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地区高等院校医学生紧急医学救援知识水平及课程开设需求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冲 王娟 +4 位作者 张娟 王恒 张鑫 王佃国 商德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了解高等院校医学生的紧急医学救援知识能力水平及培训需求,为紧急医学救援学历教育的普及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以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4月1日山东地区某部属重点大学医学院和省属重点医科大学的在校医学生为研... 目的了解高等院校医学生的紧急医学救援知识能力水平及培训需求,为紧急医学救援学历教育的普及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以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4月1日山东地区某部属重点大学医学院和省属重点医科大学的在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目前医学生的紧急医学救援知识能力水平及培训需求。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学生对紧急医学救援知识自身评价中,能熟练掌握的占22.53%,知道一些的占70.89%,从未听说的占6.58%。网络(72.91%)是医学生获取紧急医学救援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按医学生学习阶段分为本科(理论课)、本科(见实习)、研究生(住院规培)三个组,在紧急医学救援通用概念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得分中,三个组的医学生在这两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见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得分最低。临床专业和非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在紧急医学救援通用概念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1),但是在专业技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除性别外,年龄、专业、学习阶段、自身紧急医学救援知识的定位均对紧急医学救援知识技能水平有影响。364名医学生(92.62%)认为有必要开展紧急医学救援教育。医学生最喜欢的授课方式是课堂多媒体教学,最喜欢的课程设置是必修课,影响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最大因素是学校没安排,在不同专业及学习阶段的医学生之间均无差异。医学生最希望学习到的知识是日常的应急准备及响应。结论建议高等院校针对不同专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以合适的形式进行体系化和标准化的紧急医学救援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问卷调查 紧急医学救援
下载PDF
临床护士工作不安全感与正负情绪的关系:积极应对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云 刘亚坤 +1 位作者 陈晨 邹桂元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5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正负情绪与工作不安全感、积极应对的关系及积极应对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62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工作不安全感量表、简易应对方...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正负情绪与工作不安全感、积极应对的关系及积极应对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62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工作不安全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其进行评价。结果临床护士工作不安全感总分与积极应对得分、正负情绪得分两两相关(P<0.01);积极应对在工作不安全感与正负情绪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临床护士工作不安全感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其正负情绪,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正负情绪。医院管理者应以此为依据制订有效干预策略,改善和减轻护士的工作不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正负情绪 工作不安全感 积极应对 中介作用
下载PDF
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建设经验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孟冲 王佃国 +1 位作者 商德亚 王娟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年第4期954-958,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自2016年在全国分区域布局建设4类11个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其中仅有的2个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设立于在山东和贵州。山东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为承建单位。项目于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自2016年在全国分区域布局建设4类11个国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其中仅有的2个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设立于在山东和贵州。山东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为承建单位。项目于2020-11-04顺利通过国家卫健委专家验收,本文拟从能力建设、队员配置、装备配置、培训演练、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建设过程,并结合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提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国家应急队伍以后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中毒事件 卫生应急处置 模块化
下载PDF
家庭每日动态监测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通气功能在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雯 林江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4期2679-2683,共5页
目的探讨家庭每日动态监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肺通气功能在哮喘日常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病门诊的22例未经治疗的未控制哮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调查收集对象的人口学特... 目的探讨家庭每日动态监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肺通气功能在哮喘日常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病门诊的22例未经治疗的未控制哮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调查收集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哮喘病史、共患病情况,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和微型哮喘生命质量问卷(mini-AQLQ)调查。通过病案收集治疗前FeNO、肺通气功能、痰嗜酸粒细胞比例和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等资料。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期间,早晚固定时间段采用FeNO分析仪和移动电子肺活量进行4周家庭监测,结束后复测上述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分析治疗期间家庭监测FeNO和肺通气功能的昼夜差异和动态变化。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40±14)岁,女性14例。ICS治疗4周后,患者ACT分值、mini-AQLQ分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23±2)分、(5.49±1.04)分、(2.89±0.60)L和72.2%±7.8%,均高于治疗前[分别为(16±4)分、(4.06±0.95)分、(2.47±0.76)L和66.4%±14.3%];FeNO、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和血嗜酸粒细胞水平[M(Q1,Q3)]分别为27(18,47)ppb(×10^(-9))、2.8%(1.0%,14.0%)和255(188,280)×10^(6)个/L,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80(56,117)ppb,25.8%(15.0%,59.6%)和380(283,658)×10^(6)个/L](均P<0.05)。FeNO日常监测前2周清晨水平高于晚间(P=0.028),肺通气功能昼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和肺通气功能日常监测曲线拟合显示:FeNO和肺通气功能均逐渐改善,依据FeNO确定的治疗起效时间[M(Q1,Q3)]为3.5(3.0,5.3)d,均早于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起效时间(均P<0.05);依据FeNO确定的最大作用时间为(14.5±2.2)d,早于FEV1确定的最大作用时间(20.7±2.8)d(均P<0.05),但与其他肺通气功能指标所确定的最大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每日动态监测FeNO和肺通气功能可用于评估ICS治疗反应性,其中FeNO为更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监测 便携式 呼吸功能试验 呼出气一氧化氮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