075,P〈0.01)。结论ARGT与SSRIs药物治疗抑郁、焦虑症状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具有不同的"优势靶症状" , ARGT为认知、迟缓、绝望感、抑郁症状、会谈表现,SSRIs为日夜变化、焦虑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团体归因治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