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IL基因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郑盼盼 李瑞 李燕军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3008-3012,3017,共6页
SCL/TAL1中断位点蛋白(STIL)是一种参与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查点调节相关的胞质蛋白,通过调节中心体复制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恶性转变。其在肿瘤中表达上调,与胃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腺癌以及骨肉瘤等肿瘤的发生发展... SCL/TAL1中断位点蛋白(STIL)是一种参与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查点调节相关的胞质蛋白,通过调节中心体复制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恶性转变。其在肿瘤中表达上调,与胃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腺癌以及骨肉瘤等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可通过各种机制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敲除STIL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这一发现表明STIL可视为肿瘤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因此,深入研究STIL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可以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下载PDF
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TKIs治疗过程中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靳俊杰 刘兆良 +2 位作者 狄艳青 曹涤非 李丽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423-2426,2431,共5页
目的 评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酷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过程中脑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4例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访至2... 目的 评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酷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过程中脑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4例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访至2023年4月30日。用Kaplan-Meier法计算脑转移的累积发病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4例患者(25.4%)在EGFR-TKIs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3岁(HR:2.751,95%CI:1.326~5.707;P=0.007)、血清癌胚抗原≥23 ng/mL(HR:3.197,95%CI:1.512~6.758;P=0.002)和EGFR21外显子突变(HR:2.769,95%CI:1.355~5.659;P=0.005)是发生脑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EGFR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TKIs治疗过程中脑转移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突变 晚期肺腺癌 EGFR-TKIs治疗 脑转移
下载PDF
低负荷血流限制训练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效果
3
作者 花洪宁 顾晓东 吴斗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低负荷血流限制训练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抽样法选取2023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行单纯关节腔注射利多... 目的探讨低负荷血流限制训练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抽样法选取2023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行单纯关节腔注射利多卡因、玻璃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低负荷血流限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估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伸膝力矩、膝内收力矩、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WOMAC各维度及总分、MMP-1、MMP-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GQOLI-74评分的各维度及总分、伸膝力矩、膝内收力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负荷血流限制训练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MMP-1、MMP-3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低负荷血流限制训练 关节腔注射 疗效
下载PDF
成熟恒牙牙髓炎活髓保存治疗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泽齐 刘青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0-303,共4页
保存活髓对于成熟恒牙的长期保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牙髓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开展牙髓微创治疗,保存剩余健康牙髓组织,成为成熟恒牙牙髓炎治疗的新目标。本文将从成熟恒牙牙髓炎的分类、治疗方法、预后影响及激光应用等方面,对成... 保存活髓对于成熟恒牙的长期保存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牙髓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开展牙髓微创治疗,保存剩余健康牙髓组织,成为成熟恒牙牙髓炎治疗的新目标。本文将从成熟恒牙牙髓炎的分类、治疗方法、预后影响及激光应用等方面,对成熟恒牙活髓保存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髓保存 成熟恒牙 牙髓炎 盖髓术 低能量激光疗法
下载PDF
膀胱过度活动症病因及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锦涛 刘小春 刘红耀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669-2673,共5页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泌尿外科较常见的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尿频及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OAB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人群,对患...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泌尿外科较常见的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尿频及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OAB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人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因其发病原因不明确、临床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现有治疗方案疗效欠佳等,目前仍是泌尿外科门诊面临的重难点疾病之一,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门疾病。随着对下尿路疾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OAB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等均有新的进展,本文对OAB的上述方面作简要综述,为临床诊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病因 临床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郝芙蓉 杨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74-379,共6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与VTE形成高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外伤、恶性肿瘤、易栓症、妊娠等[2]。VTE以抗凝治疗为基础,...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1]。与VTE形成高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外伤、恶性肿瘤、易栓症、妊娠等[2]。VTE以抗凝治疗为基础,延长抗凝时间可降低复发风险,但伴随出血风险的增加,且即使延长抗凝时间,VTE的复发风险仍较高[1,3-5]。他汀类药物是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的化合物[6],因具有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消退和稳定斑块、抗炎等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及外周动脉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7-11]。近年的多项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除降脂作用外的多效性,主要包括抗炎、抗血栓、抗血小板、改善内皮功能障碍和调节血管生成等[7,9,12],这些作用在静脉疾病的防治中同样至关重要[13]。本文对近20年他汀类药物的抗血栓作用以及其在VTE防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外周动脉疾病 抗血栓作用 内皮功能障碍 他汀类药物 二级预防 复发风险
下载PDF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相关血栓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新阳 杨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279-283,共5页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以持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为特征、以动静脉血栓形成和病理妊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血栓是APS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但APA诱导血栓形成...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以持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为特征、以动静脉血栓形成和病理妊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血栓是APS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但APA诱导血栓形成的机制众多,尚无明确的病理机制。目前认为,这是一种血栓炎症性疾病,特点是磷脂结合蛋白和附着在细胞膜受体、线粒体、氧化脂蛋白和补体成分上的抗原与相关抗体结合,细胞被激活导致凝血和补体级联反应被触发,最终发生血栓或病理妊娠。据统计,APS的年发病率为(2~5)/10万,患病率为(40~50)/10万,患者10年死亡率约为10%[2]。因此,加强对APS相关血栓的认识至关重要,本文对其病理机制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病理妊娠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栓形成 细胞膜受体 补体成分 病理机制 病理特征
下载PDF
LEAP-2和Ghrelin在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峰 霍宇琪 赵浩亮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475-479,共5页
肝表达抗菌肽-2(LEAP-2)最近被发现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1α(GHSR1α)的内源性配体,可拮抗胃促生长素(Ghrelin)的激活作用,后续发现还可以反向激动GHSR1α,降低GHSR1α的基础活性。这种拮抗关系,不仅在调节生长激素分泌方面发挥关键作... 肝表达抗菌肽-2(LEAP-2)最近被发现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1α(GHSR1α)的内源性配体,可拮抗胃促生长素(Ghrelin)的激活作用,后续发现还可以反向激动GHSR1α,降低GHSR1α的基础活性。这种拮抗关系,不仅在调节生长激素分泌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还在调节食物摄入、肥胖、葡萄糖稳态等复杂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糖尿病、肥胖症、恶病质等代谢相关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该文将结合Ghrelin来分析LEAP-2的作用,阐述其基本生物学功能和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表达抗菌肽-2 胃促生长素 GHSR1α信号转导通路 代谢相关疾病
下载PDF
TGF-β信号通路相关上皮间质转化机制在肺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崔文芳 李丽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5期764-769,共6页
肺癌位于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前列,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发布显示,2020年新发和死亡癌症患者数分别为1930万和990万,其中肺癌以占比11.4%和18.0%,排在癌症新发第二位和死亡第一位[1]。约85%的肺癌患者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肺腺... 肺癌位于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前列,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发布显示,2020年新发和死亡癌症患者数分别为1930万和990万,其中肺癌以占比11.4%和18.0%,排在癌症新发第二位和死亡第一位[1]。约85%的肺癌患者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肺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发病率的40%[2]。肺腺癌早期容易发生血道转移,使得此类患者整体预后较差,因而转移侵袭相关机制研究是治疗肺癌的关键环节。目前研究认为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肺腺癌发生转移侵袭的重要机制之一,EMT过程涉及的通路较多,其中TGF-β信号通路是研究较为广泛的经典信号传导通路。本文将对于TGF-β信号通路与EMT机制在肺腺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癌症协会 肺癌发病率 上皮间质转化 血道转移 肺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转移侵袭 EMT
下载PDF
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的表达及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琳 李筱妍 +1 位作者 张丽中 孙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脓毒症心肌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脓毒症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5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作为试验组,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病例对...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脓毒症心肌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脓毒症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50例脓毒症心肌病患者作为试验组,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组,以及同期体检中心4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和临床指标,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DF15水平。同时追踪随访脓毒症心肌病患者28 d转归情况,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GDF15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心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GDF15水平在脓毒症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试验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ng/L:314.14(221.96,469.56)比39.08(26.27,76.85)、6.39(3.35,14.42),均P<0.01〕;且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心肌病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r=0.295、P=0.038)、利钠肽(BNP,r=0.464、P=0.009)、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r=0.363、P=0.010)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r=0.316、P=0.025)均具有相关性,而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白蛋白等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86、0.123、-0.051、0.055、0.119、0.199、-0.234,均P>0.05)。脓毒症心肌病患者死亡组(30例)血清GDF15水平、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较生存组(20例)明显升高〔GDF15(ng/L):382.93±159.61比289.66±158.46,SOFA(分):10.00(7.00,12.00)比6.00(5.00,9.50),APACHEⅡ(分):21.70±6.07比14.85±7.57,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DF15是脓毒症心肌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1.062,95%可信区间(95%CI)为1.011~1.115,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GDF15预测脓毒症心肌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特异度为100%,敏感度为90.3%。结论脓毒症心肌病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明显升高;GDF15可能作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脓毒症心肌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心肌病 生长分化因子15
原文传递
花粉与水果交叉反应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
11
作者 张海燕 李玉柱 +1 位作者 陈小雪 张焕萍 《安徽医药》 2025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花粉作为常见的吸入性致敏物质,与水果中常见的变应原蛋白存在交叉反应性。水果变应原蛋白高级结构中的分子表位具有免疫原性,这些分子表位的结构域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相互作用,引起严重程度不一的过敏反应。花... 花粉作为常见的吸入性致敏物质,与水果中常见的变应原蛋白存在交叉反应性。水果变应原蛋白高级结构中的分子表位具有免疫原性,这些分子表位的结构域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相互作用,引起严重程度不一的过敏反应。花粉与水果交叉过敏反应引起复杂的临床表现,其诊断、治疗和管理问题亟待解决。通过花粉与水果致敏蛋白表位鉴定的方法来诊断引起交叉反应的过敏原,以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现综述水果泛过敏原与花粉过敏原的各表型特征、植物分布特点、区域性以及引起交叉反应相关临床症状、组分诊断,重点关注蔷薇科水果泛变应原与多种植物花粉致敏蛋白的相关特性,以及中国地区蒿属花粉与水果交叉过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反应 花粉 水果 过敏反应 泛过敏原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全院血糖管理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胆石症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12
作者 杨杰 刘师伟 +5 位作者 豆婉荣 蒋乐 杨倩倩 段瑞雪 张晨霞 郑洁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使用全院血糖管理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胆石症患者围术期进行管理,进而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9月到2023年10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90例患者。根据血糖管理方式的不同... 目的使用全院血糖管理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胆石症患者围术期进行管理,进而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9月到2023年10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90例患者。根据血糖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全院血糖管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并比较两组术前血糖控制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结果根据观察指标的中位数(四分位数)比较,全院血糖管理组术前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达标率更高[72.00(70.21,82.90)%比64.80(61.55,70.50)%,P<0.001)],平均血糖水平更低[9.00(8.55,10.44)mmol/L比11.50(10.50,12.50)mmol/L,P<0.001],住院日更短[8.00(7.00,13.00)d比10.00(8.00,12.00)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1.11%比33.33%,P<0.05),住院费用更低[16535.34(14271.44,29569.23)元比18633.85(17482.66,22855.02)元,P<0.05]。结论以胰岛素泵为基础的全院血糖管理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胆石症患者围术期临床应用中具有积极效果,为如何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提供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院血糖管理 胰岛素泵治疗 围术期 血糖控制 住院日 住院费用
原文传递
外泌体非编码RNA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峻伟 谭欣毓 +3 位作者 王雅倩 王金于 王瑞鹏 闫卫红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4年第8期595-601,共7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外泌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液中的微小囊泡,携带了包括RNA在内的多种生物分子,参与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外泌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液中的微小囊泡,携带了包括RNA在内的多种生物分子,参与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非编码RNA在帕金森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外泌体非编码RNA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尽管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基于外泌体非编码RNA的疗法将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外泌体 非编码RNA 综述
原文传递
布鲁氏菌感染性动脉瘤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琳 王艳 +2 位作者 袁剑伟 王宏霞 任圆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29-1032,共4页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潜在的具有生命威胁的多系统感染性疾病,合并感染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但极易漏诊和误诊,增加瘤体破裂和败血症风险而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联合足疗程抗感染治疗以及良好的手术时机是治疗布鲁氏菌感染性动脉瘤的关键...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潜在的具有生命威胁的多系统感染性疾病,合并感染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但极易漏诊和误诊,增加瘤体破裂和败血症风险而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诊断、联合足疗程抗感染治疗以及良好的手术时机是治疗布鲁氏菌感染性动脉瘤的关键。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知及诊疗能力,文中综述了布鲁氏菌感染性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感染性动脉瘤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慧铭 郭仁凯 李辉宇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 荟萃分析机器人辅助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对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NCBI、Medline、Springer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6月报道的机器人辅助下NOSES(R-NOSES)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R-LAP)治疗... 目的 荟萃分析机器人辅助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对结直肠癌治疗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NCBI、Medline、Springer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6月报道的机器人辅助下NOSES(R-NOSES)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R-LAP)治疗结直肠癌的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相关研究数据提取和相关文献内容收集,并应用Revman 5.4软件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文献917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2篇为RCT,8篇为回顾性分析;R-NOSES组442例,R-LAP组475例。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R-LAP组相比,R-NOSES组出血量更少(MD=-7.73,95%CI:-13.99~-1.47,P=0.02),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更早(MD=-10.54,95%CI:-13.57~-7.52,P<0.000 01),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更早(MD=-9.14,95%CI:-10.36~-7.91,P<0.000 01),首次进流食时间更早(MD=-9.10,95%CI:-13.01~-5.19,P<0.000 01),术后第1天VAS评分更低(MD=-1.02,95%CI:-1.26~-0.78,P<0.000 01)。两组在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95%CI:0.42~1.05,P=0.08),其中R-NOSES组的切口感染率更低(OR=0.23,95%CI:0.07~0.75,P=0.01),而在吻合口瘘、腹腔内感染、肠梗阻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OSES组术后白细胞计数更低(MD=-0.92,95%CI:-1.35~-0.50,P<0.000 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NOSES治疗结直肠癌效果好,安全可靠,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更轻,且可以更快恢复胃肠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结直肠肿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CD3D基因与卵巢癌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
16
作者 张韶华 王艺璇 王赞宏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81-487,共7页
目的探讨CD3D基因在卵巢癌(OC)组织中的表达,对卵巢癌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浸润的影响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CD3D基因在包括卵巢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治疗的卵巢癌患者22... 目的探讨CD3D基因在卵巢癌(OC)组织中的表达,对卵巢癌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浸润的影响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CD3D基因在包括卵巢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治疗的卵巢癌患者223例及因子宫平滑肌瘤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的患者2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癌及正常卵巢组织中CD3D基因的蛋白表达,比较CD3D基因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CD3D基因的共表达基因;DAVID数据库分析CD3D基因及其共表达基因KEGG功能富集通路;Kaplan 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CD3D基因的预后价值;TIMER2.0数据库分析CD3D基因表达与卵巢癌中主要免疫细胞的免疫浸润关系。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CD3D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且在卵巢癌不同FIGO分期、残留病灶是否达R0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Plotter预后分析提示CD3D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生存率(P<0.05)。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提示,该组基因主要富集于Th1与Th2细胞分化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通路、原发性免疫缺陷通路、PD-L1和PD-1免疫检查点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通路等。Timer数据库分析发现CD3D基因与肿瘤微环境中B细胞、CD8+ T细胞、CD4+ 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CD3D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通过调整免疫相关通路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浸润而改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D基因 卵巢癌 免疫浸润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