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新品种品育8012白粉病抗性研究
1
作者 郝建宇 马小飞 +6 位作者 李晓丽 张洋 杨镕兆 姜兰芳 曹勇 王敏 姬虎太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5-89,95,共6页
品育8012是由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2018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亲本组合临优20165/济麦22,2020-2022年连续三年被列为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品种,该品种近免疫白粉病。为了解品育8012白粉病抗性,先进行亲本已知抗病基因检测,继而进行其... 品育8012是由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2018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亲本组合临优20165/济麦22,2020-2022年连续三年被列为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品种,该品种近免疫白粉病。为了解品育8012白粉病抗性,先进行亲本已知抗病基因检测,继而进行其它抗病基因检测,随后在山西、山东和河北3省15点田间鉴定进行验证试验。得出品育8012携带13个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山西、山东和河北多点对白粉病表现中抗乃至近免疫。品育8012可作为选育抗白粉病小麦品种的抗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育8012 白粉病 抗性 基因检测
下载PDF
山西小麦苗期耐低磷特性及遗传分析
2
作者 卫乃翠 陶金博 +9 位作者 苑名杨 张彧 开梦想 乔玲 武棒棒 郝宇琼 郑兴卫 王娟玲 赵佳佳 郑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1-845,I0001-I0004,共19页
【目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水肥资源贫乏,而小麦不同基因型间的磷效率差异很大,因此,鉴选耐低磷种质、挖掘磷代谢遗传位点有助于小麦的遗传改良。【方法】以282份山西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正常磷(0.2 mmol·L^(-1))、中度低磷(0.1mmol... 【目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水肥资源贫乏,而小麦不同基因型间的磷效率差异很大,因此,鉴选耐低磷种质、挖掘磷代谢遗传位点有助于小麦的遗传改良。【方法】以282份山西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正常磷(0.2 mmol·L^(-1))、中度低磷(0.1mmol·L^(-1))和低磷胁迫(0.01 mmol·L^(-1))3个磷浓度条件下对苗期根部鲜重、茎叶部鲜重、植株鲜重、根部干重、茎叶部干重、植株干重,最大根长、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根尖数共12个形态指标进行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苗期不同品种的耐低磷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苗期性状演变趋势及生物量分配等特征,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小麦耐低磷位点。【结果】苗期不同性状对低磷的响应程度不同,磷浓度降低导致生物量分配策略发生变化,与根部生长情况比较,地上部生长受磷浓度变化影响小;磷浓度降低会抑制地上部生长,地上部干重和鲜重显著降低,而低磷促进了根系生长,根部干重和鲜重、最大根长、总根长、根体积和根尖数等指标显著增加。根据耐低磷综合D值与形态指标相关分析发现最大根长和根直径可作为苗期耐低磷的筛选指标,D值聚类分析筛选到晋麦46、晋麦61、有芒大红茎、红秃麦、红和尚、白壳红、白线麦、火烧头和白山麦共9份耐低磷品种。性状演变分析发现品种耐低磷能力没有受到直接选择。耐低磷能力随年代变化先降后升,2010年之前品种耐低磷能力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品种耐低磷能力有所提升。关联分析检测到8个R^(2)>10%的稳定位点,其中,1A_545074550、2B_489279799、6A_166899658和6A_273060644未见报道。【结论】苗期最大根长和根直径可作为苗期耐低磷的筛选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山西小麦苗期耐低磷能力,筛选到9份耐低磷品种。在1A、2B和6A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与耐低磷相关的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苗期 耐低磷 种质鉴选 特征演变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氮磷配施和化肥减施对小麦生长、养分利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张晶 赵超 +3 位作者 裴雪霞 张慧芋 党建友 张定一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9,共11页
为明确氮磷配施和化肥减施对小麦生长、养分利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8个晋南主栽品种为材料,于2019—2021年开展水培和大田定位试验,水培试验设置4个氮磷水平(N 0.2 mmol·L^(-1)+P 0.1 mmol·L^(-1)、N 0.2 mmol·L^(-1)+P... 为明确氮磷配施和化肥减施对小麦生长、养分利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8个晋南主栽品种为材料,于2019—2021年开展水培和大田定位试验,水培试验设置4个氮磷水平(N 0.2 mmol·L^(-1)+P 0.1 mmol·L^(-1)、N 0.2 mmol·L^(-1)+P 2.5 mmol·L^(-1)、N 4 mmol·L^(-1)+P 0.1 mmol·L^(-1)、N 4 mmol·L^(-1)+P 2.5 mmol·L^(-1)),对不同小麦品种苗期性状进行初步考察筛选;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F)、化肥减施(FR)和不施肥(CK)3个处理,研究不同年型下化肥减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不同氮磷水平品育8161株高、根长、植株干重、根干重及根冠比均最低;良星67在低磷时正常氮较低氮植株干重增幅仅为17.07%,根干重反而降低,且在正常氮磷时根冠比较低。大田生产条件下,2019—2020年度(丰水年)化肥减施处理下以品育8012、济麦22产量较高,二者差异不显著,邯农1412产量最低,仅为7520.18 kg·hm^(-2)。其中,山农20、中麦4072和邯农1412产量均表现为化肥减施显著低于常规施肥。2020—2021年度(干旱年)化肥减施处理下济麦22产量为6191.53 kg·hm^(-2),显著高于品育8012和石农086,其籽粒氮素积累量和磷素吸收效率均最高,分别为130.35 kg·hm^(-2)和0.79 kg·kg^(-1)。干旱年减施化肥导致小麦生育后期叶片早衰,显著降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但对茎秆形态特征影响较小。综上,晋南小麦-玉米轮作区小麦生育期基施纯N 180.0 kg·hm^(-2)、P_(2)O_(5)105.0 kg·hm^(-2)、K_(2)O34.5 kg·hm^(-2),拔节期追施纯N 60.0 kg·hm^(-2)时,丰水年品育8012和济麦22产量较高,干旱年济麦22产量最高,且化肥减施有利于提高济麦22开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贮藏再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和第3节间厚度。单纯的连年化肥减施在干旱年份会导致小麦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降低。本研究结果为晋南麦区小麦稳产高效栽培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磷配施 化肥减施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特色小麦新品种—紫麦4179
4
作者 赵佳佳 郑军 +2 位作者 郑兴卫 乔玲 武棒棒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紫麦4179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针对当前生产上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专用谷物资源稀缺选育出的特色小麦新品种。以农大5182为母本,农大3753/CH7034的杂交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的紫粒高叶黄素... 紫麦4179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针对当前生产上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专用谷物资源稀缺选育出的特色小麦新品种。以农大5182为母本,农大3753/CH7034的杂交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的紫粒高叶黄素含量的特色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研究所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小麦新品种 山西农业大学 系谱法 杂交品系 资源稀缺 有性杂交
下载PDF
晋南冷凉区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乳线比例、产量及品质研究
5
作者 张晶 赵云娟 +2 位作者 张定一 段峰 李民祥 《中国种业》 2024年第4期73-77,共5页
晋南高海拔冷凉区生态气候复杂,早霜冻灾害频发,中晚熟玉米品种与有效积温之间的不匹配导致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差距大,最终影响玉米品质。因此,在上一年度筛选的基础上,选取山西省临汾市典型的气候代表区域进行了中早熟品种适应性研究,... 晋南高海拔冷凉区生态气候复杂,早霜冻灾害频发,中晚熟玉米品种与有效积温之间的不匹配导致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差距大,最终影响玉米品质。因此,在上一年度筛选的基础上,选取山西省临汾市典型的气候代表区域进行了中早熟品种适应性研究,早霜冻灾害发生后调查中早熟品种与当地种植品种的乳线比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太林乡夏家岭中早熟玉米品种先玉1409较农户品种增产3.81%~18.49%,脂肪和淀粉含量较高,但种植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其密植增产潜力,增产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克城镇上柳村中早熟玉米品种先玉1506适应性较好,较农户品种(覆膜)增产7.34%~22.66%,淀粉含量较高,适宜该地区推广种植;乔家湾乡木掌村地区和育187较农户品种增产8.65%,先玉1409和先玉1506较农户品种减产1.66%~6.45%,且2个年度试验(2022年度试验结果已发表)均表明和育187积温与当地光热资源相匹配,稳产性更好,增产潜力更大,其脂肪和淀粉含量较高,对早霜冻提前和低温寡照灾害更加安全,适宜该地区推广种植。研究结果为晋南高海拔冷凉区玉米生长发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农艺措施、实现高产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 冷凉区 熟期 玉米 乳线比例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张建华 裴磊 +2 位作者 解丽丽 秦悦 张定一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4期28-30,共3页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明确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两个因素,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山西省临汾市洪堡小麦实验基,以当地主...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下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明确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两个因素,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山西省临汾市洪堡小麦实验基,以当地主栽品种“临麦5311”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籽粒容重、籽粒硬度、湿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种植密度4×105株/亩施氮量15 kg/亩下取得最大值,分别为646.4 kg/亩、835 g/L、62.47%、31.79%和13.99%。综上,在山西临汾地区,“临麦5311”种植密度4×105株/亩下配施氮肥15kg/亩为该地区获得高产和优质小麦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山西临汾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丽 马小飞 +5 位作者 王敏 曹勇 姜兰芳 郝建宇 刘杰辉 姬虎太 《中国种业》 2023年第6期31-33,共3页
临汾市是山西省重要的粮食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临汾种业发展卓有成效,良种覆盖率较高,种业企业提振升级成效显著,但种业企业育种研发能力不强、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值得关注。通过对临汾市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分... 临汾市是山西省重要的粮食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临汾种业发展卓有成效,良种覆盖率较高,种业企业提振升级成效显著,但种业企业育种研发能力不强、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值得关注。通过对临汾市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并从种业企业发展情况、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发、良繁基地建设、政策扶持和科研合作、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推进临汾市现代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市 种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9种化学种衣剂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茎基腐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杰辉 张红娟 +2 位作者 赵芳 李蓉 谢咸升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76-80,共5页
为筛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的高效、低毒化学种衣剂,试验选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22%苯醚·咯·噻虫悬浮... 为筛选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病害的高效、低毒化学种衣剂,试验选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多乐)、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燕化安保)、38%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巧易)、22%苯甲唑·吡虫啉·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金麦红)、15%五硝·辛硫磷悬浮种衣剂(海兰)、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燕化保粒泰)共9种市场上代表性化学种衣剂,分别按推荐最低用量经包衣机搅拌均匀包衣小麦种子,出苗后7 d调查各处理药害,播种20 d后调查地下害虫种类及虫口数,灌浆期调查小麦土传病害发生情况,收获期调查小麦株高、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处理未发现地下害虫,防效最佳;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6%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大决战)、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在80%以上,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单位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结果表明,9种化学种衣剂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茎基腐病效果差异显著,因此,推荐上述3种化学种衣剂防治地下害虫、茎基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种衣剂 地下害虫 小麦茎基腐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小麦卷叶突变体RL1的生理特性及遗传研究
9
作者 刘叶 李越 +8 位作者 苑名杨 卫乃翠 关攀锋 赵佳佳 武棒棒 郑兴卫 郝宇琼 乔玲 郑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99-3410,共12页
小麦叶片在逆境下会发生可逆的折叠或卷曲,通过脱水回避的形态学变化降低非生物胁迫的损害。目前小麦叶片卷曲的生理和遗传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EMS诱变晋麦47获得了卷叶突变体RL1(Rolled Leaf 1),RL1在整个生育期叶片呈现卷曲,... 小麦叶片在逆境下会发生可逆的折叠或卷曲,通过脱水回避的形态学变化降低非生物胁迫的损害。目前小麦叶片卷曲的生理和遗传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EMS诱变晋麦47获得了卷叶突变体RL1(Rolled Leaf 1),RL1在整个生育期叶片呈现卷曲,初生叶片沿中轴脉向近轴面微卷,随着叶片生长加速卷曲,直至为筒状。与野生型相比,RL1株高降低、穗长变短、旗叶变窄和千粒重降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表明RL1种子活力低,且种子发芽率降低了22%。抽穗10 d后,RL1的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_(2)浓度差异不显著,但水分利用率降低。低温、高温和干旱促进RL1的叶片卷曲;石蜡切片观察表明,RL1的大叶脉和小叶脉偏少,在中脉区域远轴面厚壁细胞和近轴面薄壁细胞数目减少,且维管束间泡状细胞的面积和数量均明显低于野生型;RL1叶片不同部位泡状细胞缩小以及维管束减少导致整个叶片向近轴面极度卷曲。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的核基因控制,位于1D染色体短臂上,精细定位将目标区间锁定在9.42 Mb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卷叶突变体 细胞学分析 生理特性 遗传分析
下载PDF
K型小麦保持系遗传多样性的系统聚类分析
10
作者 史晓芳 逯腊虎 +4 位作者 张伟 张婷 袁凯 杨斌 张建诚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给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的选育及杂种组合选配提供依据,对25份K型小麦保持系品种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份K型小麦保持系品种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变异系数从低... 为了给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的选育及杂种组合选配提供依据,对25份K型小麦保持系品种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份K型小麦保持系品种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变异系数从低到高依次为株高(7.12%)、千粒质量(7.49%)、每穗粒数(9.12%)、穗长(9.61%)、单株粒数(16.69%)、单株穗数(18.37%)、单株粒质量(20.6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对性状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为单株粒数与单株粒质量(相关系数r=0.732)、单株穗数与单株粒数(r=0.577)、单株粒质量与单株穗数(r=0.522);4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分别是千粒质量与单株粒质量(r=0.371)、穗长与每穗粒数(r=0.278)、株高与穗长(r=0.269)、穗长与单株粒数(r=0.211);2对性状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株高与每穗粒数(r=-0.214)、每穗粒数与单株穗数(r=-0.39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5份K型小麦保持系品种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1.15~26.25。在遗传距离12.50处,将供试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Ⅰ类群共有17个品种,第Ⅰ类群在遗传距离7.50处,分为3个亚类;第Ⅱ类群有1个品种,为石H09-7075,单株粒质量为8.59 g,低于其他类群;第Ⅲ类群1个品种为浚2016,株高为50.67 cm,低于其他类群;第Ⅳ类群5个品种,包括衡4568、山农0911、周麦16等,单株穗数为9.27个,多于其他类群;第Ⅴ类群为衡5011,株高为70.52 cm,高于其他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型小麦保持系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对翻耕时间和降水量及其分布的响应
11
作者 党建友 姜文超 +2 位作者 孙睿 尚保华 裴雪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9-1065,共17页
【目的】针对山西省麦区降水年际变化大,休闲期降水占比高、生育期降水少且分布不均,造成雨养旱地小麦年季间产量波动大、降水水分利用率(WUE)低等问题,探寻不同降水年型下旱地麦田休闲期翻耕时间对土壤蓄水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山西南部... 【目的】针对山西省麦区降水年际变化大,休闲期降水占比高、生育期降水少且分布不均,造成雨养旱地小麦年季间产量波动大、降水水分利用率(WUE)低等问题,探寻不同降水年型下旱地麦田休闲期翻耕时间对土壤蓄水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山西南部旱地小麦根据降水型“定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21年度,通过田间区组试验,设8月10日(P1)、8月20日(P2)和8月30日(P3)左右3个翻耕时间,研究翻耕时间、降水量及其分布对旱地小麦产量、休闲期土壤蓄水特性和生育期耗水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1)旱地小麦产量受降水年型、休闲期和生育期降水共同影响,且年型>休闲期>生育期。试验年度平均产量2400.0—6298.0 kg·hm^(-2),年季间变异系数为29.8%,其中丰水年(2012、2014和2015年度)、平水年(2011和2013年度)和枯水年(2010、2016、2019、2020和2021年度)平均产量分别为5524.6、3048.2和4088.7 kg·hm^(-2);休闲期降水量和生育期降水分布主要通过成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产量,年度和3—4月降水多则产量明显增加;翻耕时间对旱地小麦产量影响与休闲期降水分布密切相关,7—8月降水多,P1产量高,9月降水多,则P2或P3产量高。(2)降水量及其分布和翻耕时间共同影响播种前和收获期土壤蓄水特性。休闲期降水主要影响播种前和收获期下层(100—200 cm)土壤蓄水量;休闲期丰水型播前上层(0—100 cm)和下层土壤蓄水量相近或略低,平水型和枯水型则下层低于上层,分别比上层低6.17%和24.66%;7月降水多有利于下层土壤多蓄水,8—9月降水多有利于上层土壤多蓄水;生育期降水主要影响收获期上层土壤蓄水量,尤其是5月降水;播种前和收获期上层土壤平均蓄水量P2最高,收获期下层和0—200 cm土壤平均蓄水量P2或P3最高。(3)耕作时间和降水量对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影响相对较小,年度降水多则旱地小麦生育期耗水多,3月降水对生育期耗水量影响大。【结论】休闲期降水量及其分布影响旱地小麦播前0—200 cm土壤蓄水量,并与3—4月份降水量共同作用影响成穗数、穗粒数和旱地小麦产量,且水分利用率与旱地小麦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山西南部7—8月降水多旱地麦田于8月10日前后翻耕,降水少时则翻耕时间推迟10—20 d,可增加播种前土壤蓄水量使旱地小麦实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翻耕时间 降水量及其分布 产量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一年生簇毛麦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博 武银玉 +2 位作者 王敏 范绍强 曹亚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1,共9页
一年生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 (L.) Candargy)是普通小麦野生近缘种之一,也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小麦遗传资源。簇毛麦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可用于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农艺性状,包括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性、优良品质等。... 一年生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 (L.) Candargy)是普通小麦野生近缘种之一,也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小麦遗传资源。簇毛麦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可用于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农艺性状,包括对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性、优良品质等。本文简述了簇毛麦与普通小麦的同源关系、与小麦属杂交亲和性,以及将簇毛麦染色体、片段、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的有效方法,综述了簇毛麦对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眼斑病、黄花叶病、全蚀病、胞囊线虫病等病害的抗性基因和对应的染色体,簇毛麦品质基因(如:高赖氨酸含量和多态性贮藏蛋白等)和簇毛麦耐旱、光周期等其他基因。介绍了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PmV在小麦改良和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巨大价值,展望了簇毛麦后续研究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本综述对挖掘与利用簇毛麦有益基因、拓宽小麦遗传资源、加快小麦遗传改良进程以及重要基因功能研究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小麦 基因资源 遗传育种
下载PDF
中国糯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13
作者 梁艳 王向东 +2 位作者 甄胜虎 李蓉 张凤琴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31,共9页
为明确中国生产上糯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其演化规律,以2005-2022年已经审定的44个糯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的生育期变异系数分别为19.75%和4.03%,其余四个被测性... 为明确中国生产上糯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其演化规律,以2005-2022年已经审定的44个糯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的生育期变异系数分别为19.75%和4.03%,其余四个被测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2)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容重>支链淀粉含量,除紫糯麦1号外,其余糯小麦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均≥97%。(3)通过聚类分析,将44个糯小麦品种分为3大类,Ⅰ类包含28个品种,占总数的64%,产量和品质中等;Ⅱ类包含11个品种,占总数的25%,具有较高产量和品质;Ⅲ类含5个品种,占总数的11%,产量和品质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苗期根系性状及抗旱特性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赵佳佳 乔玲 +6 位作者 武棒棒 葛川 乔麟轶 张树伟 闫素仙 郑兴卫 郑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4-727,共14页
小麦苗期根系形态是成株期根系分布的基础,与抗逆和产量密切相关,全面认识苗期根系及抗旱特性,对于抗旱优异种质的利用和早期筛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39份山西省小麦品种(系)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苗期根系性状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 小麦苗期根系形态是成株期根系分布的基础,与抗逆和产量密切相关,全面认识苗期根系及抗旱特性,对于抗旱优异种质的利用和早期筛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39份山西省小麦品种(系)在土培条件下,研究了苗期根系性状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正常生长下山西小麦苗期根系性状多样性丰富,地方种变异最大;不同年代品种中,除最大根长随年代略下降外,其他性状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根系性状对水分胁迫响应存在差异,总根长对水分最敏感,其次为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生物量,最大根长和平均根数不敏感。苗期根系综合抗旱能力随年代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地方种和20世纪70年代品种多为中抗,80和90年代的品种抗旱性较低,2000年以后审定品种的抗性较高,其中旱地品种抗性最好。苗期根系抗旱特性与产量性状相关分析发现,最大根长、总根长、根体积和根生物量与雨养条件下的千粒重和产量显著正相关,最大根长和根生物量与成株期抗旱性也显著正相关。因此苗期最大根长和根生物量可作为半干旱地区旱地育种过程中抗旱性和产量的早期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小麦 苗期根系 抗旱特性 演变趋势
下载PDF
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定一 党建友 +5 位作者 裴雪霞 张晶 闫翠萍 宁东贤 刘志峰 段忠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3期297-304,共8页
针对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性差、品质不稳定等问题,2008—2019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旱地进行优质抗旱稳产型小麦品种筛选、适时耕作、分次施磷、有机肥配施、小麦适播期田间大区试验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在旱地小麦生产中,宜选用成穗数... 针对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性差、品质不稳定等问题,2008—2019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旱地进行优质抗旱稳产型小麦品种筛选、适时耕作、分次施磷、有机肥配施、小麦适播期田间大区试验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在旱地小麦生产中,宜选用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至少两因素较高且三因素协调的优质品种;8月上中旬深翻,有利于纳雨蓄墒,增加土壤蓄水量;深翻和播种时,各施50%磷肥处理的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在山西省丘陵旱地区,小麦的适播期在9月28日至10月4日;施羊粪22.5 t/hm^(2)、N 150 kg/hm^(2)、P2O5105 kg/hm^(2)时增产效果最好,施猪粪22.5 t/hm^(2)、N 105 kg/hm^(2)、P2O575 kg/hm^(2)时增产效果较好,小麦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最长。经2017—2019年示范应用,该集成技术较采用传统技术的对照田增产最高达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高产稳产 提质增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QTL定位及验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斌 乔玲 +5 位作者 赵佳佳 武棒棒 温宏伟 张树伟 郑兴卫 郑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4-754,共11页
旗叶是小麦主要的光合器官,叶绿素既是旗叶最主要的光合色素,也是品种选育中重要的表型指标,因此挖掘和利用旗叶叶绿素含量有关的主效基因/位点,对于培育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意义重大。以旗叶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双亲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D... 旗叶是小麦主要的光合器官,叶绿素既是旗叶最主要的光合色素,也是品种选育中重要的表型指标,因此挖掘和利用旗叶叶绿素含量有关的主效基因/位点,对于培育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意义重大。以旗叶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双亲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DH群体)为材料,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对5个环境旗叶叶绿素含量进行QTL分析,共定位到20个旗叶叶绿素含量有关的遗传位点,表型贡献率为4.10%~27.16%;其中3个QTL(Qchl.saw-2D.1、Qchl.saw-4D.2和Qchl.saw-6A)能在多个环境条件下检测到;Qchl.saw-2D.1的遗传效应最高,该位点与2D染色体上已报道的其他叶绿素位点不同,初步确定是1个新的主效QTL。并进一步将Qchl.saw-2D.1紧密连锁的SNP标记开发为KASP标记,通过在含有共同亲本金麦919的RIL群体中验证其效应,发现在多个环境条件下具有Qchl.saw-2D.1有利等位基因的家系叶绿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家系。对Qchl.saw-2D.1、Qchl.saw-4D.2和Qchl.saw-6A所在功能区段进行基因注释,筛选到12个与叶绿素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3个基因参与镁等金属离子的结合过程,5个基因参与调控叶绿体结构组成,4个基因参与调控光合作用过程中相关电子链的传递活性。本文研究结果为叶绿素调控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为高光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绿素含量 SNP标记 QTL定位
下载PDF
黄淮麦区105份冬小麦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婷 袁凯 +3 位作者 史晓芳 张伟 杨斌 逯腊虎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85-92,共8页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容重、延展性、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进行变异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3.11%),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8.81%);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28.24%),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2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株高与稳定时间(-0.346)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形成时间(0.393)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沉淀值(0.299)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硬度指数(-0.278)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被分为7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仅个别类群之间在穗粒数、千粒重、吸水率、沉淀值、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性状中的少数性状上表现显著性差异。从第Ⅴ类群中筛选出在4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山农23、硬B216-6、石B07-4056和冀麦631)可作为高产、优质小麦育种亲本。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不足,应着力扩充地理远缘、生态远缘的优质强筋小麦基因资源,加大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和吸水率的改良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下载PDF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晶 赵云娟 +5 位作者 张定一 张建宏 王建军 段峰 李民祥 申虎飞 《种业导刊》 2023年第3期13-18,共6页
以3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和育187(早熟)、迪卡1563(中早熟)和先达6018(中晚熟)为材料,研究其生育进程、叶面积指数、SPAD值、地上部干质量、灌浆过程中百粒质量和单穗鲜质量的变化以及产量的差异,为晋南冷凉区高产、优质玉米的选择提供依... 以3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和育187(早熟)、迪卡1563(中早熟)和先达6018(中晚熟)为材料,研究其生育进程、叶面积指数、SPAD值、地上部干质量、灌浆过程中百粒质量和单穗鲜质量的变化以及产量的差异,为晋南冷凉区高产、优质玉米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育进程不同,生育期表现为和育187<迪卡1563<先达6018,生育期延长主要体现在出苗-吐丝营养生长阶段,其次是吐丝-成熟。不同熟期玉米品种苗期和大喇叭口期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差异达显著水平,表现为和育187>先达6018>迪卡1563。3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均表现为吐丝后54 d棒三叶SPAD值快速下降,其中吐丝后54 d和育187棒三叶SPAD值最高。成熟期茎、叶和籽粒干质量均表现为先达6018>和育187>迪卡1563。和育187和迪卡1563单穗鲜质量表现为先升后降,先达6018单穗鲜质量表现为上升趋势;百粒质量的增长速度呈慢-快-慢的变化趋势,3个玉米品种在吐丝后18 d百粒质量差异开始变大,吐丝后54 d差距缩小,吐丝后54 d和育187百粒质量最高。3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穗粒数差异显著,以先达6018最高;百粒质量以和育187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产量表现为先达6018>和育187>迪卡1563,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熟期 生育期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4种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19
作者 张建华 裴磊 +1 位作者 解丽丽 张定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2年第12期0091-0093,共3页
赤霉病是近年来山西省小麦生产中日益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大规模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为筛选出田间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理想的化学药剂,确保小麦稳产丰产,以晋麦96为试验材料,开展了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24%戊唑·咪... 赤霉病是近年来山西省小麦生产中日益严重的病害之一,其大规模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为筛选出田间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理想的化学药剂,确保小麦稳产丰产,以晋麦96为试验材料,开展了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24%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等4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化学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4.22%、87.41%、74.15%和83.50%,产量分别为9 784.83、9 345.97、9 427.18和9 538.13 kg/hm2,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相比,供试药剂防效分别提高31.29%、24.48%、20.57%和11.22%,增产幅度分别为7.34%、2.53%、3.42%和4.63%。与清水对照相比,各供试药剂增产幅度分别为14.61%、9.47%、10.42%和1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药剂试验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春季追肥方式对不同苗情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张晶 赵超 +3 位作者 张定一 党建友 裴雪霞 张慧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5-80,共6页
为研究不同苗情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对春季追肥方式的响应,于2021—2022年以10月13日(一类苗)、10月19日(二类苗)、10月28日(三类苗)和11月10日(一根针)播种的小麦为研究对象,在基施复合肥(N、P_(2)O_(5)、K_(2)O含量分别为25%、14... 为研究不同苗情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对春季追肥方式的响应,于2021—2022年以10月13日(一类苗)、10月19日(二类苗)、10月28日(三类苗)和11月10日(一根针)播种的小麦为研究对象,在基施复合肥(N、P_(2)O_(5)、K_(2)O含量分别为25%、14%、5%)750 kg/hm^(2)条件下设置不同追肥方式,一、二、三类苗仅追施尿素,其中一类苗拔节期追施135 kg/hm^(2)(N_(拔135));二类苗设返青期45 kg/hm^(2)+拔节期90 kg/hm^(2)(N_(返45)+N_(拔90))、拔节期135 kg/hm^(2)(N_(返0)+N_(拔135))2个处理;三类苗返青期和拔节期追施,设45 kg/hm^(2)+75 kg/hm^(2)(N_(返45)+N_(拔75))、75 kg/hm^(2)+75 kg/hm^(2)(N返75+N拔75)、105 kg/hm^(2)+75 kg/hm^(2)(N_(返105)+N_(拔75))和不追肥(CK)4个处理;一根针返青期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铵,尿素设45 kg/hm^(2)(N_(返45))、75 kg/hm^(2)(N_(返75))、105 kg/hm^(2)(N_(返105))3个水平,磷酸二铵均施30 kg/hm^(2)和不追肥(CK)4个处理,分析追肥方式对不同苗情小麦生育进程、茎蘖动态、植株干质量、产量及其构成和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类苗尿素返青期和拔节期分施有助于提高拔节期和扬花期分蘖数,三类苗追肥处理则对扬花期分蘖数无显著影响,一根针主茎成穗是其主要特征;在基施复合肥750 kg/hm^(2)条件下,二类苗分次与一次性追施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拔节期一次性追施尿素135 kg/hm^(2)较宜;三类苗产量随返青期追肥量增加而增加,尿素以返青期105 kg/hm^(2)+拔节期75 kg/hm^(2)追施产量最高,为8067.3 kg/hm^(2),一根针返青期追施75 kg/hm^(2)尿素+30 kg/hm^(2)磷酸二铵产量和品质可以实现同步提高;返青期追肥有利于缩小因晚播导致的产量和产值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肥料 苗情 小麦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