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贝拉唑和替普瑞酮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尹春梅 孙瑶 +7 位作者 苏亚荣 康璇 王雅靖 李瑛 苏敏娜 贾子玉 常佩 柴婵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雷贝拉唑和胃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400例PCI术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合并氯吡格雷纳入本研究,按治疗小组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100...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雷贝拉唑和胃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400例PCI术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合并氯吡格雷纳入本研究,按治疗小组分为4组:常规治疗组100例、PPI组100例、胃黏膜保护剂组100例、PPI+胃黏膜保护剂组100例。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不良反应等。结果4组中6个月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8例,其中常规治疗组15例(大出血2例,小出血4例,轻微出血9例),PPI组3例(轻微出血),胃黏膜保护剂组9例(小出血3例,轻微出血6例),PPI+胃黏膜保护剂组1例(轻微出血),4组6个月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3,P<0.01),其中常规治疗组明显高于PPI组和PPI+胃黏膜保护剂组(P<0.05),其他各组间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7例,占全部上消化道出血96%。4组MACE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5,P=0.262)。结论雷贝拉唑或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口服可降低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性治疗应从PCI术后第1天开始,至少维持3~6个月,甚至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胃黏膜保护剂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出血 上消化道
下载PDF
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宋曦 赵婕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近年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肠道微生物可影响MAFLD的发生与演进,其中Akkermansia muciniphila(A.muciniphila)的发现已成为疾病干预的一个潜在靶点。肠道细菌A.muciniphila属于疣微菌... 近年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肠道微生物可影响MAFLD的发生与演进,其中Akkermansia muciniphila(A.muciniphila)的发现已成为疾病干预的一个潜在靶点。肠道细菌A.muciniphila属于疣微菌门,是肠道中最丰富的细菌之一,丰度适宜的A.muciniphila定植可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发挥免疫应答,从而维持体内代谢平衡,然而该菌与MAFLD的关系及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Akkermansia muciniphila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代谢综合征 机制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心力衰竭:临床证据和病理生理学机制
3
作者 郑焱华 卢俊会 陈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51-456,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心力衰竭(心衰)是两大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NAFLD增加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高血压、心肌病、心衰)风险间接或直接与心衰关联。NAFLD通过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心力衰竭(心衰)是两大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NAFLD增加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心房颤动、高血压、心肌病、心衰)风险间接或直接与心衰关联。NAFLD通过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全身炎症、氧化应激、肠道菌群失调和扩张的异位脂肪等病理生理学机制促进心脏重塑和心衰的发生和进展。该研究总结了NAFLD与心衰关联的临床证据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及这两种疾病可能的管理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心力衰竭 心血管疾病 病理生理学 治疗
下载PDF
术中内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师水生 祝大奇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消化内镜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临床价值 手术探查 血便
下载PDF
消化系疾病并发抑郁症的初步调查及赛乐特的近期疗效观察
5
作者 肖晖 郭文栋等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1年第4期36-37,共2页
目的:探索消化系疾病伴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评价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40分,汉密顿(HAMD)17项抑郁量表评分判断抑郁症严重程度。服用赛乐特... 目的:探索消化系疾病伴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评价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40分,汉密顿(HAMD)17项抑郁量表评分判断抑郁症严重程度。服用赛乐特,10-20mg/日,4周。疗效评定分为显著进步、进步、稍进步、无效。结果:①消化系疾病抑郁症发生率为47.3@。②在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伴发抑郁症中轻度占59.4%、中度占23.5%、重度占17.1%。③赛乐特改善抑郁症状,4周的效果明显优于2周,P<0.05。结论:各种消化系疾病均可伴发抑郁症,SSRI代表药物赛乐特对消化系疾病伴发的抑郁症有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期疗效 消化系疾病 抑郁症 赛乐特
下载PDF
环状RNA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馨怡 冯文婷 +3 位作者 罗文浩 王笑雪 李琪 邓志华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361-362,共2页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既没有5’端帽子,也没有3’端poly(A)尾,以稳定的共价闭合环为显著特征。circRNA可充当miRNA海绵、蛋白质诱饵、剪接和转录调控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circRNAs...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既没有5’端帽子,也没有3’端poly(A)尾,以稳定的共价闭合环为显著特征。circRNA可充当miRNA海绵、蛋白质诱饵、剪接和转录调控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circRNAs与常见消化系统肿瘤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肿瘤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青蒿琥酯通过调控Skp2、P21基因的表达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敏 孙丽婷 +5 位作者 沈冠彤 秦楠 胡晓玲 杨洁 张永华 师如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4-850,共7页
目的阐明青蒿琥酯在食管鳞癌病理进程中对肿瘤细胞功能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的培养基处理KYSE450细胞和TE14细胞,以0 mg·L^(-1)青蒿琥酯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组,以30 mg·L^(-1)青蒿琥酯处理后细胞作... 目的阐明青蒿琥酯在食管鳞癌病理进程中对肿瘤细胞功能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的培养基处理KYSE450细胞和TE14细胞,以0 mg·L^(-1)青蒿琥酯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组,以30 mg·L^(-1)青蒿琥酯处理后细胞作为实验组。采用MTT和克隆形成实验去测定细胞的生长情况;以Transwell实验去分别检测青蒿琥酯处理前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通过转录组测序检测基因变化,并利用RT-qPCR验证差异基因以探究青蒿琥酯在ESCC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青蒿琥酯处理后KYSE450、TE14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测序结果表明,青蒿琥酯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发挥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青蒿琥酯处理后KYSE450细胞和TE14细胞G 1期比例明显上升。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的基因Skp2表达降低,其下游靶基因P21升高。结论青蒿琥酯通过调控Skp2、P21的表达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发生发展。本研究以抗疟疾中成药青蒿琥酯的重新应用为创新点,为开发新型安全、有效的ESCC靶向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开发ESCC新治疗方案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青蒿琥酯 食管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周期 细胞侵袭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在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中的作用
8
作者 范静 孟彤 陈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肠道微生物群和人体宿主共生,丰富多样的肠道微生物群及其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的变化影响着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其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不同种类抗生素导致不同微生物菌种及其代谢产物... 肠道微生物群和人体宿主共生,丰富多样的肠道微生物群及其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的变化影响着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其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不同种类抗生素导致不同微生物菌种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增殖,并影响着肠炎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其诊治方法。然而,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尚存争议,临床上对其不重视,容易产生漏诊、误诊。近些年对一些菌种的个案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尚缺乏关于此方面的系统综述。因此,本文从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的角度,着重阐述抗生素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探讨不同菌种所致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发生机制,为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肠道微生物群 代谢产物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下载PDF
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睿 武希润 丁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与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两种引流方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与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两种引流方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 MOJ)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通过机算机检索CNKI、VIP、CBM、万方、Cochrane、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使用PTCD与ERCP对MOJ进行治疗的相关文献。应用RevMan 5.4.1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两种引流方法在手术的成功率、黄疸的缓解率、临床疗效、手术前和手术后相关肝功能指标变化(包括ALT、AST、TBIL、DBIL)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5篇相关文献,共有病例数1 2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2);低位梗阻患者在行ERCP后黄疸缓解率较高(P=0.006)、临床疗效更好(P=0.0005),高位梗阻患者在行PTCD后黄疸缓解率较高(P<0.0001)、临床疗效更好(P<0.0001),总体的黄疸缓解率和临床疗效在进行这两种引流方法后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08);两组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ALT下降值、AST下降值、TBIL下降值、DBIL下降值对比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使用ERCP或PTCD这两种介入手段均可以有效缓解胆道梗阻并改善肝功能。低位梗阻患者行ERCP临床疗效更优,高位梗阻患者行PTCD临床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下载PDF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无创评估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慧丰 周秀彦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5期658-661,共4页
肝纤维化已被证实为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关键性病理改变,对于患有此病的人来说,其长期预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在临床上,早期对M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分层对于改善MAFLD患者的预后是... 肝纤维化已被证实为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关键性病理改变,对于患有此病的人来说,其长期预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在临床上,早期对M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分层对于改善MAFLD患者的预后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仍为肝活检,但对每一个MAFLD患者进行肝活检是不现实的,在临床上MAFLD患者大多无症状,患者主观上对有创操作是拒绝的。为了改善MAFLD患者预后及延缓疾病进展,准确诊断M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现总结近几年MAFLD肝纤维化的影像学、血清学标志物及相关诊断模型、肠道微生物组学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其对于MAFLD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无创评估
下载PDF
结肠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疗效及预后的Meta分析
11
作者 郭明诗 武希润 +3 位作者 张睿 李聪鑫 张浩杰 郭甜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135-1142,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结肠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梗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关于结肠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治... 目的系统评价结肠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梗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关于结肠支架置入术后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结局指标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通过绘制漏斗图判断有无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对比结肠支架置术入后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在一期手术吻合率(P=0.004)、永久造口率(P=0.0002)、并发症发生率(P=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围术期死亡率、复发率、3年总体生存率及3年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支架作为手术过渡可以提高一期手术吻合率、降低永久造口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在长期预后方面与急诊手术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结肠恶性梗阻 支架 META分析
下载PDF
粪便菌群移植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浩杰 郭甜甜 +1 位作者 郭明诗 武希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403-1407,共5页
肠道菌群失衡与胃肠道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不仅在维持肠道屏障和代谢营养方面发挥作用,而且有助于调节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进而参与胃肠道的发病机制。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一种调节肠道菌... 肠道菌群失衡与胃肠道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不仅在维持肠道屏障和代谢营养方面发挥作用,而且有助于调节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进而参与胃肠道的发病机制。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它的有效机制主要基于有益微生物的增强、微生物组多样性及正常菌群的恢复。以非有益菌群数量明显增加和有益菌群水平相对降低为特征的菌群结构失衡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发生有关,提示调节肠道菌群再平衡的FMT是具有前景的治疗手段。本文围绕IBS中微生物-肠-脑轴紊乱、微生物失衡引起肠壁通透性改变导致肠黏膜低级别炎症反应展开论述,总结FMT在IBS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菌群移植 肠易激综合征 微生物-肠-脑轴
下载PDF
粪便病毒组移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郜敏杰 吴竹君 申慧琴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4期532-536,共5页
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粪菌移植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难治性细菌感染。对于使用粪菌移植疗法的患者,无论疗效如何,均存在菌群易位、重症感染等风险,所以人们迫切需要新的规避这些危险的方式。粪便病毒组移植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治疗方... 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粪菌移植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难治性细菌感染。对于使用粪菌移植疗法的患者,无论疗效如何,均存在菌群易位、重症感染等风险,所以人们迫切需要新的规避这些危险的方式。粪便病毒组移植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治疗方法。该方法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疾病的疗效与粪菌移植相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规避细菌感染的风险。目前已有研究支持粪便病毒组移植也可用于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现就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对粪便病毒组移植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病毒组移植 噬菌体 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
下载PDF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抗胃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波 王琦 +1 位作者 武希润 申慧琴 《肿瘤药学》 CAS 2016年第4期247-250,共4页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可阻止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流行病学资料及在体和离体动物实验均证实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分化、浸润及转移均密切相关。其...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可阻止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流行病学资料及在体和离体动物实验均证实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分化、浸润及转移均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涉及调控胃癌细胞周期、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化疗药物的增敏作用等,本文主要就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抗胃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维生素D类似物 胃癌
下载PDF
T细胞疫苗诱导免疫耐受与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振林 郭永章 +2 位作者 李立 张捷 张瑞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 探讨T细胞疫苗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与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制备针对Wistar大鼠的SD大鼠T细胞疫苗 ,然后用该疫苗免疫健康SD大鼠 ,每周 1次 ,连续 3周 ,作为实验组 (n =6)。对照组 (n =6)用RPMI 164 0培养液替代T细胞疫苗... 目的 探讨T细胞疫苗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与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制备针对Wistar大鼠的SD大鼠T细胞疫苗 ,然后用该疫苗免疫健康SD大鼠 ,每周 1次 ,连续 3周 ,作为实验组 (n =6)。对照组 (n =6)用RPMI 164 0培养液替代T细胞疫苗。以被免疫的SD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Wistar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经丝裂霉素处理 ) ,于接种前和每次接种后第 5天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3 H TDR掺入法 ) ,测定其cpm值 ;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 ,实验组SD大鼠脾细胞免疫应答能力于接种后受到显著抑制 ,其cpm值较接种前显著降低 (P<0 .0 1) ;对照组接种前后各时点比较 ,其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接种后相同时点的cpm值组间比较 ,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与接种前比较 ,接种后实验组外周血T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 (P<0 .0 1) ,且随着疫苗接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而对照组接种后各时点T细胞凋亡率与接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T细胞疫苗可以诱导同种特异性免疫耐受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诱导外周血T细胞凋亡 ,清除抗原特异性反应性T细胞克隆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疫苗 诱导免疫 外周血T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住院早期再出血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香莉 韩子岩 +2 位作者 付晓红 仪慧贤 王君键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119-120,共2页
肝硬化在我国有很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且肝硬化患者每年约5%~10%的患者从无食管静脉曲张到有食管静脉曲张[1],从轻度向重度的进展每年约增加5%-3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是严重肝脏损害晚期表现,也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多在第1次出血后7... 肝硬化在我国有很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且肝硬化患者每年约5%~10%的患者从无食管静脉曲张到有食管静脉曲张[1],从轻度向重度的进展每年约增加5%-3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是严重肝脏损害晚期表现,也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多在第1次出血后72 h至6周内发生再出血,病死率达20%~7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出血 ESOPHAGEAL 死亡原因 肝功能分级 曲张静脉 终末期肝病模型 肝脏损害 红细胞压积 平均动脉压 肝性脑病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建辉 郭红丹 +1 位作者 孔晶晶 武希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接受抗结核治疗的558例结核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生DILI 69例,未发生489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病的因素。结果在55...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接受抗结核治疗的558例结核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生DILI 69例,未发生489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病的因素。结果在558例结核病患者抗痨过程中,发生DILI患者69例(12.4%);在442例初治结核患者中,发生DILI 24例(5.4%),在103例复治结核患者中发生DILI 37例(35.9%),在13例耐多药结核患者中发生DILI 8例(61.5%,P<0.05);69例DILI患者血清ALT、AST、TBIL、GGT和AKP峰值水平分别为152.1±9.6 U/L、174.8±15.4 U/L、94.8±8.6μmol/L、131.3±10.2 U/L和152.0±14.3 U/L;不同年龄、肝病史、酗酒史和抗结核治疗时机患者DILI发生率显著不同,而既往有肝病史、复治结核和耐多药肺结核是发生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复治或耐多药抗结核药物的患者容易发生DILI,了解这类人群发生DILI的诱发因素,及时控制和做好保护工作,对完成抗结核方案,取得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治疗 耐多药 复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合并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佳佳 武希润 +2 位作者 董丽娴 申慧琴 王琦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0期166-167,169,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由幼稚的间质细胞向卡哈尔间质细胞分化的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全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2%(1%-3%),年发病率为1/10万-2/10万。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消化道出血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手术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武亚娟 王琦 +3 位作者 武希润 董胜利 刘晓丽 张晓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原发性肝癌细胞、癌旁肝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和(或)肝穿刺所取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原发性肝癌细胞、癌旁肝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和(或)肝穿刺所取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IDO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DO在原发性肝癌细胞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在癌旁肝硬变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P<0.01)。IDO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无关(P>0.05);与患者大体病理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浸润型IDO表达强度较块状型明显增高(P<0.05);有血管浸润及癌栓形成患者IDO也呈高表达状态(P<0.05);IDO的表达还与病理组织学分化情况相关,低分化肿瘤组织IDO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IDO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恶性有一定的相关,故IDO拟可以作肝癌预后差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肝癌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餐后序贯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金茹 彭巧玲 韩子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9期1362-1364,共3页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有着重要病因上的关联。我国Hp成人中感染率达到40%~60%[1]。由于耐药率的上升,其根除率已降低到80%以下[2]。改进其方案一直是研究的方向。本文在201...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有着重要病因上的关联。我国Hp成人中感染率达到40%~60%[1]。由于耐药率的上升,其根除率已降低到80%以下[2]。改进其方案一直是研究的方向。本文在2012年共识基础上,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果胶铋餐后序贯与非序贯给药做了临床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联疗法 慢性活动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果胶铋 根除率 临床疗效 胶体果胶铋胶囊 复合溃疡 慢性萎缩性胃炎 标准三联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