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曲线”型煤样承载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尹大伟 苑啸天 +4 位作者 韩磊 范建国 江宁 汪锋 屈晓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62,共13页
煤炭地下气化结束后,两气化炉间形成类“双曲线”形煤柱,支撑覆岩,保障气化区域安全稳定。为研究类“双曲线”形煤柱承载力学特性,基于声发射监测系统和XTDIC三维全场应变测量系统,开展了不同侧向拱高(h=0,3,7,10,13,17 mm)的6组“双曲... 煤炭地下气化结束后,两气化炉间形成类“双曲线”形煤柱,支撑覆岩,保障气化区域安全稳定。为研究类“双曲线”形煤柱承载力学特性,基于声发射监测系统和XTDIC三维全场应变测量系统,开展了不同侧向拱高(h=0,3,7,10,13,17 mm)的6组“双曲线”形煤样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h对煤样峰值载荷、变形破坏及声发射特征的影响,揭示了其承载破坏机制。结果表明:①“双曲线”形煤样可分为矩形结构(主要承载体)和侧向拱结构,其承载破坏机制与其受力形式、侧向拱结构有关;随着h增大,煤样承载能力降低,与h=0煤样相比,峰值载荷分别降低了7.66%,13.56%,26.83%,35.28%,62.75%。②随着h增大,煤样整体受力形式由以受压为主向受压–受弯曲转变,中部区域产生应力集中而形成薄弱区,对应的水平位移场向中部迁移,最终汇集于中部边缘处;而垂直位移场由水平条带状向倾斜条带状转变,最终集中于煤样侧向拱结构上端。③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煤样侧向拱结构对其矩形结构中部区域产生等效作用力,加之煤样非均质性影响,加剧了薄弱区损伤程度,该作用随着h增大而增强,煤样承受载荷未超过其抗拉强度即产生剪切破坏,其破坏模式由拉–剪混合破坏向剪切破坏转变,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剥落和局部弹射破坏。④煤样声发射累计计数–时间曲线演化可分为3种类型,当h为0和3 mm时,分为“上凸”式增长、相对快速增长、快速增长、“突变”式增长4个阶段,其演化特征与常规煤岩试样一致;当h为7 mm和10 mm时,分为相对快速增长、快速增长、“突变”式增长3个阶段;当h为13 mm和17 mm时,分为快速增长和“突变”式增长2个阶段;峰后阶段均呈“突变”式增长,而峰前阶段增长形式不一致是由煤样裂纹稳定扩展和中部区域持续损伤共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形煤样 承载力学特性 等效作用力 变形破坏
下载PDF
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特征与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2
作者 韩飞 陈洋 +3 位作者 周法乐 张丽丽 崔非非 刘传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1,共8页
充填开采与传统垮落法开采覆岩运移特征明显不同,为探讨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特征和应力分布规律,基于厚板理论建立了考虑充填体对顶板支撑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的时间效应和边界效应,并在运河煤矿C5301工作面进行支... 充填开采与传统垮落法开采覆岩运移特征明显不同,为探讨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特征和应力分布规律,基于厚板理论建立了考虑充填体对顶板支撑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了充填工作面覆岩运移的时间效应和边界效应,并在运河煤矿C5301工作面进行支架阻力、微震事件和钻孔应力等监测,分析了充填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结果表明:顶板最大挠度主要受采空区短边宽度影响,而充填工作面等价高度限制了顶板下沉范围,由于充填体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逐渐被压实,顶板的下沉在时间上表现为明显的滞后性,通过建立考虑充填体对顶板支撑作用的力学模型,得到了顶板最大挠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通过支架阻力监测可以得到,初次来压步距约为200 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2~17 m,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91~97 m,采空区顶板运移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和边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工作面 覆岩运动 等价采高 时间效应 边界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