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等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志林 邹鑫 +1 位作者 王彬 陈怀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麻醉诱导方案相同,观察组行丙泊酚1.0~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麻醉诱导方案相同,观察组行丙泊酚1.0~2.0μg/mL输注、1.0MAC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对照组以丙泊酚2.0~4.0μg/mL输注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POCD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T0)比较,两组体外循环(CPB)开始后30min(T1)、CPB结束时(T2)、术后6h(T3)时血浆一氧化氮(NO)显著较低,cTnI、CK—MB、NSE、S-100β蛋白水平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T2、T3时NO水平显著高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h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15.09%(8/53),明显低于对照组34.62%(18/52)(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丙泊酚麻醉均会损伤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引发心肌再灌注损伤,影响患者认知功能,但前者程度更轻,术后POCD发生率显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醚类/药理学 麻醉 心脏外科手术 内皮 血管 心肌/病理学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立新 王彬 +1 位作者 王明山 时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 探讨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应用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OPCABG患者60例,年龄50~75岁,体重56~85 kg,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组... 目的 探讨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应用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OPCABG患者60例,年龄50~75岁,体重56~85 kg,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P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经T3~4间隙行双侧胸椎旁间隙穿刺置管,两侧分别注射试验剂量0.375%罗哌卡因5 ml,5 min后分别给予首次量0.375%罗哌卡因15ml,然后分别持续泵入0.375%罗哌卡因5 ml/h.P组测定阻滞平面后,两组患者均置入漂浮导管后行全麻诱导.记录芬太尼用量、P组患者痛觉阻滞平面;记录置入漂浮导管后(Ta)、开胸骨后(Tb)、血管桥吻合完毕(Tc)和术毕(Td)的HR、MAP、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指数(CI)、肺动脉阻塞压(PAO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记录术中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压和高血压的发生率以评价循环的稳定性;记录患者术后ICU滞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P组患者痛觉阻滞平面T(5.2±0.8)节段,P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G组(P<0.05);Tc、Td时P组患者CVP、SVRI和PVRI明显低于G组,Td时CI明显高于G组(P<0.05);P组患者窦性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P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明显短于G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侧胸椎旁阻滞复合全麻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OPCABG,镇痛完善,循环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文荣 丁泽君 +1 位作者 杨洪光 艾登斌 《中国医药》 2016年第6期861-864,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胸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各30例。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胸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各30例。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舒芬太尼组采用舒芬太尼1.0μg/(kg·d),联合组采用舒芬太尼1.0μg/(kg·d)±右美托咪定1.0μg/(kg·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毕(T1)及术后2h(T2)、4h(T4)、6h(T4)、12h(T5)、24h(T5)与48h(T7)疼痛程度,比较2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4分,T,~B时点舒芬太尼组VAS评分明显高于联合组[(2.10±1.55)分比(0.86±0.80)分、(1.89±1.36)分比(0.75±0.48)分、(1.65±1.27)分比(0.68±0.57)分、(1.62±1.18)分比(0.50±0.39)分、(1.60±1.06)分比(0.47±0.31)分、(0.60±0.18)分比(0.00±0.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舒芬太尼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明显高于联合组[(16.0±2.8)次比(6.8±2.7)次,(86±10)Ixg比(68±7)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呼吸抑制。舒芬太尼组恶心呕吐10例,未发生嗜睡和心动过缓;联合组嗜睡2例,心动过缓3例,未发生恶心呕吐。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舒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咪达唑仑滴鼻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小儿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奕皓 帅训军 +3 位作者 程绍波 李会 范金鑫 艾登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5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滴鼻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小儿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9月于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滴鼻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小儿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9月于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M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30 min,M组给予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前10 min,M组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5 mg),C组静脉滴注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记录患儿入室镇静情绪评分、面罩接受程度、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分别于入室时(T0)、拔除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30 min(T4)和拔管后1 h(T5)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T1~T5时FLACC评分、PAED评分和Ramsay评分,并观察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比较,C组在T1~T5时MAP升高;与C组比较,M组术前镇静满意率和诱导面罩接受率升高,在T1~T5时HR和FLACC评分降低,在T1~T4时MAP和PAED评分降低,Ramsay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麻醉诱导前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超前镇痛可获得良好的镇静作用和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且能显著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酮咯酸氨丁三醇 超前镇痛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阿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明玲 滕莉 +3 位作者 帅训军 范金鑫 谢平 艾登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静注芬太尼1μg/kg(F1组)、阿芬太尼5μg/kg(F2组)、10μg/kg(F3组),泵注丙泊酚2.0 mg...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静注芬太尼1μg/kg(F1组)、阿芬太尼5μg/kg(F2组)、10μg/kg(F3组),泵注丙泊酚2.0 mg·kg^(-1)·min^(-1)直至改良清醒镇静(MOAA/S)评分为0分为止。记录注药前(T_1)、睫毛反射消失时(T_2)、手术开始时(T_3)、手术开始后1min(T_4)、术毕(T_5)及清醒时(T_6)的MAP、HR、SpO_2、SNAP指数(SI),各组丙泊酚的总用量、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手术过程中体动反应,患者清醒后10、30 min的疼痛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T_2时F1组S1明显低于F2、F3组,T_3时F2组MAP及SI均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F1、F3组(P<0.05),T_2、T_3时F3组的SpO_2明显低于F1组(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F3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F1与F2组(P<0.05),F2、F3组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F3组的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F1组(P<0.05),F2组发生体动反应的例数明显高于F1、F3组(P<0.05)。结论阿芬太尼10μg/kg与丙白酚联合用于无痛人流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丙泊酚 SNAP指数 无痛人流术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2
6
作者 张高峰 陈斐 +3 位作者 孙立新 陈怀龙 尹曾 毕燕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镇痛或静脉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镇痛或静脉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镇痛效果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51-71岁,体重50-77kg,随机均分两组:PCIA组和患者自控股神经镇痛组(PCNA组)。PCIA组:术后持续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置管,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6、12、24和48h时采集股静脉血,检测IL-6及IL-10浓度。观察并记录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评分。记录尿潴留、低氧血症(SpO2〈90%)、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追加哌替啶例数。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PCNA组术后6、12hIL-6和术后6、12、24h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术后各时点PCIA组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术后6h时PCIA组IL-10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2、12、24、36、48h静止时VAS评分和术后24、48、72h运动时VAS明显升高(P〈0.05)。与PCNA组比较,PCIA组术后恶心、嗜睡、追加哌替啶例数明显增加(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以减轻TKA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控静脉镇痛 自控股神经阻滞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8
7
作者 胡丹 陈富强 艾登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 分娩镇痛 镇痛作用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阿芬太尼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IL-6、IL-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谢平 帅训军 +2 位作者 艾登斌 范金鑫 李兆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24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43~68岁,BMI 18.9~24.9 kg/cm2。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围术期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24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43~68岁,BMI 18.9~24.9 kg/cm2。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F组)和阿芬太尼组(AF组),每组12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 mg/kg、吸入8%七氟醚、F组给予芬太尼3μg/kg(AF组给予阿芬太尼18μg/kg)。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4~0.08 mg/kg,F组给予芬太尼0.05~0.10 mg,AF组给予阿芬太尼0.3~0.6 mg,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8%~2.7%。麻醉维持期间将BIS值维持在40~60。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0)、单肺通气60 min(T1)、膨肺后60 min(T2)采取血样测定IL-6和IL-10浓度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F组比较,AF组血浆IL-6浓度、IL-6 mRNA表达、IL-6/IL-10比值和IL-6 mRNA/IL-10mRNA比值于T1、T2均明显降低(P<0.05);AF组血浆IL-10浓度、IL-10 mRNA表达于T1、T2均显著升高(P<0.05)。AF组各时点IL-6/IL-10比值和IL-6 mRNA/IL-10 mRNA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芬太尼应用于单肺通气患者可有效抑制IL-6的生成和释放,促进IL-10的生成和释放,有助于维持IL-6/IL-10的平衡状态,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单肺通气 IL-6 IL-10 mRNA
下载PDF
三种椎管内潜伏期分娩镇痛方法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井柱 王燕 +6 位作者 纪向虹 亢林萍 刘玉秋 时飞 毕燕琳 王明山 赵圣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7期92-94,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椎管内潜伏期分娩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 365例,采用三种镇痛方法将其分为A组(双管硬膜外阻滞,423例)、B组(单管硬膜外阻滞,436例)、C组(腰-硬联合阻滞... 目的比较三种椎管内潜伏期分娩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 365例,采用三种镇痛方法将其分为A组(双管硬膜外阻滞,423例)、B组(单管硬膜外阻滞,436例)、C组(腰-硬联合阻滞,506例)。分析指标:①第一产程活跃期(T1)、第二产程(T2)、第三产程时间(T3);②产妇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③中转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会阴侧切率、器械助产率;④出院6周复查时相关并发症。结果①A组较B、C组,T1、T2缩短(P<0.05),三者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较B组及C组分娩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会阴侧切率、器械助产率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而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产妇腰背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双管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优于单管硬膜外阻滞及腰-硬联合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效果 分娩结局
下载PDF
P38MAPK在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及CCR2对其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春生 万效梅 +2 位作者 时飞 刘玉秋 刘孝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50-754,共5页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在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表达及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对其调控的影响。方法:青年雌性SD大鼠72只,1...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在炎性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表达及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对其调控的影响。方法:青年雌性SD大鼠72只,150~180 g。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在右后足底皮下注射100μl生理盐水)、炎性疼痛模型组(B组,在右后足底注射100μl完全弗氏佐剂CFA制备大鼠炎性痛模型)、拮抗剂组(C组,在右后足底注射100μl CFA,同时腹腔注射CCR2拮抗剂RS102895 20 mg/kg,连续注射7天)。三组分别于制模前和制模后1、3、5、7天测定制模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阈值(MWT),在3、5、7天分别处死8只大鼠,取制模侧L4~5 DRG,采用免疫组化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CCR2和p-p38MAPK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与C组制模侧后足MWT显著降低(P〈0.05),制模后3、5、7天CCR2和p-p38MAPK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B组与C组比较,C组大鼠制模后相应时间点MWT显著增高(P〈0.05),CCR2和p-p38MAPK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p38MAPK在炎性痛大鼠DRG中表达升高;抑制CCR2活性可以降低p38MAPK在大鼠DRG的磷酸化水平,达到减轻炎性疼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趋化因子受体2 炎性痛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阿芬太尼预处理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海荣 曹玺 +1 位作者 帅训军 艾登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4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预处理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硬膜外麻醉下使用止血带的单侧下肢择期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阿芬太尼组(...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预处理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硬膜外麻醉下使用止血带的单侧下肢择期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阿芬太尼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上止血带前5 min A组患者缓慢静注阿芬太尼10μg/kg+生理盐水5 mL;C组患者给予5 mL生理盐水。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1)、松止血带后30 min(T2)、4 h(T3)取静脉血检测细胞因子IL-6和IL-10的mRNA表达及其血浆浓度。结果于T1时A组和C组IL-6[(21.1±3.9)ng/L比(20.8±3.6)ng/L]、IL-10[(30.9±5.3)ng/L比(31.6±4.9)ng/L]浓度、IL-6/IL-10比值[(0.67±0.16)比(0.66±0.15)]及IL-6 mRNA/IL-10 mRNA比值[(1.98±0.47)比(1.94±0.50)]相比T2~3明显升高(P<0.05)。T2~3时,与C组比较,A组IL-6血浆浓度[(27.9±4.8)、(29.6±5.2)ng/L]、mRNA[(1.05±0.17)、(1.36±0.25)]、IL-6/IL-10[(0.71±0.12)、(0.73±0.15)]及IL-6 mRNA/IL-10 mRNA[(2.03±0.42)、(2.32±0.49)]比值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小剂量阿芬太尼预处理用于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可有效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有益于维持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缺血再灌注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mRNA
下载PDF
SNAP指数监测国产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卜庆丽 王明玲 +1 位作者 帅训军 艾登斌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69-471,共3页
目的在SNAP^(TM)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的条件下,观察国产丙泊酚(乐维静)复合阿芬太尼用于人工无痛流产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得普利麻组(Ⅰ组)与乐... 目的在SNAP^(TM)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的条件下,观察国产丙泊酚(乐维静)复合阿芬太尼用于人工无痛流产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得普利麻组(Ⅰ组)与乐维静组(Ⅱ组)各30例。2组均静脉注射阿芬太尼10μg/kg,然后以2.0mg·kg^(-1)·min^(-1)的速度分别静脉泵注得普利麻与乐维静,直到警觉-镇静评分标准评分为0分时停止。观察并记录,注阿芬太尼前(T_1)、睫毛反射消失时(T_2)、手术开始时(T_3)、手术开始后1min(T_4)、术毕(T_5)及清醒时(T_6)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SNAP指数(SNAPindex,SI),2组丙泊酚的总用量、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手术过程中体动反应,手术过程中丙泊酚追加情况,患者清醒后10min、30min的视觉模拟评分,记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1时相比,T_(2~5)时Ⅰ、Ⅱ组的SBP、DBP和MAP均明显降低(P<0.05),T_(2~6)时Ⅰ、Ⅱ组的HR和SI均明显降低(P<0.05),T_(3~5)时Ⅰ、Ⅱ2组的SpO_2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SNAP监测麻醉深度的条件下,乐维静复合阿芬太尼用于人工无痛流产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人工 二异丙酚 阿芬太尼
下载PDF
镇痛泵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禄 时飞 《临床中老年保健》 2003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 观察 10 0例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消除或减轻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10 0例晚期癌症患者以疼痛部位为中心 ,选择相应棘突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接镇痛泵 ,连续注入镇痛液。结果 低浓度布比卡因复... 目的 观察 10 0例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消除或减轻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10 0例晚期癌症患者以疼痛部位为中心 ,选择相应棘突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成功后接镇痛泵 ,连续注入镇痛液。结果 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等镇痛液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有效率达 98% ,镇痛效果确切 ,可靠 ,值得推广。结论 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是控制晚期癌症患者顽固性疼痛的有效、安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 晚期 癌症 疼痛
下载PDF
温血和冷晶体停搏液应用于换瓣病人心肌保护的对比研究
14
作者 陈富强 艾登斌 +1 位作者 胡丹 时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44-745,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温血心脏停搏液 冷晶体停搏液 心肌保护
下载PDF
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瓣膜置换术中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的影响
15
作者 帅训军 艾登斌 孙立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22-724,共3页
目的 评价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对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影响 ,探讨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将 30例瓣膜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温血组 (A组 ,n =15 ) ,采用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冷血维持与终末温血灌... 目的 评价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对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影响 ,探讨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 将 30例瓣膜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温血组 (A组 ,n =15 ) ,采用温血诱导心脏停搏、冷血维持与终末温血灌注心肌保护方法 ;冷血组 (B组 ,n =15 ) ,采用冷氧合血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分别于心肺转流 (CPB)前 (T1)、CPB 30min(T2 )、CPB结束后30min(T3 )、4h(T4)、2 4h(T5)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和MDA浓度及SOD活性。结果B组IL 6于T2 即升高 ,持续至T5;A组无明显变化 ,于T3 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B组IL 8于T2升高 (P <0 0 1) ,至T3 达峰值 (P <0 0 1) ,于T5下降至基础值水平 ;A组在T3 ~T4较基础值明显升高 (P <0 0 5 ) ,于T2 ~T4均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两组MDA均在T2 升高 ,持续至T4,但A组于T3 、T4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B组SOD活性自T2 开始降低 ,持续至T4(P <0 0 1) ;A组无明显变化 ,且在T3 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冷温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瓣膜病病人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抑制效应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温血停搏液 冷血停搏液 联合灌注 促炎性细胞因子 自由基 心肌保护
下载PDF
冷温氧合血停搏液联合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张彦平 于洋 +1 位作者 沈建乐 帅训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864-865,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灌注方法改善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用家猪 16头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用冷氧合血停搏液间断灌注 ,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加用温氧合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及复苏再灌注。于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 ,观察心肌电机械活动、... 目的 :观察不同灌注方法改善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用家猪 16头 ,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用冷氧合血停搏液间断灌注 ,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加用温氧合血停搏液诱导停搏及复苏再灌注。于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 ,观察心肌电机械活动、转流前后左心功能、心肌ATP、心肌含水量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Ⅱ组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左心功能的恢复优于Ⅰ组 ,心肌ATP及心肌的含水量的损害明显低于Ⅰ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温氧合血停搏液 灌注治疗 心肌保护 心肌再灌注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耐乐品骶管注入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孟岚 吕奎荣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5期464-465,共2页
关键词 耐乐品 骶管注入 小儿 外科手术 麻醉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氯诺昔康对心脏手术后镇痛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红 孙立新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5期595-596,共2页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心脏手术后镇痛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心内直视手术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4、48、72h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h的FVC%、FEV1%和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明显低于...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心脏手术后镇痛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心内直视手术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4、48、72h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h的FVC%、FEV1%和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aO2和P(A-a)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心脏手术后患者镇痛可改善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心脏外科手术 呼吸功能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血清炎性因子和气道黏蛋白MUC5A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颜君 于春锐 +3 位作者 孙立新 时飞 马福国 王明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37-841,共5页
目的评估盐酸戊乙奎醚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血清炎性因子和气道黏蛋白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0~75岁,BMI 18~25 kg/m 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目的评估盐酸戊乙奎醚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血清炎性因子和气道黏蛋白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40~75岁,BMI 18~25 kg/m 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每组24例。P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C组于相同时点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3 ml。分别于OLV前(T 1)、OLV 60 min(T 2)、术毕(T 3)、术后24 h(T 4)采集中心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NF-κB浓度;肺叶切除后即刻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取平均积分光密度值表示气道黏蛋白MUC5AC含量。记录术后72 h内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与T 1时比较,T 2—T 4时两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NF-κB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 2—T 4时P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NF-κB浓度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气道黏蛋白MUC5AC含量明显下降(P<0.05)。两组术后72 h内肺炎、肺不张、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下调肺叶切除术患者OLV时血清炎性因子和气道黏蛋白MUC5AC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气道黏蛋白MUC5AC 单肺通气 肺损伤 炎症
下载PDF
保护性肺通气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玉茹 李会 +5 位作者 帅训军 候念果 孙明洁 徐堂文 滕娜 艾登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0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对老年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1~12月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62~72岁,体重50~80 kg),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肺通气(CV)组和保... 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对老年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1~12月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62~72岁,体重50~80 kg),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肺通气(CV)组和保护性肺通气(PV)组,每组各30例。CV组潮气量为10 m L/kg,PV组压力控制通气(使潮气量达到6 m L/kg,呼气末正压6 cm H_2O),两组的吸入氧浓度为100%,吸呼比1∶2,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为35~45 mm Hg。在双肺通气15 min(T_1)、单肺通气15 min(T_2)、单肺通气60 min(T_3)、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_4)时点记录两组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eatu)。记录两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并在T_1、T_2、T_3、T_4及术后2 h(POD_0)、术后1 d晨(POD_1)、术后2 d晨(POD__2)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两组的PaCO_2和PaO_2值,于POD__2行胸部X线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径路、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点PV组PIP及PPleatu明显低于CV组(P<0.05),PaO_2明显低于CV组(P<0.05),PaCO_2明显高于CV组(P<0.05)。POD_0、POD_1、POD__2时点PV组PaO_2明显高于CV组(P<0.05)。术后X线胸片显示PV组肺不张、肺部炎性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CV组(P<0.05)。结论肺叶切除术中保护性肺通气能明显降低术中机械通气压力,改善术后肺氧合功能,减少了术后肺不张及肺部炎性病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肺通气 肺叶切除术 单肺通气 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