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后处理技术与DR对气胸肺压缩程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正峰 李祥彤 刘林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利用DR胸片上3个固定点处脏层与壁层胸膜间距离之和计算气胸患者的肺压缩程度,以对基于DR胸片的气胸肺压缩程度进行更简便、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选择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同时行胸部DR和CT检查,并在气胸吸收后复查胸部CT。分别... 目的:利用DR胸片上3个固定点处脏层与壁层胸膜间距离之和计算气胸患者的肺压缩程度,以对基于DR胸片的气胸肺压缩程度进行更简便、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选择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同时行胸部DR和CT检查,并在气胸吸收后复查胸部CT。分别测量每张DR胸片上肺压缩后3个固定点处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间距,并计算3个间距之和(A+B+C)。利用胸部CT后处理技术测量气胸实际肺压缩程度。将DR胸片上测得的脏、壁层胸膜距离之和与CT测得结果行相关性及直线回归分析,得出直线回归方程。根据方程求肺压缩程度,并与CT测得实际肺压缩程度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根据DR胸片计算肺压缩程度的公式为:Y=2.81+3.96×(A+B+C),r=0.98,P<0.0001。CT所测与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肺压缩程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7,P=0.979)。结论:利用DR胸片上3个固定点处脏层与壁层胸膜间距离之和计算气胸患者的肺压缩程度较其他方法更精确、简便,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放射摄影术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