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范晓红 高虹 +2 位作者 贾妮娜 高伟 张桓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在12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难治性丙型肝炎102例和非难治性丙型肝炎23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在12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难治性丙型肝炎102例和非难治性丙型肝炎23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维生素D水平。结果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基线血清维生素D浓度(12.9±1.6 ng/ml)显著低于非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19.7±2.2 ng/ml),P<0.05];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22.6%,也显著低于非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88.5%(P<0.001)。结论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较非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低,抗病毒治疗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维生素D 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频数和细胞表型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香莉 郑天送 +4 位作者 贾妮娜 肖晋美 高虹 张继萍 张桓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5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频数和细胞表型的变化,以及与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1c^+m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比率;磁珠分选方法分离纯化CD11c^+mDC... 目的探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频数和细胞表型的变化,以及与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1c^+m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比率;磁珠分选方法分离纯化CD11c^+mDC,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mDC占PBMC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0.40%)vs.(0.78%±0.40%),P<0.05];患者组不同临床严重程度CD11c^+mDC频数存在差异;新鲜分离的CD11c^+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较低,但患者组CD80和CD86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3%±3.22%)vs.(2.50%±1.23%),(43.95%±16.42%)vs.(17.22%±7.53%),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mDC频数降低,但CD11c^+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表达率并未严重受损;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D11c^+mDC频数降低可能与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活动期 CD11c-+髓样树突状细胞 频数 细胞表型
下载PDF
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贾妮娜 林兰意 +3 位作者 郭斯敏 赵钢德 汤伟亮 谢青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 观察长效干扰素(PEG-IFN 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 α-2a(180 μg)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治疗48周;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 目的 观察长效干扰素(PEG-IFN 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 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 α-2a(180 μg)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治疗48周;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血清HBV病毒学标志物和HBVDNA,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12、24、36、48周分别检测外周血pDC数量和功能及Toll样受体(TLR)9的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FN γ水平.对数据进行成组设计t检验、非参数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结果 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TLR9平均荧光强度、pDC数量及INF α分泌能力在治疗2周时均明显下降,应答组在12周时TLR9平均荧光强度恢复(66.25±13.10),无应答组仍处于低水平(51.47±1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8,P<0.05);12周时应答组pDC数量恢复(5.24±1.61),无应答组为(3.74±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P<0.05);12周时应答组IFN α分泌能力明显升高(459.94±200.27) pg/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237.18± 123.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5).治疗24周时,应答组血清IFN γ水平明显升高[(67.81±16.64) pg/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43.73± 15.9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6,P< 0.05);TNFα水平为[(268.94±64.32)pg/ml],也显著高于无应答组[(206.45±78.2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结论 pDC在PEG-IFNα-2a治疗诱发的早期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pDC数量和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机体抗病毒治疗应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干扰素类 浆样树突状细胞 TOLL样受体9
原文传递
壳聚糖纳米粒介导的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连接的自杀基因耦联更昔洛韦靶向抗肝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贾静 邓志华 刘燕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1年第7期438-442,共5页
目的比较壳聚糖(Ch)与半乳糖化壳聚糖(GC)纳米载体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果;观察转染后的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连接的自杀基因(pGL3-hTERTp—TK)对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ch及Gc;构建pGL3,hTERTp—TK质粒... 目的比较壳聚糖(Ch)与半乳糖化壳聚糖(GC)纳米载体对肝癌细胞的转染效果;观察转染后的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连接的自杀基因(pGL3-hTERTp—TK)对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ch及Gc;构建pGL3,hTERTp—TK质粒及ch/DNA和GC/DNA复合物;转染HepG2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通过单光子液闪计数仪观察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FCM)、Caspase-3万法观察自杀基因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质粒经酶切及电泳后在琼脂糖凝胶上出现300bp与1100bp两个清晰条带;在HepG2中,由Gc介导的pGL3-hTERTp.Luc^+荧光素相对活性表达明显高于ch介导的pGL3-hTERTp—Luc^+,但比去唾液酸糖蛋白(AF)介导的pGL3.hTERTp—Luc^+低,而在正常肝细胞荧光素相对活性表达极低;治疗质粒Gc介导的pGL3-hTERTp—TK转染的HepG2细胞抑制率和L-02细胞抑制率,在前体药物更昔洛韦(GCV)的浓度为10μg/m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0,P=0.000)。HepG2细胞组GC—pGL3-hTERTp—TK凋亡率为65.28%,明显高于其他组(LSD法,均P〈0.05)。L-02细胞组GC—pGL3-hTERTp—TK凋亡率仅为10.R0%,明显低于对照组Ch—pGL3-control(LSD法,P=0,000);FCM检测显示Ch—pGL3-hTERTp—TK转染HepG2细胞后其平均荧光强度为168.02±3.68,Gc—pGL3-hTERTp—TK转染后其平均荧光强度为204.45±3.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4,P〈0.05)。结论Gc较ch能提高pGL3-hTERTp—TK质粒对肝癌细胞的转染率,GC—pGL3-hTERTp—TK可以靶向攻击肝癌细胞,对正常肝细胞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 壳聚糖 靶向基因治疗 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 基因 转基因 自杀
原文传递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冷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10水平及其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范晓红 邓志华 徐小元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44-748,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冷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中CXC趋化因子10(CXCL-10)的水平及其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冷沉淀法检测50例CHC患者治疗前血清中冷球蛋白血症的性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CXCL-10浓度,...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冷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中CXC趋化因子10(CXCL-10)的水平及其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冷沉淀法检测50例CHC患者治疗前血清中冷球蛋白血症的性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CXCL-10浓度,并检测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基线水平、治疗后4、12、24周、治疗结束与治疗结束后24周血清中HCVRNA的水平。连续型变量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用χ2、Fisher’s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冷球蛋白血症阳性患者的基线HCVRNA为(6.28±0.79)log10拷贝/ml,高于冷球蛋白血症阴性患者的(5.48±1.20)log10拷贝/ml,t=-2.769,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CXCL-10水平为(541.67±224.07)pg/ml,也明显高于冷球蛋白阴性患者的(394.39±179.71)pg/ml,t=-2.533,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冷球蛋白阳性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的比例为33.3%,低于冷球蛋白阴性患者的82.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在冷球蛋白阳性患者也显著低于冷球蛋白阴性患者(33.3%对比78.3%),χ2=12.23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冷球蛋白阳性患者血清HCVRNA及CXCL-10水平高于阴性患者,且疗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球蛋白血症 肝炎 丙型 聚乙二醇干扰素 CXC趋化因子10 病毒学应答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赵萍萍 邓志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57-960,共4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临床上以血清中转氨酶升高、循环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肝组织出现界面性肝炎为特征。虽然AI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涉及的“基因易感...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临床上以血清中转氨酶升高、循环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肝组织出现界面性肝炎为特征。虽然AI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涉及的“基因易感性学说”和“分子模拟学说”已得到普遍共识,“免疫调节紊乱”仍是许多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现就AIH的发病机制之“基因易感性学说”、“分子模拟学说”及“免疫调节紊乱”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肚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