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高翔 卜维婷 +3 位作者 唐吉友 张霄 张小雨 刘小民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结果13例CADASIL患者中,男6例、女7例,发病年龄34~56岁... 目的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结果13例CADASIL患者中,男6例、女7例,发病年龄34~56岁,病程2~11年,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4例;先证者7例,在家系调查时经基因检测确诊6例。临床表现:缺血性卒中11例,痴呆3例,抑郁3例,偏头痛3例。颅脑MRI检查显示,脑白质高信号主要累及额叶、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其次为顶叶、颞叶、脑室周围白质;脑梗死主要累及基底节区,其次为脑桥、半卵圆中心、额叶;微出血灶主要累及基底节区和脑干,其次为额叶、顶叶、丘脑、半卵圆中心和小脑半球。颅脑MRA检查发现,颅内血管狭窄2例。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发现,NOTCH3基因第11外显子c.1630C>T(p.Arg544Cys)错义突变4例,NOTCH3基因第3外显子c.328C>T(p.Arg110Cys)错义突变7例,NOTCH3基因第25外显子c.4588G>C(p.Asp1530His)错义突变1例,NOTCH3基因第28外显子c.5171_5172del(p.Thr1724fs)移码突变1例。其中,NOTCH3基因第25外显子c.4588G>C(p.Asp1530His)错义突变和第28外显子c.5171_5172del(p.Thr1724fs)移码突变为首次报道的致病性突变。7例先证者经抗血小板聚集、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至少随访1年,除1例先证者死亡外,其余病例暂未出现其他症状。结论CADASIL临床表现以缺血性事件为主,颅脑MRI检查显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该病是由NOTCH3基因突变所致,NOTCH3基因第25外显子c.4588G>C(p.Asp1530His)错义突变和第28外显子c.5171_5172del(p.Thr1724fs)移码突变为首次报道的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临床特征 遗传学特征
下载PDF
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晚发型MMA的临床特征及其家系成员突变基因分析
2
作者 卜维婷 凌东 +3 位作者 张小雨 张霄 唐吉友 刘小民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的临床特征及其家系成员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晚发型MMA患者病历资料,并对其一级亲属进行家系调查,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致病性变... 目的分析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的临床特征及其家系成员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晚发型MMA患者病历资料,并对其一级亲属进行家系调查,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致病性变异,利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及来源分析。结果先证者,男,27岁。因“反复精神行为异常2年,行走不稳1个月,发作性意识不清、肢体抽搐8 d”收入院。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精神行为异常,行走不稳,发作性意识不清,肢体抽搐,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踝阵挛+,双侧病理征+,共济运动不稳不准。发病初期即存在肾功能损害。血液检查示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肌酐、尿素氮升高;血液酰基肉碱谱分析示丙酰肉碱及丙酰肉碱/乙酰肉碱升高,尿液有机酸分析示甲基丙二酸明显升高。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颅脑MRI检查示双侧小脑半球异常信号。根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为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晚发型MMA。经先证者及其家属同意,对先证者一级亲属进行家系调查。该家系两代3人,均为山东省原住居民,汉族,仅发现1例MMA患者(先证者)。该家系成员突变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同时存在MMACHC基因第4外显子c.658_660delAAG(Lys220del)和c.482G→A(Arg161Gln)位点杂合突变;先证者父亲存在MMACHC基因第4外显子c.482G→A(Arg161Gln)位点杂合突变,母亲存在MMACHC基因第4外显子c.658_660delAAG(Lys220del)位点杂合突变。结论该例晚发型MMA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锥体束和小脑损害体征,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肾功能损害,其发病是由于MMACHC基因第4外显子c.658_660delAAG(Lys220del)和c.482G→A(Arg161Gln)位点杂合突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临床特征 基因突变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下载PDF
危险预知训练结合柯式评估模型在护理本科生急救综合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盎 张灿玲 +3 位作者 孙彦君 陶俊荣 宫开雪 孟丽红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危险预知训练结合柯式评估模型在护理本科生急救综合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18日-9月11日在急诊科实习的50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22年9月12日-11月6日实习的50名护理本科生为观察组,采用危... 目的探讨危险预知训练结合柯式评估模型在护理本科生急救综合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18日-9月11日在急诊科实习的50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22年9月12日-11月6日实习的50名护理本科生为观察组,采用危险预知训练。培训后采用柯式评估模型对2组护生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4个层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生的各项考核成绩、临床急救能力自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老师对观察组护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险预知训练结合柯式评估模型可以明显提高护生的考核成绩、带教满意度和急救综合能力,并能进行全方位的效果评估,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预知训练 柯式评估模型 急救综合能力 临床实习 护理本科生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翔 刘小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3-67,共5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中年发病的遗传性脑小动脉病,典型临床表现是偏头痛发作、频发性皮质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下降和精神症状。该病由NOTCH3基因突变所致,但具...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中年发病的遗传性脑小动脉病,典型临床表现是偏头痛发作、频发性皮质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下降和精神症状。该病由NOTCH3基因突变所致,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电子致密嗜锇颗粒沉积、NOTCH3蛋白信号通路异常、胶质细胞损伤及自噬功能异常、配体介导的内吞障碍和NOTCH3蛋白胞外区清除障碍有关。该文就近年CADASIL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NOTCH3基因 突变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卜维婷 刘小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94-98,共5页
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双侧基底节区钙化。该病发病年龄范围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该病已发现至少7种致病基因,包括SLC20A2基因、PDGFRB基因、PDGFB基因、XPR1基因、MY... 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双侧基底节区钙化。该病发病年龄范围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该病已发现至少7种致病基因,包括SLC20A2基因、PDGFRB基因、PDGFB基因、XPR1基因、MYORG基因、JAM2基因和CMPK2基因,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该文就近年来有关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有助于该病的鉴别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 基因 突变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夜间智能手机蓝光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及脑电频谱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鲁珊珊 徐娟娟 +2 位作者 宋立敏 邵娜 吴丙云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6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失眠(CID)患者睡前使用富含蓝光的手机是否对其睡眠结构及脑电频谱密度产生影响。方法选择24例CID患者,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对患者先后进行不同的干预,实验组睡前使用智能手机阅读故事1 h,对照组睡前使用书籍阅读相同内容... 目的研究慢性失眠(CID)患者睡前使用富含蓝光的手机是否对其睡眠结构及脑电频谱密度产生影响。方法选择24例CID患者,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对患者先后进行不同的干预,实验组睡前使用智能手机阅读故事1 h,对照组睡前使用书籍阅读相同内容的故事1 h。分别进行3晚多导睡眠监测(1晚适应,2晚采集数据),随机选取每个参与者首次进入的试验条件,1周后进入另一个试验条件。采用多导睡眠仪进行整夜PSG监测,分析两组睡眠结构参数[包含睡眠总时间(TST),睡眠效率(SE),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睡眠(N1、N2、N3)和快速眼动睡眠(REM)所占百分比(N1%、N2%、N3%、REM%),入睡后觉醒时间(WASO),觉醒指数(AI),睡眠潜伏期(SL)和REM睡眠潜伏期(SRL)]以及脑电频谱(包含delta、theta、alpha、sigma、beta-1、beta-26个频段)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L延长(P<0.01),WASO增多(P<0.05),TST、SE、SRL、AI以及N1%、N2%、N3%、REM%无明显变化(P均>0.05)。在睡眠起始阶段,实验组CID患者的delta、theta、sigma频谱密度降低,alpha、beta-1频段频谱密度增高。在睡眠转换期间,实验组sigma频段频谱密度降低,beta-1频段频谱密度增高(P均<0.01)。结论睡前使用富含蓝光的智能手机可导致CID患者睡眠质量降低,脑电频谱密度改变,影响睡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睡眠结构 多导睡眠监测 脑电频谱密度 蓝光 智能手机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一家系的临床特征与突变基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爽 朱梅佳 +3 位作者 唐吉友 张小雨 张霄 刘小民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5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腓骨肌萎缩症(CMT)一家系的临床特征与突变基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MT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一级亲属进行家系调查。采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分析该家系成员的突变基因,然后进行一代DNA测序验证。结果本例CMT患者青年发... 目的分析腓骨肌萎缩症(CMT)一家系的临床特征与突变基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MT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一级亲属进行家系调查。采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分析该家系成员的突变基因,然后进行一代DNA测序验证。结果本例CMT患者青年发病,临床特征主要为缓慢进行性四肢远端肌无力伴肌萎缩,同时出现腱反射降低或消失;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和总蛋白水平轻度升高,肌电图检查四肢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或引不出波。该家系共两代4人,均为山东省常住居民,汉族,共发现1例CMT患者。突变基因分析发现,CMT患者同时存在缝隙连接蛋白B1(GJB1)基因c. 44 G→A(Arg15Gln)半合子突变和外周轴蛋白(PRX)基因c. 3208 C→G(Arg1070Gly)杂合变异;CMT患者姐姐同时存在GJB1基因c. 44 G→A(Arg15Gln)杂合突变和PRX基因c. 3208 C→G(Arg1070Gly)杂合变异;CMT患者母亲存在GJB1基因c. 44 G→A(Arg15Gln)杂合突变;CMT患者父亲存在PRX基因c. 3208 C→G(Arg1070Gly)杂合变异。结论本例CMT患者临床特征主要为缓慢进行性四肢远端肌无力伴肌萎缩,同时出现腱反射降低或消失;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和总蛋白水平轻度升高,肌电图检查四肢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或引不出波;本例CMT患者同时存在GJB1基因c. 44 G→A半合子突变和PRX基因c. 3208 C→G杂合变异,GJB1基因c. 44 G→A半合子突变为其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基因突变 缝隙连接蛋白B1 外周轴蛋白
下载PDF
黄原胶类增稠剂对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彦君 张静 +1 位作者 乔冉冉 孔亚慧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研究黄原胶类增稠剂对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研究黄原胶类增稠剂对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吞咽器官的康复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在食物中添加凝固粉,观察组进行同样的常规康复治疗并在食物中添加黄原胶类增稠剂。观察并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造影(VFSS)评分、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86.67%)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期、咽喉期、误吸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重、白蛋白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开始,两组NIHSS评分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误吸、刺激性呛咳、发音异常等不良反应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原胶类增稠剂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临床效果好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老年患者 吞咽功能障碍 黄原胶类增稠剂 营养状况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乔珊 王志浩 +6 位作者 张善超 张冉冉 吴玉娇 姜荆 靳阳 吴怀宽 刘学伍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76-179,共4页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是一类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疾病。当前研究提示自身免疫性抗体的致病性可能是抗NMDAR脑炎的关键机制,但更深层次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深入揭示抗NMDAR脑炎的潜在致病机...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是一类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疾病。当前研究提示自身免疫性抗体的致病性可能是抗NMDAR脑炎的关键机制,但更深层次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深入揭示抗NMDAR脑炎的潜在致病机制并探究有效的治疗靶点。近年来,不断有关于抗NMDAR脑炎的动物模型报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已报道的抗NMDAR脑炎动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及研究应用,旨在为进一步探究抗NMDAR脑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动物模型 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Treg失衡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免疫调节作用
10
作者 黎良康 司伟岳 +5 位作者 吴兴原 周阳 魏舒丽 董晶 李晓丽 段瑞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共8页
目的探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合并急性感染时免疫细胞的改变及其功能特征。方法利用大鼠乙酰胆碱受体(AChR)α亚基的97-116(R97-116)肽段免疫6~8周龄雌性Lewis大鼠,发病高峰期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诱导急性感染模型为LPS组... 目的探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合并急性感染时免疫细胞的改变及其功能特征。方法利用大鼠乙酰胆碱受体(AChR)α亚基的97-116(R97-116)肽段免疫6~8周龄雌性Lewis大鼠,发病高峰期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诱导急性感染模型为LPS组,腹腔注射PBS作为对照(PBS组)。记录临床评分及体质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循环和淋巴器官中Th1、Th17、Treg细胞的比例以及脾脏滤泡辅助T细胞(Tfh)、树突状细胞(DC)、生发中心B细胞(GCB)的比例和功能。对脾脏分别进行PNA及CD4、Foxp3免疫荧光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抗R97-116 IgG抗体及亚型水平。结果与PBS组相比,LPS组大鼠临床症状较重、体质量减轻,脾脏Treg细胞(CD4^(+)CD25^(+))比例(P=0.016)及Foxp3的表达均明显减少。另外,LPS组大鼠脾脏PNA的表达增多且呈簇状,且GCB细胞表达MHC-Ⅱ及分泌IL-6的比例明显增加(P=0.002、P=0.017)。LPS组大鼠DC亚群表达CD80的平均荧光素强度(MFI)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7)。LPS组大鼠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无变化,保护性抗体IgG1水平降低(P=0.005),致病性抗体IgG2b水平无变化,IgG1/IgG2b下调(P=0.018)。结论LPS可能通过减少脾脏Treg细胞的比例及Foxp3的表达,增强脾脏生发中心反应、GCB细胞的功能以及DC亚群共刺激的能力来下调保护性抗体水平,最终导致EAMG大鼠的临床症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感染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TREG细胞
原文传递
奥美沙坦对大鼠树突细胞抗原递呈功能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毕延萍 王聪聪 +4 位作者 李亨 张民 杨春林 李晓丽 段瑞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大鼠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雌性Lewis大鼠髓源DCs,加入奥美沙坦(终浓度10μmol/L)和等体积的DMSO,分别记为奥美沙坦修饰的DCs(olmesartan modified dendritic cells,OLM-DCs)和未...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大鼠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抗原递呈功能的影响。方法取雌性Lewis大鼠髓源DCs,加入奥美沙坦(终浓度10μmol/L)和等体积的DMSO,分别记为奥美沙坦修饰的DCs(olmesartan modified dendritic cells,OLM-DCs)和未经奥美沙坦修饰的DCs(control DCs,Con-DCs)。使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DCs表面CD80、CD86和MHCⅡ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及DCs中IL-10和TGF-β的表达。OLM-DCs和Con-DCs分别与卵白蛋白(OVA)致敏的淋巴结CD4+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0水平。结果奥美沙坦抑制了DCs表面MHCⅡ分子的表达,促进了IL-10的产生。与Con-DCs组比较,OLM-DCs抑制了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FN-γ的产生。结论在体外,奥美沙坦能够诱导产生耐受性DCs,后者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Th1细胞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沙坦 树突细胞 T淋巴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炎症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继冲 宋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4期294-297,共4页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逐渐成为颈动脉狭窄的主流治疗方法,支架内再狭窄是其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制约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发展。文章对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流行病学、影像学评价、病理生理学机制、...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逐渐成为颈动脉狭窄的主流治疗方法,支架内再狭窄是其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制约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发展。文章对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流行病学、影像学评价、病理生理学机制、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复发
原文传递
lncRNA、circRNA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俊鹏 于燕燕 李宝生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85-189,共5页
长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是两类重要的非编码RNA, 可通过与DNA、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表达。lncRNA、circRNA不仅能够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放化疗预后情况, 还可以通过竞争性内源RNA机制、调控PI3K/Akt/... 长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是两类重要的非编码RNA, 可通过与DNA、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表达。lncRNA、circRNA不仅能够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放化疗预后情况, 还可以通过竞争性内源RNA机制、调控PI3K/Akt/mTOR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DNA及蛋白质修饰、调节细胞周期等多种途径影响ESCC放化疗敏感性。对lncRNA、circRNA调控ESCC放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将有助于指导筛选患者人群, 提高ESCC患者放化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