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语境下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的跨学科培养——以学生能力为中心
1
作者 王伟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9-123,共5页
对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教育来说,跨学科培养是实现新文科语境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应当具备艺术感受力、艺术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学性书写能力、介入现实的能力等,各门类艺术学、哲学、美学、文学、社... 对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教育来说,跨学科培养是实现新文科语境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应当具备艺术感受力、艺术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学性书写能力、介入现实的能力等,各门类艺术学、哲学、美学、文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学科能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知识素养与能力训练。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理论学科不应再纠缠于是否与相邻学科划清疆域的种种争论,而是积极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为当下艺术学理论的研究生教育建构合理的跨学科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艺术学理论 研究生教育 跨学科培养
下载PDF
当代文化语境下艺术批评的功能与发展趋向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07,共7页
艺术批评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曾经承担过艺术创作的指导者、作品意义的阐释者、受众的引导者、艺术批评者的自我表现等诸多角色。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艺术批评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意义,是社会文化治理的有效手段,也是艺术创作高峰的... 艺术批评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曾经承担过艺术创作的指导者、作品意义的阐释者、受众的引导者、艺术批评者的自我表现等诸多角色。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艺术批评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意义,是社会文化治理的有效手段,也是艺术创作高峰的测量者和推动者,能够提升艺术受众的审美能力,满足艺术批评者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专业艺术批评的发展要以艺术批评学科的建设和完善为根基,并避免学术化和碎片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批评 艺术学理论 艺术创作 艺术受众 当代文化
下载PDF
杨泳梁新媒介生态艺术视听语言创新性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心恬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以影像拼贴为基础,以传统山水画为形制,杨泳梁的作品展现出鲜明的生态审美意识。其生态叙事具有拼贴性、诗意性、节奏性等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于视听语言的创新性运用。他使用大量取材于当代社会环境的碎片化意象,并围绕生态母题使之聚集... 以影像拼贴为基础,以传统山水画为形制,杨泳梁的作品展现出鲜明的生态审美意识。其生态叙事具有拼贴性、诗意性、节奏性等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于视听语言的创新性运用。他使用大量取材于当代社会环境的碎片化意象,并围绕生态母题使之聚集为意象群落;又叠加了捕捉自市井生活的声音元素,使之绵延出虚构的时间与空间维度。在生态美学的观照与解读下,杨泳梁的生态主题拼贴影像作品彰显了深刻的生态人文主义关怀,跨越古今,亦真亦幻,以丑追思美,以美批判丑,令人在生态危机与桃源理想之间悟得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艺术 新媒介 杨泳梁 视听语言 生态美学
下载PDF
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审美元素及其价值探析
4
作者 刘心恬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0-46,共7页
基于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家自85美术思潮以来,在非架上艺术创作活动中自觉地向欣赏者传递生态审美意识,通过对植物、动物、大气、水源及城市等自然意象及人文元素的运用,反映生态失衡危机,批判环境破坏问题,探索人与自然的生... 基于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家自85美术思潮以来,在非架上艺术创作活动中自觉地向欣赏者传递生态审美意识,通过对植物、动物、大气、水源及城市等自然意象及人文元素的运用,反映生态失衡危机,批判环境破坏问题,探索人与自然的生态友好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艺术作品彰显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以民族化艺术语言参与国际生态保护运动的积极姿态,是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实现对话的重要路径之一。基于生态艺术活动的生态美育助力生态社群的构筑及生态公民的塑造,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及生态共同体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生态审美 生态艺术 生态美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