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消融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血清VEGF、id1蛋白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戎冬文 王慧宇 +3 位作者 贾军梅 张革红 仇海乐 张海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6期7151-7154,共4页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化抑制因子-1(id1)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化抑制因子-1(id1)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全身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微波消融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治疗后4周对两组的客观缓解率、临床受益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中VEGF、id1蛋白浓度,对比两组患者的6个月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受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id1蛋白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d1蛋白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VEGF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消融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受益率,更显著的降低血清中VEGF浓度,提升患者1年生存率,较单用全身化疗优势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全身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化抑制因子-1 疗效
原文传递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戎冬文 王慧宇 +3 位作者 贾军梅 张革红 仇海乐 张海燕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对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TACE治疗的对照组(54例)和TACE联合RFA治疗的观察组(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对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TACE治疗的对照组(54例)和TACE联合RFA治疗的观察组(54例),比较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肿瘤复发相关指标与肿瘤活性相关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79.7% (43/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27/54)(x2=10.391,P=0.001);治疗后观察组E-钙蛋白(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 (CA199)、谷氨酸转移酶(GGT)分别为(1 738.8±114.8) μg/L、(207.9 ±37.2) ng/L、(34.9 ±4.6) ng/L、(72.2±19.5) μg/L、(34.2±5.1)U/L、(88.9±9.4) 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 382.4±159.4) μg/L、(367.3±49.3) ng/L、(72.1±7.4) ng/L、(135.2±21.8) μg/L、(66.9±8.2)U/L、(124.6±12.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76、18.967、31.373、15.828、24.884、16.774,均P <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减少肿瘤血清标志物的含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射频消融术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肝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戎冬文 王慧宇 +3 位作者 贾军梅 张革红 仇海乐 张海燕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7年第12期1431-1434,共4页
目的探究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后肝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10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98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于治疗前24h内、治疗后1周及1个月抽取患者肘静脉... 目的探究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后肝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10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98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于治疗前24h内、治疗后1周及1个月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T细胞各亚型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各时点患者免疫指标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及1个月,患者CD3^+、CD4^+、CD4^+/CD8^+、CTL及NK细胞水平与治疗前24h相比,均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及1个月,患者外周血Th1型γ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24h,且治疗后1个月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h2型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FA治疗后,可改善肝癌患者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提高抗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消融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