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麦–绿豆间作效应及氮素转移特性 被引量:7
1
作者 冯晓敏 高翔 +5 位作者 臧华栋 胡跃高 任长忠 郝志萍 吕慧卿 曾昭海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为探究燕麦(Avena sativa)–绿豆(Phaseolus radiatus)间作效应及氮素转移特性,在不施氮肥的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3种种植模式(燕麦单作、绿豆单作和燕麦–绿豆间作),采用传统挖根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系统中... 为探究燕麦(Avena sativa)–绿豆(Phaseolus radiatus)间作效应及氮素转移特性,在不施氮肥的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3种种植模式(燕麦单作、绿豆单作和燕麦–绿豆间作),采用传统挖根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系统中燕麦侵袭力强于绿豆,绿豆生长受到抑制。整个生育期,间作燕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比单作增加14.9%–33.1%,2年成熟期间作燕麦的氮素积累量比单作分别提高53.1%和44.8%;间作减少了开花结荚期绿豆氮素积累量和根瘤重量,降低了绿豆的固氮效率,绿豆的固氮效率2年平均降低23.7%,生物固氮量平均减少11.66%。间作绿豆向燕麦的氮素转移率2年平均值达31.7%,氮素转移量为212.16 kg·hm^(–2)。燕麦–绿豆间作降低了开花结荚期绿豆的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固氮效率,但绿豆体内氮素转移增加了燕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实现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相互调节和促进,优化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绿豆间作 根瘤固氮 ^(15)N同位素标记 氮素吸收 氮素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