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街景分析技术的滨江路空间品质研究——以重庆三代滨江路为例
1
作者 王中德 王小焱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5-51,共7页
滨江路是滨江城市中极具特征性的线性空间,但针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在特征性指标体系建构及量化评价等方面还有待拓展。结合滨江路环境要素分析构建特征性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语义分割的街景分析技术,对重庆市不同时期的3代滨江路展... 滨江路是滨江城市中极具特征性的线性空间,但针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在特征性指标体系建构及量化评价等方面还有待拓展。结合滨江路环境要素分析构建特征性指标体系,运用基于语义分割的街景分析技术,对重庆市不同时期的3代滨江路展开特征总结与问题剖析。结果表明:1)在指标体系研究方面,应依据不同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有针对性地选取指标;2)在个案层面,由于道路功能的综合提升及城市地形限制的减弱,使新一代滨江路空间品质显著提高;3)跨江立体交通节点对滨江路空间品质影响较大。利用街景技术建立滨江路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所得结论可为其品质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滨江路 空间品质评价 指标体系 街景影像
下载PDF
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7
2
作者 杜春兰 郑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2,共7页
自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培养规模、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内涵清晰化、培养层次化、交叉深度化和合作协同化的学科教育发展特点。在对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 自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培养规模、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内涵清晰化、培养层次化、交叉深度化和合作协同化的学科教育发展特点。在对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概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风景园林教育面临的变化与挑战,整体水平尚存提升空间,学科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并从营造学科环境、服务社会需求、提升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风景园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教育 一级学科 发展 趋势 挑战 展望
下载PDF
当代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挑战与思考 被引量:30
3
作者 杜春兰 雷晓亮 刘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时间为序列,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为背景,阐述了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历程。学科经历了一段起步、恢复、猛增的风雨路程,几经转变过后,终于在2011年被调整为一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学科教育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也出现一些... 以时间为序列,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为背景,阐述了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历程。学科经历了一段起步、恢复、猛增的风雨路程,几经转变过后,终于在2011年被调整为一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学科教育得到较大的提升,同时也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问题。面对中国的新常态趋势,学科教育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机遇。从学科教育的建设角度,提出通过响应社会需求热点来提高学科的影响力,以及积极预见未来社会发展来占据学科的引领性,从而形成风景园林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经济 学科教育 发展思考
下载PDF
西南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的环境适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立揩 桂艳 杜春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3,共7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深处西南腹地的彝族传统聚落也正因城市资本的冲击而发生变化。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访谈和空间分析,对西南彝族传统聚落的周边环境特征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了聚落空间特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深处西南腹地的彝族传统聚落也正因城市资本的冲击而发生变化。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访谈和空间分析,对西南彝族传统聚落的周边环境特征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了聚落空间特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彝族传统聚落集中分布的凉山、滇中和红河3个地区的空间表征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与地域性环境特征深度耦合,其中凉山地区聚落主要以散居形式适应严酷的生存环境;滇中地区聚落主要沿山脚聚居以避让肥沃的生产耕地;红河地区聚落主要依山体密集布局以回应紧张的用地条件。通过研究,系统梳理了西南彝族传统聚落的环境适应及其空间特征,并为现代聚落的营建提供了实践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南彝族 传统聚落 聚落环境 景观要素 环境适应
下载PDF
反季节水位变动背景下的护岸功能型生态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波 杜春兰 +1 位作者 袁兴中 肖红艳 《风景园林》 2014年第6期69-73,共5页
三峡大坝的修建在取得航运、防洪、发电等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的景观基塘系统、湖岸生态缓冲带、林泽系统和生境岛屿结构设计,有助于汉丰湖城市护岸水质净化、景观优化,及生... 三峡大坝的修建在取得航运、防洪、发电等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的景观基塘系统、湖岸生态缓冲带、林泽系统和生境岛屿结构设计,有助于汉丰湖城市护岸水质净化、景观优化,及生物生境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实现,并促进汉丰湖湿地景观建设与人居环境的协同共生。以重庆开县汉丰湖消落带为对象,研究了反季节水位变动背景下的湖城共生复合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模式与方法。本研究是对城市消落带生态护岸结构设计思路与方法的全新探索,将为库区沿岸其他城市消落带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护岸 水敏性 生境 生态工程 反季节
下载PDF
城市街巷空间自发性再设计现象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中德 李兴霞 杜春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城市街巷空间中一直存在的自发性再设计因为易造成"侵街"现象而为人所诟病,并由此成为城市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但其在生活需求导向下所采取的非标准化设计手段,最终形成了每个城市极具标识性的地域性景观特质。因此,深刻理... 城市街巷空间中一直存在的自发性再设计因为易造成"侵街"现象而为人所诟病,并由此成为城市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但其在生活需求导向下所采取的非标准化设计手段,最终形成了每个城市极具标识性的地域性景观特质。因此,深刻理解这种再设计现象,厘清其背后的动因机制,解析其空间文化意涵,将会构成新的视角,深刻揭示其在景观场所精神营建、稳定社会文化结构,以及对城市空间特征性文脉基因延续3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对街巷空间景观设计本身产生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街巷空间 再设计 文化解析
下载PDF
文学意境与景观空间的耦合研究——以重庆古代“八景”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杜春兰 王婧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八景"文化既是落地的文学,也是有意境的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文学意境和景观空间是该文化的两个重要内涵。重庆"八景"因地理文化上的特殊性和八景诗的艺术性、完整性而具有研究价值,体现古人的山水观念的... "八景"文化既是落地的文学,也是有意境的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文学意境和景观空间是该文化的两个重要内涵。重庆"八景"因地理文化上的特殊性和八景诗的艺术性、完整性而具有研究价值,体现古人的山水观念的世界观。本文以重庆古代"八景"为例,阐述文学意境和景观空间的耦合关联,认为文学意境通过审美心理作用于景观空间,而空间通过行为引导带动文学意境。最后,总结重庆"八景"特征,力求给未来山水城市的诗意性建设带来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八景” 文学意境 景观空间
下载PDF
基于产业融合的乡村景观变迁——以淘宝村为例 被引量:23
8
作者 杜春兰 林立揩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79,共5页
在快速城镇化中,城市与乡村之间相互影响,且乡村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处于弱势。乡村景观包含人工与自然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乡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中经济类型对于乡村景观的影响最为深远。新... 在快速城镇化中,城市与乡村之间相互影响,且乡村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处于弱势。乡村景观包含人工与自然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乡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中经济类型对于乡村景观的影响最为深远。新型城镇化相较于传统城镇化,更加强调人的在地城镇化,以改善乡村的经济条件为首要任务,以产业融合作为主要途径,因此乡村的经济结构必将发生转型,乡村景观也势必会因此而变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依托网络和物流的"淘宝村"经济发展模式成为越来越多农村实现在地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创新与传统文化虽不是矛盾,但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空间生产理论清晰地阐释了经济发展决定空间模式,因此,如果在经济发生转型之后,空间没有响应,那激化的矛盾对于乡村景观将是毁灭性的,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自身的适应性而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经济结构 乡村景观 转型 变迁
下载PDF
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在以工科为背景的院校中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31
9
作者 杜春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2,共4页
国家2011《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将风景园林学调整为一级学科,面对这一鼓舞人心的局面,深刻地感到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担负的使命和责任。如何开展全方位的学科布局和建设,用系统的体系统筹学科发展是必须而迫切的。从学科建... 国家2011《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将风景园林学调整为一级学科,面对这一鼓舞人心的局面,深刻地感到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担负的使命和责任。如何开展全方位的学科布局和建设,用系统的体系统筹学科发展是必须而迫切的。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论述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相关思考,通过对学科方向的定位和凝练,资源平台的配置和整合,促进实施的措施和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以工科背景院校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便为探求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发展之路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学 一级学科 建设与发展 整合与特色
下载PDF
庭园常见美人来--探寻中国女性与园林的依存与互动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杜春兰 蒯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4,共4页
中国古代女性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性与园林都是中国古代文人欣赏和赞美的对象,二者的美学特征本就相近,女性生活和园林空间也互相影响。古代女性对于园林的感情寄托,使得园林对于女性的意义深刻。除此之外,园林与... 中国古代女性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女性与园林都是中国古代文人欣赏和赞美的对象,二者的美学特征本就相近,女性生活和园林空间也互相影响。古代女性对于园林的感情寄托,使得园林对于女性的意义深刻。除此之外,园林与女性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心中完美境界、高尚情操以及家国忧思的寄托。在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今日,从女性视角思考风景园林,将会带来别样的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古代女性 中国古典园林 美学 情感 理想
下载PDF
依托自然资源的西南彝族聚居环境生态 智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杜春兰 林立揩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18,共6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彝族生产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转变,对聚落空间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如何继承与发扬西南彝族生产生活中与自然资源的协调智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田野调查,分析西南彝族生产生活实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彝族生产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转变,对聚落空间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如何继承与发扬西南彝族生产生活中与自然资源的协调智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田野调查,分析西南彝族生产生活实践与自然资源的协调关系,并建立其与聚居环境的联系,进一步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1)形成了西南彝族聚居环境中“农田-树篱-农田”的镶嵌景观格局、“聚落-林地”协调的空间格局,以及“林地-农田-牲畜圈”的资源持续利用格局;2)体现了西南彝族聚居环境中分井分类、刻木分水等用水智慧;3)土地资源的地域特征与西南彝族聚居环境的差异化表达联系紧密,主要体现在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与聚落空间的协调关系中。研究过程与方法可为类似传统聚落研究提供指导,也可为传统聚落现代转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和传承生态智慧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南彝族 聚居环境 生态智慧 自然资源
下载PDF
园窗自具诗中画——中国古典园林窗牖美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春兰 王雪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135,共5页
窗牖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必要建筑构件,不仅具有通风采光的基本功能,且对园林的造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艺术作用。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窗牖为研究对象,借助大量古典诗词文献,从物境、情境、意境3个层面对园窗的艺术造型、空间功能与精神内... 窗牖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必要建筑构件,不仅具有通风采光的基本功能,且对园林的造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艺术作用。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窗牖为研究对象,借助大量古典诗词文献,从物境、情境、意境3个层面对园窗的艺术造型、空间功能与精神内蕴进行透视,通过对其诗意化的美学价值的诠释,挖掘古典园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丰富的审美功能与文化意蕴,进而探寻传统美学对于当代景观设计的特殊意义并予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窗牖 诗词 中国古典园林 美学 意境
下载PDF
以文说园——从中国园记看唐宋园林理水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春兰 杨黎潇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7期119-121,共3页
唐宋园林的造园手法及风格与明清园林差别巨大,目前对于唐宋园林理水手法的研究仍有欠缺。文章选择唐宋园记作为研究材料,运用文本分析法,指出唐宋园林理水具有自然灵动、野趣盎然的特征,强调水在唐宋园林中的主体地位。并以履道里宅园... 唐宋园林的造园手法及风格与明清园林差别巨大,目前对于唐宋园林理水手法的研究仍有欠缺。文章选择唐宋园记作为研究材料,运用文本分析法,指出唐宋园林理水具有自然灵动、野趣盎然的特征,强调水在唐宋园林中的主体地位。并以履道里宅园为例,探寻早期园林水景审美意趣和园林造境的奥妙,以期为传统造园精髓对现代景观实践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中国园林 理水 园记 履道里园
下载PDF
浅析传统园林符号在现代园林式博物馆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春兰 但卓昕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9期148-149,共2页
园林式博物馆由主体建筑和园林空间共同构成,园林符号的象征作用是园林式博物馆被赋予灵魂的关键,如何合理地提取和组织传统园林符号,并创造性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当前急需探究的课题。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将中国传统... 园林式博物馆由主体建筑和园林空间共同构成,园林符号的象征作用是园林式博物馆被赋予灵魂的关键,如何合理地提取和组织传统园林符号,并创造性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当前急需探究的课题。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将中国传统园林符号概括为营建要素、造园手段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并从这三处入手详细剖析了园林符号的提取及其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符号 博物馆建筑 提取 应用
下载PDF
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应性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国家公园的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引 杜春兰 苏杨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3-68,共6页
对于多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就地保护,不宜采用禁区式的保护形式,必须既满足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需求,又尽可能与人类活动相协调,因此需要适时、适地、适策的适应性管理。综述了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应性管理的概念和框架,分析了适应性资... 对于多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就地保护,不宜采用禁区式的保护形式,必须既满足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需求,又尽可能与人类活动相协调,因此需要适时、适地、适策的适应性管理。综述了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应性管理的概念和框架,分析了适应性资源管理、捕猎管理和影响管理3种类型,以保护地、非保护地2种典型模式进行案例分析,从原则、对象、体系和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应性管理框架,以及其在法律法规、规划规范、科研监测、多方合作上的应用,以期为《国家公园法》提供参考,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野生动物 适应性管理 国际经验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我国社区农园营建困境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以英国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晓雯 杜春兰 《住区》 2020年第3期76-80,共5页
存量时代的到来,社区微更新、微改造等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社区农园作为一种介入途径,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在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社区农园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已经被广泛认可且应用,而中国的... 存量时代的到来,社区微更新、微改造等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社区农园作为一种介入途径,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在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社区农园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已经被广泛认可且应用,而中国的社区农园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组织和管理体系,难以保障资金、专业人才和运营的可持续性。本文通过对英国社区农园的发展历程进行追踪,并结合两个运营良好的社区农园项目,分析社区农园在提升社区建成环境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明确其在营造人性化场所方面的意义,进而从建立健全的行动网络、吸引当地企业投资、培育社区能人和增强公众教育四个方面总结英国社区农园营建的经验,从而为我国社区微更新环节中如何改善环境品质、增强社区认同感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社区农园 社区微更新 建成环境品质 社区认同感 英国
下载PDF
宗教文化景观的现象学解读——以“华岩八景”为例
17
作者 郭旭昊 杜春兰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9期134-135,共2页
西方现象学理论为解读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景观提供了一种"存在性的理解"。基于现象学视角剖析山地寺庙园林营造的禅意匠心,通过对重庆华岩寺相地选址、总体布局、空间序列、八景文化的调研分析,归纳华岩八景生成的自然山水和历... 西方现象学理论为解读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景观提供了一种"存在性的理解"。基于现象学视角剖析山地寺庙园林营造的禅意匠心,通过对重庆华岩寺相地选址、总体布局、空间序列、八景文化的调研分析,归纳华岩八景生成的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物象,探讨其场所实境建构的方式方法及现象学审美体验。用跨文化的思考模式,从自然观、空间体验、风景审美等方面探讨山地寺庙园林蕴含的现象学色彩,总结山地寺庙园林环境营造过程中文化价值要素融于空间物质要素的一般方法,为当下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景观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宗教景观 文化景观 八景文化 华岩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