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鹏 白永新 +2 位作者 张润生 魏振飞 白宇皓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8期26-26,29,共2页
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体系中占比较高,在农业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玉米育种新技术的研究对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国内的玉米育种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本文分析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 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体系中占比较高,在农业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玉米育种新技术的研究对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国内的玉米育种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本文分析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再根据分析结果找出改进的方法与途径,以期为玉米育种效率的提高提供经验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技术 农作物开发 问题 改进建议
下载PDF
桂林典型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剖面钙镁形态迁移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建宏 崔旭东 +4 位作者 文来艳 刘鼎 伊晨旭 黄可尊 王俊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0-227,共8页
文章以桂林典型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元素形态连续提取法,测定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钙(Ca)和镁(Mg)元素离子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质结合态(包括... 文章以桂林典型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元素形态连续提取法,测定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钙(Ca)和镁(Mg)元素离子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质结合态(包括部分硫化物)和残渣态等形态,探讨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Ca、Mg形态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岩溶区石灰土剖面中,随剖面深度加深,pH值增大,而土壤有机质、全氮(N)、全磷(P)含量减少,Ca元素主要以交换态存在且在各土壤剖面中含量相近,Mg元素主要是以残渣态赋存在土壤剖面中,随着土壤剖面深度腐殖酸结合态百分比减少,存在累积现象;(2)在非岩溶地区酸性土壤中,土壤总钙较低。在土壤剖面0~60 cm以强有机结合态为主,深层剖面(大于60 cm)以残渣态为主;Mg元素有效态含量较低,非岩溶区土壤Mg元素以腐殖酸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与岩溶区土壤类似,非岩溶区Mg元素在土壤中也存在一定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土 酸性土 Tessier 形态连续提取法 淋溶
下载PDF
藜麦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魏振飞 白永新 +1 位作者 张润生 李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1期38-39,共2页
藜麦是一种抗旱能力和耐寒能力强、富含营养的农作物,目前在国内各地都已经开始广泛种植。在此背景下,加强对藜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当前我国藜麦产业的创新发展进程,同时还能调整种植业结构,带动贫困地... 藜麦是一种抗旱能力和耐寒能力强、富含营养的农作物,目前在国内各地都已经开始广泛种植。在此背景下,加强对藜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当前我国藜麦产业的创新发展进程,同时还能调整种植业结构,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藜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茬口选择、土壤耕作与处理、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查苗补种、间苗与定苗、肥水管理、防止出现倒伏及病虫害防治等,以期为藜麦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忻定盆地谷子引种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贾苏卿 禾璐 李世勇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8期1239-1242,1304,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忻州地区种植的优良谷子品种,从河北、山西等地共引进19个谷子品种于2018、2019年连续2 a在忻定盆地进行试验、鉴定、筛选,结合忻定盆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以及各品种在试验中的表现,对谷子的主茎长度、主茎直径、主穗长... 为筛选出适宜忻州地区种植的优良谷子品种,从河北、山西等地共引进19个谷子品种于2018、2019年连续2 a在忻定盆地进行试验、鉴定、筛选,结合忻定盆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以及各品种在试验中的表现,对谷子的主茎长度、主茎直径、主穗长度、主穗直径等农艺性状及单株穗质量、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粒型、粒色等经济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以筛选出田间表现良好、产量稳定、适口性好的品种。结果显示,在19个谷子品种中,长生13号综合表现最好,其中,平均主茎长度为136.9 cm,抗倒性好;2 a平均产量为5909.09 kg/hm^2,比对照晋谷21号增产29.3%,且产量稳定,适宜在忻定盆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忻定盆地 谷子 引种 产量
下载PDF
粮饲兼用国审玉米新品种中地88的选育与推广
5
作者 樊智翔 安伟 +9 位作者 徐澜 车丽 韩志玲 杨秀宇 武海丽 白建荣 仇鹏 宋景楠 邵林生 李彦良 《中国科技成果》 2020年第17期36-40,共5页
根据山西省玉米产业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针对当前玉米生产中表现出的综抗、品质差等问题,从种质资源扩增改良、创新利用等方面,创新、整合育种新模式,成功培育出了耐旱、耐瘠、耐热、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中地88,该品种2014年山西... 根据山西省玉米产业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针对当前玉米生产中表现出的综抗、品质差等问题,从种质资源扩增改良、创新利用等方面,创新、整合育种新模式,成功培育出了耐旱、耐瘠、耐热、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中地88,该品种2014年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审定,2016年通过了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河北5个省、市、自治区的引种备案,2017-2018年通过了国家西北春播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和东华北中熟区三大区国审.5年来累计推广面积697万亩,新增玉米3.43亿kg,新增经济效益3.25亿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该品种的选育成功,不仅促进了我国籽粒用玉米生产的良好发展,而且实现了从一般玉米品种到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的转变,有效延伸了玉米产业链条,使山西省我国农业生产走上高效之路,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地88 粮饲兼用 品种选育 推广
原文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区春谷根系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贾苏卿 禾璐 杜艳伟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4-198,共5页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区春播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晋谷21号为材料,以传统旋耕为对照,研究了翻耕、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3种耕作方式对谷子地下根系性状与垂直分布、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均能提...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区春播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晋谷21号为材料,以传统旋耕为对照,研究了翻耕、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3种耕作方式对谷子地下根系性状与垂直分布、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均能提高谷子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与干重,深松处理能使谷子根系向40~60cm土层有效生长。与传统旋耕相比,2个深松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穗长和穗粒重,3种耕作方式的谷子产量较传统旋耕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排序为春季深松、秋季深松和翻耕,2个深松处理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春季深松耕作方式替代传统旋耕能有效提高旱作春谷区的谷子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耕作方式 根系发育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