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对高血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高赛红 张小良 +1 位作者 杨迎春 乔海兵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观察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C)处理对高血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脑梗死灶、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行为损伤症状,探讨其对高血脂合并脑I/R损伤是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高血脂大鼠随机分为脑I/... 目的观察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C)处理对高血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脑梗死灶、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行为损伤症状,探讨其对高血脂合并脑I/R损伤是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高血脂大鼠随机分为脑I/R组、Poly-IC预处理组、Poly-IC后处理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20只。0~4分神经行为评分记录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表现,伊文思蓝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梗死情况,TUNEL染色法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观察Bcl-2和Bax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行为损伤症状严重,评分明显升高(P<0.05)。而Poly-IC预处理和后处理组评分较I/R组均明显降低(P<0.05)。伊文思蓝染色结果显示,I/R组较sham组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增高(P<0.05),而Poly-IC预处理或后处理可明显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P<0.05)。脑梗死体积检测结果显示,sham组未见梗死灶均匀红染,而I/R组脑组织可见白色梗死区。与I/R组比较,Poly-IC预处理和后处理组梗死灶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I/R组大鼠大脑皮质内细胞凋亡指数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5),而Poly-IC预处理和后处理组大鼠大脑皮质内细胞凋亡指数较I/R组均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Bax表达明显升高(P<0.05),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Poly-IC预处理和后处理组Bax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Poly-IC预处理或后处理可改善神经行为损伤症状,减轻血脑屏障损害,缩小脑梗死体积,降低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对高血脂大鼠脑I/R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与Bcl-2和Bax表达水平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 脑缺血/再灌注 聚肌苷酸聚胞苷酸 B淋巴细胞瘤-2 Bcl-2相关X蛋白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大鼠
下载PDF
骨基质明胶在异位成骨区的成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瑞芳 秦书俭 田志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4期19-20,2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后的骨基质明胶(BMG)在异位成骨区的成骨效果。方法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血管束植入用bFGF预处理过的BMG中;B组血管束植入未作任何预处理的BMG中;C组单独植入BMG。分别于术后4、8、12周给各组...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后的骨基质明胶(BMG)在异位成骨区的成骨效果。方法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血管束植入用bFGF预处理过的BMG中;B组血管束植入未作任何预处理的BMG中;C组单独植入BMG。分别于术后4、8、12周给各组动物灌注墨汁后做HE及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新生骨面积定量分析,各个时间点上A组新生骨面积均最大,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生骨面积比与血管面积比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4周=0.53,P﹤0.05;r8周=0.46,P﹤0.05;r12周=0.61,P﹤0.05。结论血管化程度越高,新生骨面积越大;新生骨面积比与血管化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基质明胶 血管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基质明胶包埋血管束的促血管化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瑞芳 秦书俭 +1 位作者 程应斌 任占川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2期143-144,共2页
①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基质明胶(BMG)包埋血管束的促血管化作用。②方法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2只。A组:bFGF+血管束+BMG;B组:血管束+BMG;C组:BMG。分别于术后4、8、12周给各组动物灌注墨... ①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基质明胶(BMG)包埋血管束的促血管化作用。②方法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2只。A组:bFGF+血管束+BMG;B组:血管束+BMG;C组:BMG。分别于术后4、8、12周给各组动物灌注墨汁后做透明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并做HE及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定量分析。③结果 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化,效果以A组最好,B组次之,C组最差。④结论 bFGF对BMG包埋血管束有促血管化的正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束 骨基质明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