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设施农业蜂授粉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高飞 李立新 +4 位作者 智海英 申晋山 张江超 陈敏 马卫华 《农学学报》 2023年第2期55-59,共5页
为了解山西省设施农业蜂授粉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座谈调查、电话访谈3种调查方式对山西省运城、忻州、吕梁等8个地区以及临猗、原平等13个县的设施农业蜂授粉应用情况、农药的使用情况、蜂授粉技术推广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结... 为了解山西省设施农业蜂授粉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座谈调查、电话访谈3种调查方式对山西省运城、忻州、吕梁等8个地区以及临猗、原平等13个县的设施农业蜂授粉应用情况、农药的使用情况、蜂授粉技术推广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设施农业授粉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有蜂授粉、人工对花、人工喷施激素授粉、机械授粉等;从授粉需求方面看,瓜果类蜂授粉需求较高,使用蜂授粉较多,可能与适口性有关;经营规模和模式不同采用的授粉方式不同,有机农业生产、采摘观光、规模较大的园区和种植大户使用蜜蜂和熊蜂授粉较多,以实现绿色生产和节约劳动成本。设施农业防治病虫害多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影响授粉蜂的使用和授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设施作物 蜂授粉现状 农药使用 应对措施
下载PDF
不同情景下太原市土地利用及碳储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犇 甄志磊 +2 位作者 席茹阳 陈小平 乔琼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9-227,共9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碳平衡具有重大影响。该研究基于太原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了2030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利用InVEST模型评估了太原市2000-2030年7期碳储量。结果表明:(1)2000-2... 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碳平衡具有重大影响。该研究基于太原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了2030年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利用InVEST模型评估了太原市2000-2030年7期碳储量。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太原市建设用地增加显著,增加了339.265 km^(2),林地面积增加了96.707 km^(2);水域、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减少13.333、275.037、146.073和1.223 km^(2)。(2)2000-2020年,太原市碳储量减少2312591.65 t。(3)与自然发展情景不同,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林地较2020年略有增加,建设用地得到有效限扩,产生了生态效应;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较于自然发展情景下多1760959.397 t。从土地利用变化来看,林地增加是区域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生态保护情景下固碳能力提升。该研究可为太原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InVEST模型 CA-Markov模型 太原市
下载PDF
少数民族村落产业发展研究——以磨南德彝族村落为例
3
作者 席茹阳 李东徽 王犇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2期1-3,共3页
美丽乡村产业发展是少数民族村落建设的基础。文章以云南省安宁市八街镇磨南德彝族村落产业发展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文化、彝族风情、乡土景观等地域特征的调查与提炼研究,以农作物、果树的季相表现来进行栽植,使植物栽植与禽畜养殖形成... 美丽乡村产业发展是少数民族村落建设的基础。文章以云南省安宁市八街镇磨南德彝族村落产业发展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文化、彝族风情、乡土景观等地域特征的调查与提炼研究,以农作物、果树的季相表现来进行栽植,使植物栽植与禽畜养殖形成产业发展循环体系,调整村落景观布局以带动旅游产业。通过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符号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体系创新,调整景观布局形成景观产业链,形成具有少数民族村落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最终探索出一条立足于少数民族村落的民族产业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产业发展 少数民族 磨南德
下载PDF
山西太原常绿植物滞尘能力差异性及叶面微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松 康红梅 +2 位作者 王晋 王君 薄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80-86,共7页
以太原市4种常绿植物叶片为试材,采用称重法测定了山西省太原市4种常绿植物叶片单位质量和单位叶面积滞留细颗粒物质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叶表微结构,对常绿植物叶片滞尘能力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阐释常绿植物叶表微结构特征对空... 以太原市4种常绿植物叶片为试材,采用称重法测定了山西省太原市4种常绿植物叶片单位质量和单位叶面积滞留细颗粒物质量,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叶表微结构,对常绿植物叶片滞尘能力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阐释常绿植物叶表微结构特征对空气细颗粒物吸附能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单位质量和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均存在一定差异,滞尘范围分别为0.012~0.035μg·cm^(-2)和2.39~8.52μg·cm^(-2)。叶表沟槽宽度差异可能是不同植物吸附细颗粒物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叶片沟槽过窄不易滞留细颗粒物,而沟槽越深细颗粒物吸附量越大。气孔宽度与叶表细颗粒物吸附效果存在一定相关性。灌木单位叶面积对细颗粒物的滞尘量高于草本;叶表面沟槽较宽、较深的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和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相比其它参试植物单位叶面积可滞留更多PM2.5等细颗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 常绿植物 滞尘 叶面微结构
下载PDF
秋季露地低温对野生和栽培萱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超 梁峥 +1 位作者 贾民隆 曹冬梅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8-86,共9页
以4个野生萱草样本和4个栽培品种为试材,进行秋季露地5~14℃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的观测和分析,旨在为野生观赏植物提供驯化、育种和应用的依据。结果表明:野生萱草‘Ls-1’和‘Tg-1’在露地低温条件下适应性较强,其Fo、Fv/F... 以4个野生萱草样本和4个栽培品种为试材,进行秋季露地5~14℃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特性的观测和分析,旨在为野生观赏植物提供驯化、育种和应用的依据。结果表明:野生萱草‘Ls-1’和‘Tg-1’在露地低温条件下适应性较强,其Fo、Fv/Fm、ΦPSⅡ及NPQ值受到明显影响的时间均晚于其它品种10 d左右。引进品种‘Morocco Summer’和‘Green Mystique’的Fv/Fm值在11月上旬依然能够分别保持9月下旬水平的80.1%和75.4%,是最晚褪绿的2个品种。‘Ty-2’平均Fo值仅为总均值的64.9%,但其Pn、Gs和Tr均值分别高于总均值30.62%、69.91%和60.43%。"金娃娃"和"黄绣客"各项光合指标均在总体均值附近。‘Pd-1’的Fo值受到明显影响的时间比较晚,但其Fv/Fm值和ΦPSⅡ值下降最快,NPQ值增加幅度最小,适应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 低温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干旱胁迫下萱草光合生理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冬梅 贾民隆 +1 位作者 段九菊 李永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78-84,共7页
以萱草“红运”为试材,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萱草光合生理的影响以及外源MeJA对干旱胁迫下萱草光合生理的缓解效应,以期为提高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在萱草园林绿化抗旱栽培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以萱草“红运”为试材,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萱草光合生理的影响以及外源MeJA对干旱胁迫下萱草光合生理的缓解效应,以期为提高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在萱草园林绿化抗旱栽培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萱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_2浓度(Ci),提高了PSⅡ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而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等受到显著抑制,最终表现为光合速率(Pn)降低。干旱胁迫下外源MeJA显著增加了光合色素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减少叶绿素的分解和提高叶片光合机构的稳定性来减轻干旱胁迫对萱草的伤害,且叶片Gs、Ci、Pn、Fm、Fv/Fo、Fv/Fm、ΦPSⅡ、qP均比干旱胁迫下有所增大,Fo和NPQ降低,而茉莉酸代谢抑制剂(SHAM)处理逆转了干旱胁迫下MeJA对萱草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外施MeJA可以减轻干旱胁迫下光合系统发生的光抑制现象,缓解干旱胁迫对萱草叶片光合机构的损伤以及PSⅡ反应中心的伤害,改善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转换效率,从而增强叶片的气孔导度和光合能力,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萱草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模拟干旱 萱草 茉莉酸甲酯 光合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工业废弃地景观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犇 席茹阳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I0067-I0067,共1页
工业废弃地往往存在着诸多疑难杂症:破损的地貌、倒塌的房屋、土壤的板结、重金属污染、水源污染等。这样的“问题生境”不仅无法像正常土地一样被利用,同时也是人居、耕种和绿化的禁区。但从另一方面说,工业废弃地是人类历史片段的见证... 工业废弃地往往存在着诸多疑难杂症:破损的地貌、倒塌的房屋、土壤的板结、重金属污染、水源污染等。这样的“问题生境”不仅无法像正常土地一样被利用,同时也是人居、耕种和绿化的禁区。但从另一方面说,工业废弃地是人类历史片段的见证,犹如青山秀水中的斑秃,可以通过生态恢复、商业改造、文化转型等手段,经过设计师的“鬼斧神工”,转变为湿地公园、植物园、文创园、遗址旅游地等新身份。因此,是传承,还是摒弃?如何抚平这些疤痕和病灶,促使工业废弃地变身绿水青山,这是工业遗址改造和复兴的重要任务,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弃地 湿地公园 工业遗址改造 水源污染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景观生态 疑难杂症 青山秀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