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任吉莲 王桂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618-619,共2页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各种肝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血液中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ICR)进行检测。结果肝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R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各种肝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血液中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ICR)进行检测。结果肝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R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RICR则明显上升(P<0.01),且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的RCR、RICR分别呈递减和递增趋势。结论肝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并且与疾病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动态观察红细胞免疫功能对其诊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免疫力 肝疾病
下载PDF
hTERT-TK/GCV对肝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靶向性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长青 邓志华 +2 位作者 王桂琴 王晶晶 曹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1-9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自杀基因治疗肿瘤已初见成效,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端粒酶有希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点。本研究探讨hTERT-TK/GCV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靶向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培养,构建荧光报告质粒和治疗质粒,... 背景与目的:自杀基因治疗肿瘤已初见成效,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端粒酶有希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点。本研究探讨hTERT-TK/GCV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靶向杀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培养,构建荧光报告质粒和治疗质粒,脂质体瞬时转染方法将质粒导入肝癌细胞,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观察转染质粒对肝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blot检测hTERT-TK对肝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Cdk2、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TERT-TK可以高效、特异的转染表达端粒酶活性的肝癌细胞HepG2,并使其凋亡,总的凋亡率可达64%,而正常肝细胞L-02的凋亡率仅为15%,几乎不影响正常肝细胞的生长。结论:hTERT-TK/GCV自杀基因系统具有靶向抗肝癌作用,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基因治疗 肝癌 HTERT启动子 自杀基因
下载PDF
Th17细胞和IL-2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树强 王桂琴 贾春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907-910,974,共5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白介素21(IL-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NSCLC患者(NSCLC组)化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21的浓度。依据... 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白介素21(IL-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0例NSCLC患者(NSCLC组)化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21的浓度。依据美国联合癌症分类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2年制定的TNM分期标准,将入选病例分组:其中Ⅰ期6例,Ⅱ期17例,Ⅲ期(ⅢA+ⅢB)25例,Ⅳ期12例,分析Th17细胞及IL-21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分析。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与NSCLC组相近。结果 NSCLC组Th17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IL-21浓度高于对照组[(79.44±16.46)pg/ml vs(70.92±12.98)pg/ml,P<0.05)。Th17细胞和IL-21的水平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其病理类型有关,鳞癌患者Th17细胞、IL-2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腺癌患者(P<0.05)。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21的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细胞与IL-21的变化呈正相关(r=0.532,P<0.05)。结论 Th17细胞和IL-21在NSCLC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可能与其恶性程度及TNM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流式细胞术 TH17细胞 IL-21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毒力相关基因cagA的分布与临床胃疾患关系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艳萍 原素梅 郝素珍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毒力相关基因cagA的分布及与临床胃部疾患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取30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粘膜病变组织并确定H.pylori感染;用PCR方法对H.pylori-cagA基因进行检测,并对cag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①共分离培...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毒力相关基因cagA的分布及与临床胃部疾患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取30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的胃粘膜病变组织并确定H.pylori感染;用PCR方法对H.pylori-cagA基因进行检测,并对cag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①共分离培养H.pylori临床菌株148株,其中来自慢性胃炎38株,消化性溃疡36株,萎缩性胃炎48株,胃癌26株;②148株H.pylori临床分离株中cagA阳性菌株140株。结论本地区临床胃疾患病人中H.pylori的检出率为48.36%(148/306),cagA的阳性率为94.59%(140/148),cagA基因与标准菌株cagA序列相比对有一定的差异。cagA在各个类型的胃部疾病中的检出率都比较高,提示cagA的存在与H.pylori感染有关,但是与临床感染疾病类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胃疾患
下载PDF
TNF-α、IL-6、IL-8在军团病中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吉莲 王桂琴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4256-4257,4259,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因子IL-6、IL-8、TNF-α在军团病(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LD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6、IL-8、TNF-α的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LD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因子IL-6、IL-8、TNF-α在军团病(L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LD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6、IL-8、TNF-α的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LD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均表现出急性期﹥恢复期,且急性期TNF-α、IL-8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IL-6与IL-8、TNF-α、及TNF-α与IL-8的改变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LD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含量出现表达异常,并且随着病情程度的不同改变不同,对了解LP感染的发病过程、机体的免疫功能、病变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团病(LD) IL-6 IL-8 TNF-Α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致病岛与临床胃肠疾患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艳萍 郝燕 郝素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96-98,103,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致病岛中cagA、cagM、cagT、ORF13、ORF10各基因的分布情况以及与临床胃肠疾患的相关性。方法取306例患者的胃黏膜病变组织,确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用PCR方法对各基因进行检测。结果Hp感染的胃部疾病中,各基因的存...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致病岛中cagA、cagM、cagT、ORF13、ORF10各基因的分布情况以及与临床胃肠疾患的相关性。方法取306例患者的胃黏膜病变组织,确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用PCR方法对各基因进行检测。结果Hp感染的胃部疾病中,各基因的存在差异无显著性(P>0.05)。72.97%的菌株有完整的cagPAI,27.0%菌株部分缺失cagPAI。cagPAI完整性在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部分缺失cagPAI在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agPAI的存在与Hp感染有关,但是与临床感染疾病类型无关;cagA可以作为cagPAI存在的指标,但不能预测Hp感染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致病岛 胃肠疾患
下载PDF
马钱子碱经JNK-Fas途径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9
7
作者 梁小婷 范国权 +3 位作者 任桦 赵建平 蔚京京 张帆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马钱子碱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马钱子碱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马钱子碱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Ca^(2+)的含量、激光共聚焦法观察Ca^(2+)的形态学分布情况、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马钱子碱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马钱子碱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马钱子碱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Ca^(2+)的含量、激光共聚焦法观察Ca^(2+)的形态学分布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马钱子碱可以有效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浓度的增加,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增加。马钱子碱作用于HepG2细胞后引起MKK7、JNK、Fas、FADD基因的变化,并最终引起Ca^(2+)的释放导致细胞溶解。结论马钱子碱对HepG2细胞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并能诱导HepG2细胞发生凋亡。此过程通过JNKFas通路作用,最终引起细胞内Ca^(2+)的变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HEPG2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瘦素对LPS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晓娟 王桂琴 +3 位作者 颜光涛 王晓辉 林季 邓子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6-218,223,共4页
目的:观察瘦素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出小鼠胸腺细胞,用MTT法检测瘦素对胸腺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瘦素可呈剂量依赖... 目的:观察瘦素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出小鼠胸腺细胞,用MTT法检测瘦素对胸腺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瘦素可呈剂量依赖性的减少LPS对胸腺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瘦素可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浓度>100ng/ml时有统计学意义。RT-PCR表明加入瘦素后caspase3的表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瘦素对LPS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LPS 胸腺细胞 CASPASE3
下载PDF
加味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BALB/C小鼠行为学变化的调节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焦格 元海军 陈向伟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加味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BALB/C小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8w~10w龄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加味逍遥散低剂量组、加味逍遥散高剂量组5组,每组10只。用特制束缚筒束缚14d,每天6h的方法... 目的:研究加味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BALB/C小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0只8w~10w龄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加味逍遥散低剂量组、加味逍遥散高剂量组5组,每组10只。用特制束缚筒束缚14d,每天6h的方法制备小鼠慢性束缚模型。应激期外小鼠自由饮水和摄食,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mL/100g,2次/d;逍遥散组、加味逍遥散低剂量组、加味逍遥散高剂量组按1mL/100g体重分别给予0.3g/mL、0.38g/mL、0.76g/mL的中药水煎液,2次/d。给药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和鼠尾悬挂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正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P<0.05),6min内不动时间延长(P<0.01),穿格次数减少(P<0.01),修饰次数有所减少,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及加味逍遥散低、高剂量组正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P<0.01),穿格次数增加(P<0.01),6min内不动时间缩短(P<0.01),修饰次数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加味逍遥散高剂量组与逍遥散组比较,穿格次数增加(P<0.05)。结论:加味逍遥散与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小鼠行为学均有所改善,但加味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应激 逍遥散 行为科学 加味逍遥散
下载PDF
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丽丽 戎建荣 王桂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4,19,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为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株共84株,其中亚胺培南耐药鲍氏不动杆菌(IRAB)63株,亚胺培南敏感...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为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株共84株,其中亚胺培南耐药鲍氏不动杆菌(IRAB)63株,亚胺培南敏感鲍氏不动杆菌(ISAB)21株。用K-B纸片法检测以上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分析1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carO、oprD膜孔道蛋白基因,adeB外排泵基因,并对扩增阳性的基因进行测序,同时应用DNASTAR软件对耐药和敏感菌株的carO、oprD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3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较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28.6%)和米诺环素(30.2%)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而21株亚胺培南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较敏感;IRAB与ISAB检出TEM、OXA-23、adeB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株细菌中carO、oprD和OXA-51均为阳性。亚胺培南耐药株carO编码基因序列与亚胺培南敏感株相比存在有意义突变。结论本研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主要与β-内酰胺酶、adeB外排泵、carO孔道蛋白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 Β-内酰胺酶基因 膜孔蛋白 耐药机制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恐惧记忆活动中峰电位与场电位Gamma节律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辉民 王坚基 +4 位作者 付焱 高启超 王晨芳 蔡红艳 王昭君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小鼠在恐惧记忆活动中峰电位与场电位Gamma节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6月龄APP/PS1/tau三转基因(3xTg)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分为3xTg组和WT组,每组10只。无菌条件下在每组小鼠海...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小鼠在恐惧记忆活动中峰电位与场电位Gamma节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6月龄APP/PS1/tau三转基因(3xTg)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分为3xTg组和WT组,每组10只。无菌条件下在每组小鼠海马内埋置电极,两周后进行条件恐惧箱的行为学实验。通过小鼠头部埋置的无线遥测装置同步监测分析Gamma节律、Spike和Burst发放频率的变化情况,最后使用熵值计算Gamma节律与Spike的相关性。结果(1)在行为学实验中,3xTg小鼠因条件刺激引起的僵直比率为[(54.07±2.32)%],显著低于WT小鼠[(76.21±2.88)%](t=4.796,P<0.01)。(2)同步记录到WT小鼠在Pre-CS期Gamma节律的功率为[(11.574±1.147)dB],给予CS后上升为[(18.108±1.177)dB](t=3.386,P<0.01)。3xTg组在给予CS之后Gamma功率[(12.346±1.345)dB]明显低于WT组(t=3.423,P<0.01)。(3)WT小鼠在Pre-CS阶段Spike发放频率为[(5.667±1.475)次/s],给予条件刺激后显著升高[(11.008±1.335)次/s](t=3.542,P<0.01)。而3xTg小鼠的Spike发放频率在CS之后为[(5.249±1.033)次/s]明显低于WT组(t=4.788,P<0.01)。(4)WT组在Pre-CS和CS阶段Burst间隔时间分别为[(0.550±0.043)s]和[(1.075±0.034)s],可见WT组Burst发放频率在给予条件刺激之后显著增加(t=5.188,P<0.01)。而3xTg组经过条件刺激后发放间隔为[(0.619±0.033)s],显著低于WT组(t=3.352,P<0.01)。(5)给予条件刺激后,WT小鼠的Spike-Gamma熵值曲线始终高于3xTg小鼠,其中WT组和3xTg组的相关性最高值分别为(0.403±0.031)和(0.314±0.028),3xTg组的Spike-Gamma相关性与WT小鼠相比显著下降(t=3.372,P<0.01)。结论AD恐惧记忆的缺陷可能是由于Spike-LFP(Gamma)发放不协调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条件恐惧记忆 无线神经遥测技术 场电位 峰电位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