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山西某医院十年传染病流行特征论分级诊疗模式下传染病防治的新需求 被引量:8
1
作者 毕丽青 王翠玲 郝彦琴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699-700,共2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变,全球不断面临新型致命传染病的威胁,旧的传染病又可能死灰复燃,传染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预防传染病传播、救治传染病患者是医疗系统承担的重要任务。针对传染病方面的医疗资源及传染病专业人员配置...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变,全球不断面临新型致命传染病的威胁,旧的传染病又可能死灰复燃,传染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预防传染病传播、救治传染病患者是医疗系统承担的重要任务。针对传染病方面的医疗资源及传染病专业人员配置对传染病防治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传染患者筛查、诊治相对集中在大型医院,严重影响了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就诊病例 传染病防治 报告病例
下载PDF
山西省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任姣龙 郝彦琴 +3 位作者 贾雁琳 陈杰 张玲荣 张缭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4期2309-2311,共3页
目的对山西省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基因分型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CV基因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就诊的HCV感染患者(抗-HCV阳性,HCVRNA≥1×10~3U/ml)作为研... 目的对山西省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基因分型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CV基因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就诊的HCV感染患者(抗-HCV阳性,HCVRNA≥1×10~3U/ml)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其基因型,并检测HCV-RNA含量,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指标,根据不同基因型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的HCV感染者的临床指标。结果共检测90例HCVRNA≥1×10~3U/ml的阳性标本,检出2种基因型,分别为1b型78例(87%),2a型12例(13%),可分型率为100%。1b基因型HCV感染患者血清HCV-RNA病毒载量、血清ALT、ALB、TBIL、AFP水平与2a基因型HCV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山西省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HCV分型不足以判断HCV相关临床情况,需同时检测HCV基因型、HCV-RNA含量及肝功能等全面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丙型肝炎病毒 PCR-荧光探针法
下载PDF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疾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王晓燕 张缭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73,共5页
HCV感染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肝脏病变,还取决于肝外后遗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作为当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线用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及临床治愈,但其对肝外疾病转归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就DAAs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 HCV感染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肝脏病变,还取决于肝外后遗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作为当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线用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及临床治愈,但其对肝外疾病转归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就DAAs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疾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提示丙型肝炎治愈患者仍需进行长期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肝外表现
下载PDF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太原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情况的评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范炤 王素萍 +4 位作者 杨芸 李平 刘占伟 王郁英 田树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143,146,共4页
目的鉴于医院获得性肺炎(NP)的高发病率及危害性,本研究对太原地区NP的流行趋势进行了评价和预测。方法收集太原地区十二年NP发病资料,以NP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基础疾病、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入住ICU、住院时间≥2... 目的鉴于医院获得性肺炎(NP)的高发病率及危害性,本研究对太原地区NP的流行趋势进行了评价和预测。方法收集太原地区十二年NP发病资料,以NP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基础疾病、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入住ICU、住院时间≥21天、有创性机械通气或雾化吸氧为独立的6个危险因素作为网络输入,发病率为网络输出,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在评价基础上,对2006年12个月的NP发病率进行了预测,与实际发病率比较,符合率较高,预测误差较小,同时对2007年1~3月的发病率进行了预测。结论NP的发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又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相互作用与不确定性,而BP人工神经网络有许多优点可以解决这些变量间关系不能精确地用函数表达的复杂问题。实践证明,该模型是可行的,同时有其普遍性,可推广到卫生领域其他疾病的评价和预测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BP人工神经网络 危险因素 预测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特点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霞 董芳 +3 位作者 李玮 陈常云 朱新宇 王守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了解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中HBV隐匿性感染的比例及其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7例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和HCVAg,并进行常规的病理学检查。结... 目的了解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中HBV隐匿性感染的比例及其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7例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和HCVAg,并进行常规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肝组织HBsAg和(或)HBcAg阳性9例(33.3%);HBsAg和(或)HBcAg及HCVAg阳性10例(37.0%);全阴性8例(29.6%)。在HBV隐匿性感染的19例患者中,慢性肝炎8例,肝硬化11例。结论HBV和HCV感染为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患者肝功能反复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HBV感染。这种HBV隐匿性感染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隐匿性感染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内毒素对慢性HBV感染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素美 赵龙凤 +1 位作者 李红 韩德五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6-447,451,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HBV感染者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各自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收集HBV感染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血清,以鲎试剂法测定血浆ET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补体活...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HBV感染者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各自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收集HBV感染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血清,以鲎试剂法测定血浆ET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补体活性及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分析ET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CHB患者IL-4与IL-10水平明显升高,IL-2、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降低;ET阳性组患者IL-4与IL-10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IL-12水平在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ET与AP5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HB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主要表现为:Th1类细胞因子减少而Th2类细胞因子增加,ET主要影响Th2类细胞因子,进而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者 内毒素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情况及临床转归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淼 胡艳芳 +1 位作者 路璐 王勤英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0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 探讨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及不同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感染患者临床转归差异.方法 纳入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慢性HBV感染患者266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9例(慢性乙型肝炎组)... 目的 探讨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及不同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感染患者临床转归差异.方法 纳入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慢性HBV感染患者266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9例(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89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组)和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18例.采用特异性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析各组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分布和各型HBV感染患者临床转归差异.结果 266例样本检出HBV B基因型32例(12.0%),均为B2基因亚型;C基因型229例(86.1%),均为C2基因亚型;B/C混合型5例(1.9%).C型(C2亚型)较B型(B2亚型)HBV感染患者男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大、病程更长[66.8% (153/229)比46.9%(15/32),43.00岁(32.00岁,51.00岁)比29.00岁(25.00岁,38.25岁),4.00年(2.00年,9.00年)比2.00年(2.00年,2.75年)](P<0.05).B型(B2亚型)HBV感染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占81.3% (26/32)、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占18.8%(6/32),C型(C2亚型)HBV感染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占55.9%(128/229)、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占36.2%(83/229)、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占7.9%(18/229),2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9,P=0.02).结论 山西省慢性HBV感染患者中HBV基因型包括B型(B2亚型)、C型(C2亚型)及B/C混合型,以C型(C2亚型)为主,C型(C2亚型)HBV感染临床转归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基因亚型 临床转归
下载PDF
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2263例病原学和临床类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薛瑞霞 张缭云 +3 位作者 高玲 仇丽霞 高慧 赵龙凤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7期586-588,共3页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和临床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2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263...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和临床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2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263例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病原学以乙型肝炎病毒占绝对优势,感染构成比达73.8%,其次是未定型肝炎,为10.3%;临床分型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比例为高,分别为44.1%和32.9%。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以乙型病原比例最高,约35.0%,戊型其次,为30.1%,而甲型相对较少,仅13.4%;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病原也均以乙型为主。病原未定型在急性和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比例较高,分别为20.8%和31.3%。结论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以乙型为主,但病原未定型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临床类型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为主。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比例显著下降,乙型和戊型比例增高。病原学未定型在急性和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比例较高,提示我们应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病原的检测手段,并加强对新型肝炎病毒的关注。另外,需要加强对戊型肝炎的监测,警惕其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病原学 临床类型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rCFP10-ESAT6融合抗原基因在HIV感染者中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斌 伦文辉 +6 位作者 李兴旺 成军 赵龙凤 韩宁 王琦 向天新 毛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结核(TB)特异性T细胞反应,为艾滋病合并结核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融合PCR和基因重组技术,重组并表达结核杆菌蛋白rCFP10-ESAT6抗原蛋白,按照HIV感染和是否伴发结核病...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结核(TB)特异性T细胞反应,为艾滋病合并结核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融合PCR和基因重组技术,重组并表达结核杆菌蛋白rCFP10-ESAT6抗原蛋白,按照HIV感染和是否伴发结核病将实验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14例)、TB组(7例)、HIV(+)/TB组(14例)及HIV(+)组(72例),以合成的rCFP10-ESAT6蛋白作为抗原,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分别检测四组患者外周血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并对HIV(+)患者相关检测结果及其CD4+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组合成28kD的rCFP10-ESAT6融合蛋白,以此蛋白作为抗原通过ELIS-POT方法检测,在TB组和HIV(+)/TB组中阳性率达到100%,在健康对照组中为7.1%(1/14),在HIV(+)组为20.8%(15/72)。TB组阳性率明显高于HIV(+)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5),HIV(+)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IV感染者可能存在较高比例的潜在结核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LISPOT检测结果与HIV感染者的CD4+计数之间没有相关性(r=-0.093,P=0.442;r=-0.083,P=0.13)。结论rCFP10-ESAT6融合蛋白可作为抗原利用ELISPOT方法对HIV合并结核感染进行检测,在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其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HIV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基于无创诊断指标构建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模型研究
10
作者 杨艳芬 史诗 +1 位作者 刘晓芳 邓春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有效预测因子,基于Log...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有效预测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算法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CA)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并将结果可视化。结果1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00例。经Lasso回归筛选的最佳建模指标为:性别、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脾脏长径、门静脉内径。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83.0%,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95%CI:0.946,0.993),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0.592(95%CI:0.487,0.698)和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的0.623(95%CI:0.509,0.738);CA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高的吻合度;DCA曲线提示使用列线图模型能够使患者净获益增加。结论本研究基于性别、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脾脏长径、门静脉内径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学炎症程度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腾飞 李琼洁 +1 位作者 邓春青 张缭云 《肝脏》 2016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研究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HBeAg状态、HBV DNA量、脾脏厚度、胆囊壁厚度及门静脉内径等指标与肝组织学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肝组织学检查而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相关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 目的研究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HBeAg状态、HBV DNA量、脾脏厚度、胆囊壁厚度及门静脉内径等指标与肝组织学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肝组织学检查而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相关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41例慢性HBV感染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病理损伤,炎症分级≥G2者共18例(43.9%),年龄和胆囊壁厚度为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469、4.506,P值分别为0.003、0.014)。结论有接近半数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炎症分级≥G2;年龄、胆囊壁厚度为评估肝功能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的临床指标,此二者作为临床指标随访该类患者可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肝组织学 年龄 胆囊壁厚度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龙凤 王艳 赵中夫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7期506-508,共3页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免疫的影响。方法白细胞介素(IL)-2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ApoE基因片段,用荧光偏振的方法检测ApoE基因型。结果轻度组ApoEε4高于正常值范围...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免疫的影响。方法白细胞介素(IL)-2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ApoE基因片段,用荧光偏振的方法检测ApoE基因型。结果轻度组ApoEε4高于正常值范围,并与中度、重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poEε3、ApoEε2组相比ApoEε4组有较高的IL-2和总胆固醇水平。结论高水平的ApoEε4基因可通过调节IL-2和血脂水平减轻HBV感染后引起的肝细胞炎症反应及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 聚合酶链反应(PCR) ApoEε4基因 APOE基因型 IL-2 放射免疫法 白细胞介素 正常值范围 胆固醇水平 基因片段 荧光偏振 炎症反应 血脂水平 感染性 统计学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龙凤 赵中夫 王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0期780-781,共2页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PCR法及荧光偏振法,外周血白细胞膜表面干扰素(IFN)-γR1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结果在慢性乙型肝炎组apoEε4基因型频率较高;重...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PCR法及荧光偏振法,外周血白细胞膜表面干扰素(IFN)-γR1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结果在慢性乙型肝炎组apoEε4基因型频率较高;重型乙型肝炎组apoEε4基因型频率降低,且INF-γR1表达升高。结论apoEε4不影响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程度,但对肝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肝炎 乙型 慢性 受体 干扰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中夫 赵龙凤 王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IFN)-γ活性与病毒载量、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IL-2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法),IFN-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HBV-DNA高载量组与低载...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IFN)-γ活性与病毒载量、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IL-2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法),IFN-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HBV-DNA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相比IL-2水平明显低下(P<0.05),两组间IFN-γ水平无统计学意义。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IL-2水平逐渐降低,IFN-γ逐渐增高;与非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组的IL-2的含量显著降低,而IFN-γ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在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IL-2与HBV清除有关,其降低的程度与肝损伤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相关;IFN-γ的抗病毒作用不明显,但它作为炎症介质参与了肝脏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Γ 检测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干扰素α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肝功能及p-mTOR p-p70S6K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究干扰素α(IFN-α)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动物模型肝功能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p-p70S6K蛋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BV组和IFN-α组(各12只)。通过尾静脉注射HBV建... 目的探究干扰素α(IFN-α)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动物模型肝功能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p-p70S6K蛋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BV组和IFN-α组(各12只)。通过尾静脉注射HBV建立乙型肝炎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pKCMvint.IFN-α-2a促进IFN-α的表达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N-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HBV血清标志物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的水平。结果HBV组和IFN-α组小鼠血清中可检测出显著的HBeAg和HBsAg。IFN-α组血清HBeAg和HBsAg水平显著低于HBV组(P<0.05)。IFN-α组的IFN-α水平显著高于HBV组(P<0.05)。HBV组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ALT和AS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FN-α组的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HBV组(P<0.05)。HBV组肝细胞出现显著形变,细胞排列异常,出现假肝小叶,并且出现炎症浸润。IFN-α组肝损伤程度较HBV组显著缓解,炎症反应较轻,细胞大小和排列基本正常。HBV组肝组织出现大量的纤维化染色,IFN-α组肝组织仅有少量的纤维化。HBV组的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 mRNA水平以及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p70S6K/p70S6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FN-α组的CollagenⅠ、Col-lagenⅢ、TIMP-1 mRNA水平以及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p70S6K/p70S6K水平显著低于HBV组(P<0.05)。结论IFN-α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mTOR、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并减少Colla-genⅠ、CollagenⅢ、TIMP-1的表达水平,从而缓解HBV引起的纤维化和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PI3K/AKT
下载PDF
组胺、内毒素对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张素美 李红 +1 位作者 赵龙风 韩德五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9-181,共3页
通过研究CH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组胺、ET(内毒素)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对CHB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鲎试剂法测定血浆ET,以荧光法测定血浆组胺水平,分析ET、组胺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CHB患者均有不同程度... 通过研究CH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组胺、ET(内毒素)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对CHB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鲎试剂法测定血浆ET,以荧光法测定血浆组胺水平,分析ET、组胺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CHB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主要表现为:Th1类细胞因子减少而Th2类细胞因子增加,ET主要影响Th2类细胞因子,组胺影响Th1类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者 组胺 内毒素 细胞免疫
下载PDF
科学认识发热门诊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彦琴 《健康向导》 2015年第3期23-24,共2页
自从2003年非典后,我国在县级以上的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对于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尽量做到及时排查,及早诊断,并且第一时间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是传染病防治的重大举措。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去发热门诊看病,搞... 自从2003年非典后,我国在县级以上的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对于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尽量做到及时排查,及早诊断,并且第一时间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是传染病防治的重大举措。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去发热门诊看病,搞不清楚就诊流程。那么,发热门诊里究竟是什么情形?如何在发热门诊更方便地得到医疗服务呢?现总结发热门诊就诊攻略,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门诊 科学认识 发热患者 预检分诊 不明原因 对症治疗 就诊流程 医疗服务
下载PDF
山西省家族性乙肝原发性肝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海英 张缭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747-749,共3页
原发性肝癌(PHC)简称肝癌,是发生于肝实质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常见、最具危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PHC的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已有研究表明PHC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1].临床观察... 原发性肝癌(PHC)简称肝癌,是发生于肝实质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常见、最具危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PHC的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已有研究表明PHC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1].临床观察到家族性乙肝原发性肝癌有家庭聚集现象,为进一步了解其发病特点以及乙肝病毒的感染模式,进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原发性肝癌 乙肝病毒 家族性 山西省 胆管上皮细胞 家庭聚集现象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彩萍 陈拉弟 贾因棠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773-775,共3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极易慢性化,病情呈隐匿性进展,是导致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及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1].近年研究表明慢性HCV感染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归与患者因素、病毒因素及治疗情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极易慢性化,病情呈隐匿性进展,是导致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及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1].近年研究表明慢性HCV感染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归与患者因素、病毒因素及治疗情况等有关[2].本文对本科近年所诊治的259例慢性HCV感染患者的宿主因素、病毒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影响慢性HCV感染患者病情发展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感染患者 临床转归 影响因素 病情发展 终末期肝病 HCV 肝细胞癌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延诊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苗艳天 窦永青 +1 位作者 郝彦琴 王勤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3期127-128,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岁,主因持续发热1个月入院。患者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8℃,以午后为著,伴头痛、全身乏力,无发冷、寒战,无咳嗽、咳痰、盗汗,无恶心、呕吐及腹痛,无皮疹、肌肉关节痛及口腔溃疡等,多次就诊于当...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岁,主因持续发热1个月入院。患者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8℃,以午后为著,伴头痛、全身乏力,无发冷、寒战,无咳嗽、咳痰、盗汗,无恶心、呕吐及腹痛,无皮疹、肌肉关节痛及口腔溃疡等,多次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不清,均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科门诊,以不明原因发热收住院。患者既往诊断为“心脏瓣膜病(具体不详)”;近1个月体重下降约5 kg。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史,否认患疟疾、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及接触史。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8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0/76 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轻度贫血貌,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心肺及腹部未见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颈无抵抗,Kernig征、Brudzinski征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延误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