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咽喉部筋膜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庚 王斌全 洛树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43-445,共3页
关键词 咽喉 筋膜间隙 解剖 临床
下载PDF
人脑视皮质发育阶段微血管构筑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洛树东 张文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93-195,共3页
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对新生儿6 例和一岁半幼儿2 例大脑视皮质微血管的构筑进行观察和体视学定量分析。发现新生儿视皮质第17 区深层( Ⅳ、Ⅴ、Ⅵ) 微血管密度略大于浅层( Ⅰ、Ⅱ、Ⅲ) ,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对新生儿6 例和一岁半幼儿2 例大脑视皮质微血管的构筑进行观察和体视学定量分析。发现新生儿视皮质第17 区深层( Ⅳ、Ⅴ、Ⅵ) 微血管密度略大于浅层( Ⅰ、Ⅱ、Ⅲ) ,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幼儿第17 区微血管密度Ⅳ> Ⅴ> Ⅵ> Ⅱ> Ⅲ> Ⅰ。两两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01) 。新生儿视皮质17 区与18 区之间微血管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幼儿视皮质17 区、18 区、19 区三者之间微血管密度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01) 。幼儿右侧视皮质各区微血管密度均大于左侧视皮质同区微血管密度。探讨了人脑发育阶段视皮质微血管构筑的发育规律与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构筑 视皮质 发育 定量研究
下载PDF
婴儿脑视皮质区微血管密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毅斌 洛树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儿第 I视皮质区内部微血管构筑的形态学特征。材料和方法 :采用生后不足 6个月的婴儿脑标本 ,经明胶墨汗灌注、组织切片观察、体视学测算等方法 ,对第 I视皮质区不同部位的皮质内微血管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视皮质内的... 目的 :探讨婴儿第 I视皮质区内部微血管构筑的形态学特征。材料和方法 :采用生后不足 6个月的婴儿脑标本 ,经明胶墨汗灌注、组织切片观察、体视学测算等方法 ,对第 I视皮质区不同部位的皮质内微血管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视皮质内的血管可分为 4层 ,以第 3层血管密度最高 ,第 4层、第 2层次之 ,第 1层最低。视皮质后段 (黄斑投射区 )微血管密度最高 ,中段 (周边视网膜投射区 )次之 ,前段 (视野颞侧新月投射区 )最低。结论 :在黄斑视觉形成之前 ,婴儿第 I视皮质区各段与功能活动相适应的血管密度差异形成 ,为视皮质细胞分化及功能完善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质 婴儿 微血管密度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人脑视皮质区微血管构筑的研究
4
作者 李毅斌 吕华 洛树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05-307,共3页
使用13 例生后不足6 个月的新生儿和婴儿脑视皮质,甲醛明胶墨汁血管灌注,组织切片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视皮质内动脉多数以直角、少数以锐角发自软脑膜动脉,可分为皮质浅动脉、皮质中动脉、皮质深动脉、皮质下动脉和髓质... 使用13 例生后不足6 个月的新生儿和婴儿脑视皮质,甲醛明胶墨汁血管灌注,组织切片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视皮质内动脉多数以直角、少数以锐角发自软脑膜动脉,可分为皮质浅动脉、皮质中动脉、皮质深动脉、皮质下动脉和髓质动脉5 种类型。视皮质内静脉数量明显少于动脉。视皮质内血管网络分为4 层,以第3 层微血管密度最高。并就视皮质内动、静脉数量差异及动脉起始角度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质 微血管构筑
下载PDF
肝胆相照 各司其职 被引量:1
5
作者 雒树东 《健康向导》 2012年第2期36-37,共2页
肝的外形与位置肝的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区,小部分伸入左上区。成年男性的肝重量为1 154~1 447克,成年女性的肝重量为1 028~1 379克,约占体重的1/50~1/40。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较大,重量可占体重的1/20,体积可达腹腔容积的一半。
关键词 肝胆 成年女性 重量 新生儿 腹腔 体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