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9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绍强 谢咸升 +2 位作者 李峰 尹青云 郑王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13-115,共3页
本研究分析了山西省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和预测依据;对1981~2003年流行情况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预测模型:Y=-0.2766+0.0249X1+0.0104X2+0.0132X3,经回归检验,历史符合率高达87.5%。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4月中旬~5月下旬的降... 本研究分析了山西省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和预测依据;对1981~2003年流行情况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预测模型:Y=-0.2766+0.0249X1+0.0104X2+0.0132X3,经回归检验,历史符合率高达87.5%。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4月中旬~5月下旬的降雨量对条锈病流行具有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流行趋势 预测模型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小麦品种籽粒硬度与主要品质性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姜兰芳 马小飞 +5 位作者 王敏 曹勇 李晓丽 郝建宇 张定一 姬虎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9-1315,共7页
为明确山西省近十年育成小麦新品种的籽粒硬度和品质状况,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DA7200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对来自山西省近十年审定的56个小麦新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出粉率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山西... 为明确山西省近十年育成小麦新品种的籽粒硬度和品质状况,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DA7200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对来自山西省近十年审定的56个小麦新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出粉率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山西省近十年审定的小麦品种中,硬质麦比例较高,为78%,混合型麦和软质麦比例较低,分别为12%和8%;硬度指数范围较宽,为16.33~78.93。经相关分析,小麦籽粒硬度指数与被测品质性状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出粉率、吸水率、最大拉伸阻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硬质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沉降值等品质参数均显著高于混合型麦和软质麦。混合型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沉降值等品质参数略高于软质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小麦品种 籽粒硬度 品质性状
下载PDF
山西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建华 张定一 姬虎太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15-17,共3页
利用快速黏度仪(RVA)分析了山西省2008—2009年度冬小麦新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的75个参试品种的面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山西省小麦品种糊化性状变异范围较大;面粉的糊化特性在不同的种植区域表现不同,黏度参数有随地区纬度增高而增加的... 利用快速黏度仪(RVA)分析了山西省2008—2009年度冬小麦新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的75个参试品种的面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山西省小麦品种糊化性状变异范围较大;面粉的糊化特性在不同的种植区域表现不同,黏度参数有随地区纬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环境变异越大,小麦淀粉特性差异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小麦 品质 糊化特性 面条品质
下载PDF
山西省冬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世平 许钢垣 +2 位作者 王美玲 靖金莲 郭志利 《山西农业科学》 1996年第3期14-16,共3页
对235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穗发芽抗性鉴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山西省育成品种(系)的抗性稍差于国外品种。从山西省的152份白粒品种中鉴定出8份较抗穗发... 对235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穗发芽抗性鉴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山西省育成品种(系)的抗性稍差于国外品种。从山西省的152份白粒品种中鉴定出8份较抗穗发芽的品种,以供育种及专题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发芽 抗性品种
下载PDF
气温变化背景下中国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变化特征——以山西临汾为例 被引量:35
5
作者 刘新月 裴磊 +3 位作者 卫云宗 张正斌 高辉明 徐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42-1954,共13页
【目的】作物品种选育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黄淮麦区是中国最大的麦区,在保障中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过去30年黄淮旱地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气温要素变化规律,为旱地小麦育种适应未来气候... 【目的】作物品种选育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黄淮麦区是中国最大的麦区,在保障中国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过去30年黄淮旱地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气温要素变化规律,为旱地小麦育种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近30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典型代表临汾点的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及该市的气温资料,研究对照品种农艺性状、生育期平均气温和≥0℃积温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农艺性状和气象要素的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小麦生育期的平均气温、≥0℃积温、最低和最高温度在逐年呈缓慢增加。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05℃,≥0℃积温平均每年上升21.9℃,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0℃积温变化更能深入反映小麦生育期的温度变化情况。小麦生育期最高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02℃、最低气温平均每年上升0.16℃。播种至越冬前的平均气温和≥0℃积温增加最多,营养生长阶段平均气温和≥0℃积温增加明显,生殖生长阶段平均气温增加较少且≥0℃积温有下降趋势。随着气候变暖,分蘖多的强冬性品种逐渐被分蘖适中的冬性和弱冬性品种替代。1986—1996年对照品种农艺性状变化幅度不大,1997—2007年期间变化较大,2007—2014年变化幅度最大;这和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黄淮旱地对照品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逐年缓慢上升,分别每年平均增加1.57%和3.39%。有效穗数和产量及株高缓慢下降,分别每年平均下降0.16%和1.29%。产量与株高(0.684**)、有效穗(0.531**)和千粒重(0.541**)均极显著正相关。株高、起身至拔节期≥0℃积温和平均气温是决定小麦产量的3个主要因子,分别决定了小麦产量的46.73%、26.17和3.26%的变异。在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气候变化中,起身至拔节期≥0℃积温和株高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正效应;起身至拔节期平均气温为负效应。【结论】气候变暖对黄淮旱地冬小麦农艺性状变化趋势有较强的影响,选育株高和有效穗数适中、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大的中高产抗旱品种是黄淮旱地小麦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育种改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 旱地 冬小麦 农艺性状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耐低氮小麦基因型筛选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55
6
作者 裴雪霞 王姣爱 +1 位作者 党建友 张定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8,共6页
以12个小麦基因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溶液培养与田间试验的方法,设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2个水平,对耐低氮小麦基因型的筛选指标进行了探讨,为氮高效基因型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干重在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条件下都有较大的... 以12个小麦基因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溶液培养与田间试验的方法,设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2个水平,对耐低氮小麦基因型的筛选指标进行了探讨,为氮高效基因型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干重在低氮胁迫和正常供氮条件下都有较大的基因型变异(变异系数CV分别为29.03%和18.21%);在所有调查性状的相对值中,相对植株干重(低氮胁迫/正常供氮)基因型变异较大(CV为22.76%)。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植株干重与相对株高、相对植株吸氮量和相对氮利用效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溶液培养试验中相对植株干重和田间试验中相对子粒产量(不施氮/施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n=12)。因此,以小麦苗期相对植株干重作为筛选指标,然后进行田间验证,是筛选耐低氮小麦基因型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基因型 耐低氮 筛选指标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生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杨丽雯 张永清 +2 位作者 张定一 王大勇 乔莎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4-1159,共6页
小麦是山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关系到全省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自建国以来山西省小麦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自产小麦不能满足全省小麦市场的需要,是山西省粮食结构中缺口最大的作物。目前,山西省小麦生产存在着成本高、... 小麦是山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关系到全省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自建国以来山西省小麦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自产小麦不能满足全省小麦市场的需要,是山西省粮食结构中缺口最大的作物。目前,山西省小麦生产存在着成本高、效益低、单产增长缓慢、播种面积大幅缩小、供需缺口持续加大、优质麦生产加工滞后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从小麦生产自然生态条件、生产成本、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阐明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山西省小麦生产与管理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参考,促进小麦生产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 生产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山西小麦育成品种品质性状及HMW-GS组成演变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佳佳 乔玲 +8 位作者 郑兴卫 李晓华 曹勇 马小飞 杨斌 姬虎太 乔麟轶 郑军 张建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6-1137,共12页
研究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的品质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演变,有助于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可以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品种推广提供依据。对山西小麦育成品种的品质及HMW-GS组成进行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小麦整体上以中筋为主,除硬度... 研究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的品质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演变,有助于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可以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品种推广提供依据。对山西小麦育成品种的品质及HMW-GS组成进行演变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小麦整体上以中筋为主,除硬度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外,其他品质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均逐渐提升,而后呈现下降趋势;山西省小麦品种HMW-GS的Glu-1位点等位变异较为丰富,Glu-A1位点有1、2*和Null 3种亚基类型,Glu-B1位点有7种亚基类型(7+8、7+9、6+8、13+16、14+15、17+18、20),Glu-D1位点有6种亚基类型(2+12、2+10、5+12、5+10、4+12和2. 2+12),共检测到亚基组合类型32种,"Null,7+8,2+12"出现频率最高,且优质亚基的变化与品质演变趋势一致; Glu-D1位点对蛋白质含量、硬度指数、容重、湿面筋含量、延伸性和吸水率的效应较大,其中4+12和2+10对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具有正效应,Glu-B1位点主要影响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指标,其中7+8、7+9亚基对拉伸面积具有正效应,Glu-A1位点的2*对沉降值、最大抗延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具有正效应;"2*,7+8,4+12"和"1,7+9,2+10"亚基组合对品质性状效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育成品种 品质性状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演变
下载PDF
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战略 被引量:33
9
作者 崔欢虎 张鸿杰 +2 位作者 马爱萍 陈爱萍 王红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4-158,共5页
系统论述了山西旱地小麦在山西小麦生产中的地位、现状及其与降雨的相关性 ,回顾了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提出了山西旱地小麦再上新台阶的
关键词 旱地小麦 生产现状 栽培技术体系 山西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郑军 李晓华 +8 位作者 赵佳佳 尚保华 曹勇 马小飞 张晓军 乔玲 乔麟轶 郑兴卫 张建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9-626,共8页
采用102对SSR标记,对山西省1949年以来162个小麦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3.94,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81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46,说明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2000-... 采用102对SSR标记,对山西省1949年以来162个小麦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3.94,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81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46,说明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2000-2005年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山西省小麦品种分为8个类群,分类主要与育成年代和生态地理分布有关,其中第Ⅲ、Ⅳ、Ⅴ、Ⅵ、Ⅶ和Ⅷ类群的遗传距离较大、遗传差异较明显。通过分析品种间穗粒数、千粒重和叶绿素含量相关的位点后发现,不同年代的品种中优异等位变异频率随着年代逐渐增长,但部分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仍然偏低,表明重要农艺性状仍有较大的改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育成品种 遗传多样性 优异等位变异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最佳土壤库容深度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崔欢虎 张松令 +2 位作者 闫翠萍 靖华 马爱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在山西浮山人工模拟建立不同土壤库容系统,对不同库容蓄水供水效应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最佳库容深度(ds)为1.5~2.0m,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建立适宜的土壤库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5~2.0m深的土壤库容改善... 在山西浮山人工模拟建立不同土壤库容系统,对不同库容蓄水供水效应及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的最佳库容深度(ds)为1.5~2.0m,为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建立适宜的土壤库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5~2.0m深的土壤库容改善了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特别在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期)能最大限度地供给小麦水分,从而有效地增加小麦成穗数及穗粒数。该系统可增产小麦2137.5~2617.5kg/hm2,增产率高达63.3%~7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地小麦 土壤库容 库容深度 模拟研究 土壤水分 产量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研究 被引量:49
12
作者 崔欢虎 张松令 +3 位作者 张鸿杰 徐建兵 郑王义 马爱萍 《山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1期10-14,共5页
1994~1996年,在山西浮山以露地条播等为对照,就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技术在冬前、拔节期之前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效地促进了小麦生育进程,延长了幼穗分化时间,使单株分蘖、次生根、... 1994~1996年,在山西浮山以露地条播等为对照,就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技术在冬前、拔节期之前有较好的增温效果,有效地促进了小麦生育进程,延长了幼穗分化时间,使单株分蘖、次生根、绿叶数优于对照;在生长中后期有效利用深层水,使水分生产效率较对照提高0.11kg/mm,较好地协调了高产小麦水热规律需求,达到小麦公顷产量4521.0kg。该项技术有效地改善了半干旱地区冬小麦水热环境,是半干旱地区冬小麦实现高产稳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地膜覆盖 穴播 旱地 半干旱地区
下载PDF
旱地小麦窄行条播渗灌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松令 刘玲玲 +1 位作者 程麦凤 郑王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0-43,共4页
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 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 ,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 ,二者产量分别为 6 477 9kg/hm2 和 6 40 5 4kg/hm2 ,分别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增产15 9%与 14 6 %。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 7112 0kg/hm2 ,较露地条播 (不灌 )增产 33 9% ,大于两单项技术与对照相比所表现的增产效应之和。窄行条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窄行条播 渗灌 栽培技术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冬小麦抗蚜品种田间筛选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史忠良 郑王义 +2 位作者 尹青云 马爱萍 许钢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8-101,共4页
穗蚜是麦蚜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穗平均蚜量的多寡却不能反映小麦品种的抗性水平。通过5年的研究,发现小麦千粒重的损失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小麦的抗蚜水平,可作为抗蚜育种的一个抗性指标,其技术稳定可靠,适用于一般育种工作者。
关键词 冬小麦 蚜虫 抗性鉴定
下载PDF
冬小麦对麦红吸浆虫抗性机制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15
作者 史忠良 仇松英 +3 位作者 马爱萍 许钢垣 武计平 逯腊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在虫圃鉴定1254份材料的基础上,对10个不同抗性品种进行了抗性机制研究。研究表明,小麦抗麦红吸浆虫抗性品种植株高,穗部密度大,旗叶长而窄,内颖尖隐伏数多,内颖弧口宽,植株茎、叶和颖壳被蜡质程度重,有被毛,颖壳硬而厚。测定了不同抗... 在虫圃鉴定1254份材料的基础上,对10个不同抗性品种进行了抗性机制研究。研究表明,小麦抗麦红吸浆虫抗性品种植株高,穗部密度大,旗叶长而窄,内颖尖隐伏数多,内颖弧口宽,植株茎、叶和颖壳被蜡质程度重,有被毛,颖壳硬而厚。测定了不同抗性品种(系)的未害子粒和被害粒中某些生化物质,明确了小麦品种对吸浆虫的抗性是以诱导抗性为主的多因子综合抗性。总酚、单宁和可溶性糖是影响其生化抗虫性的关键因子,总酚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麦红吸浆虫 抗性机制 形态特征
下载PDF
高产耐旱冬小麦育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卫云宗 乔蕊清 刘新月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2,共6页
根据国内外适应性育种的经验 ,结合我们多年小麦抗旱育种实践 ,对培育兼具抗旱节水和高产冬小麦的育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剖析了高产抗旱小麦品种在不同生育环境的产量构成特点 ;建立了选择鉴定抗旱高产、广适性。
关键词 抗旱性 育种 评价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旱地冬小麦主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卫云宗 乔蕊清 +2 位作者 谢福来 刘玲玲 宁东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24,共6页
采用 Griffing 方法Ⅰ ,利用6 ×6 完全 双 列杂 交对 旱 地冬 小麦 主 要性 状 的配 合力 、反 交效应和遗 传规律进 行了研 究。结果 表明,研究 的8 个性 状中, 株高、主穗 长、千粒 重、单 株重 的一 般配合力、... 采用 Griffing 方法Ⅰ ,利用6 ×6 完全 双 列杂 交对 旱 地冬 小麦 主 要性 状 的配 合力 、反 交效应和遗 传规律进 行了研 究。结果 表明,研究 的8 个性 状中, 株高、主穗 长、千粒 重、单 株重 的一 般配合力、特殊配合 力和反交 效应方 差达显著 或极显 著水平;穗 下节 长、成 穗率 的一 般配 合力 和反 交效应方差 达显著差 异,穗粒 数仅反 交效 应 方差 达显 著 水平 ,而 结实 小穗 三 种方 差均 不 显著 。大 多数性状的 遗传背景 是加性 基因效应 占优 势; 旱地 小麦 农 艺性 状 具有 较高 的 遗传 力, 而产 量性 状 具有较低的 遗传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配合力 遗传力
下载PDF
山西省近二十年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小飞 李竹梅 +6 位作者 王敏 曹勇 李晓丽 姜兰芳 郝建宇 张定一 姬虎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8-944,共7页
为研究近20年来山西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情况,以1997-2018年山西省审定的175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近20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株高呈下降... 为研究近20年来山西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情况,以1997-2018年山西省审定的175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近20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株高呈下降趋势,但中部冬麦区水地审定品种株高过高,有倒伏风险;产量三因素中,穗粒数稳步提升,南部中熟冬麦区品种的穗粒数均高于中部晚熟冬麦区品种,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但“十三五”时期审定的旱地品种千粒重下降明显,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山西省近年来审定品种品质性状没有显著变化,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均没有显著提高。山西省今后一段时间的育种目标仍然是品质与产量的协同提高,水地品种应在保证穗数和粒重的基础上加强穗粒数的选择,旱地品种应注重穗粒数和粒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 产量 品质 演变
下载PDF
山西省冬小麦品种演变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仇松英 许钢垣 +1 位作者 武计平 逯腊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4,共4页
分析了30份山西冬小麦品种的诸性状对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千粒重、穗粒数对产量贡献较大,每hm2穗数次之,株高的效应较小。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演变 通径分析 山西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品种(系)蛋白质品质的差异 被引量:5
20
作者 姬虎太 张建华 +4 位作者 王敏 吕雪梅 曹勇 裴雪霞 张定一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7-1081,共5页
为了解年份、地域及基因型对山西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分析了2005-2010年山西省参加南部和中部区试的冬小麦新品种(系)蛋白质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年际间、区试组间冬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品质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沉淀值>蛋白质... 为了解年份、地域及基因型对山西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分析了2005-2010年山西省参加南部和中部区试的冬小麦新品种(系)蛋白质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年际间、区试组间冬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品质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沉淀值>蛋白质含量>湿/干面筋含量。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系)各蛋白质品质参数平均值均高于水地种植的小麦。基因型、年份和种植地点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作用力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交互作用对小麦蛋白质品质影响最大,地点和基因型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直接作用较小,年份对湿/干面筋含量影响较大,基因型、年份和种植地点两两交互效应大于单因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冬小麦 品种(系) 年份 地点 蛋白质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