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GF结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脱髓鞘病的疗效
1
作者 王爱滨 李飞飞 +3 位作者 陈保增 陈孝伟 郝强 陶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结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脱髓鞘病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急性脱髓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免疫组与mNGF组,每组各35例。免...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结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脱髓鞘病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急性脱髓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免疫组与mNGF组,每组各35例。免疫组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mNGF组患者给予免疫球蛋白联合mNG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评分(Hughes)与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电生理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F波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血清UA与Hcy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mNGF组临床疗效高于免疫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ughes、SSS、F波潜伏期、Hcy均下降(P<0.05),且mNGF组显著低于免疫组(P<0.05);MCV、CMAP波幅、SCV、SNAP波幅、UA均上升(P<0.05),且mNGF组高于免疫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NGF联合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提高急性脱髓鞘病患者的治疗疗效,且安全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免疫球蛋白 急性脱髓鞘病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陶伟 许光霞 +4 位作者 王爱滨 张卓 孟庆玲 刘啸 张子斌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收治的VCIND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收治的VCIND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4例、对照组53例。在常规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尼麦角林片治疗,试验组给予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2组认知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神经相关生长因子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t=6.117,4.018,P<0.001)。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4.216,2.863,4.351,P<0.05)。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t=3.857,10.196,5.876,P<0.001)。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t=5.176,8.466,3.831,P<0.001)。结论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有助于改善VCIND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与拮抗炎性反应、调节神经相关生长因子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丁苯酞 尼麦角林 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ASTRAL评分、iScore评分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永红 潘伟 杜维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4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ASTRAL和iScore评分对静脉溶栓后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有无预示价值。方法于2016年1—6月选取发病<4.5 h并在该院行静脉溶栓后治疗的AIS患者,所有患者采用ASTRAL、iScore评分进行评估,患者发病3个月时,采用mRS量表对患者的预... 目的探讨ASTRAL和iScore评分对静脉溶栓后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有无预示价值。方法于2016年1—6月选取发病<4.5 h并在该院行静脉溶栓后治疗的AIS患者,所有患者采用ASTRAL、iScore评分进行评估,患者发病3个月时,采用mRS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根据mRS量表评分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优良组与预后不良组。应用ROC曲线比较各评分系统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分析ASTRAL、iScore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ASTRAL和iScore量表的中位得分及四分位数分别为19.4(16.8,23.2)、158(118,228)。其中预后良好组的中位数得分为16.6(14.2~18.8)、87(69.5~111.5);不良预后组的中位得分为178.5(135.75~202.0),预后良好组的中位得分23.9(19.7~30.5)低于不良预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core评分的ROC曲线的AUC为0.929,ASTRAL评分(AUC)为0.87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36,P>0.05),二者预测价值相当。结论ASTRAL、iScore评分可对我国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的短期预后进行预测,二者预测价值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ASTRAL量表 iScore量表 短期预后
下载PDF
ASTRAL评分、iScore评分对血管内治疗的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价值
4
作者 王永红 潘伟 +1 位作者 李俊霞 彭玉华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9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ASTRAL和iScore评分对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有无预示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发病<24 h并在该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采用ASTRAL、iScore评分进行评估,患者发病3个月时,采用mRS量表对患... 目的探讨ASTRAL和iScore评分对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有无预示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发病<24 h并在该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采用ASTRAL、iScore评分进行评估,患者发病3个月时,采用mRS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根据mRS量表评分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优良组与预后不良组。分析ASTRAL、iScore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良好ASTRAL、iScore评分的中位数得分为24.4(20.6~28.0)分、147.5(122.0~166.7)分;不良预后组ASTRAL、iScore评分的中位得分为36.8(32.4~43.8)分、196.0(183.0~287.0)分,预后良好组的ASTRAL、iScore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core评分的ROC曲线的AUC为0.837,ASTRAL评分(AUC为0.816),二者价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12,P=0.151)。结论ASTRAL、iScore评分对对血管内治疗的急性脑梗死预后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ASTRAL量表 iScore量表 短期预后
下载PDF
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璐 许光霞 +2 位作者 宋彦峰 孟祥鹏 陈保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2358-2362,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设计,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 目的:探讨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设计,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和观察组(常规基础治疗+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各为75例。观察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用药安全性,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同期,一氧化氮(NO)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脑脉利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脉利颗粒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脑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天 李金秀 陶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51-855,共5页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AIS患者17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住院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88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AIS患者17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住院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88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组在给予阿替普酶治疗6 h后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性以及观察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后,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4.23±1.75)分]、血清IL-6[(6.42±2.05)ng/L]、TNF-α[(13.42±3.59)ng/L]、hs-CRP[(3.17±0.94)mg/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28±1.93)分、(9.58±2.79)ng/L、(22.28±3.73)ng/L、(5.23±1.25)mg/L)](t=10.98、20.29、16.06、12.36,均P<0.001)。联合组总有效率[94.32%(83/88)]显著高于对照组[80.68%(71/88)](χ^(2)=7.48,P<0.05)。联合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82%(6/88)]和对照组[11.36%(10/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常规溶栓药物阿替普酶早期治疗AIS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应用该联合药物方案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缺血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溶栓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质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海奇 常万生 +3 位作者 林峰 鲍景蕾 潘伟 尹继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出静脉泵入的有效时间及速度。方法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2018年6—12月进展性卒中患者,分为双抗组28例,替罗非班组22例,记录其人口学特征、脑梗死的危...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出静脉泵入的有效时间及速度。方法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2018年6—12月进展性卒中患者,分为双抗组28例,替罗非班组22例,记录其人口学特征、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新发梗死部位及可能发病机制,替罗非班开始应用时机,不同时间点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静脉泵入的持续时间、维持剂量及泵入速度。记录加重后继续治疗14 d NIHSS评分,出院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双抗组加重后继续治疗14 d,NIHSS评分下降(2.92±1.13)分,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无颅内出血并发症。替罗非班组加重后继续治疗14 d NIHSS评分下降(3.46±1.71)分,1例发生皮肤黏膜出血,无颅内出血并发症,替罗非班静脉泵入的时间为42.2~135.7(86.6±42.3)h,泵入速度为0.15~0.45(0.31±0.12)mg/h。与双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NIHSS评分及90 d mRS评分下降明显[(3.36±1.71)分比(4.75±2.30)分和(2.93±1.04)分比(3.52±1.8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进展性卒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小板 替罗非班 疗效及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