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红素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公维磊 王蕾 +1 位作者 于杨 刘培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712-718,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壁病变,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理改变,其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脂质沉积等密切相关。胆红素本身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学活性,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本文总结了胆红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壁病变,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理改变,其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脂质沉积等密切相关。胆红素本身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学活性,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本文总结了胆红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脂质沉积
下载PDF
2-甲基-3-亚环丁基-4-色满酮的合成研究
2
作者 沈燕萍 王雅菁 +1 位作者 古明欣 李洪爽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3年第3期24-26,共3页
以水杨醛和1-丙炔基环丁醇为原料,[Rh(COD)Cl]_(2)/(p-CH_(3)-C_(6)H_(4))_(3)P/K_(2)CO_(3)催化体系下,以区域选择性氢酰化/Michael加成/脱水串联式反应制备2-甲基-3-亚环丁基-4-色满酮,优化条件下,收率78%,纯度97%。目标产物的结构经^... 以水杨醛和1-丙炔基环丁醇为原料,[Rh(COD)Cl]_(2)/(p-CH_(3)-C_(6)H_(4))_(3)P/K_(2)CO_(3)催化体系下,以区域选择性氢酰化/Michael加成/脱水串联式反应制备2-甲基-3-亚环丁基-4-色满酮,优化条件下,收率78%,纯度97%。目标产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铑催化 氢酰化反应 区域选择性 4-色满酮
下载PDF
钩吻枝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3
作者 白媛媛 张会敏 +1 位作者 王变利 王志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1,共3页
从钩吻〔Gelsemium elegans(Gardn.et Champ.)Benth.〕枝叶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27-O-对-(E)-香豆酰基-乌索酸、27-O-对-(Z)-香豆酰基-乌索酸、16-表伏康树卡平碱、(Z)-阿枯米定碱、N(a)-去甲基嘌呤。其中,... 从钩吻〔Gelsemium elegans(Gardn.et Champ.)Benth.〕枝叶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27-O-对-(E)-香豆酰基-乌索酸、27-O-对-(Z)-香豆酰基-乌索酸、16-表伏康树卡平碱、(Z)-阿枯米定碱、N(a)-去甲基嘌呤。其中,16-表伏康树卡平碱首次从钩吻中分离获得,其余5个化合物首次从钩吻属(Gelsemium Juss.)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 枝叶 乙醇提取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质谱及斑马鱼模型的磷虾油磷脂组成特征及降血糖活性分析
4
作者 刘慧茹 李文玉 +3 位作者 陈立国 王昊 周芳 韩利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34-142,共9页
为了探究磷虾油的磷脂成分组成特征及降血糖活性,本研究首先采用比色法测定磷虾油中总磷脂含量,采用高分辨质谱对磷虾油中的磷脂组成成分进行检测并运用质谱裂解规律以及Lipidmaps、Lipidblast等数据库进行结构解析;此外采用四氧嘧啶与... 为了探究磷虾油的磷脂成分组成特征及降血糖活性,本研究首先采用比色法测定磷虾油中总磷脂含量,采用高分辨质谱对磷虾油中的磷脂组成成分进行检测并运用质谱裂解规律以及Lipidmaps、Lipidblast等数据库进行结构解析;此外采用四氧嘧啶与蔗糖联合处理构建斑马鱼高血糖模型,检测磷虾油样品对斑马鱼血糖及与血糖调节相关的生化指标和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磷虾油特有磷脂型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eicosapentaenoic acid,DHA/EPA)降血糖潜在作用位点。结果显示,冷萃磷虾油中磷脂含量可达57.57%,使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共鉴定出63种磷脂,其中磷脂酰胆碱种类最丰富;磷虾油可显著降低高血糖斑马鱼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糖原水平,抑制FOXO1/PCK1/G6PC的表达,促进GLUT4的表达;通过分子对接发现,磷虾油特有磷脂型DHA/EPA可能作用在FOXO1/PCK1/G6PC位点,提示磷脂成分与降血糖活性密切相关。综上,本研究发现冷萃工艺制备的磷虾油富含磷脂类成分,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效果,可作为一种潜在的降血糖功能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虾油 磷脂 高分辨质谱 降血糖 斑马鱼模型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和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天麻中潜在抗癫痫活性成分
5
作者 陈善军 王欢 +5 位作者 胡凯庆 毕文杰 程贵东 王松松 韩利文 王晓静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从确有疗效的中药天麻中挖掘潜在的抗癫痫活性成分对于癫痫的防治意义重大。使用斑马鱼幼鱼癫痫模型评价两个产地天麻样本的抗癫痫活性;利用基于LC-MS/QE plus(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天麻成分,结合模式判别分析方法寻找重要... 从确有疗效的中药天麻中挖掘潜在的抗癫痫活性成分对于癫痫的防治意义重大。使用斑马鱼幼鱼癫痫模型评价两个产地天麻样本的抗癫痫活性;利用基于LC-MS/QE plus(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天麻成分,结合模式判别分析方法寻找重要差异代谢物;通过一级质谱与二级质谱数据及文献进行代谢物鉴定,并利用斑马鱼癫痫模型进一步对代谢物的抗癫痫活性进行确认。结果显示9个天麻提取物能够显著减少斑马鱼的涡旋数量,并且两产地天麻在抗癫痫活性上有着显著差异(P<0.05)。代谢组学检测以及模式判别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了6个重要差异代谢物(巴利森苷E、天麻素、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D、N6-对羟基苄基腺苷、4, 4′-二羟基二苄基醚)。活性验证发现巴利森苷E、天麻素、N6-对羟基苄基腺苷能够显著抑制斑马鱼癫痫样行为。该研究运用斑马鱼模型与代谢组学找出并确定了天麻中多个具有抗癫痫活性的成分,其中巴利森苷E以及N6-对羟基苄基腺苷首次被发现具有抗癫痫活性,为天麻抗癫痫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癫痫 代谢组学 斑马鱼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构建中药抗缺氧活性快速评价模型
6
作者 马智慧 刘慧茹 +5 位作者 丛媛青 韩欣颖 王松松 曾克武 韩利文 李正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构建适用于中药抗缺氧活性成分研究的快速评价模型。方法:实验选用AB品系斑马鱼,以红景天胶囊为阳性药,以亚硫酸钠为低氧剂,以斑马鱼缺氧后的神经运动行为作为评价指标,考察受精后发育至3 d、4 d、5 d的斑马鱼... 目的: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构建适用于中药抗缺氧活性成分研究的快速评价模型。方法:实验选用AB品系斑马鱼,以红景天胶囊为阳性药,以亚硫酸钠为低氧剂,以斑马鱼缺氧后的神经运动行为作为评价指标,考察受精后发育至3 d、4 d、5 d的斑马鱼幼鱼给药预处理开始时间和24 h、48 h、72 h药物预保护时间,建立斑马鱼幼鱼缺氧模型;基于优化的预处理时间及预保护时间,分别检测各组斑马鱼缺氧后的平均心率、脑组织细胞凋亡数量,进一步验证缺氧模型。结果:实验选用发育至5 d的斑马鱼,给药预保护时间48 h,以斑马鱼缺氧后不同阶段的神经运动行为为评价指标,建立缺氧模型。进一步模型评价发现,红景天胶囊预保护组明显增强了缺氧斑马鱼的平均心率,同时降低了由缺氧导致的脑组织细胞凋亡数量(P<0.01)。结论:亚硫酸钠造模后通过斑马鱼不同阶段的神经运动行为可快速评价中药样品的抗缺氧活性模型,为中药药效成分的筛选发现提供关键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亚硫酸钠 红景天胶囊 神经运动行为 抗缺氧活性成分 运动速度与距离 脑细胞凋亡
下载PDF
德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U10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昕宇 张云迪 +25 位作者 李越 宗慧颖 韩文倩 刘伦 王倩 郭鲁波 狄会峰 甄晓慧 孙德清 苏英 张宗林 彭净 曹晓孚 刘宁 刘健 卢翠翠 王丽 耿涛 李荣绩 孙国栋 张帆 张琳 马传江 谭斯元 钱东方 李妍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649-655,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U100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山东省13家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使用的基础胰岛素种类,将患者分为德... 目的对比分析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U100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山东省13家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使用的基础胰岛素种类,将患者分为德谷胰岛素组和甘精胰岛素U100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选择2组中血糖监测数据完整的患者,分析其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52例患者,德谷胰岛素组552例,甘精胰岛素U100组600例,2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8.8,12.5)mmol/L比7.5(6.6,8.7)mmol/L,Z=-19.443,P<0.001;10.0(8.6,11.7)mmol/L比7.8(6.6,9.0)mmol/L,Z=-15.449,P<0.001],但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27,P>0.05)。德谷胰岛素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甘精胰岛素U100组[1.09%(6/552)比2.83%(17/600),Z=4.481,P=0.032]。德谷胰岛素组血糖监测数据完整患者的日内血糖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显著低于甘精胰岛素U100组患者[(1.7±0.6)mmol/L比(2.4±1.0)mmol/L,(4.5±1.6)mmol/L比(6.7±2.9)mmol/L,(1.8±1.0)mmol/L比(3.3±1.2)mmol/L,(2.9±1.3)mmol/L比(4.6±2.1)mmol/L;均P<0.001]。结论德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甘精胰岛素U100相当,但致低血糖的风险和血糖波动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德谷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安全性 血糖 多中心研究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