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动脉血气氧分压与肺血管病理改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胜军 刘桂清 +4 位作者 马增山 董铭锋 柴守栋 唐培哲 张学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 (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PH)患者在术前应用前列腺素E1及卡托普利治疗过程中动脉血气氧分压 (PaO2 )的变化幅度与肺细小动脉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9月共收治CHD合并重度PH患者 3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 (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PH)患者在术前应用前列腺素E1及卡托普利治疗过程中动脉血气氧分压 (PaO2 )的变化幅度与肺细小动脉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9月共收治CHD合并重度PH患者 3 8例 ,入院后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10~ 15ng/(kg·min) ,每天用药 12小时 ,连续 15天。同时口服卡托普利 1mg/(kg·d)。分别于用药 0、5、10、15天早晨安静非吸氧状态下抽取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 ,记录PaO2 。术中取肺组织活检 ,观察肺细小动脉的病理改变。结果 :所有肺活检标本按Heath与Edwards 6级分类进行病理分级 :Ⅱ级 8例 ,Ⅲ级 2 1例 ,Ⅳ级 3例 ;≥Ⅴ级 (发绀者 ) 6例。应用前列腺素E1及卡托普利治疗前 ,随着肺细小动脉病理分级的增加 ,肺动脉压逐渐升高 ,PaO2 呈逐渐下降趋势 ;治疗后 ,肺细小动脉病理分级Ⅱ级、Ⅲ、Ⅳ级者用药 5天PaO2 明显升高 ,10、15天时一直保持逐渐增加趋势 (P <0 0 5 ,P <0 0 1) ;而病理分级≥Ⅴ级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PaO2 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CHD合并重度PH患者在应用前列腺素E1及卡托普利治疗过程中PaO2 的变化幅度与肺细小动脉病理改变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 ,可作为术前判断肺细小动脉病理分级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PAO2 肺细小动脉 病理分级 病理改变 卡托普利 前列腺素E1 合并 结论 天时
下载PDF
10例犬心脏移植实验手术技巧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胜军 马增山 +4 位作者 董铭锋 刘桂清 柴守栋 唐培哲 张学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 通过心脏移植动物实验 ,为掌握手术技术要点 ,向临床工作平稳过渡积累经验。 方法 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对 10例犬实施了原位心脏移植术。 结果  6例移植心脏自动复跳 ,4例电击除颤恢复窦性心律。心脏复跳停机后短时间... 目的 通过心脏移植动物实验 ,为掌握手术技术要点 ,向临床工作平稳过渡积累经验。 方法 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对 10例犬实施了原位心脏移植术。 结果  6例移植心脏自动复跳 ,4例电击除颤恢复窦性心律。心脏复跳停机后短时间内血流动力学均基本平稳 ,术后存活 3小时~ 15小时。死亡原因 :吻合口出血 5例。移植心脏出现心肌肿胀、收缩无力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难以维持心率、血压致死亡 3例。 2例分别于术后 10小时、15小时后能站立行走 ,被处死。 结论 提高吻合技术 ,重视供体与受体吻合口的匹配 ,避免吻合口出血 ,加强心肌保护、防止心肌肿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手术技巧 动物实验 体外循环 血流动力学 血管恬性药物 心肌保护
下载PDF
60例风湿性心脏病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胜军 马增山 +4 位作者 董铭锋 刘桂清 柴守栋 唐培哲 张学俊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的治疗经验,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4年12月行风湿性心脏病、双瓣膜置换术60例,其中前16例采用4℃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行心肌保护,后其余44例采用含甲...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的治疗经验,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4年12月行风湿性心脏病、双瓣膜置换术60例,其中前16例采用4℃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行心肌保护,后其余44例采用含甲基强地松龙、FDP冷血停跳液(10℃~15℃)加温血诱导停搏、复苏早期温血再灌注技术.结果前16例心脏自动复跳率为43.75%(7/16),3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例因心肌保护不佳,复跳后不能脱机死亡.1例术后第7天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后44例心脏停跳后心肌颜色红润、质地柔软、表面无出血点,自动复跳率为95.45%(42/44),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较前明显缩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减小,部分病人可以不用升压药物,无早期死亡.本组死亡率为3.33%.结论加强术前处理、改善心功能及营养状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心肌保护方法,重视巨大左房及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处理,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采用含甲基强的松龙、FDP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早期温血再灌注技术,对术前心功能差、多瓣膜病变、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的重症患者更为适合,可认为是目前最佳的心肌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联合瓣膜病变 瓣膜置换术 心肌保护
下载PDF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19例
4
作者 马胜军 冯致余 +4 位作者 马增山 董铭锋 刘桂清 柴守栋 唐培哲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总结2000年1月~2005年5月19例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例患者均为急症手术,采用胸部“L”形切口,深低温、上半身循环下主动脉腔内外加毡片或人工血管片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关闭假腔(“三明治”缝合法)... 目的总结2000年1月~2005年5月19例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例患者均为急症手术,采用胸部“L”形切口,深低温、上半身循环下主动脉腔内外加毡片或人工血管片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关闭假腔(“三明治”缝合法),行人工血管置换术6例或人工血管片连续缝合修补、降主动脉成形术13例。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后遗症。术后随访2个月~4年,除1例声音嘶哑外,均恢复满意。结论DeBakeyⅢ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可急症手术治疗,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法、加强心脑保护、改进血管吻合技术和方法、预防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DEBAKEY Ⅲ型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5
作者 柴守栋 马增山 +4 位作者 马胜军 董铭峰 王建堂 冯致余 唐培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先天性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右心室异物1例。术前超声检查赘生物形成14例,血培养阳性4例。全组病例中行心脏缺损矫正修补...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先天性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右心室异物1例。术前超声检查赘生物形成14例,血培养阳性4例。全组病例中行心脏缺损矫正修补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无术中死亡,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早期死亡,14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4a,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肺小动脉病理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马胜军 刘桂清 +3 位作者 马增山 董铭锋 柴守栋 张学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研究应用前列腺素 E1 ( PGE1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 PH)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肺小动脉病理分级的关系。 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共收治先心病合并 PH患者 5 3例 ( MPAP>... 目的 研究应用前列腺素 E1 ( PGE1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 PH)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肺小动脉病理分级的关系。 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共收治先心病合并 PH患者 5 3例 ( MPAP>2 0 m m Hg) ,其中有明显紫绀 6例 ( MPAP>90 m m Hg)。入院后静脉滴注 PGE1 10~ 15 ng/ kg· min,每天用药 12小时 ,连续 15天。分别于用药 0、5、10和 15天晨抽取静脉血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测定血清VEGF含量。做肺组织活检 ,按 Heath和 Edwards分类进行病理分级 ,观察肺小动脉的病理改变。 结果 病理分级 : 级 9例 , 级 14例 , 级 19例 , 级 5例 ,≥ 级 (紫绀者 ) 6例。应用 PGE1 前 ,肺小动脉病理分级 级时血清VEGF达到峰值 , 级、特别是≥ 级后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应用 PGE1 后 , 级血清 VEGF与用药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 、 级者血清 VEGF明显降低 ( P<0 .0 1) , 级者有轻度的降低 ( P<0 .0 5 ) ,而≥ 级患者无明显变化 ( P>0 .0 5 )。 结论  PGE1 可降低血清 VEGF含量 ,其降低幅度与肺小动脉病理改变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肺小动脉 病理学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过渡期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辜玉磊 王翠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14-17,共4页
目的深入分析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过渡期自我管理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内的患者18例,就患者的自我管理体验进行电话... 目的深入分析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过渡期自我管理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内的患者18例,就患者的自我管理体验进行电话访谈和面对面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整理提炼主题。结果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过渡期主要有以下3个领域的自我管理体验:(1)心理社会领域,包括情绪低落和消极、角色适应不良、缺乏家庭-社会支持;(2)健康行为领域,包括自我护理能力不足、用药依从性降低、失眠和不良生活习惯;(3)环境领域,包括收入限制就医行为、交通不便。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过渡期患者存在自我管理困难,需要家人及社会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医护人员及各级医疗机构的关心与支持,以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瓣膜置换术 过渡期护理 自我管理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EBAKEYⅢ型17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8
作者 马胜军 冯致余 +4 位作者 马增山 董铭锋 刘桂清 柴守栋 唐培哲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DEBAKEY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Ⅲ型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64例体会
9
作者 马胜军 马增山 +3 位作者 董铭锋 刘桂清 柴守栋 唐培哲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10期622-624,共3页
目的 总结 6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经验。方法 胸部正中、左前臂和 /或小腿内侧切口 ,分别取左乳内动脉、左桡动脉及和 /或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体外循环 (PCAB)组 3 6例 :采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 ,1∶4... 目的 总结 64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经验。方法 胸部正中、左前臂和 /或小腿内侧切口 ,分别取左乳内动脉、左桡动脉及和 /或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体外循环 (PCAB)组 3 6例 :采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 ,1∶4含血停跳液 (10℃~ 15℃ )行心肌保护。平均每例搭桥 3 .6根。非体外循环 (OPCAB)组 2 8例 :应用Medtronic公司生产的固定器 (八爪鱼 )行吻合口局部固定。平均每例搭桥 3 .4根。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术前合并症、左室射血分数 (EF)、心胸比例、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移植血管支数等相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但手术时间、术后ICU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及并发症等均有明显的差别(P <0 .0 5 )。术后心电图均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 ,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结论 OPCAB下行CABG可避免PCAB对机体及心肌的再灌注损伤 ,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熟练掌握乳内动脉和桡动脉取材方法 ,预防血管痉挛 ,提高吻合技术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后 OPCAB CABG 乳内动脉 移植血管 桡动脉 体外循环 冠心病
下载PDF
冷血停跳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的心肌保护价值
10
作者 马胜军 马增山 +3 位作者 董铭锋 刘桂清 柴守栋 郭英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间断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的价值。方法 :在9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分别采用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 ( 组 )和冷晶体灌注 ( 组 ) ,每组各 45例 ,比较其心肌保护疗效。 ...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间断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的价值。方法 :在9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分别采用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 ( 组 )和冷晶体灌注 ( 组 ) ,每组各 45例 ,比较其心肌保护疗效。 组先用高钾温血停跳液 (35℃ )诱导心脏停跳 ,再用冷血低钾停跳液 (4~ 8℃ )每 15~ 2 0分钟灌注 1次 ,保持心肌低温 (10℃~ 15℃ ) ,复跳前再用含低钾温血灌注。 组应用 4℃冷晶体停跳液灌注 ,每间隔2 0分钟灌注 1次。结果 : 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 组 (P<0 .0 0 1) ;术后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剂量及时间明显少于 组 (P<0 .0 5 ) ;术后低心排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组 (P<0 .0 5 ) ;在主动脉开放 30分钟后 组的 c Tn T、 CK- MB及 MDA水平升高明显低于 组 (P<0 .0 5 )。结论 :采用冷血停跳液加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技术 ,可明显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使术后心功能恢复加快 ,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血停跳液 温血诱导复苏再灌注 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肺细小动脉形态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2
11
作者 马胜军 刘桂清 +3 位作者 马增山 董铭锋 柴守栋 张学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PH)患者肺细小动脉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11月共收治 86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分为三组 :先天性心脏病不合并PH组 33例 ,肺动脉平均压...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PH)患者肺细小动脉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  2 0 0 2年 1月至 11月共收治 86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分为三组 :先天性心脏病不合并PH组 33例 ,肺动脉平均压 (MPAP) <2 0mmHg(1mmHg =0 133kPa)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H(PH组 ) 4 7例 ,MPAP >2 0mmHg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紫绀组 6例 ,MPAP >90mmH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VEGF动脉血清含量 ,作肺组织活检 ,观察肺血管的病理改变及测定肺小动脉显微形态指标。结果 所有肺活检标本按Heath与EdwardsⅥ级分类进行病理分级 :无PH组肺血管无病理改变 ;PH组Ⅰ级 9例 ,Ⅱ级 14例 ,Ⅲ级 19例 ,Ⅳ级 5例 ;紫绀组 (≥Ⅴ级 ) 6例。随着肺血管病理改变分级的增加 ,血清VEGF在Ⅲ、Ⅳ级时达到高峰值 ,≥Ⅴ级后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肺细小动脉显微指标测定均呈阶梯样变化 ,MPAP、PVR、mMTPA、WA/TA、EA/TA和TWPV在无PH组与PH组Ⅰ级 ,PH组Ⅰ级与Ⅱ级、Ⅲ级、Ⅳ级及紫绀组 (≥Ⅴ级 )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血清VEGF在发生紫绀前期与MPAP、PVR、mMTPA、WA/TA和TWPV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EA/TA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肺细小动脉 形态变化
原文传递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营养支持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铭峰 马增山 +3 位作者 马胜军 王建堂 柴守栋 唐培哲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20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经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全组采用胃肠外营养(PN)+胃肠内营养(EN)支持3~10d,第1~3天PN+EN支持,第4天后完...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经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全组采用胃肠外营养(PN)+胃肠内营养(EN)支持3~10d,第1~3天PN+EN支持,第4天后完全EN支持,期间监测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血浆总白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CD3+、CD4+、CD8+,计算CD4+/CD。+及血糖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CD3+、CD4+、CD8+,CD4+/CD8+明显升高(P〈0.05或P〈0.01);TP、ALB、PA明显增高(P〈0.05)。合并高血糖6例,消化道出血3例,肺感染2例。36例1次脱机成功,2次脱机成功8例,3次脱机成功4例,无一例依赖呼吸机。结论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效果较好,但应注意营养供给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机械通气 营养支持
原文传递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婴幼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的价值
13
作者 董铭峰 马增山 +3 位作者 马胜军 王建堂 柴守栋 唐培哲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30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婴幼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48例重症法洛四联症婴幼儿术前行256层螺旋CT检查,所有病例均随后在工作站进行分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婴幼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48例重症法洛四联症婴幼儿术前行256层螺旋CT检查,所有病例均随后在工作站进行分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同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CT检查中,发现TTE漏诊动脉导管未闭4例;主动脉缩窄6例;同时CT显示5例(6处)体、肺动脉粗大侧支。48例患儿中,手术证实256层螺旋CT诊断准确47例,TTE卫诊断准确33例。256层螺旋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9%(47/48)、68.8%(33/48),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可作为婴幼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及合理制订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法乐四联症 婴幼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