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台山西部地区繁峙群地质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苗培森 李营辉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0年第2期132-139,共8页
本文指出,五台山西部角闪岩相变质的繁峙群属于太古代花岗绿岩带性质,其中的变质火山岩具有由拉斑玄武岩向钙碱性系列演化特性.与该群相伴生的花岗质岩石,包括了云英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钙碱性二个演化系列,在西田可见到繁峙群不整合... 本文指出,五台山西部角闪岩相变质的繁峙群属于太古代花岗绿岩带性质,其中的变质火山岩具有由拉斑玄武岩向钙碱性系列演化特性.与该群相伴生的花岗质岩石,包括了云英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钙碱性二个演化系列,在西田可见到繁峙群不整合于灰色片麻岩(T、T、G 岩套)之上.该区曾经受多期构造变形,早期以岩浆底辟及水平挤压褶皱作用为主,形成卵形花岗岩穹窿、向形盆地和韧性断裂;晚期受区域水平挤压作用,产生大规模的叠加褶皱,构成现今的线状构造及推覆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峙群 地质特征 变质岩 地层 层序
下载PDF
吕梁山区太古宙地层重新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朝雷 徐有华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56-64,共9页
吕梁群和界河口群分别是吕梁山区太古宙的上下两套地层。笔者于1983年在吕梁群的青杨沟组底界找到它与下伏横尖组之间的不整合面,确认娄烦城南的吕梁群与城北一样,都是南东老北西新的倒转层序,并以青杨沟组石英岩为吕梁群之底界,重新划... 吕梁群和界河口群分别是吕梁山区太古宙的上下两套地层。笔者于1983年在吕梁群的青杨沟组底界找到它与下伏横尖组之间的不整合面,确认娄烦城南的吕梁群与城北一样,都是南东老北西新的倒转层序,并以青杨沟组石英岩为吕梁群之底界,重新划分了吕梁群层序。1984年笔者发现了界河口群的小蛇头组砾岩不整合在奥家滩组之上,不整合面上岩性以变流纹岩为主,与原吕梁群的赤坚岭组、社堂组、横尖组、中阳城南的吕梁群及岢岚城北的吕梁群一致,都划归界河口群的上亚群。原吕梁群顶部长数山组巨厚大理岩,与交城西榆皮一带界河口群一致,划归中亚群。奥家滩组以矽线片岩夹石墨大理石为特片,在芦芽山南麓出现麻粒岩,划归界河口群的下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群 太古宙 河口群 麻粒岩相 地层划分 不整合面 底界 变基性火山岩 混合岩化 角闪岩相
下载PDF
五台山区韧性剪切带变形岩石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党修鹏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2年第1期51-59,共9页
本文对五台山区早前寒武纪花岗—绿岩地体中发育的韧性剪切带变形岩石的构造特征及演化、岩石类型划分、形成机制与剪切方向判别、岩石成份变化、变质作用物化环境等作了系统描述和分析,揭示了韧性剪切带变形岩石的特征。
关键词 剪切带 变形 岩石 五台山 结构
下载PDF
山西省广灵式铁矿碎屑岩中遗迹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洪飞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0年第2期186-187,共2页
山西省灵丘县北山地区,在含广灵式铁矿的碎屑岩中首次发现针管迹(Skolithossp.)化石。此类遗迹化石在澳大利亚及我国蛾眉山等地,均产出于晚震旦世地层中。这一重要的发现,对于确认在华北地区存在震旦纪地层,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具有重... 山西省灵丘县北山地区,在含广灵式铁矿的碎屑岩中首次发现针管迹(Skolithossp.)化石。此类遗迹化石在澳大利亚及我国蛾眉山等地,均产出于晚震旦世地层中。这一重要的发现,对于确认在华北地区存在震旦纪地层,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碎屑岩 遗迹化石 震旦纪
下载PDF
五台山西部变质岩系中圆锥状褶皱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苗培森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1年第1期17-24,共8页
作者在五台山西部1:5万区调工作中,对该区早寒武系浅变质系进行大面积的构造测量,收集了较丰富的构造要素资料,通过几何学分析查明圆锥状褶皱与圆柱状褶皱均有广泛的发育。根据这二种褶皱密切的成因关系,将圆锥褶皱划分为三种不同的成... 作者在五台山西部1:5万区调工作中,对该区早寒武系浅变质系进行大面积的构造测量,收集了较丰富的构造要素资料,通过几何学分析查明圆锥状褶皱与圆柱状褶皱均有广泛的发育。根据这二种褶皱密切的成因关系,将圆锥褶皱划分为三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对它们的构造要素在赤平投影图上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与讨论,从而提高了对这一地区褶皱构造性质与演化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 圆锥状 五台山 变质岩系
下载PDF
山西省第四纪全新世选仁组沱阳组的建立
6
作者 武铁山 郭立卿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6年第3期228-231,共4页
以代县选仁村古文化遗址剖面为层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河流Ⅰ级阶地堆积建立选仁组。该组二元结构清晰,地貌特征明显,有同位素测年数据,与下伏峙峪组为侵蚀不整合接触。据地貌单元和测年资料,该组时限12000—2300a... 以代县选仁村古文化遗址剖面为层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河流Ⅰ级阶地堆积建立选仁组。该组二元结构清晰,地貌特征明显,有同位素测年数据,与下伏峙峪组为侵蚀不整合接触。据地貌单元和测年资料,该组时限12000—2300a,为全新世早期。将高河漫滩阶地和现代河床堆积建立沱阳组,属河流最新堆积,地貌特征明显,系明显切割选仁组(Ⅰ级阶地)地层之后再堆积而成,其下限年龄2300a,为全新世晚期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第四纪 全新纪 选仁组 沱阳组
下载PDF
山西和顺当城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群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志清 孙炳亮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8-48,,T001,,共12页
山西和顺当城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群出土了三千余件石制品,23种哺乳动物化石,两块人类顶骨。根据动物化石及^(14)c同位素年代测定:时代为晚更新世或旧石器时代晚期,该遗址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华北地区古人类及各旧石器文化间的关系,提供了... 山西和顺当城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群出土了三千余件石制品,23种哺乳动物化石,两块人类顶骨。根据动物化石及^(14)c同位素年代测定:时代为晚更新世或旧石器时代晚期,该遗址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华北地区古人类及各旧石器文化间的关系,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顶骨 旧石器 晚更新世 山西 洞穴
全文增补中
关于地球圈层差异旋转理论研究的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中信 陈殿有 周菊仙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9-62,共4页
地球内部各圈层差异旋转的各种假说中,“内快外慢”说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并被科学测试所验证。在这一理论形成过程中,数学工作者也做出了有益的贡献。研究表明,“内快外慢”差异旋转是地球内部各种运动的源动力。这一理论的价值还... 地球内部各圈层差异旋转的各种假说中,“内快外慢”说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并被科学测试所验证。在这一理论形成过程中,数学工作者也做出了有益的贡献。研究表明,“内快外慢”差异旋转是地球内部各种运动的源动力。这一理论的价值还在于,它不仅可以解释各种地质现象,而且促进了地球内部能量的积累和释放的研究、地质旋回与天文周期相关关系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层差异旋转 天文周期 地质旋回 地球圈层
下载PDF
不同构造机制韧性剪切带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苗培森 张振福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5年第4期353-359,共7页
笔者通过对山西省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区的花岗质岩石(均一的)中的韧性剪切带研究,初步将变窄和变宽韧性剪切带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混合岩化作用是伸展构造作用下变宽韧性剪切带岩石发生的“自分异作用”。
关键词 剪切带 构造机制 地质构造 岩化作用
下载PDF
中条山变质岩系的层序和年代讨论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朝雷 徐有华 张忻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4年第3期268-273,共6页
涑水杂岩的归属和宋家山群的地层对比是中条山区变质岩系的两大基本问题。经野外对各套岩系的变形变质期次、接触关系性质的重新认识,初步查明流水杂岩是绛县运动及其后热事件的产物;宋家山群可能比绛县群更老,或两者为同期异相。将... 涑水杂岩的归属和宋家山群的地层对比是中条山区变质岩系的两大基本问题。经野外对各套岩系的变形变质期次、接触关系性质的重新认识,初步查明流水杂岩是绛县运动及其后热事件的产物;宋家山群可能比绛县群更老,或两者为同期异相。将各套岩系中的不同样品按不同测试方法、地质背景、测年数据进行对比后,得出担山石群、中条山群、绛县群/宋家山群、虎坪杂岩5套岩系的年龄上限依次为1.85Ga、2.0Ga、2.5Ga、2.8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条山 变质岩 基本层序 年代
下载PDF
三山四群关系雏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朝雷 徐有华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28-135,共8页
五台山及与之毗连的太行山、恒山,发育着四套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浅变质的滹沱群以巨厚的底砾岩不整合在五台群之上.高角闪岩相的恒山杂岩是五台群深变质及部分熔融的产物,以火山岩为主体的中浅变质的五台群向东推覆在浅海碳酸盐建造的... 五台山及与之毗连的太行山、恒山,发育着四套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浅变质的滹沱群以巨厚的底砾岩不整合在五台群之上.高角闪岩相的恒山杂岩是五台群深变质及部分熔融的产物,以火山岩为主体的中浅变质的五台群向东推覆在浅海碳酸盐建造的经受高角闪岩相变质的阜平群之上,两者属同时异相的沉积.它们之间的推覆韧性剪切带被过去认为是五台群底部碎屑岩(实系滹沱群下部地层)所沉积不整合。 恒山杂岩和阜平群中大面积分布着五台期侵入的灰色片麻岩.有证据表明五台群、阜平群及恒山杂岩都是在2800Ma结晶基底上发育起来,同时在2500Ma遭受褶皱,变质并被灰色片麻岩所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群 五台群 阜平群 杂岩 变质岩
下载PDF
内蒙古朱沿沟超单元地质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玉生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5年第4期304-308,303,共6页
朱沿沟岩体是中酸性复式岩体,共圈定出26个侵入体,建立5个单元。该岩体是在燕山早期同一大地构造环境下,上地慢基性岩浆在一次热事件中,经多次脉动所形成的超单元。
关键词 地质构造 超单元 内蒙古 朱沿沟地区
下载PDF
早期平卧褶皱的图面特征
13
作者 徐朝雷 徐有华 张忻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349-359,共11页
山西各个山区五台群及其相当地层,早期部经历了平卧褶皱作用,而如今地质图上却已看不到早期平卧褶皱的形态与走向,所看到的只是反映后期轴面陡立褶皱的一系列地质界线。平卧褶皱若未经后来构造变动,其图面特征与水平地层区完全一样,除... 山西各个山区五台群及其相当地层,早期部经历了平卧褶皱作用,而如今地质图上却已看不到早期平卧褶皱的形态与走向,所看到的只是反映后期轴面陡立褶皱的一系列地质界线。平卧褶皱若未经后来构造变动,其图面特征与水平地层区完全一样,除了褶皱转折端以外,只是一系列平行等高线的地质界线。当平卧褶皱后期发生倾斜或剥蚀面是倾斜时,它的图面特征与单斜地层一样(除了转折端以外),将是一系列平行的地质界线。当平卧褶皱受到后期轴面陡峻的褶皱迭加时,随着迭加褶皱轴向与轴面的不同,将出现一系列复杂的图案,早朝平卧褶皱的特征已无法在图面上保存。故我们把平卧褶皱称为“隐性褶皱”,而轴面陡峻的褶皱,因为在地质图上可明显地看出它们的特征而称之为“显性褶皱”。由此可见凡早期是“隐性褶皱”的褶皱区,其地质图只显示后期轴面陡峻的“显性褶皱”。对几经褶皱—剥蚀—再沉积的早前寒武纪复杂构造区,要识别早期是否存在平卧褶皱需通过将已褶皱的不整合面展平的方法才能求得。因为经过变位与变形的平卧褶皱,现在已经以轴面倾向与倾角不等的平厅褶皱面貌出现了。在这些地区由于研究程度及客观保留程度不同,早期平卧褶皱被忽视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卧褶皱 图面 轴面 开阔褶皱 不整合面 五台群 地质界线 前寒武纪 剥蚀面 褶皱枢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