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莨菪碱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邢卉春 赵龙凤 王守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山莨菪碱组。以D半乳糖胺加内毒素脂多糖制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山莨菪碱(20mg/kg)预处理...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山莨菪碱组。以D半乳糖胺加内毒素脂多糖制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用山莨菪碱(20mg/kg)预处理模型鼠。观察3组大鼠肝酶含量,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肝组织中NO、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山莨菪碱组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LT(666±267)U〕、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059±408)U〕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7.22±5.62)μmol/L〕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分别为(2352±698)U,(3549±717)U和(20.71±5.92)μmol/L〕,P均<0.01;伴随着山莨菪碱对血及肝组织中NO过量合成的抑制,肝组织中MDA降低、SOD增高(P均<0.01)。山莨菪碱组肝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山莨菪碱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可能与山莨菪碱抑制NO的过量产生及清除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急性 山莨菪碱 肝保护 自由基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在大鼠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红 赵龙凤 韩德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3-355,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在大鼠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饮水中加入硫代乙酰胺(TAA) ,另一组同时小剂量注射脂多糖 (LPS) ,以观察其对肝硬化形成的影响。结果 :TAA可使动物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脏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且二...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在大鼠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饮水中加入硫代乙酰胺(TAA) ,另一组同时小剂量注射脂多糖 (LPS) ,以观察其对肝硬化形成的影响。结果 :TAA可使动物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脏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且二者存在直线相关 ;血浆和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 - 1(ET - 1)、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含量均增加 ,而且血浆中各成分含量均与内毒素血症呈正相关 ;在TAA +LPS组动物唯有TNFα浓度和胶原蛋白含量明显高于TAA组。结论 :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内毒素可能主要通过激活枯否细胞分泌TNFα发挥其作用 ,但ET - 1、NO和自由基也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乙酰胺 肝硬化 内毒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 自由基 内毒素血症 大鼠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反式激活基因2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丹琼 郭江 +4 位作者 成军 张健康 赵龙凤 洪源 张黎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98-800,共3页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F蛋白反式激活基因2(FTP2)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临床病理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通过PCR获得HCVFTP2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F蛋白反式激活基因2(FTP2)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表达,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在临床病理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通过PCR获得HCVFTP2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后进行大量表达并纯化。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多克隆抗体,并将此抗体作为诊断试剂观察其在正常肝组织和临床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以pET32a(+)-FTP2表达载体转化BL21菌后,经IPTG诱导,成功获得大量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25kD。将此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体,经抗体间接ELISA检测证明,多克隆抗体效价>1:128000,免疫组化显示多克隆抗体能够与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临床病理组织产生FTP2抗原反应。结论成功表达了HCV的FTP2蛋白并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证实FTP2与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F蛋白反式激活基因2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0
4
作者 王守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治疗 诊断 肝硬化患者 发病机制 血循环 腹水 并发症 SBP 菌血症
下载PDF
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中铁钙锌铜锰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邢卉春 张建新 +1 位作者 谢文轩 王守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9-211,共3页
应用D-半乳糖胺加内毒素脂多糖制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分别于给药后6、12、24、48小时采集肝组织标本,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定量分析铁钙铜锌锰5种元素含量。结果肝组织中铁、钙随肝损伤的加重逐渐增高,锌则... 应用D-半乳糖胺加内毒素脂多糖制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分别于给药后6、12、24、48小时采集肝组织标本,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定量分析铁钙铜锌锰5种元素含量。结果肝组织中铁、钙随肝损伤的加重逐渐增高,锌则降低;伴随着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增高,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降低,而铜、锰变化不明显。结果提示:急性肝损伤时,肝组织中有铁超载、钙超载及锌含量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铁钙锌铜含量 急性 肝组织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对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磷脂酶A_2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贾因棠 王守义 解中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22-724,共3页
为探讨前列腺素E1(PGE1)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机制,本实验应用D-氨基半乳糖及内毒素复制急性肝衰竭(AHF)模型,观察PGE1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肝组织匀浆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GE1治疗组鼠血清TNF含量及... 为探讨前列腺素E1(PGE1)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机制,本实验应用D-氨基半乳糖及内毒素复制急性肝衰竭(AHF)模型,观察PGE1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肝组织匀浆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GE1治疗组鼠血清TNF含量及肝组织匀浆PLA2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坏死面积也小于对照组(P<0.01),提示PGE1保护肝细胞作用与降低TNF合成及抑制PLA2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磷脂酶A 前列腺素E 肝功能衰竭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在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8
7
作者 贾因棠 王守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55-757,774,共4页
Tumor necrosis factor -a (TNF- a)was consideral to be a key media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toxin hepatoxicity. However, the precise mechanism by which TNF- a mediate liver injury remains un certain. Many results ... Tumor necrosis factor -a (TNF- a)was consideral to be a key media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toxin hepatoxicity. However, the precise mechanism by which TNF- a mediate liver injury remains un certain. Many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NF - a could mediate neutrophil adherence, activate phospholipase A2, induce Pedction of lipid ndators, fine radicals and so on, all of which played fort role in development of liver injury. This article reviewed recent infonnations about cytotoxic mechanism of TNF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患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中鑫 段晓红 +1 位作者 曹姗姗 贾因棠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仍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方案,但部分患者正规治疗后仍不能获得持久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近年研究发现:许多宿主因素与... 目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仍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主要方案,但部分患者正规治疗后仍不能获得持久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近年研究发现:许多宿主因素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关,如IL28B基因多态性及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gamma inducible protein 10,IP-10)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及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蛋白 干扰素γ 抗病毒疗效 病毒学应答 慢性丙型肝炎 RIBAVIRIN 聚乙二醇干扰素 interferon sustained 主要方案
下载PDF
中药双利肝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龙凤 李红 韩德五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8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双利肝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饮用TAA(0.03%)4个月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从第4个月始加用中药双利肝合剂灌胃,进行内毒素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琢、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的检测,以及组织学... 目的探讨中药双利肝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饮用TAA(0.03%)4个月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从第4个月始加用中药双利肝合剂灌胃,进行内毒素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琢、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的检测,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用中药双利肝治疗后,内毒素水平、TNF-琢、ET-1及NO均有明显下降;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减少。结论中药双利肝通过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肝星状细胞(HSC)激活,从而间接抑制肝纤维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双利肝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细胞因子 内毒素血症 丹参
下载PDF
HIV感染/AIDS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春青 李洁 王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8-458,共1页
关键词 艾滋病毒感染 艾滋病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水平对阿德福韦酯抗病毒远期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为涛 王勤英 +1 位作者 赵雪 赵龙凤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0期1418-1419,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与抗病毒远期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具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核苷类似物初治的CHB患者为病例组(92例),另选取...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与抗病毒远期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具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核苷类似物初治的CHB患者为病例组(92例),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入选对象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病例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抗病毒治疗,定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DNA及肝功能等。结果治疗48周时,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和无应答者分别为11、69、12例。治疗前病例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明显高于对照组[(8.2±5.2)%比(3.0±0.7)%,P〈0.05]。无应答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明显高于部分应答组、完全应答组和对照组[(11.6±1.6)%比(5.6±1.3)%、(3.6±0.8)%、(3.0±0.7)%,P〈0.01];部分应答组外周血Treg细胞水明显高于完全应答组和对照组(均P〈0.01);完全应答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前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对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的远期疗效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调节性T细胞 疗效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守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8-240,共3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HBV慢性感染 HBV感染 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 高流行区 疾病死因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守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9期4-7,共4页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HBV) 肝脂肪变 丁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
下载PDF
医学实验室研究生管理刍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国宏 章容 邓春青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研究生学习可分为前期的基础理论课学习阶段和后期的实验研究工作阶段.如何加强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的管理,提高实验研究效率,是平时较少探讨的问题.结合实际体会介绍一些经验,如带教、定期学术汇报及资源整合共享等,供有志于医学研究实... 研究生学习可分为前期的基础理论课学习阶段和后期的实验研究工作阶段.如何加强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的管理,提高实验研究效率,是平时较少探讨的问题.结合实际体会介绍一些经验,如带教、定期学术汇报及资源整合共享等,供有志于医学研究实验室管理的同仁交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管理 医学实验室 基础理论课 实验室管理 研究工作 学习阶段 实验研究 资源整合 医学研究
下载PDF
TTV基因酶切分型研究
15
作者 杜绍财 张玲荣 +2 位作者 朱凌 季颖 张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TTV基因分型状况。方法采用套式PCR检测D8、 D10、 D22、 D25、 D29血清中TTV DNA,限制性内切酶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进行酶切和序列分析。结果 N22~ D8存在 BstUI特异性切点,... 目的了解中国TTV基因分型状况。方法采用套式PCR检测D8、 D10、 D22、 D25、 D29血清中TTV DNA,限制性内切酶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进行酶切和序列分析。结果 N22~ D8存在 BstUI特异性切点, G1b~D10无 BstUI切点,有EcoRI切点,G2a、D25、D29序列均存在Hae和Tsp509切点,G2b-D22除存在HaeⅢ切点之外还具有MboⅠ切点。Pat3~TTh6仅有Hae Ⅲ切点。结论AB008394~D8具有相同的切点可能均属la型,G1b-Jcase5切点相同可能为1b型,TTh1~1和TTh1~2可能属1型中的其它亚型。D25~D29酶切点相同为2a型,G2b~D22切点相同为2b型,Pat3~TTh6切点相同可能为2型中的其它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V-DNA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酶切分型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并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守义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12期3-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肝硬化 HBV慢性感染 HBV感染 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 高流行区 疾病死因 乙肝
下载PDF
24例HIV感染/AIDS诊治体会
17
作者 邓春青 李洁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0年第3期172-173,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AIDS HIV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下)
18
作者 王守义 《基层医学论坛》 200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治疗 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应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应抓好"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并就地就近治疗).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诊断 治疗 早期 发热期 少尿期 强心剂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上)
19
作者 王守义 《基层医学论坛》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Rever With Syndrome.HFRS),在我国广泛流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急性传染病,80年代中期以来发病人数超过10万,病死率较高.也广泛流行于亚欧等...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Rever With Syndrome.HFRS),在我国广泛流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急性传染病,80年代中期以来发病人数超过10万,病死率较高.也广泛流行于亚欧等许多国家.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诊断 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 急性传染病
下载PDF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20
作者 王守义 《基层医学论坛》 2002年第2期4-5,共2页
1989年美国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找到了一个与本病恢复期血清起阳性反应的克隆,命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由其引起的肝炎命名为丙型肝炎(hepatitis C,HC).初步研究表明在电镜下HCV为RNA病... 1989年美国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找到了一个与本病恢复期血清起阳性反应的克隆,命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由其引起的肝炎命名为丙型肝炎(hepatitis C,HC).初步研究表明在电镜下HCV为RNA病毒,其直径为55nm,呈球形颗粒,HCV基因组总长9 416个核苷酸,为单股正链,有一个大的开放读码框架,能编码3 014个氨基酸多肽,基因组的两侧分别为5'和3'端的非编码区,编码区从5'端依次为核蛋白(C)区,包膜蛋白(E)区和非结构(NS)区.后者又分为NS1、NS2、NS6、NS4、NS5、等区,NS1又称为E2/NS1.C区基因编码核壳蛋白,E1E2/NS1编码包膜糖蛋白,两者为病毒结构蛋白,NS2、NS6、NS4、NS5区各自编码不同功能的非结构蛋白,其中NS5编码HCV基因组螺旋酶,NS5编码HCV基因组的复制酶.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传染播途径主要为输血及血液制品,也可通过血液透析、单采血浆、肾移植、性接触、静脉吸毒、母婴传播等. 展开更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