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分析及冠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4
1
作者 侯朝凤 杨志明 +1 位作者 徐俊文 宋凤麟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冠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AMI确诊患者100例,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将病人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两类,对其一般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冠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AMI确诊患者100例,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将病人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两类,对其一般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STEMI患者54例,平均年龄(57.91±9.09)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NSTEMI患者46例,平均年龄(63.43±6.77)岁,男21例,占45.7%,女性25例,占54.3%。STEMI和NSTEMI患者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NSTEMI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女性患者构成比较高。NSTEMI患者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比例高于STEMI组。STEMI组白细胞升高比例高于NSTEMI组。冠脉造影单支病变STEMI明显多于NSTEMI,冠脉造影三支病变STEMI明显少于NSTEMI。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冠脉造影双支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大、女性、合并糖尿病或血脂异常者患NSTEMI风险高于患STEMI。白细胞升高是STEMI的危险因素。STEMI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而NSTEMI冠脉以三支病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非ST段抬高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围置换期氨甲环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鑫瑞 王涛 张志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4期7188-7192,共5页
背景:全膝关置换目前尚未找到有效且安全的减少置换后失血的方法,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赖氨酸抗纤溶药物,能够可逆地阻断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从而阻止血凝块的纤维蛋白的降解,有效减少置换后出血,但这一减少出血的过程有可能增... 背景:全膝关置换目前尚未找到有效且安全的减少置换后失血的方法,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赖氨酸抗纤溶药物,能够可逆地阻断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从而阻止血凝块的纤维蛋白的降解,有效减少置换后出血,但这一减少出血的过程有可能增加术后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目前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在临床中最佳使用方式还未明确,关于置换后血栓事件的发生风险仍存在很多疑虑。目的:对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静脉、局部及口服3种使用方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7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 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检索,英文检索词"Tranexamic acid;oral;topical;intravenous infusion;blood loss;safety;Total knee arthroplasty";中文检索词"氨甲环酸;口服;局部使用;静脉滴注;失血量;安全性;全膝关节置换"。排除Meta分析、综述及重复性文章。结果与结论:氨甲环酸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有静脉、局部、口服3种应用方式。在安全使用氨甲环酸的前提下不同的应用方式对患者出血量的控制不尽相同。相信随着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及置换后的广泛应用,会有更加优化的使用方式,将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量更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氨甲环酸 失血量 安全性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瑛 聂敏 +1 位作者 孙梅励 范志宏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64-869,共6页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孕期发生的严重影响胎儿和母体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具体发病机制还未明确,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GDM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探讨GDM的遗传基础将有助于为GDM的早期诊治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遗传机制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hTERT基因启动子调控HSV-tk/GCV系统对HepG2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晶晶 杨长青 +1 位作者 邓志华 王桂琴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981-984,共4页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核心启动子调控的人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HSV-tk/GCV)系统对肝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方法:以pGL3-hT-ERT/tk为基础,构建pGL3-hTERT/luc、pGL3-basic/tk、pGL3-control/tk等真核表达载体,...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核心启动子调控的人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HSV-tk/GCV)系统对肝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方法:以pGL3-hT-ERT/tk为基础,构建pGL3-hTERT/luc、pGL3-basic/tk、pGL3-control/tk等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将其用脂质体法转染HepG2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给予前药GCV,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流式细胞仪检测hTERT调控的HSV-tk/GCV系统对两种细胞的杀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Cyclin D1、CDK2、p21蛋白表达。结果:hTERT启动子调控的HSV-tk/GCV系统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使41.85%的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作用不明显,Western也显示Cyclin D1、CDK2蛋白表达下降而p21升高。结论:hTERT启动子调控的tk基因治疗是一种具有肿瘤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有望解决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特异性杀伤及降低毒副反应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 病毒 基因疗法 胸苷激酶/遗传学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胃底息肉癌变伴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筱薇 武希润 +1 位作者 王琦 师水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5期136-137,共2页
胃息肉是凸向胃腔的良性病变,但有一定恶变倾向,国内外有关文献对胃息肉合并出血统计甚少。本文报道1例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息肉患者,最终确诊为胃底息肉癌变、腺癌,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胃息肉 出血 癌变
下载PDF
肝病中TGF-β与microRNAs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世美 郑素军 段钟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99-102,共4页
TGF-β在肝病中发挥了复杂而关键的作用,与肝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microRNAs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UTR结合,剪切mRNA或抑制蛋白质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近来研究显示,TGF-β与microRNAs相互作用,参与调节肝病... TGF-β在肝病中发挥了复杂而关键的作用,与肝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microRNAs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3'UTR结合,剪切mRNA或抑制蛋白质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近来研究显示,TGF-β与microRNAs相互作用,参与调节肝病的发生发展。现将两者在肝纤维化、肝再生、肝脏发育和肝细胞癌中的相互调节作用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 MICRORNA 肝纤维化 肝细胞再生 肝脏发育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腰椎T2*衰减特性与跟骨定量超声在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王峻 石琴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2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探讨活体腰椎磁共振成像(MRI)的有效横向弛豫时间(effective transverse relaxtion time,12*)的衰减特性与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ive ultrasound,QUS)测量在预测原发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16例绝经后伴有骨... 目的 探讨活体腰椎磁共振成像(MRI)的有效横向弛豫时间(effective transverse relaxtion time,12*)的衰减特性与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ive ultrasound,QUS)测量在预测原发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16例绝经后伴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妇女;对照组:15名年龄匹配的,无椎体骨折的绝经后妇女。腰椎T2*值测量在0.3T的磁共振仪进行,采用梯度回波脉冲序列(TR400ms/TE12、35ms,FA=60°,层厚5mm,FOV=24cm,MAT=128×256);超声测量在同一人的跟骨进行,获取超声振幅衰减(BUA)和超声传播速度(SOS)两个参数,并据机内软件自动得出第3个参数刚度(Stiffness)。结果 跟骨超声测量的三个参数组间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MRI有效横向弛豫时间(T2*)的差别无显著意义(P=0.0812);比较灵敏度与特异度,超声参数以Stiffness最好,其次为BUA,而MRI上T2*测量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不够理想。结论超声跟骨测量在活体上有较高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原发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而活体腰椎的T2*衰减特性在低场强磁共振上的应用受到限制,其预测骨折的能力不如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超声学 跟骨 磁共振成像 脊柱骨折
下载PDF
山萘酚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慧娟 郭海清 +5 位作者 张向颖 时红波 徐玲 张晶 张桓虎 任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17-622,共6页
目的探讨山萘酚对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山萘酚孵育HepG2细胞24 h后选取最佳药物浓度100μmol/L,再以不同的时间孵育Hep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定量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 目的探讨山萘酚对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山萘酚孵育HepG2细胞24 h后选取最佳药物浓度100μmol/L,再以不同的时间孵育Hep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定量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LDH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印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山萘酚对HepG2细胞凋亡有诱导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当山萘酚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随着山萘酚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浓度为100μmol/L的山萘酚,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60.58±3.74)%vs(100±2.28)%,P<0.0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16.43±0.07)%vs(0.68±0.09)%,P<0.0001]。经蛋白印记检测,在山萘酚孵育HepG2细胞24 h的情况下,随着山萘酚浓度的增加,凋亡因子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当山萘酚浓度为100μmol/L时,随着山萘酚作用于HepG2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也呈逐渐升高趋势。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0μmol/L的山萘酚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59.36±3.09)%vs(100±2.28)%,P<0.0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16.71±1.12)%vs(0.35±0.01)%,P<0.0001],随着时间延长,Cleaved-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山萘酚对于人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凋亡具有诱导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表明高浓度山萘酚可通过促进凋亡因子Cleavedcaspase3的表达诱导HepG2细胞凋亡,从而拥有潜在的抗肝癌活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萘酚 HEPG2细胞 细胞凋亡 机制
下载PDF
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慧娟 段钟平 +1 位作者 张桓虎 任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08-2212,共5页
母婴垂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的主要途径,HBV感染率随着母亲携带HBV病毒量的增加逐步升高。虽然目前新生儿主被动免疫预防已基本实施,但HBV母婴垂直传播率仍在10%左右。孕妇高病毒载量时应在孕期采取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量,... 母婴垂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的主要途径,HBV感染率随着母亲携带HBV病毒量的增加逐步升高。虽然目前新生儿主被动免疫预防已基本实施,但HBV母婴垂直传播率仍在10%左右。孕妇高病毒载量时应在孕期采取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量,从而预防及阻断HBV母婴传播,减少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详细描述了抗病毒药物在孕期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日后指导孕期服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抗病毒药 综述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上调人肝癌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
10
作者 孙建莉 何冬梅 +4 位作者 张敏 任晓静 申慧琴 武希润 王琦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对肝癌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cocyte antigen-G,HLA-G)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pcDNA3.1-IDO重组质粒稳定转染入肝癌SMMC-7721细... 目的:探讨人类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对肝癌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cocyte antigen-G,HLA-G)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pcDNA3.1-IDO重组质粒稳定转染入肝癌SMMC-7721细胞作为实验组(pcDNA3.1-IDO质粒转染组),同时设置空载体对照组(pcDNA3.1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未转染组),用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细胞IDO mRNA和蛋白的表达,然后分别给予实验组细胞IDO的抑制剂(2.5 mmol/L 1-D-MD和底物(200μmol/L L-色氨酸)干预48 h,进一步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上述5组细胞中HLA-G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未见IDO表达,而实验组细胞高表达IDO。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HLA-G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明显上调(P均<0.05),给予1-D-MT和L-色氨酸干预后此效应可逆转。结论:在肝癌SMMC-7721细胞,IDO可以上调HLA-G的表达,色氨酸降解途径参与了此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人类白细胞抗原-G SMMC-7721细胞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峥 聂宏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14年第23期3119-3120,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1例经临床确诊为尺神经卡压的患者,对其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其尺神经的超声表现,观察内容包括尺神经的走行、形态、内部回声、肿胀程度、卡压部位、与外周组织关系等。结果尺神...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1例经临床确诊为尺神经卡压的患者,对其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观察其尺神经的超声表现,观察内容包括尺神经的走行、形态、内部回声、肿胀程度、卡压部位、与外周组织关系等。结果尺神经卡压患者在高频超声下可见尺神经总体增粗,粗细不均匀,内部回声减低,纤维结构欠清晰,卡压处可见明显压迹。结论尺神经卡压可以在高频超声下发现并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卡压 诊断 高频超声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李嘉薇 王荔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8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加入终浓度为0、10、50、100 ng/ml的重组人TWEAK(recombinant human TWEAK,rhTWEAK)干预24 h,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不同剂量的TWEAK组中LOX-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预先加入终浓度为0.2、1、1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干预HUVECs细胞24 h后,再加浓度为100 ng/ml TWEAK孵育24 h,然后进行PCR检测LOX-1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LOX-1蛋白表达量。同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终浓度为0、10、50、100 ng/ml的TWEAK干预组LOX-1 mRNA 2-△△Ct值和各组细胞上清LOX-1蛋白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TWEAK浓度的增加LOX-1的表达量增加,不同剂量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终浓度为0.2、1、10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干预以后显著抑制LOX-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100 ng/ml TWEAK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TWEAK可诱导HUVECs LOX-1的表达量增加,这可能与其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关;阿托伐他汀可抑制LOX-1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阿托伐他汀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被动运动干预对大鼠失神经萎缩骨骼肌中miRNA-1表达和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泽远 张文苹 +4 位作者 黄强开 李刚 陈治 韦健 梁炳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2-618,共7页
目的探讨mi RNA-1在大鼠早期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中不同时段的表达,以及被动运动对失神经骨骼肌mi RNA-1表达及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27只,体质量(200±1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3)、失神经组(B组,n=12)和失神经被动... 目的探讨mi RNA-1在大鼠早期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中不同时段的表达,以及被动运动对失神经骨骼肌mi RNA-1表达及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27只,体质量(200±1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3)、失神经组(B组,n=12)和失神经被动运动组(C组,n=12)。各组大鼠显露右侧坐骨神经并游离,B、C组切除坐骨神经长约1 cm,A组仅显露游离神经不切除;术后1 d起,对C组大鼠右后肢行被动屈伸运动。A组于术后6 h,B、C组分别于术后3、7、14、28 d,采用颈椎脱臼法各处死3只大鼠,测量腓肠肌湿重比以及行HE染色观察腓肠肌细胞直径,对肌萎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RT-PCR法检测mi RNA-1、肌分化因子(myocyte differentiation factor,Myo D)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yo D蛋白表达。结果 B、C组腓肠肌失神经后均有不同程度萎缩,随失神经时间延长,肌纤维排列逐渐紊乱,肌细胞直径逐渐减小,失去正常的结构形态。B、C组术后各时间点腓肠肌湿重及肌细胞直径均小于A组(P<0.05);B、C组间除术后3 d腓肠肌湿重比以及术后3、28 d肌细胞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C组均大于B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B、C组mi RNA-1和Myo D基因相对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A组(P<0.05);B、C组间除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术后7、14、28 d C组mi RNA-1和Myo D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B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B、C组各时间点Myo D均呈阳性表达,A组阳性表达少于B、C组;B、C组随失神经时间延长,阳性表达逐渐增多,且C组各时间点阳性表达均多于B组。相关性分析结果示mi RNA-1、Myo D分别与腓肠肌湿重比在3、7 d时无相关性(P>0.05),14、28 d时成正相关(P<0.05);各时间点Myo D与mi RNA-1基因相对表达量成正相关(P<0.05)。结论被动运动可能通过促进mi RNA-1的表达,以促进肌细胞分化发挥防止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 肌萎缩 被动运动 miRNA-1 肌分化因子 细胞分化 大鼠
原文传递
MicroRNA-1/133a在大鼠失神经骨骼肌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小宁 李文斌 +5 位作者 李永平 谷造华 贾英伟 梁炳生 李刚 冯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 探讨MicroRNA-1/133a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过程中不同部位及时段的表达. 方法 2012年4月-2012年12月,取SD大鼠54只,体质量(200±10)g.随机分成9组,每组6只.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实验组),左侧行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术后0... 目的 探讨MicroRNA-1/133a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过程中不同部位及时段的表达. 方法 2012年4月-2012年12月,取SD大鼠54只,体质量(200±10)g.随机分成9组,每组6只.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实验组),左侧行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术后0h、8h、1d、3d、1周、2周、3周、4周、8周脊椎脱臼法处死1组大鼠,取其各组大鼠的快肌(腓肠肌、趾长伸肌)和慢肌(比目鱼肌)称重后,保存于-70℃冰箱.分别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各样本中的MicroRNA-1/133a进行检测并用电镜观察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大鼠失神经支配后肌肉湿重比随时间推移持续下降;电镜观察肌纤维结构排列逐渐紊乱;RT-PCR观察快慢肌对照组中miRNA-133a和miRNA-1表达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实验组同对照组比较有差异;随时间延长,比目鱼肌实验组miRNA-133a和miRNA-1表达均是先降低后升高,4周时表达最低,8周时高表达;腓肠肌和趾长伸肌实验组中miRNA-133a在1周时表达最低,始终处于低表达,miRNA-1在3d时表达最低,始终处于低表达;快肌中miRNA-133a、miRNA-1表达降低的趋势更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icroRNA-1/133a在大鼠快、慢肌失神经萎缩过程中的表达不同,推测可能是调控快、慢肌本质区别的一个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 肌萎缩 大鼠
原文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强化他汀类治疗对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苗慧慧 黄淑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0期16-19,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术后血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择期行PCI的住院患者78例,按随...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术后血样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择期行PCI的住院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标准治疗组39例(阿托伐他汀20mg/d),强化治疗组39例(于术前12、2 h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20mg).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6、12 h hs-CRP、TNF-α、P-选择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标准治疗组28例、强化治疗组29例成功置入支架.两组术前1 d hs-CRP、TNF-α、P-选择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 h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标准治疗组术后12 h较术后6 h仍明显增高[hs-CRP:(10.29±0.77)mg/L比(6.34±1.23)mg/L;TNF-α:(58.15±5.19)ng/L比(36.12±3.89)ng/L;P-选择素:(49.58±4.92)μg/L比(31.47±3.71)μg/L](P<0.05),强化治疗组术后12 h与术后6 h相比虽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6.83±1.46)mg/L比(5.95±1.17)mg/L;TNF-α:(42.18±7.79)ng/L比(34.07±8.79)ng/L;P-选择素:(33.57±4.63)μg/I比(29.78±5.61)μg/L](P>0.05).标准治疗组术后6、12 h hs-CRP、TNF-α、P-选择素水平较强化治疗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前短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hs-CRP、TNF-α、P-选择素水平,有助于PCI后机体促炎和抗炎失衡状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P选择素
原文传递
比较脑皮层不同部位电惊厥阈值与神经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雪鹏 郝卫成 +1 位作者 孙美珍 刘玉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21期2362-2368,共7页
目的通过皮层不同部位的电刺激,测定大鼠惊厥阈值,比较各组皮层的惊厥阈值;观察比较各部位阈值稳定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方法选择健康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分别在额叶皮层、颞叶皮层、小脑皮层安放电极造模,作为刺激组,对照组仅安... 目的通过皮层不同部位的电刺激,测定大鼠惊厥阈值,比较各组皮层的惊厥阈值;观察比较各部位阈值稳定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方法选择健康雌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分别在额叶皮层、颞叶皮层、小脑皮层安放电极造模,作为刺激组,对照组仅安放电极不予刺激,使用直流电每日2次刺激大鼠额叶、颞叶、小脑皮层,当各刺激组阈值稳定后,采用SNK-q检验比较各组的皮层惊厥阈值,之后处死各组大鼠,用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损害情况,同时计数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数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SNK-q检验对各组神经元数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实验开始第1~2天时,大鼠三个刺激组皮层的惊厥阈值高,额叶皮层组阈值在1100μA上下,颞叶皮层组阈值在1200μA上下,小脑皮层组阈值在2100μA上下,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各组大鼠的皮层阈值持续降低,并最终稳定在一个基线水平,但其基线各不相同,额叶皮层组阈值波动于(511.00±10.97)μA左右,颞叶皮层组稳定在(440±12.46)μA左右,小脑皮层组稳定在(1300±53.63)μA左右,3组间进行比较,小脑与额、颞叶皮层组的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颞叶之间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刺激组大鼠脑海马CA3区神经元出现不同程度的丢失,排列紊乱,对照组高倍镜下观察神经元数目为(36.33±6.13)个,额叶皮层组、颞叶皮层组、小脑皮层组神经元数目分别为(22.79±1.01)、(17.78±1.40)、(26.00±1.70)个,与对照组相比,额叶、颞叶、小脑皮层组神经元个数较少,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电刺激小脑皮层组时大鼠出现的症状与额、颞叶皮层组的表现不同,额、颞叶皮层组表现出典型的痫样抽搐,如点头、前肢及后肢抽搐及全身的强直阵挛等,而小脑皮层组表现为四肢、躯干的强直痉挛以及奔跑跳跃等。结论 (1)对于同样强度的电流刺激,颞叶与额叶皮层对电刺激比小脑皮层更敏感,更容易形成病理性通道,而颞叶与额叶之间对刺激的易感性大致相同;(2)病理改变可累及海马,颞叶刺激灶对海马损害最严重,额叶次之,小脑刺激灶对海马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皮层惊厥阈值 神经元损害 电点燃模型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