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布鲁菌病105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冯珊珊 邓春青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5,共3页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重要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急、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布鲁菌病疫情已趋于缓和,但2000年以后疫情再次强势走高。
关键词 布鲁菌病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山西省 自然疫源性疾病 慢性传染病 人畜共患 动物源性 疫情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淼 胡艳芳 +1 位作者 史为涛 王勤英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99-603,共5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慢性HBV感染者HBVX基因(HBX)位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门诊与住院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20例:慢性HBV感染组患者7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患者44例,所有患者血清HBVDNA均在检测上限。...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慢性HBV感染者HBVX基因(HBX)位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门诊与住院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20例:慢性HBV感染组患者7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患者44例,所有患者血清HBVDNA均在检测上限。选用磁珠吸附法提取血清HBVDNA,巢氏PCR扩增HBX基因,测序,使用Chromas及SeqMan软件比对所得HBX基因序列与GeneBank中的HBV标准株序列,检出其突变位点。组间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分析采用f检验,率的比较采用石。检验。结果HBX基因区G1440A、G1467C、G/C1479A、C1485T、C1653T突变位点的发生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值均〉0.05;肝癌组T1674C位点突变率为29.27%,明显高于慢性HBV感染组的6.67%,x^2=10.82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本核心启动子区T1753C点突变率和A1762T/G1764A双突变率在肝癌组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组,尸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74C、T1753C、A1762T/G1764A位点突变患者的平均年龄均高于相对应的未突变组,分别为(54.81±13.97)岁对比(46.08±14.14)岁;(55.95±7.99)岁对比(45.37±14.79)岁;(53.18±13.40)岁对比(40.96±12.69)岁,t值分别为2.297、3.117和5.035,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X基因区T1674C、T1753C及A1762T/G1764A突变在肝癌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于慢性HBV感染者。T1753C、A1762T/G1764A位点变异可能会抑制HBeAg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突变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原文传递
HIV感染者中结核杆菌ESAT-6蛋白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斌 伦文辉 +6 位作者 成军 赵龙凤 李兴旺 韩宁 王琦 梁赟磊 毛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检测结核杆菌抗原早期分泌抗原靶分子(ESAT-6)融合蛋白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中特异性T细胞反应,从而为艾滋病合并结核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组表达结核杆菌ESAT-6蛋白做为抗原,通过酶联免... 目的检测结核杆菌抗原早期分泌抗原靶分子(ESAT-6)融合蛋白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中特异性T细胞反应,从而为艾滋病合并结核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组表达结核杆菌ESAT-6蛋白做为抗原,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HIV感染者中特异性T细胞反应,并以正常健康者、无HIV感染的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结果ESAT-6重组蛋白对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ELISPOT方法检测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斑点形成单位数(SFU/10^6PBMC)在结核组和HIV合并结核感染组中显著升高,并与无合并结核感染临床表现的HIV组以及健康对照组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别。结论重组结核杆菌ESAT-6蛋白可以作为抗原通过ELISPOT方法检测HIV感染者中结核杆菌合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感染 分枝杆菌 结核 免疫酶技术
原文传递
布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珊珊 邓春青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1515-1518,共4页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世界范围重要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急、慢性传染病。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因布病严重流行,进行大规模的动物布氏杆菌(Brucella)感染防治,使发病率显著降低。然而,2000年以来,...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世界范围重要的动物源性人畜共患急、慢性传染病。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因布病严重流行,进行大规模的动物布氏杆菌(Brucella)感染防治,使发病率显著降低。然而,2000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布病疫情出现快速回升,其被报告为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传染病之一。2007年,布病报告发病率上升到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顺位第10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流行病学 致病机制 诊断 防治
原文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ESAT-6和CFP-10及rCFP10-ESAT6融合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及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斌 伦文辉 +6 位作者 成军 赵龙凤 毛羽 李兴旺 王琦 梁赟磊 向天新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1期33-43,共11页
目的构建结核早期分泌抗原靶分子(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及重组CFP10-ESAT6(rCFP10-ESAT6)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蛋白并比较三者表达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ESAT-6、CFP-10基因片段,融合PCR技术... 目的构建结核早期分泌抗原靶分子(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及重组CFP10-ESAT6(rCFP10-ESAT6)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蛋白并比较三者表达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ESAT-6、CFP-10基因片段,融合PCR技术扩增rCFP10-ESAT6片段,分别连接到pGEM-T载体,测序正确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或pET-28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3种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验证目的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结果pET-32a(+)-ESAT6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分子量为31kD,目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2%;pET-32a(+)-CFP10、pET-28a(+)-CFP10-ESAT6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分子量分别为33kD和28kD,目的蛋白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73%和48%;Western blot证实其均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亲和层析法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结论利用大肠埃希菌BL21(DE3)成功表达了具有良好抗原性的ESAT-6、CFP-10融合蛋白及rCFP10-ESAT6重组蛋白,为深入研究其免疫原性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抗原 早期分泌抗原靶分子 培养滤液蛋白10 原核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