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芜钢厂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1
作者 李玉苓 王玉玲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4年第3期98-99,共2页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8~1990年共收入院分娩的围产儿4431例,其中存有各种畸形者7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25‰,高发畸形为神经管缺陷,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做好出生缺陷监测的重要意义和如何降低出生缺陷发生...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8~1990年共收入院分娩的围产儿4431例,其中存有各种畸形者7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25‰,高发畸形为神经管缺陷,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做好出生缺陷监测的重要意义和如何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加强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做好优生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围产儿 发生率 畸形 入院 优生遗传咨询 孕产妇系统管理 重要意义 农村 地区
下载PDF
宫颈HPV感染与CINⅠ转归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瑞兰 李瑞莲 杨懿 《健康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级转归的关系,从而为预测CINⅠ级的转归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32例CINⅠ级患者随访观察,活检前宫... 目的探讨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级转归的关系,从而为预测CINⅠ级的转归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32例CINⅠ级患者随访观察,活检前宫颈HPV检测,随访3个月、6个月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组转归为正常发生率低于低危型HPV感染组及HPV阴性组(16.67%,78.57%,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感染组进展为CINⅡ级以上发生率率高于HPV阴性组及低危型HPV感染组(16.67%;0.0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HPV感染类型是影响CINⅠ级转归的重要因素,但HPV感染类型是否可作为一项预测指标及作为制定CINⅠ级患者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下载PDF
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药物流产246例疗效观察
3
作者 吴光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98年第7期316-316,共1页
1994年8月~1997年7月我们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次妊娠前有、无人工流产史者,药物流产的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 临床资料 一、对象 自愿要求采用药物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平均年龄25(17~... 1994年8月~1997年7月我们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次妊娠前有、无人工流产史者,药物流产的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 临床资料 一、对象 自愿要求采用药物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平均年龄25(17~43)岁,闭经≤49天,无严重心、肝、肾疾病或出血性疾病及前列腺素使用禁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手术后 再次妊娠 药物流产
下载PDF
治愈输卵管性不孕32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宫新启 《中国农村医学》 1991年第1期28-30,共3页
输卵管因素引起的不孕较难处理,治疗效果亦较差。我院经子宫碘油造影发现输卵管有异常,子宫内膜活检呈分泌期反应,男方精液正常,采用综合治疗,有32例受孕,并妊娠足月分娩。现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 输卵管 不育症 诊断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中期妊娠胎盘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瑞兰 赵晶 李瑞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284-1285,共2页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中期妊娠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77例中期妊娠妇女分别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实验组)米索前列醇(对照组)治疗,观察2组胎盘VEGF表达和MVD值的变化。结果实验组VEGF、MVD表达均...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中期妊娠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77例中期妊娠妇女分别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实验组)米索前列醇(对照组)治疗,观察2组胎盘VEGF表达和MVD值的变化。结果实验组VEGF、MVD表达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发现米非司酮可显著降低胎盘蜕膜、绒毛VEGF表达及MVD值,可能是米非司酮中期妊娠引产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胎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妊娠中期
原文传递
细胞黏附分子1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6
作者 李瑞兰 宁玉梅 李瑞莲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1(CADM1)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其与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选择正常宫颈组织30例、CINⅠ级38例、CINⅡ~Ⅲ级30例和宫颈鳞癌2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A...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1(CADM1)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其与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选择正常宫颈组织30例、CINⅠ级38例、CINⅡ~Ⅲ级30例和宫颈鳞癌2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ADM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CADM1基因水平,杂交捕获二代法检测宫颈HPV感染。结果 (1)正常宫颈组和CINⅠ级组CADM1蛋白表达与CINⅡ~Ⅲ级组和宫颈鳞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正常宫颈组CADM1基因表达率高于CIN I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和CINⅠ级组CADM1基因表达率与CINⅡ~Ⅲ级组和宫颈鳞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PV阴性和低危型HPV感染CADM1蛋白表达水平和基因表达率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宫颈组织、CIN到宫颈癌,CADM1蛋白与基因表达均呈递减趋势。CADM1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存在明显关系,CADM1表达水平和宫颈HPV感染类型可能成为CIN恶性潜能预测的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黏附分子1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鳞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