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实体瘤放化疗后继发血液肿瘤患者临床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任娟 卢林娜 +3 位作者 王刚 张睿娟 马艳萍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3-388,共6页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治疗相关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恶性实体瘤放化疗后继发血液肿瘤3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治疗相关血液肿瘤患者中位年龄60(47-81...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治疗相关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恶性实体瘤放化疗后继发血液肿瘤3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治疗相关血液肿瘤患者中位年龄60(47-81)岁,男性14例,女性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恶性实体瘤至血液肿瘤发生的中位潜伏期为42.5(12-120)个月。治疗相关血液肿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0.5(1-83)个月,3年总生存(OS)率为24.3%,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位生存时间为7(1-83)个月,3年OS率为21.4%。结论:恶性实体瘤患者放化疗后其远期并发症治疗相关血液肿瘤预后差,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液肿瘤 化疗 放疗
下载PDF
山西省三级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工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雁玲 贾清云 +17 位作者 王建平 于荣 仇丽霞 李元平 姜兵 杨林花 王蔚 郝志英 严虹霞 晋月萍 彭芳辰 张瑞琴 高明娥 张丽皎 程雪梅 戎东文 吴海珍 王姝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7期3007-3008,共2页
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本研究在2015—2017年连续3年对全省三级医院提出相关管理要求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主要工作任务的部署情况、主要工作任务执行情况、抽取150份病历和100份门诊处方对医... 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本研究在2015—2017年连续3年对全省三级医院提出相关管理要求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主要工作任务的部署情况、主要工作任务执行情况、抽取150份病历和100份门诊处方对医疗机构主要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中药注射剂、质子泵抑制剂、营养支持类、神经营养药和免疫制剂的不合理用药比例进行统计和不合理用药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热点问题 医疗机构 免疫制剂 三级医院 中药注射剂 质子泵抑制剂 不合理用药 管理工作分析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与“7+3”方案在新诊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近期疗效的初步观察
3
作者 刘霞霞 文晓玲 +7 位作者 黎若祺 张夏林 张恬波 董春霞 王梅芳 张建华 杨林花 张睿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目的:比较维奈克拉(VEN)联合阿扎胞苷(AZA)与标准“7+3”方案诱导治疗新诊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白求恩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接受VEN+AZA方案(41例)或“7+... 目的:比较维奈克拉(VEN)联合阿扎胞苷(AZA)与标准“7+3”方案诱导治疗新诊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白求恩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接受VEN+AZA方案(41例)或“7+3”方案(38例)诱导治疗且资料完整的79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组间缓解率、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不良反应。结果:VEN+AZA组总反应率(ORR)为68%,“7+3”组为84%,其中复合缓解率(CR+CRi;CRc)分别为64%和72%,两组ORR(P=0.185)及CRc(P=0.544)均无统计学差异。VEN+AZA组的5例未缓解(NR)患者中,4例伴7号染色体异常(7q-/-7),1例伴ETV6基因突变。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8和12个月,6个月OS、PFS率均无统计学差异(84%vs 92%,P=0.389;84%vs 92%,P=0.258)。两组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是Ⅲ-Ⅳ级骨髓抑制,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恢复中位时间分别为27(11-70)和25(14-61)d(P=0.161),血小板恢复中位时间分别为27(11-75)和25(16-50)d(P=0.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N+AZA组感染发生率低于“7+3”方案组(56%vs 88%,P=0.012),两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36%和64%(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N+AZA和标准“7+3”方案治疗新诊断老年AML的近期疗效相近,但VEN+AZA组感染发生率低。伴有7号染色体异常(7q-/-7)可能是老年AML患者接受VEN+AZA治疗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4
作者 王丽军 韩孟汝 +5 位作者 董春霞 田卫伟 卢馨怡 杨林花 马艳萍 王梅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5-810,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PT和APTT正常组及PT或APTT延长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分期、出血事件、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钙、血清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肌酐]、细胞遗传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析PT或APTT延长对MM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与PT和APTT正常组相比,PT或APTT延长组更容易发生出血事件(χ^(2)=5.087,P=0.024)、具有更低的ALB水平(χ^(2)=4.962,P=0.026)和PLT水平(χ^(2)=4.309,P=0.038),以及更高的血钙水平(χ^(2)=5.056,P=0.025)。PT或APTT延长组del13q、1q21扩增、del17p阳性率高于PT和APTT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分析显示,PT或APTT延长组具有更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P=0.032)和总生存期(OS)(P=0.032);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PT或APTT延长(HR=2.116,95%CI:1.025-4.372,P=0.043)、年龄≥65岁(HR=2.403,95%CI:1.195-4.836,P=0.014)是影响初诊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PT或APTT延长对初诊MM患者的PFS没有明显影响(HR=1.162,95%CI:0.666-2.026,P=0.597)。结论:PT或APTT延长的初诊MM患者具有更恶化的临床指标、更短的PFS和OS;PT或APTT延长是影响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预后
下载PDF
JAK抑制剂在骨髓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张小东 韩孟汝 +3 位作者 董春霞 杨林花 马艳萍 王梅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11-114,F0003,共5页
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血细胞减少、异常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进行性脾肿大等,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通路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芦可替尼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用... 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血细胞减少、异常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进行性脾肿大等,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通路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芦可替尼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国际预后评分为中危-2及高危MF的JAK抑制剂,极大的改善了MF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期,但安全性及耐药性问题也成为目前的主要困扰。为克服芦可替尼的不足,菲达替尼、莫洛替尼及帕克替尼新型JAK抑制剂被研发。菲达替尼对JAK2有较高的选择性,还可抑制溴结构域和末端外结构域通路减少核因子-kB介导的炎症反应,被批准用于初治中危-2及高危MF患者及芦可替尼治疗失败的二线选择;莫洛替尼是JAK1/2/抑制激活素A受体1型(ACVR1)抑制剂,通过抑制ACVR1介导的铁调素的产生,改善贫血症状,对合并贫血的MF患者是一种新的选择;帕克替尼由于缺乏对JAK1的抑制,骨髓抑制效应较轻,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少见,对合并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的MF患者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在MF的治疗进程中,为了弥补JAK抑制剂的不足,以JAK抑制剂为基础,越来越多的联合治疗被研发,大多数联合方案应用于芦可替尼单药治疗进展或反应欠佳的患者且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如临床常规用药(达那唑、干扰素、免疫调节剂等)、去甲基化药物、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剂、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抑制剂等,其中联合达那唑、免疫调节剂及泼尼松+沙利度胺+达那唑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较多,改善了患者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芦可替尼的剂量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纤维化 JAK抑制剂 芦可替尼 达那唑 泼尼松 沙利度胺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展为急性双系列白血病罕见病例报道和临床特征分析
6
作者 王丽霞 陈仪 +4 位作者 潘园园 任方刚 张耀方 王宏伟 徐智芳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克隆性骨髓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无效造血导致血细胞减少,约30%的患者会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有研究发现,MDS可能进展为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2])或混合(髓样-淋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克隆性骨髓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无效造血导致血细胞减少,约30%的患者会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有研究发现,MDS可能进展为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2])或混合(髓样-淋巴样)白血病^([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4-5]),急性双系列白血病(acute bilinealleukemia,a BLL)的特点是有2个不同的原始细胞群。然而,MDS转化为a BLL的报道很少。本文报道1例MDS转化为a BLL的病例,并讨论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双系列白血病 WT1基因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甄祯 叶芳 +3 位作者 李国霞 任方刚 王宏伟 魏百合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9期101-102,105,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2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恶性血液...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2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恶性血液病组的CD3+、CD4+、CD4+/CD8+、CD3+CD16+CD56+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CL组、LM组和MM组的CD3+、CD4+、CD4+/CD8+、CD3+CD16+CD56+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失衡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肿瘤能力减弱,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以为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恶性血液病 免疫功能
下载PDF
2008—2010年血液科临床分离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4
8
作者 许莲蓉 冯江芳 +1 位作者 张润梅 康建邦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了解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008—2010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细菌分离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8年、2009年、2010年版进行并判断结果。结果 943株临床分离菌中,革... 目的了解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008—2010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细菌分离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8年、2009年、2010年版进行并判断结果。结果 943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球菌429株,占45.5%,革兰阴性杆菌514株,占54.5%。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血液科分离菌株的第1位。葡萄球菌属细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CNS(MRCNS)检出率分别为17.6%和64.5%,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和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菌株。屎肠球菌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株。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为血液科分离菌株的第1位(占12.8%),大肠埃希菌位居第2。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3.2%和11.6%。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测试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20%以上,并呈现多重耐药。结论血液病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的高度重视,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细菌耐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细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成人不适合强化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王开月 范柄汝 +2 位作者 张倩雯 韩孟汝 葛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46,共5页
目的:观察维奈克拉(VEN)联合阿扎胞苷(AZA)治疗成人不适合强化疗急性髓系白血病(unfit 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1例接受VEN联合AZA治疗的成人unfit 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 目的:观察维奈克拉(VEN)联合阿扎胞苷(AZA)治疗成人不适合强化疗急性髓系白血病(unfit 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1例接受VEN联合AZA治疗的成人unfit 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该联合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1例unfit AML患者接受VEN联合AZA治疗1个疗程后,16例达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伴血液学不完全恢复(CRi),2例达部分缓解(PR),总反应率(ORR)为85.7%。16例达CR/CRi的患者中13例微小残留病(MRD)转阴。11例预后不良患者中,8例达CR/CRi。至随访截止日期,21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期未达到,1年的OS率为61.7%。VEN联合AZA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感染。发生3-4级白细胞减少1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7例、贫血7例、血小板减少4例。发生胃肠道反应和感染的患者分别为11例和7例。以上不良反应均可控且可耐受。无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未发生感染相关死亡。结论:VEN联合AZA方案可使成人unfit AML患者快速获得深度缓解,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不适合强化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 疗效
下载PDF
CEBPA突变CN-AML伴不同功能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0
作者 朱静 亢叶芳 +3 位作者 高媛 王宏炜 郝壮辉 王宏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41,共7页
目的:分析CEBPA突变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伴随基因突变发生的情况,及其对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151例初诊CN-AML患者,通过第二代DNA测序技术检测3... 目的:分析CEBPA突变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伴随基因突变发生的情况,及其对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151例初诊CN-AML患者,通过第二代DNA测序技术检测34种常见血液肿瘤基因突变情况;比较CEBPA^(+)与CEBPA^(-)患者的伴随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功能的基因突变与CEBPA^(+)CN-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151例CN-AML患者中共检测到55例(36.42%)CEBPA^(+)突变(包括36例CEBPA双突变,19例CEBPA单突变),其中41例(74.55%)与其他基因存在共突变,主要突变基因为:GATA214例(25.45%)、TET212例(21.82%)、FLT311例(20.00%)、NRAS 7例(12.73%)和WT15例(9.09%),部分病例同时存在2种及2种以上伴随基因突变。将突变基因按照功能进行分组后发现,CEBPA^(+)组较CEBPA^(-)组具有更低的组蛋白甲基化及染色质修饰基因伴随突变率(P=0.002,P=0.033)、更高的转录因子基因伴随突变率(P=0.037)。55例CEBPA^(+)CN-AML患者中,伴信号通路基因突变阳性组患者初诊时血小板计数低于突变阴性组(P=0.005),伴转录因子基因突变阳性组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突变阴性组(P=0.003),伴DNA甲基化基因和染色质修饰基因突变阳性组的发病年龄均明显大于相应突变阴性组(P=0.002,P=0.008)。伴随信号通路基因突变阳性组CEBPA^(+)CN-AML患者的DFS短于阴性组(12个月vs未达到)(P=0.034)。伴DNA甲基化基因突变阳性组较阴性组患者具有更低的CR率(P=0.025),且OS和DFS均显著短于阴性组(中位OS:20个月vs未达到,P=0.006;中位DFS:15个月vs未达到,P=0.049)。伴组蛋白甲基化基因突变阳性组患者的OS显著短于阴性组(中位OS:12个月vs 40个月)(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HR=4.306)、伴DNA甲基化基因突变(HR=9.917)及组蛋白甲基化基因突变(HR=5.764)是影响CN-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EBPA^(+)CN-AML患者有其特定的伴随基因表达谱,且伴随不同功能基因突变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BPA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 伴随基因突变 二代测序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模式降低血液病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率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原娟 邢晓花 +4 位作者 王婷婷 员帅 杨爱萍 王菲菲 张睿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6期2861-2862,共2页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为血液肿瘤患者化疗、静脉高营养等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其留置时间一般为1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不但延误治疗,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品管圈指的是同一工作单位中或者是工作性...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为血液肿瘤患者化疗、静脉高营养等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其留置时间一般为1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不但延误治疗,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品管圈指的是同一工作单位中或者是工作性质类似的人员科学、合理的通过有效方法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医院质量,减少资金成本的投入。为此,我院血液科运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有效降低了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率,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血液病患者 品管圈 拔管率 非计划性拔管 质量管理工具 静脉高营养 肿瘤患者
下载PDF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丽萍 乔振华 +10 位作者 许莲蓉 马梁明 姜波 朱秋娟 叶芳 鹿育晋 崔月娥 朱镭 张丽 马香兰 李蓉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3-66,共4页
为了研究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non myeloablative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 ,allo NS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相关技术 ,对 2 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急性白血病 10例 ,慢性髓性白血病 14例 ,多发性骨髓瘤 2例 )中 14... 为了研究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non myeloablative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 ,allo NS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相关技术 ,对 2 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急性白血病 10例 ,慢性髓性白血病 14例 ,多发性骨髓瘤 2例 )中 14例采用FAC预处理 (Fludara +ATG +CY) ,12例采用MAC预处理 (马法兰 /马利兰 +ATG +CY) ,用G CSF 6 0 0 μg/d或G CSF 30 0 μg/d +GM CSF 30 0 μg/d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第 5天开始采用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连续采集 2 - 3次 ;环孢菌素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预防GVHD ;移植后第 4周开始供体淋巴细胞输注 ,首剂 1×10 7/kg ,之后依据临床反应及嵌合体形成情况 ,每 4周 1次 ,剂量逐级递增 ;以微卫星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分析、Bcr/Abl融合基因、Ph染色体、HLA位点分析、性染色体及ABO血型等为植活检测指标。结果表明 ,植入率 84 .6 2 % ,其中 18例已转为完全供体型 ;aGVHD发生率 11.5 4 % ,cGVHD发生率 2 3 0 7% ;感染、出血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反应轻。结论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小 ,但相关技术 ,如适应证的选择、预处理方案、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治疗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血液病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转珍 马艳萍 +4 位作者 董春霞 葛晓燕 姜波 王梅芳 杨林花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第2期134-136,共3页
双语教学是开展专业教学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拓展视野,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双语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文章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双语教学授课模式、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等... 双语教学是开展专业教学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拓展视野,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双语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文章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双语教学授课模式、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针对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学 内科学 双语教学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常见易位相关融合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光 赵瑾 +3 位作者 石磊 王恺 解菊芬 马莉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9期3-4,21,共3页
目的探讨多重巢式RT-PCR技术在检测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患者常见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和染色体核型对110例患者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患者骨髓标本中,52例(47.3%)具有1... 目的探讨多重巢式RT-PCR技术在检测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患者常见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和染色体核型对110例患者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患者骨髓标本中,52例(47.3%)具有14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包括EVI1、E2A/HLF、DEK/CAN、MLL/AF6、AML1/ETO、MLL/AF9、TLS/ERG、BCR/ABL、MLL/AF10、MLL/MLL、MLL/ENL、TEL/AML1、PML/RARα、CBFβ/MYH11。在13例患者中检出HOX11原癌基因活化,其中3例伴有其他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10例只检出HOX11原癌基因的活化,未伴有其他融合基因。结论多重巢式RT-PCR技术可用于白血病患者初诊时染色体畸变的筛选,迅速获知患者的染色体结构畸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融合基因 多重RT—PCR 核型分析
下载PDF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26例(英文)
15
作者 苏丽萍 许莲蓉 +7 位作者 姜波 叶芳 朱秋娟 鹿育晋 崔月娥 朱镭 张丽 马香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73-777,共5页
为研究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NS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相关技术,选择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急性白血病1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1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其中1... 为研究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allogene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NS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相关技术,选择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急性白血病1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1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其中14例采用FAC(fludarabin+ATG+Cy)预处理,12例采用MAC(melfalan/maleran+ATG+Cy)预处理;用G-CSF600μg/d或G-CSF300μg/d+GM-CSF300μg/d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于第5天开始用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连续采集2-3次;用环孢菌素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预防GVHD;移植后第4周开始供体淋巴细胞输注,首剂1×107/kg,之后依据临床反应及嵌合体形成情况,每4周1次,剂量逐级递增;微卫星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析、Bcr/Abl融合基因、Ph染色体、HLA位点分析、性染色体及ABO血型等为植活检测指标。结果显示植入率84.62%,aGVHD发生率11.54%,cGVHD发生率23.07%;感染和出血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反应轻。结论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但相关技术,如适应症的选择、预处理方案、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治疗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的血管新生
16
作者 张乃红 冯玫 乔振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8期613-616,共4页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血管新生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提高血液病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17
作者 董春霞 杨林花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4期404-406,共3页
通过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在临床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发现的问题,阐明临床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教师需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改变教学模式,增加交流以及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 通过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在临床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发现的问题,阐明临床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教师需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改变教学模式,增加交流以及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学 临床教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警惕血液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8
作者 杨林花 《健康向导》 2009年第5期14-15,共2页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多半是难治性疾病,这类疾病发病隐袭,症状隐匿,即使患病,患者也常不能自己察知,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健康体检时而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血液病 急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淋巴瘤 出血性疾病 症状 恶性肿瘤 体征 造血系统
下载PDF
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莉萍 叶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9期21-23,共3页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干细胞,或影响造血系统伴血液学异常的一类疾病,其有良性及恶性之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输血是临床上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输血在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贫血症状的同时,对其临床输注效果、疾病进展、疾病预后等方面均存... 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干细胞,或影响造血系统伴血液学异常的一类疾病,其有良性及恶性之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输血是临床上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输血在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贫血症状的同时,对其临床输注效果、疾病进展、疾病预后等方面均存在影响,这是因为输血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而目前大量研究大多集中在实体瘤、手术创伤患者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探索,本文主要就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恶性血液病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的肿瘤免疫逃逸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艳利 许莲蓉 《新医学》 2019年第8期570-574,共5页
恶性血液病是一组起源于造血系统组织范畴内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许多分子及细胞机制使T淋巴细胞抗肿瘤功能丧失,导致肿瘤免疫逃逸,进一步发展为恶性血液病。肿瘤诱导的T淋... 恶性血液病是一组起源于造血系统组织范畴内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许多分子及细胞机制使T淋巴细胞抗肿瘤功能丧失,导致肿瘤免疫逃逸,进一步发展为恶性血液病。肿瘤诱导的T淋巴细胞无能及T淋巴细胞耗竭亦为肿瘤患者的免疫逃逸机制。免疫学家对于肿瘤的免疫发病机制做了较多研究以攻克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难关,使免疫治疗成为治疗人类肿瘤的一种新的有效策略,该领域涵盖肿瘤疫苗、细胞因子治疗、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免疫阻断剂及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免疫疗法等。该文就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效应T淋巴细胞做一简单综述并对免疫治疗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肿瘤免疫逃逸 T淋巴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