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利肝合剂治疗各型肝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龙凤 韩德五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406-408,共3页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双利肝合剂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病 被引量:54
2
作者 赵龙凤 李红 韩德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145-1149,共5页
近年来,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临床观察表明,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升高.内毒素与肝损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 近年来,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临床观察表明,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变和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发生率有不同程度升高.内毒素与肝损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可互为因果,从而对肝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内毒素作用于肝脏后,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分泌与释放,导致肝脏损害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黄疸、出血、肾功能衰竭与肝性脑病等肝功能衰竭临床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肝炎 肝硬化 肝肿瘤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代谢综合征相关的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鑫 韩德五 +4 位作者 李素红 郭建红 许瑞龄 吴惠文 赵元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52-1359,共8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代谢综合征(MS)相关Ⅱ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是3月正常对照组(3NC)、3月高糖高脂组(3H)、6月正常对照组(6NC)、6月高糖高脂组(6H)、9月正常对照组(9NC)、9月高糖高脂...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代谢综合征(MS)相关Ⅱ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是3月正常对照组(3NC)、3月高糖高脂组(3H)、6月正常对照组(6NC)、6月高糖高脂组(6H)、9月正常对照组(9NC)、9月高糖高脂组(9H)、12月正常对照组(12NC)和12月高糖高脂组(12H)。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游离脂肪酸(FFA)、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取肝组织和胰腺组织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苏丹Ⅳ染色;内脏脂肪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TUNEL法检测胰岛内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阶段高糖高脂组大鼠血清ALT、FFA、LPS、TNFα、CRP、MCP-1、FPG、FINS和HOMA-IR水平都明显升高;而HOMA-β在第6个月出现代偿性增强后进行性衰退。高糖高脂组第3-12月胰岛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结论:NAFLD(特别是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可以诱发MS相关的2型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素红 韩德五 +2 位作者 周鑫 许瑞龄 赵元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高糖高脂组,每组再分3、6、9个月和12个月4个时段进行观察,每时段8只。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高糖高脂组喂饲高糖高脂饲料。放射免疫法...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高糖高脂组,每组再分3、6、9个月和12个月4个时段进行观察,每时段8只。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高糖高脂组喂饲高糖高脂饲料。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外周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空腹胰岛素及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水平;摘取主动脉及肝脏组织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单核巨噬细胞观察其在动脉壁的浸润情况;苏丹Ⅳ特殊染色观察脂质在动脉壁的异位沉积情况;Tunne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高糖高脂组大鼠甘油三酯、外周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升高,且内毒素、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内皮素1水平也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和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降低;高糖高脂组大鼠3个月时即发生了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此时动脉内皮表面出现单核细胞黏附,且内皮细胞出现散在凋亡现象;6个月时肝脏出现纤维化,动脉内皮下脂质明显沉积,单核细胞在斑块内浸润,粥样斑块形成;同时动脉内皮及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明显加重;9个月时肝脏纤维化进一步加重,动脉壁粥样斑块内大量单核细胞浸润,部分斑块出现钙盐沉积,大部分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发生凋亡;12个月时肝脏发展为早期肝硬化,动脉壁粥样斑块大片钙盐沉积,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发生广泛且弥漫凋亡。结论高糖高脂膳食可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并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脂代谢紊乱和慢性炎症的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直接或间接引起内皮细胞受损及功能紊乱,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随着脂质异位沉积及单核细胞浸润,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内毒素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TNF-α、IL-1β、NO及MDA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文星 王锋 +2 位作者 韩德五 许瑞龄 赵元昌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911-914,共4页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及自由基(F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260±20)g 4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n=8)和模型组(n=32),模型组又分为3 h,12 h,...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及自由基(F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260±20)g 4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n=8)和模型组(n=32),模型组又分为3 h,12 h,24 h和36 h组,每组8只,观察血浆内毒素(ET)和血清TNF-αI、L-1β、血浆NO和自由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血浆ET水平与血清TNF-αI、L-1β和血浆NO含量于造模后3 h明显升高,自由基于造模后12 h明显升高,与SO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各时间点逐渐增高,提示3 h开始有IETM形成,血浆ET水平和血清TNF-α和IL-1β及血浆NO和自由基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749,0.858,0.781,0.706,P<0.01)。结论IETM可促使血清TNF-αI、L-1β及血浆NO和自由基含量的增加,后者对胰腺又造成“二次打击”,加重病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胰腺炎 急性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 一氧化氮 自由基 大鼠
下载PDF
肝病患者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3
6
作者 赵龙凤 韩德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四种肝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97-02/1998-06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住院的急、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及重症肝炎患者320例采用基质显色法鲨试验定... 目的探讨四种肝病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997-02/1998-06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住院的急、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变及重症肝炎患者320例采用基质显色法鲨试验定量检测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水平,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水平,采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含量,采用速率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结果肝病患者血浆ET,ALH,TNF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在肝炎肝硬变、重症肝炎组Fn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变、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endotoxemia,IETM)发生率分别为93.3%,84.3%,79.0%与75.0%.结论肝病患者长期持续存在的IETM可加剧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纤维连接蛋白 肝炎 肝硬变
下载PDF
丹参及其单体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7
作者 孙瑞芳 刘立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2期88-90,共3页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进展成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激活、增殖则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各种损伤因子导致肝损伤后,HSCs发生活化,细胞表型转变为肌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增殖旺盛...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进展成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激活、增殖则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各种损伤因子导致肝损伤后,HSCs发生活化,细胞表型转变为肌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增殖旺盛,生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能力明显增强,生成胶原酶抑制物也明显增多,使胶原酶活性下降。这些变化使肝脏ECM生成增加而降解减少,最终导致肝脏胶原沉积与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治疗 单体 丹参 成纤维样细胞 MATRIX 胶原酶抑制物
下载PDF
甘氨酸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PPAR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夏 韩德五 赵龙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29-1832,共4页
目的:观察甘氨酸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0%玉米油饲料喂饲大鼠建立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模型为对照组,甘氨酸组以20%甘氨酸液灌胃,每天1g。于第14周末检测动物脂... 目的:观察甘氨酸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0%玉米油饲料喂饲大鼠建立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模型为对照组,甘氨酸组以20%甘氨酸液灌胃,每天1g。于第14周末检测动物脂质水平以及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游离脂肪酸含量,并做病理切片。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结果:甘氨酸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大鼠PPARα基因表达有明显增强作用,同时肝内甘油三酯(TG)蓄积减少,肝细胞的损伤与炎症反应减轻。结论:甘氨酸可上调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PPARα基因的表达,并显著地降低病鼠的内毒素水平,从而减轻病鼠的肝脂变与脂肪性肝炎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内毒素 肝疾病 非乙醇性脂肪性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下载PDF
大鼠肝肺综合征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新国 韩德五 张慧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1-523,共3页
目的:建立实验性肝肺综合征动物模型方法: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和自来水,模型组以掺入胆固醇的玉米面作饲料,胆固醇占饲料重量的5%(前2 wk的每千克饲料中含有200 g猪油),以300 mL/L酒精作为其唯... 目的:建立实验性肝肺综合征动物模型方法: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模型组;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和自来水,模型组以掺入胆固醇的玉米面作饲料,胆固醇占饲料重量的5%(前2 wk的每千克饲料中含有200 g猪油),以300 mL/L酒精作为其唯一饮料.在实验第1 d脊背sc 5 mL/kg四氯化碳原液,以后每隔3 d sc 400 mL/L四氯化碳(用玉米油稀释), 按3 mL/kg给予.于8 wk末处死动物,腹主动脉取血, 右肝和右肺用40 g/L多聚甲醛固定;左肝950 mL/L酒精固定.检测ALT,AST;测定肝脏羟脯氨酸,用氯胺T 法;肝脏HE、VG染色;肺HE染色;腹主动脉血氧检测; 尾静脉注射99m锝-多聚白蛋白肺脑放射活性扫描. 结果:肝硬化形成,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血氧含量降低,肺血管明显扩张. 结论:复合因素造成的模型能够作为肝肺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综合征 大鼠 腹主动脉 鼠肝 正常 胆固醇 肝脏 结论 唯一 目的
下载PDF
中药合剂双利肝防治肝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龙凤 李红 韩德五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 探讨双利肝合剂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饮用硫代乙酰胺 (TAA) ( 0 0 3 % ) 4个月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 ,从第 4个月始加用双利肝合剂灌胃 ,进行组织学、有关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的检测。结果 ... 目的 探讨双利肝合剂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饮用硫代乙酰胺 (TAA) ( 0 0 3 % ) 4个月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 ,从第 4个月始加用双利肝合剂灌胃 ,进行组织学、有关生化指标、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的检测。结果 用双利肝治疗后 ,内毒素水平、ALT、TB ,TNF α、ET 1、NO及MDA均有明显下降 ;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减少 ,电镜观察 ,贮脂细胞处于静止状态 ,窦内皮细胞窗孔增多 ,无基膜形成。结论 双利肝通过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 -细胞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肝星状细胞激活 ,从而间接抑制肝纤维增生。此外 ,其自身的抗肝细胞变性、坏死与炎性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肝硬化 细胞活素类 中草药 双利肝
下载PDF
甘氨酸防治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巍 员克明 韩德五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 探讨甘氨酸防治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的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组为 :正常组、硫代乙酰胺组、甘氨酸 +硫代乙酰胺组 ,于末次染毒后 2 4h ,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血及小肠中组胺含量 ,并以Evans蓝法计算肠黏膜及肠血管通透指... 目的 探讨甘氨酸防治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的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组为 :正常组、硫代乙酰胺组、甘氨酸 +硫代乙酰胺组 ,于末次染毒后 2 4h ,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血及小肠中组胺含量 ,并以Evans蓝法计算肠黏膜及肠血管通透指数。结果 Gly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含量、血及肠组织组胺含量、肠黏膜及肠血管通透性虽高于对照组 ,但较TAA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甘氨酸能抑制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 ,降低肠黏膜及肠血管通透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甘氨酸 防治作用 作用机制 组胺 通透指数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高糖高脂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血糖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鑫 韩德五 +1 位作者 李素红 郭建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22-27,79,共7页
目的建立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合并高血糖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特点。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用普通饲料饲喂)32只,高糖高脂组(饲以高糖高脂饲料)32只,连续喂养12个月。于实验第3月末、第6月末、第9月末、第1... 目的建立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合并高血糖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特点。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用普通饲料饲喂)32只,高糖高脂组(饲以高糖高脂饲料)32只,连续喂养12个月。于实验第3月末、第6月末、第9月末、第12月末观察动物体重、内脏脂肪重量;比较血液中有关血脂、血糖、炎症介质等方面的生化指标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阶段高糖高脂组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重量明显增加;血清ALT、FFA、LPS、TNFα、FPG、FINS和HOMA-IR的水平都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OMA-β以第六个月出现代偿性增强后进行性衰退。病理组织学显示肝脏发生严重的脂变、脂肪肝进而发生肝炎、纤维化及肝硬化;随时间进展胰岛逐渐萎缩并伴有炎性浸润;脂肪细胞逐渐增大并伴有炎性浸润。结论高糖高脂饮食可建立大鼠NAFLD合并高血糖动物模型,该模型可在NAFLD和相关的糖尿病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毒性 脂毒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慢性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窦永青 王勤英 +1 位作者 赵龙凤 韩德五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慢性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慢性肝损伤组及双利肝治疗组(双利肝组),每组10只。采用CCl4复合因素复制慢性肝损伤模型,4周末处死动物,取血检测血浆内毒素(E...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慢性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慢性肝损伤组及双利肝治疗组(双利肝组),每组10只。采用CCl4复合因素复制慢性肝损伤模型,4周末处死动物,取血检测血浆内毒素(E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4(IL-4),同时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①CCl4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组与正常大鼠组相比,血浆ET、血清ALTI、L-4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组相比,双利肝组血浆ET、血清ALTI、L-4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IL-2、IFN-γ水平明显增高(P<0.05)。③组织学观察:经双利肝治疗后肝脏组织学明显改善。结论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存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后者可能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经双利肝治疗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Th1/Th2比例得到调整,肝细胞损伤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药物性 慢性 内毒素血症 大鼠
下载PDF
降脂平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宇船 张志岗 +3 位作者 柴宝 郭建红 韩德五 赵元昌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38-239,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降脂平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除...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降脂平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除正常组大鼠饲以普通饲料外,其余两组采用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高脂饮食16周复制大鼠NAFLD模型,中药治疗组同时以复方中药降脂平肝汤混悬液灌胃。观察动物一般情况,计算肝指数、肝组织细胞脂变及炎症活动程度,检测肝组织Tch、TG、血清ALT、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内毒素(Endotoxin,ET)含量等指标。结果:降脂平肝汤明显改善了NAFLD大鼠的肝指数、肝组织脂肪变程度、炎症活动程度,中药治疗组大鼠肝组织Tch与TG含量、血浆ALT活性与TNFα、ET含量均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降脂平肝汤减轻IETM,调节脂质代谢是其防治NAFLD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降脂平肝汤/药效学 大鼠
下载PDF
以HepG2.2.15细胞为对象的RNAi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明社 杨慧 +4 位作者 赵中夫 赵龙凤 张国英 张芸 韩德五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9期663-66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X区设计的siRNA表达载体pGenesil-HBVX对HepG2.2.15细胞相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最佳转染效率的剂量配比,将阳离子脂质体METAFECTENE与pGen-esil-HBVX的复合物转染HepG2.2.15细胞,于转染后24、48、... 目的观察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X区设计的siRNA表达载体pGenesil-HBVX对HepG2.2.15细胞相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最佳转染效率的剂量配比,将阳离子脂质体METAFECTENE与pGen-esil-HBVX的复合物转染HepG2.2.15细胞,于转染后24、48、72h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技术(TRFIA)检测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结果具有最佳转染效率而且不显著影响细胞活性的剂量配比为8μl∶2.5μg。pGenesil-HBVX转染HepG2.2.15细胞后24h,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含量尚无显著变化(P>0.05);48h后HBsAg、HBeAg表达均有明显下降(P<0.01),并且持续至72h。结论pGenesil-HBVX可以在获得一定转染效率的基础上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2.15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RNA干扰 质粒载体
下载PDF
丹参对暴发性肝衰竭肠系膜微循环改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焰 郜玉珍 +4 位作者 吴筱芳 阎晋平 贾晋斌 韩德五 马学惠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8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暴发性肝衰竭时丹参对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方法:采用硫代乙酰胺复制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并用丹参液进行治疗(n=10),与正常对照组(n=10)和暴发性肝衰对照组(n=10)进行肠系膜微循环比较,同时测定腹主... 目的:探讨暴发性肝衰竭时丹参对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方法:采用硫代乙酰胺复制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并用丹参液进行治疗(n=10),与正常对照组(n=10)和暴发性肝衰对照组(n=10)进行肠系膜微循环比较,同时测定腹主动脉血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含量。结果:丹参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3274±00752(Eu/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肠系膜微循环灌流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丹参治疗暴发性肝衰可能与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暴发性 微循环 丹参 内毒素 药理
下载PDF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肝炎、肝病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9
17
作者 韩德五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肝病 肝炎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双利肝配伍牛磺酸 精氨酸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窦永青 王勤英 +1 位作者 赵龙凤 韩德五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研究双利肝(丹参、大黄合剂)及其配伍牛磺酸、精氨酸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Cl4急性肝损伤组、双利肝治疗组、双利肝+精氨酸+牛磺酸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 目的研究双利肝(丹参、大黄合剂)及其配伍牛磺酸、精氨酸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Cl4急性肝损伤组、双利肝治疗组、双利肝+精氨酸+牛磺酸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分别于实验第1天、第5天给予CCl4皮下注射,后两组分别给予双利肝、双利肝+精氨酸+牛磺酸合剂灌胃。于实验第8天处死动物,取血分别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E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L-2浓度。结果①CCl4急性肝损伤组与正常大鼠组相比,ET、ALT、IL-4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CCl4急性肝损伤组相比,双利肝组ET、ALT、IL-4水平明显下降(P<0.05),IL-2、IFN-γ水平明显增高(P<0.05)。③双利肝+精氨酸+牛磺酸组的ET水平与CCl4急性肝损伤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但效果不如单独双利肝组,而ALT水平下降却明显优于双利肝组。IL-4水平与双利肝组相比下降明显,IL-2、IFN-γ水平却有明显上升,但IFN-γ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存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由此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Th1/Th2细胞失衡。经双利肝或双利肝伍用牛磺酸、精氨酸联合治疗,通过降低内毒素水平,调整Th1/Th2比例,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减轻肝损伤。由此提示对肝炎治疗若要取得满意疗效应采取综合治疗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T淋巴细胞 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中药双利肝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防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龙凤 贾军梅 韩德五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3年第5期418-419,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双利肝合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实验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RNAi抑制内源性基因表达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中夫 张国英 +2 位作者 杨慧 刘明社 韩德五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RNA干扰技术 内源基因 TNF—α FAS CASPASE-8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