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Gene-deletor系统创制安全复合抗逆转ZmSDD1、BT和BAR基因玉米新种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项阳 刘延波 +1 位作者 赵德刚 Yi Li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53-1961,共9页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玉米茎尖遗传转化法将含有花粉特异启动子Zm13驱动的Gene-deletor外源基因清除系统、表达元件Ubi-Zm SDD1-3'UTR、Actin-Bt-NOS和Ubi-Bar::GUS-3'UTR的植物表达载体遗传转化玉米交51,经过除草剂初步筛选、...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玉米茎尖遗传转化法将含有花粉特异启动子Zm13驱动的Gene-deletor外源基因清除系统、表达元件Ubi-Zm SDD1-3'UTR、Actin-Bt-NOS和Ubi-Bar::GUS-3'UTR的植物表达载体遗传转化玉米交51,经过除草剂初步筛选、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分子鉴定,获得31株转基因植株。研究表明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植株具有更强抗旱性、抗玉米螟能力和抗除草剂草丁膦的能力。抗旱性鉴定表明干旱处理后转基因植株的存活率比野生型高70%,同时,转基因植株的叶片保水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抗虫性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的叶片蛀孔少而小,对玉米螟具有明显抗性,还抑制了玉米螟的取食和发育。叶片离体和田间抗除草剂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能够抵抗更高的除草剂浓度,最高可抵抗150 mg/L草丁膦浓度。同时,在统计的20株转基因玉米植株的基因删除效率时发现部分植株可完全清除玉米中的外源基因,对于未完全清除的玉米植株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创制了一种抗虫、抗除草剂、抗旱的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新种质,可为培育多性状叠加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奠定基础,同时结合"Gene-deletor"技术,为实现转基因生物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逆性 转基因安全
原文传递
贵州地方稻种来拢黄叶突变体yl-1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曾昭松 曾晓芳 赵德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866,共8页
本研究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黄酸乙脂(EMS)处理贵州禾来拢,从M2代中筛选出一份黄叶突变体yl-1。在贵阳和三亚连续自交5代,其突变性状和各种农艺性状均已稳定。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黄叶突变体yl-1进行光合特性分析。结果表... 本研究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黄酸乙脂(EMS)处理贵州禾来拢,从M2代中筛选出一份黄叶突变体yl-1。在贵阳和三亚连续自交5代,其突变性状和各种农艺性状均已稳定。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对黄叶突变体yl-1进行光合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yl-1孕穗期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野生型的62.30%、41.07%和75.64%;在强光条件下(12:00-14:00),突变体yl-1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且没有出现"午休现象";突变体yl-1的初始荧光产量(Fo)为野生型的72.50%,最大光合效率(Fv/Fm)比野生型高4.17%,光化学淬灭(qP),电子传递速率(ETR)和PSII的光化学效率(ΦPSII)分别比野生型高10.61%、36.34%和37.03%,而非光化学淬灭(qN)下降比野生型下降2.38%。结果说明突变体yl-1比野生型有更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在强光条件下没有"午休现象",而且有更高的光合速率。突变体yl-1不仅可作为标记性状在杂种优势中加以应用,还可以应用到水稻的高光效育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叶突变体 光合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