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F20对紫外线诱导的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1
作者 闫志鑫 辛海荣 +5 位作者 李娟 梁国军 张从悄 任来峰 苏文 李耀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究在紫外线暴露下环指蛋白20(ring finger protein 20,RNF20)低表达对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低表达胃癌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RNF20敲低组,用CCK-8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 目的探究在紫外线暴露下环指蛋白20(ring finger protein 20,RNF20)低表达对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低表达胃癌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和RNF20敲低组,用CCK-8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总共照射剂量为20 J/m^(2)紫外线照射胃癌MGC80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两组细胞γ-H2AX、RAD51和p21的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均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CCK-8显示RNF20表达降低会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敲低组细胞中RNF20蛋白较对照组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经20 J/m^(2)紫外线照射细胞后,敲低组γ-H2AX消失更加迟缓,RAD51蛋白表达降低,p21蛋白表达下降趋势更慢。结论RNF20敲低会抑制紫外线诱导的胃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20 紫外线 胃癌 DNA损伤修复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与开腹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王龙跃 肖帅帅 高泽峰 《实用医技杂志》 2018年第10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比较进展期远端胃癌行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远端胃切除术35例患者(腹腔镜组)与同期行开腹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比较进展期远端胃癌行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远端胃切除术35例患者(腹腔镜组)与同期行开腹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腹部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情况。结果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230±18)min与(180±21)min],腹部切口较短[(5.1±0.4)cm与(20.4±0.8)cm],术中出血量较少[(120±26)ml与(202±29)ml],术后排气时间较短[(2.1±0.2)d与(4.0±0.9)d],首次进食时间较短[(2.5±0.5)d与(5.0±0.4)d],术后住院时间较短[(9.8±2.6)d与(13.6±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相当[(24.5±2.1)与(25.3±2.5)](P>0.05)。腹腔镜组发生1例胃排空功能障碍,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开腹组发生1例肺部感染,1例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胃排空功能障碍。结论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远端胃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尽管手术时间较长,但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且临床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全腹腔镜胃癌远端胃切除术式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胃肿瘤
下载PDF
甘油二酯激酶γ参与大鼠胚胎脑神经上皮细胞的发育 被引量:1
3
作者 牛宝贝 崔慧林 +3 位作者 曹锡梅 师亮 马晋峰 乔从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6-461,共6页
目的探讨甘油二酯激酶γ(DGKγ)在大鼠胚胎脑神经上皮发育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8只胎龄(E)11.5、E12.5、E14.5、E16.5、E18.5大鼠胚胎用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GKγ在大鼠胚胎脑组织的表达,E9.5~E18.5大鼠胚胎各5只用... 目的探讨甘油二酯激酶γ(DGKγ)在大鼠胚胎脑神经上皮发育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8只胎龄(E)11.5、E12.5、E14.5、E16.5、E18.5大鼠胚胎用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GKγ在大鼠胚胎脑组织的表达,E9.5~E18.5大鼠胚胎各5只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DGKγ在大鼠胚胎脑的分布以及DGKγ与Ki67、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细胞内共定位。结果 DGKγ蛋白含量在E11.5~E14.5表达逐渐增多,E16.5表达较E14.5显著减少,E18.5表达显著增多且高于E14.5水平。E10.5~E12.5,DGKγ在脑泡壁出现表达,并随着脑泡的发育表达在端脑、除大脑脚外的中脑、后脑和末脑;E13.5~E14.5,DGKγ的强阳性表达从海马及周围的新皮质、苍白球、嗅脑和大脑脚阳性延伸到除新皮质外的脑的各区域;E15.5至出生前,DGKγ在新皮质阳性表达增强,但在大脑脚和脑桥表达减弱。免疫荧光染色显示,E14.5,与海马和苍白球相比,嗅脑的DGKγ阳性细胞中Ki67阳性率较高(87%),Ch AT阳性率较低(9%)(均P〈0.05),中脑顶盖的DGKγ阳性细胞中62%为TH阳性;E16.5,新皮质的DGKγ阳性细胞中Ki67阳性率为26%,较E14.5时(49%)显著降低(P〈0.05),Ch AT阳性率为70%,较E14.5时(45%)显著增高(P〈0.05);DGKγ多位于神经上皮细胞的胞质,也可见于胞膜上,或者同时位于胞质和胞核。结论 DGKγ在胚胎脑的表达模式和亚细胞分布,提示其参与了胚胎脑神经上皮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后神经元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激酶γ 神经上皮 胚胎脑 免疫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 大鼠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幸 徐钧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 评价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指导下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符合条件择期接受远端胃癌手术的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单双编号,奇数编入传统治疗... 目的 评价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指导下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符合条件择期接受远端胃癌手术的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单双编号,奇数编入传统治疗组,偶数编入ERAS组,每组各3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术前1天血清清蛋白(ALB)水平、手术时间、吻合方式、术中总出血量、术后TNM分期、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血清ALB水平.结果 ERAS组术后第4天ALB水平为(36.16±2.46)g/L,术后第7天为(39.61±2.03)g/L,均较传统治疗组[(34.38±2.31)g/L、(37.98±1.96)g/L]高,且变化更平稳,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3);ERAS组肠蠕动恢复时间[(51.23±9.05)h]较传统治疗组[(58.97±9.61)h]快(P=0.003);ERAS组住院总费用[(7.23±0.34)万元]较传统治疗组[(7.58±0.37)万元]少(P〈0.00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BMI、术前1天ALB水平、手术时间、吻合方式、 术中总出血量、 术后TNM分期、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RAS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相结合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轻应激反应,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加速患者康复,较传统治疗方式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辅助 加速康复外科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与开腹全胃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武锋 徐钧 贾凯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112例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行完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全腹腔镜组)或开腹全胃D2根治术(开腹组)患者...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112例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行完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全腹腔镜组)或开腹全胃D2根治术(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组54例,开腹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和术后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240±47)min比(203±30)min],全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103±21)ml比(260±34)ml],全腹腔镜组手术切口小[(4.3±0.8)cm比(17.0±1.3)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肿瘤距离近端切缘的距离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腹腔镜组患者术后3~5 d疼痛程度较开腹组明显轻,全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低,全腹腔镜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并且淋巴结清扫效果能达到开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 D2根治术 胃上部癌 进展期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龙跃 肖帅帅 高泽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926-92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开展的LPD病例临床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47~64(中位年龄60)岁,体重指数17. 84~34. 6(22. 6±4. 9) kg/m2。结果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开展的LPD病例临床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47~64(中位年龄60)岁,体重指数17. 84~34. 6(22. 6±4. 9) kg/m2。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LPD手术,手术时间390~480(448±31) min,术中出血量300~1 000(555±241)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3(2. 3±1. 4) d,术后住院时间13~45(25±11) d,术后并发症其中A级胰瘘2例,B级胰瘘2例,胃排空功能障碍1例,腹腔感染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好转。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十二指肠癌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十二指肠肉瘤1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例,胆管癌1例。结论具有一定经验的腹腔镜手术外科医师实施LPD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胃间质瘤的手术方式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浩若 徐钧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40-42,47,共4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手术治疗方式,评价各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9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单纯腹腔镜切除16例,胃镜及腹腔镜联合切除48例,开腹切除42例。结果...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手术治疗方式,评价各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9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单纯腹腔镜切除16例,胃镜及腹腔镜联合切除48例,开腹切除42例。结果对于肿瘤直径〈2cm及2—5cm者,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有优势(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转移或死亡率与开腹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肿瘤直径〉5em者,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转移或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同大小的胃间质瘤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肿瘤残留或播散性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肿瘤 腹腔镜 胃镜
原文传递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尔黎 徐钧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7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甲状腺癌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PTC的现象被临床发现,因此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成为热... 甲状腺癌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PTC的现象被临床发现,因此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文章从二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形态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常庆尧 徐钧 +3 位作者 贾凯 杨文慧 王一迪 张浩若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1年第8期606-611,共6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全腔镜组)106例,同时...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全腔镜组)106例,同时选取同期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开腹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术前、术后免疫功能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全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214±49)min比(165±32)min,t=8.87,P<0.01],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86±50)ml比(113±53)ml,t=3.59,P<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开腹组短[3.0 d(3.0 d,4.0 d)比3.5 d(3.0 d,4.5 d),Z=2.89,P<0.01],切口长度较开腹组短[(4.6±0.6)cm比(17.6±2.0)cm,t=68.63,P<0.01];全腔镜组患者术后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CD4+/CD8+、NK细胞比例均较开腹组患者升高[(41±8)%比(36±8)%,t=4.710,P<0.01;1.63(1.19,2.30)比1.15(0.87,1.63),Z=4.165,P<0.01;24.60%(17.77%,32.50%)比19.25%(13.35%,25.80%),Z=3.440,P<0.01],而术后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比例则低于开腹组[(26±11)%比(30±10)%,t=2.375,P=0.018;3.37%(5.00%,6.70%)比4.48%(5.70%,7.20%),Z=3.057,P=0.002]。全腔镜组患者术后外周血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较开腹组患者低[0.96μg/L(0.54μg/L,1.50μg/L)比1.27μg/L(0.70μg/L,2.98μg/L),Z=2.745,P=0.036;8.07 U/ml(5.48 U/ml,13.07 U/ml)比10.80 U/ml(6.54 U/ml,19.93 U/ml),Z=2.690,P=0.043]。结论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较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和应激反应小,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肿瘤标志物CEA及CA199水平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处 腹腔镜 肿瘤标记 生物学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胃癌中miRNA-522-3p的表达及其靶向抑制RSU1表达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遆刚 李莉莉 +1 位作者 李峰 郭棕亮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2年第9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miRNA-522-3p(miR-522-3p)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RSU1表达的调控, 以及体外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山西白求恩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确诊的50例胃癌患者肿瘤... 目的探讨miRNA-522-3p(miR-522-3p)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RSU1表达的调控, 以及体外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山西白求恩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确诊的5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522-3p的相对表达水平。将胃癌MGC-803细胞和BGC-823细胞分为miR-522-3p抑制剂组(转染miR-522-3p抑制剂)和空载体组(转染空载体), 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522-3p和RSU1的靶向相关性,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RSU1蛋白的变化。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 与癌旁组织比较, 胃癌组织中miR-522-3p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4±0.31比0.48±0.22, t=2.93, P<0.05)。不同肿瘤长径和病理分级的胃癌组织中miR-522-3p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实验表明, 48、72 h时miR-522-3p抑制剂组MGC-803细胞、BGC-823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均下降(均P<0.05), MGC-803、BGC-823细胞转染miR-522-3p抑制剂后, 能抑制MGC-803、BGC-823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22-3p能靶向结合RSU1的3’’UTR, 并影响其荧光活性;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 miR-522-3p抑制剂可促进RSU1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522-3p可能通过调控RSU1表达参与胃癌的进展, 其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RNAS 细胞迁移分析 细胞凋亡 miRNA-522-3p
原文传递
D2^(+)根治性胃腺癌切除术后组织Rictor蛋白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预测效果分析
11
作者 李若琦 马晋峰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2期903-909,共7页
目的构建预测D2^(+)根治性胃腺癌切除术后病变组织检测Rictor蛋白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的列线图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D2^(+)根治性切除术的1366例胃腺癌患者组织样本,使... 目的构建预测D2^(+)根治性胃腺癌切除术后病变组织检测Rictor蛋白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的列线图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D2^(+)根治性切除术的1366例胃腺癌患者组织样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ictor蛋白表达。Rictor阳性676例,按7∶3比例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其中训练队列496例,验证队列180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Rictor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与Rictor阳性患者PFS的关系,确定PFS独立影响因素。根据PFS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预测胃腺癌患者3年和5年PFS率的列线图。进行10000次重复采样的内部交叉验证,检验预测模型的准确度。通过校准曲线、时间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进一步评估模型的内部和外部预测能力。应用列线图模型对训练队列496例PFS进行评分,采用X‑tile软件获得评分的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总体队列、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病例分为低危组(≤最佳临界值)和高危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队列低危组和高危组PFS差异。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pT分期、阳性淋巴结数、神经侵犯、肿瘤长径、网膜侵犯、Clavien‑Dindo术后并发症分级、CGA的表达为Rictor阳性胃腺癌训练队列PFS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上述指标构建预测Rictor阳性胃腺癌患者3年和5年PFS率的列线图。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PFS吻合较好。时间ROC曲线显示,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模型预测3年PFS率的AUC分别为0.834(95%CI 0.746~0.823)、0.799(95%CI 0.699~0.868),预测5年PFS率的AUC分别为0.817(95%CI 0.718~0.821)、0.795(95%CI 0.675~0.895)。模型整体预测的C指数为0.795(95%CI 0.764~0.825),优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TNM分期的0.693(95%CI 0.662~0.723);外部验证DCA示,模型预测的C指数为0.769(95%CI 0.718~0.821),优于AJCC第8版TNM分期的0.715(95%CI 0.669~0.760)。X‑tile软件分析示训练队列模型PFS评分的最佳临界值为265.08,所有队列、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低危组分别有457、337、120例,高危组分别有219、159、60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所有队列、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低危组中位PFS时间均未达到,高危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4、24、28个月,各队列低危组和高危组间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首次成功构建了针对Rictor阳性表达的胃腺癌患者PFS预测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区分PFS风险低危和高危患者。对于Rictor表达阳性的高危胃腺癌患者,除了控制肿瘤的转移和术后并发症,还应该注意针对Rictor表达阳性的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无病生存 列线图 Rictor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