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医学高等院校西医通史教学改革初探
1
作者 付德明 王洪奇 +1 位作者 燕娟 贺培凤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96-98,共3页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医学的目的、价值与意义,医学史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题之一,西医通史的教学也随之发生变化。医学史不再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成果史、理论变革的思想史和医疗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医学的目的、价值与意义,医学史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题之一,西医通史的教学也随之发生变化。医学史不再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成果史、理论变革的思想史和医疗技术的变革史,而是科学家、医生以及普通人群在不断认识与改造医学过程中所展现的具体而丰富的人类生存样态。西医通史教学应调整教材的编写,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和考试的内容、方式,突出文化视角、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医通史 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19世纪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认识和研究的历史回顾 被引量:5
2
作者 付德明 王洪奇 +2 位作者 杨国闻 张秀兰 王卫淑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57-163,共7页
早在公元前6世纪,人们对心力衰竭便有记载。当时,临床观察是最主要的方法。18世纪,临床观察与尸体解剖的结合,使病理解剖在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研究中的应用成为可能。至19世纪,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实验室逐渐成为医学的中心,人们... 早在公元前6世纪,人们对心力衰竭便有记载。当时,临床观察是最主要的方法。18世纪,临床观察与尸体解剖的结合,使病理解剖在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研究中的应用成为可能。至19世纪,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实验室逐渐成为医学的中心,人们将临床与实验密切结合,致力于探索病变心脏大小和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首先发现衰竭心脏的扩张与肥大之间存在区别。随后,人们对心脏扩张和肥大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心脏肥大的代偿意义,进而探讨了心脏瓣膜病与心脏扩张与肥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19世纪 瓣膜病 心脏肥大 心脏扩张
原文传递
Gi蛋白在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付德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4-827,共4页
在生命过程中,生物细胞几乎每时每刻都靠介体传递化学信使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其中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是连接细胞内外信息的重要桥梁之一,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美国科学家Alfred和Ma... 在生命过程中,生物细胞几乎每时每刻都靠介体传递化学信使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其中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是连接细胞内外信息的重要桥梁之一,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美国科学家Alfred和Martin因率先分离并确定G蛋白及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2012年,美国科学家Robert和Brian再次因GPCR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肾上腺素受体 信号转导通路 Gi蛋白 RECEPTOR 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 G蛋白耦联受体 protein
原文传递
联合阻断β和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对高血压所致心室重构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德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681,共5页
肾上腺素能刺激在心脏功能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病理生理状态下,长期慢性肾上腺素能刺激是导致左心室发生心肌重构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而心室重构是高血压患者最重要的靶器官损害,也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肾上腺素能刺激在心脏功能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病理生理状态下,长期慢性肾上腺素能刺激是导致左心室发生心肌重构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而心室重构是高血压患者最重要的靶器官损害,也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理想的降压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压且能有效抑制甚至逆转心室重构,保护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患者 心室重构 肾上腺素能受体 肾上腺素能刺激 靶器官损害 独立危险因素 生理调节 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假说在血液循环理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5
作者 赵晶 付德明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5-29,共5页
血液循环理论的提出,将医学引向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在西方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从盖仑提出“中隔微孔”及血液的潮汐运动假说,到其假说被质疑,继而在诸位解剖学家的潜心研究后,静脉瓣和肺循环先后被发现,1628年哈维创立了血液... 血液循环理论的提出,将医学引向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在西方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从盖仑提出“中隔微孔”及血液的潮汐运动假说,到其假说被质疑,继而在诸位解剖学家的潜心研究后,静脉瓣和肺循环先后被发现,1628年哈维创立了血液循环理论,随后马尔皮基发现了毛细血管,佐证了哈维的“神秘组织”假说成立,血液循环理论才得以完善。血液循环理论的发展史正是假说不断提出和反复验证的过程,假说是血液循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循环 假说 威廉·哈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