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莉 田静 +2 位作者 武慧慧 杨泽 晋红梅 《大医生》 2021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运用微柱凝胶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4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儿均给予输血治疗,且在输血前分别接受试... 目的探讨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运用微柱凝胶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4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儿均给予输血治疗,且在输血前分别接受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技术检验血型,并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和聚凝胺法实施交叉配血。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校验指标检验阳性情况;比较患儿血型鉴定结果和交叉配血情况。结果微柱凝胶技术检验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血清游离抗体和抗体放散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试管法检验(均P<0.05);微柱凝胶技术检验的正反定型符合率和不符合率与试管法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柱凝胶技术的交叉配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凝聚胺法(均P<0.05)。结论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应用微柱凝胶技术的准确率较高,可有效降低疾病漏检和误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 微柱凝胶技术 试管法检验
下载PDF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NKG2C和GZMB标记NK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杨泽 谢丽丽 +4 位作者 田静 许同同 周国庆 刘宝军 武慧慧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66-474,共9页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受体2C(NKG2C)和颗粒酶B(GZMB)标记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PM患儿52例(PM组),根据出院时的格拉斯哥临床结局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44例)和预后不良组(...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受体2C(NKG2C)和颗粒酶B(GZMB)标记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PM患儿52例(PM组),根据出院时的格拉斯哥临床结局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44例)和预后不良组(8例)。以非中枢感染性疾病患儿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患儿治疗前和PM患儿治疗后的外周血NK细胞各亚群[NKG2Cγ-干扰素(IFN-γ)^(+)、NKG2C^(+)INF-γ^(+)、NKG2C^(+)INF-γ^(-)、NKG2CGZMB^(+)、NKG2C^(+)GZMB^(+)、NKG2C^(+)GZMB^(-)]。收集所有患儿脑脊液常规指标[总蛋白(TP)、葡萄糖(Glu)、氯离子(Cl^(-))、白细胞(WBC)计数]和外周血常规指标[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项指标诊断PM和判断预后的效能。结果PM组治疗前NKG2C^(+)、NKG2CGZMB^(+)、NKG2C^(+)GZMB^(+)和NKG2C^(+)GZMB^(-)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NK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个组均未检测到NKG2CINF-γ^(+)和NKG2C^(+)INF-γ^(+)NK细胞。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KG2CGZMB^(+)NK细胞百分比与脑脊液WBC计数、TP和血清PC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6、0.558、0.740,P<0.05),与脑脊液Glu呈负相关(r=-0.389,P<0.05)。NKG2C^(+)GZMB^(+)NK细胞百分比与脑脊液WBC计数、TP和外周血WBC计数、血清PC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9、0.539、0.549、0.577,P<0.05),与脑脊液Glu呈负相关(r=-0.391,P<0.05)。NKG2C^(+)GZMB^(-)NK细胞百分比与脑脊液Glu呈正相关(r=0.624,P<0.05),与脑脊液TP呈负相关(r=-0.328,P<0.05)。PM组治疗后总NK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比较,预后良好组治疗后NKG2CGZMB^(+)和NKG2C^(+)GZMB^(+)NK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NKG2C^(+)GZMB^(-)NK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后NKG2C^(+)GZMB^(+)NK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KG2CGZMB^(+)NK细胞百分比诊断PM的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80,最佳临界值为8.93%,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98.08%;治疗后NKG2C^(+)GZMB^(-)NK细胞判断PM患儿预后不良的效能最高,AUC为0.989,最佳临界值为5.51%,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7.73%。结论外周血NKG2CGZMB^(+)NK细胞对PM诊断有较好的价值,NKG2C^(+)GZMB^(-)NK细胞对PM的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受体2C 颗粒酶B 自然杀伤细胞 化脓性脑膜炎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分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中药制剂后高钾血症危险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静 武慧慧 刘学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492-149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中药制剂后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山东省泰山医院肾内科就诊的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200例,根据使用中药制剂情况分为使用中药制剂组和未使用中药制剂...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中药制剂后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山东省泰山医院肾内科就诊的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200例,根据使用中药制剂情况分为使用中药制剂组和未使用中药制剂组,每组各100例。分析服用中药制剂对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并根据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高钾血症组和血钾正常组,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使用中药制剂组和未使用中药制剂组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的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2组患者不同分期的高血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β受体阻滞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类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538,P=0.001)、服用保钾利尿药(OR=3.094,P=0.001)、服用ACEI/ARB类药物(OR=2.118,P=0.000)、服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OR=2.725,P=0.011)、合并糖尿病(OR=2.689,P=0.000)、血尿素氮(OR=2.181,P=0.012)、血清肌酐(OR=2.270,P=0.040)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服用中药制剂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钾水平无明显影响,而性别(男)、服用保钾利尿药、ACEI/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糖尿病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非透析 中药汤剂 高钾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脂多糖结合蛋白和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脓毒症的潜在治疗靶点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泽 王可洲 于杨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94,共9页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和休克等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导致的内毒素血症是导致脓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L...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创伤、烧伤和休克等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因。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导致的内毒素血症是导致脓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LBP)和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 increasing protein, BPI)在内的多种血浆蛋白参与调控LPS激活的信号通路。两种蛋白属于同类蛋白家族,结构相似但生物学效应差异很大:LBP能协助LPS与靶细胞CD14受体结合增加宿主对LPS的敏感性,而BPI可中和LPS致炎作用并加速LPS从循环内清除。本文就LBP与BPI的结构、功能、治疗脓毒症的潜力及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脂多糖 脂多糖结合蛋白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
下载PDF
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杨泽 谢丽丽 +3 位作者 郭慧 武慧慧 田静 晋红梅 《医药前沿》 2022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8月我院治疗的20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共进行24次血小板去除治疗,对比去除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血小板去除后,血小板... 目的:观察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8月我院治疗的20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共进行24次血小板去除治疗,对比去除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血小板去除后,血小板下降显著,血小板平均去除率为(31.5±13.7)%,接近采用双针模式血细胞单采机的文献报道,去除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采集过程无不适反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应用南格尔NGL-3000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去除治疗,与双针模式血细胞单采机效果相似,过程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离机 手动开阀法 血小板去除术 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LINC01116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促癌效应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武慧慧 朱莉 +3 位作者 王春晓 田静 董德诚 刘宝军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研究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01116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INC01116在HCC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 目的研究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01116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INC01116在HCC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在HCC进展中的预后意义,然后通过在肝癌细胞系(Huh-7)中转染LINC01116的siRNA进行干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干扰后LINC01116的表达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Huh-7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Huh-7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检测对Huh-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LINC01116在HCC组织和细胞系中过表达,且与HC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LINC01116下调后能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LINC01116下调促进了上皮标记物E-cadherin的表达增加,同时抑制间充质标记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促进了EMT进程。结论LINC01116在HCC中可能起着促癌基因的作用,是HCC患者预后判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116 肝癌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γδT细胞、Th17细胞和IL-17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晋红梅 王雅姝 +2 位作者 苑振新 吴家锋 王克强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了解γδT细胞、Th17细胞和IL-1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γδT细胞、Th17细胞和IL-17在CHB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20例、... 目的了解γδT细胞、Th17细胞和IL-1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γδT细胞、Th17细胞和IL-17在CHB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20例、CHB轻度患者20例、CHB中和重度患者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γδT细胞和Th17细胞的数量,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IL-17细胞因子的含量。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4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γδT、Th17细胞的百分率及血清中IL-17水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健康人、AsC、CHB轻度患者和CHB中、重度患者γδT细胞的表达量分别为(1.258±0.135)%、(2.178±0.195)%、(4.160±0.070)%、(7.058±0.9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8.35,P=0.000);Th17细胞的表达量分别为(1.252±0.155)%、(1.714±0.103)%、(2.338±0.234)%、(3.826±0.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65,P=0.000);IL-17的浓度分别为(16.307±19.25)pg/ml、(92.706±16.85)pg/ml、(147.635±6.32)pg/ml、(391.787±28.5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9.41,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B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和Th17细胞的百分率存在正相关(r=0.978,P=0.000);γδT细胞的百分率和IL-17存在正相关(r=0.959,P=0.000);Th17细胞的百分率和IL-17存在正相关(r=0.954,P=0.000)。结论γδT细胞、Th17细胞和IL-17可能参与了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过程,并与CHB的重症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ΓΔT细胞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