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问题的思考——以山东美术馆馆藏作品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文生 《人文天下》 2022年第11期78-83,共6页
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以中华民族家国历史作为切入点,对华夏儿女光辉奋进历程予以的具有深度和艺术性的回顾与审视,是一代代艺术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致敬,也是对历史和先烈缅怀的直接体现.7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悉心引导下,主题性... 主题性美术创作是以中华民族家国历史作为切入点,对华夏儿女光辉奋进历程予以的具有深度和艺术性的回顾与审视,是一代代艺术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致敬,也是对历史和先烈缅怀的直接体现.7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悉心引导下,主题性美术创作历经沉淀,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但近年来,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与展示繁荣景象的背后,总伴随着一些质疑的声音,这使得主题性美术创作陷入了某种尴尬境地.毋庸置疑,主题性美术创作亟待新时代的建构与新变.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彰显艺术家个人面貌,描绘宏观社会图景,表现重大主题性题材,讲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事,实现艺术创造与时代精神的同频共振,是当下主题性美术创作需要面对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性美术创作 山东美术馆 新时代 民族精神
下载PDF
山东新年画的历史与创作范式研究
2
作者 李潇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6-62,共7页
山东新年画创作虽然伴随全国新年画运动的兴起而发端,但其发展进程与全国并不完全同步,在山东的文化环境中体现出其独特性。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至1958年,年画工作队对杨家埠旧年画进行改革,新年画在官方立场与群众接受的偏... 山东新年画创作虽然伴随全国新年画运动的兴起而发端,但其发展进程与全国并不完全同步,在山东的文化环境中体现出其独特性。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至1958年,年画工作队对杨家埠旧年画进行改革,新年画在官方立场与群众接受的偏差、融合中稳步发展。1959年至1965年为高峰期,此时的山东新年画创作顺应了时代政治诉求,成功探索了普及美术的运作机制,实践了官方文艺政策的运作范式,并因在1965年全国美展华东地区作品展上的精彩亮相而获得全国美术界关注和赞誉。1966年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年画因新的历史环境而获得多元化发展。梳理回顾山东新年画的历史与创作范式,对于今天的地域美术和年画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新年画 历史 创作范式
下载PDF
碰撞·融合·共生——浅析美术馆、当代艺术与接受者之间的悖论关系及弥合可能 被引量:2
3
作者 谢路路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49-53,共5页
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巨大腾飞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国当代艺术呈现了前所未见的繁荣景象,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文化力量并获得了合法化身份介入公立美术馆与观者群体发生联结。当代艺术与观者群体在美术馆这一特殊地点产生了新的交集,... 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巨大腾飞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国当代艺术呈现了前所未见的繁荣景象,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文化力量并获得了合法化身份介入公立美术馆与观者群体发生联结。当代艺术与观者群体在美术馆这一特殊地点产生了新的交集,各自自身特性在这一个场所不可避免地被放大,呈现出了不容忽视的矛盾关系。沉浸在古典艺术(致力于准确地再现世界)与现代艺术(不断地追求艺术的纯粹状态)的审美范式,不再适用于当代艺术(需要不断地发现自身准确定义)。这个阶段,艺术的意义超越艺术本身所带来的感官上的感受,丹托将当代艺术的美学特质定为“第三领域的美”,即“关于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生活”与“人类生活和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与大部分还停留在古典艺术阶段的观者思维与审美经验是割裂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公立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各自的特性与相互之间的交互关系,解释观者群体所面临的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疑问来源与现状,并通过典型个案分析公立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与接受者之间普适性悖论背后弥合的可能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 观者思维 审美经验
下载PDF
东方艺术精神影响下的当代美术馆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艳霞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3-71,共9页
美术馆存在的价值是引导人文精神的传承、传递社会价值取向。尽管当代社会艺术形式多样化,艺术创作高度自由,但依然需要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尊重艺术传统,让美术馆建筑设计在审美活动中起到最大化作用。除了借鉴西方,我们更多地需要思考... 美术馆存在的价值是引导人文精神的传承、传递社会价值取向。尽管当代社会艺术形式多样化,艺术创作高度自由,但依然需要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尊重艺术传统,让美术馆建筑设计在审美活动中起到最大化作用。除了借鉴西方,我们更多地需要思考和探索自己的道路。传统艺术精神在东方美术馆建设中着重体现出了重视自然景物参与的特点以及本土文化的传统再发现。在向观众开放和借用自然两个维度上又体现出了开放性的特点。在没有神学化的传统文化中,“自然”具有激发美好想象和心理疗愈的作用。古人以自觉之心投入到无限的自然创化之中,在“纵浪大化中”实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这一根本人生矛盾的消解,获得精神的终极安顿。这给我国新型美术馆建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馆 艺术精神 自然 建筑设计
下载PDF
传统民间美术母题在当代艺术中的转换——以木版年画中的门神形象为例
5
作者 谢路路 《书画世界》 2022年第5期83-84,共2页
在城市化的巨大时代洪流中,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民间美术作为根植于民间民俗的文化资源,在传统社会架构中有着固定的生产、流通体系,所展现的平民情趣和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与官方趣味、学院趣味的价值品评... 在城市化的巨大时代洪流中,传统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民俗文化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民间美术作为根植于民间民俗的文化资源,在传统社会架构中有着固定的生产、流通体系,所展现的平民情趣和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与官方趣味、学院趣味的价值品评体系颇有不同。很多蕴藏着民间社会文化生态、地域特点、经济消费模式、时代特征的传统民间美术母题,依然以充沛的生命活力链接着我们的过去与当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山东木版年画 文化资本 当代艺术
下载PDF
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内涵与实践探析
6
作者 李潇 《山东艺术》 2023年第6期50-62,共13页
“公共空间”一词源于西方,关于“公共空间”的讨论涉及公共和私人利益、社会结构、政治功能及城市生活等话题。“文化空间”的概念由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首次提出,着重强调空间中的文化价值。“公共文化空间”既突出空间的公共性,也强... “公共空间”一词源于西方,关于“公共空间”的讨论涉及公共和私人利益、社会结构、政治功能及城市生活等话题。“文化空间”的概念由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首次提出,着重强调空间中的文化价值。“公共文化空间”既突出空间的公共性,也强调空间的文化性,指公众在一定空间内进行的物质文化活动和精神文化活动。近年来,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呈现出三大转向特点:由强调公共文化空间的物理性,转向注重其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由空间的限定性转向注重人的创造性、参与性;由在城市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转向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能动性。美术馆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类型,在机构运营实践中也呈现出与之对应的四个趋势:由权力主导转向开放平台;由传统功能转向多元价值重塑;空间边界不断拓展;带动城市文化生态整体发展。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探析美术馆的工作理念,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增进对城市、公共性、开放性等话题的理解与思考。[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美术馆 理论与实践转向
原文传递
心印中西,新旧相益--岳祥书绘画艺术赏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艳霞 《潍坊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11-115,共5页
岳祥书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国画家之一,在研习传统绘画的过程中深得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改革之道,他立足时代,自觉将西方绘画的光影和色彩运用到绘画造型中。除此以外,他还深入生活,重视写生,以新中国初期的生活为蓝... 岳祥书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国画家之一,在研习传统绘画的过程中深得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改革之道,他立足时代,自觉将西方绘画的光影和色彩运用到绘画造型中。除此以外,他还深入生活,重视写生,以新中国初期的生活为蓝本,为劳动人民作画立传,成就了他中西融合的典范画风。晚年的岳祥书在丰富且坎坷的人生经历感悟下,创作风格更加通透洒脱,寄情花鸟自然,狂放而严谨,完成了精神的自我超越。他的一生经由年轻时的理想主义到中年时期的现实主义,最终达到了浪漫主义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祥书 中西融合 写生 超越
下载PDF
第一至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概述
8
作者 《山东艺术》 2019年第5期90-107,共18页
(1949—2014)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49年7月2日至16日,在全国文代会期间,"全国美术展览会"(即"第一届全国美展")在北平艺专开幕。展出木刻、素描、国画、雕塑、漫画、年画、画报、油画、水彩、洋片、美术资料等... (1949—2014)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49年7月2日至16日,在全国文代会期间,"全国美术展览会"(即"第一届全国美展")在北平艺专开幕。展出木刻、素描、国画、雕塑、漫画、年画、画报、油画、水彩、洋片、美术资料等604件。1949年9月1日至15日,全国美展在上海展出。该展在两个星期的短暂展出中,先后召开了8次座谈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美展 第五届 中国美术馆 美术作品 美术家 中国美协 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
原文传递
材料、媒介与文明印记
9
作者 郭振宇 孙晓娜 《山东艺术》 2023年第1期26-34,共9页
题记艺术总是在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思考并描绘着人文与宇宙。而人文与宇宙的日新月异又在不断地冲击着艺术原有观照世界的视角和掌握世界的方式,引发观念的捩变,继而激发艺术家进行新的思考与价值重构,不断开启着艺术观念及其表现... 题记艺术总是在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思考并描绘着人文与宇宙。而人文与宇宙的日新月异又在不断地冲击着艺术原有观照世界的视角和掌握世界的方式,引发观念的捩变,继而激发艺术家进行新的思考与价值重构,不断开启着艺术观念及其表现语言和形式的创新之旅。在人文与宇宙的重重危机之下、迷雾之间,总是有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艺术家在不断思考着危机中如何直面随之而来的文明发展、生存、伦理秩序等问题,并上下求索着艺术创作新的视角和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重构 伦理秩序 上下求索 艺术创作 创新之旅 创新性 新的思考 方式思考
原文传递
从“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看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语境
10
作者 侯文生 《山东艺术》 2023年第2期73-83,共11页
“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不仅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与世界横向交流的平台,也为世界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互鉴的场域。本文以本次展览中“现实与虚拟”“当代与传统”两个板块的代表性作品为例,分析这些... “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不仅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与世界横向交流的平台,也为世界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互鉴的场域。本文以本次展览中“现实与虚拟”“当代与传统”两个板块的代表性作品为例,分析这些作品是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以新的经验和样式实现自身的更替和发展。从而进一步探讨当代艺术互动、共生的人文价值,展现当代艺术在全球视野下的多元化思考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 当代艺术 共生 多元化
原文传递
浅谈“中国姿态”——记“中国姿态·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之户外雕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潇 《公共艺术》 2015年第1期94-99,共6页
作为最普遍、最为公众熟知的公共艺术形式,户外雕塑对建设城市空间、参与公众文化生活一直有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户外雕塑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获得了越来越广阔的展示空间。大量优秀作品涌现的同时,也难免... 作为最普遍、最为公众熟知的公共艺术形式,户外雕塑对建设城市空间、参与公众文化生活一直有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户外雕塑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获得了越来越广阔的展示空间。大量优秀作品涌现的同时,也难免出现许多粗制滥造、立意不高、艺术水准低下的户外雕塑。曾在网络上评出的"全国十大最丑雕塑",引发公众的热议与关注,引起诸多共鸣,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户外雕塑的整体水平尚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进程 公众文化 艺术形式 城市空间 艺术水准 整体机制 城市管理者 意象化 写实手法 创作状态
原文传递
管窥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中的新媒体艺术
12
作者 侯文生 《山东艺术》 2021年第1期96-107,共12页
"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举办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交流中搭建了平台,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笔者统计,本次双年展中可纳入新媒体艺术范畴的作品多达37件,这在展出的所有艺术门类作品中占了大约四分之一。近年... "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举办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交流中搭建了平台,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据笔者统计,本次双年展中可纳入新媒体艺术范畴的作品多达37件,这在展出的所有艺术门类作品中占了大约四分之一。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新媒体艺术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艺术家和观众的接受和偏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就以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中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 国际交流 双年展 发展态势 艺术门类 济南 首届
原文传递
新时代青春力量的折射——浅析第八届“青未了”展览的艺术特质和价值取向
13
作者 侯文生 《山东艺术》 2022年第5期106-115,共10页
“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自2014年启动以来,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期许和关注,也肩负起越来越重的责任和使命。对于今年的“青未了”展览而言,情况尤为特殊。因为这批青年参选者的整个大学或研究生阶段,都... “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自2014年启动以来,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期许和关注,也肩负起越来越重的责任和使命。对于今年的“青未了”展览而言,情况尤为特殊。因为这批青年参选者的整个大学或研究生阶段,都是在与新冠疫情的抗争中度过的,这使得他们面临着与往届学生截然不同的学习和创作环境。如此特殊的求学境遇,究竟会使他们的艺术探索呈现出哪些突出的艺术特质,又会暴露出哪些问题和不足?笔者在对本届“青未了”展览的参选及入选作品进行相对完整地考察、论证和分析后,尝试以几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例,找到上述疑问的答案,并期望能够探寻出一些更为丰富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未了” 新冠疫情 新时代 青春力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